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海口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

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A.蛾B.蝗虫C.蚊D.蜜蜂

2.香蕉植株常常会因为感染植物病毒而严重减产,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无病毒香蕉幼苗,可以采用

的方法是()

A.有性生殖B.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杆插D.嫁接

3.下列关于植物营养生殖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后代只具有母本的遗传特性B.可用于快速、大量繁殖植株

C.保持亲本优良性状D.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4.种植农作物需要大量的种苗。下列农作物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A.马铃薯的块茎能生根发芽长出幼苗B.将空心菜的一段茎插入土壤长出幼苗

C.大蒜的“蒜米”埋在地下长出幼苗D.把大豆的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

5.关于两栖动物在不断减少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水域面积的大面积缩减,影响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B.环境污染,破坏了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

C.人工养殖青蛙,可以取代野生青蛙的衰落

D.人类的大量捕杀,也是两栖动物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

6.如图是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示意图,d表示卵,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家蚕发育过程中不食不动的时期为b

B.蝗虫的发育过程为d-a—»c

C.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为d-a-b-c,属于完全变态

D.完全变态的农业害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a

7.与两栖类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①卵生

②生殖和发育不受水的限制

③卵的数量巨大

④有孵卵和育雏行为

⑤卵有卵壳保护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③④⑤

8.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一个小白鼠的受精卵中,成功培育出转基因超级

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出生的对照小白鼠的生长速度快2-3倍,个体体积大1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生长激素基因中含有多个DNA分子B.鼠的生长速度和个体体积是一对相对性状

C.转基因超级鼠表现出转入基因控制的性状D.转基因超级鼠的相关性状不再受环境影响

9.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B.番茄的红果和樱桃的红果

C.豌豆的高茎和圆粒D.小黑狗的黑毛和小白狗的白毛

10.基因能够在上下代之间进行传递,必须通过的“桥梁”是()

A.受精卵B.精子和卵细胞C.性状D.胚胎

11.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下列图示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④

12.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具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

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A.23条、46条、46条、23条B.46条、92条、46条、92条

C.23条、23条、23条、46条D.23条、46条、23条、46条

13.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是()

A.2n->2n->2nB.n—2n—nC.n—n—nD.2n—>n—>2n

14.图是染色体结构图解,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是蛋白质分子,2是DNA分子

B.DNA是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一条染色体应该含有2个DNA分子

D.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蛋白质,蛋白质不能控制生物性状

15.下列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B.肌肉细胞C.神经细胞D.精子细胞

16.有关人类精子细胞、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22对+XY、22条+X或YB.22条+XY、22对+XY

C.22条+X或Y、22对+XYD.22对+X或Y、22对+XY

17.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

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及种子中胚的基因型分别是()

A.红色,dd,Dd或DDB.黄色,dd,Dd或dd

C.红色,Dd,Dd或ddD.黄色,Dd,DD或dd

18.如图是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决定此人性别的染色体是XYil

*12*34“5

B.正常情况下,此人产生的精子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K“JUu

678910

C.此人所生后代是男孩的概率是50%XXNMA•A

1112131415

D.此人的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自父方或母方14XI•JktBMM

1617181920

4A・■1♦

212223

19.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双亲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病的儿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发病女儿的

可能性是()

A.50%B.12.5%C.75%D.25%

20.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生男生女取决于母亲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

D.理论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概率是不同的

21.关于禁止近亲结婚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够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同出一源的兄弟姐妹因为属直系血亲而不能结婚

C.能减小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D.近亲结婚生出的孩子一定患遗传病

22.下列有关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在大、小花生品种中分别随机取出30枚果实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B.通常测量比较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并绘制曲线图

C.不同品种的花生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D.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23.下列遗传育种过程中,没有改变遗传物质的是()

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

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

C.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

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

24.在米勒模拟地球原始大气进行实验的装置中,不可能加入的气体是()

A.水蒸气B,甲烷C.氧气D.氢气

25.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海洋还可以进化出原始生命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C.原始地球具备形成原始生命的条件:高温、高辐射、电闪雷鸣

D.米勒实验证明:有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

26.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越低等、越简单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B.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可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重要证据

C.对化石的纵向比较和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能推断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D.科学家推断出生物进化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7.在农田中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B.农药使害虫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

C.农药对害虫中的变异进行了选择D.害虫会自然发生并巩固抵抗农药的变异

28.决定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因素是()

A.生存斗争B.适者生存C.遗传变异D.过度繁殖

2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B.由水生到陆生C.由低等到高等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

30.在进行植物分类时,小刚将玉米、向日葵、油松归为一类,将肾蕨、葫芦群、水绵归为另一类,他的分

类依据是()

A.是否有根B.是否有茎和叶C.能否产生种子D.能否形成果实

31.生物分类中,等级单位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界、门、纲、目、属、种、科B.纲、门、科、目、种、属、界

C.界、门、纲、目、科、属、种D.种、属、科、目、纲、门、界

32.下列有关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C.分类单位越大,其中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33.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稻,创造了巨大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利用的是()

A.基因的多样性B.细胞的多样性C.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生态系统中包含多种基因库

B.生物圈中的每种生物都可构成一个基因库

C.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变化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D.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35.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胁及保护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汽车尾气排放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最主要原因

B.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36.如图为生物的生殖发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所示发育过程均为发育,但A与B不尽相同,A比B少了这一发育

时期。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该诗描绘了梅雨季节蛙鸣声声的情景,这是雄蛙在用鸣声招引

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为。

(3)图D为鸡卵结构图,其中受精后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图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的

结构是(填图中数字)。

(4)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图E中的⑵。

(5)对比A、B、C、D、E和F所示的生殖方式,F属于生殖,该方式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和砧

木的紧密结合。

37.某岛屿上存在两种桦尺蟆,该地区原为未污染区,而后由于工业污染,煤炭的大量燃烧,导致处处煤灰,

变为污染区,如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者的数量比:

未污染区污染区

灰桦尺蟾黑桦尺蟆灰桦尺蟾黑桦尺蟆

99%1%1%99%

(1)所有的桦尺蟆都有共同的祖先,但在某一区域,既有黑桦尺蟆,也有灰桦尺蟆,这种现象,称为。

(2)在未污染区,不适应环境的是o在污染区,处在黑色的环境中的个体,不易被天敌

发现,生存下来的机会更大。由此说明保护色的形成是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3)达尔文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物种产生的是生物进化的内部因素。

(4)生物的有利变异、不利变异是(选填“绝对的”或“相对的”),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

发生变化。

38.图甲是某家族单双眼皮的遗传情况(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图乙是人的生殖过程中

一个受精卵分裂后偶然发育为两个胚胎,两个胚胎发育成两个孩子部分阶段。请据图回答:

OrDOrOO双眼皮女性c一篇

外公蛆妪□双眼皮里性

单眼皮女性

母亲

□单眼皮里性

小雅

(1)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由图甲中信息可以判断,单眼皮为性状。请根据图中

信息推测控制小雅母亲眼皮的基因组成为,控制外公眼皮的基因组成为。

(2)小雅眼皮性状与父母不同,此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3)小雅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得越来越漂亮,但她对自己的单眼皮不满意,通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成年

以后,如果小雅与一单眼皮的男子结婚,能生育出双眼皮的孩子的概率是。

(4)小雅的父亲是双眼皮,其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如图中的(填写图下字母)。

(5)若图乙中所示两个双胞胎成年以后,各自生活在不同环境中,两人肤色、行为方式等出现很大差异。

由此可见,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共同作用的结果。

39.海南保存着较完好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森林主要分布上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五指山等地区。尖

峰岭一一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原始森林公园;霸王岭一一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是我国唯一保护长臂猿及其

生存环境的自然保护区;吊罗山一一漫山砂楞与恐龙同时代,是非常珍贵的植物活化石;吊罗山又有“蝴

蝶王国”的美誉,这里的蝴蝶约375种,其中有8种是新种或新记录种。请根据资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尖峰岭常年高温多雨,主要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在生物圈中属于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

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的多样性,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

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就越。

(2)霸王岭的海南黑冠长臂猿是中国濒危的类动物;吊罗山的杪秽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珍贵的植物

活化石,在分类上属于蕨类植物;蝴蝶发育过程属于(填“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3)要保护以上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海南岛的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o

(4)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是。

(5)科学家按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意义在于弄清不同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关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CD、蛾、蚊、蜜蜂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CD

不符合题意;

B、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符合题意。

故选:B。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2.【答案】B

【解析】解: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优良性状的稳定,培育周期短,利用组织培养可以在短时间

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率。所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无病毒香蕉幼苗,可以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培养。

故选:B。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

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据此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种子繁殖、组织培养、杆插、嫁接的特点,重点掌握组织培养的内容.

3.【答案】D

【解析】无性生殖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抱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

接、压条、杆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由于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其后代保持了母

本的性状,有利于个体的快速增殖和生物种族的繁衍后代,不会出现变异,会引起遗传上的退化;而有性

生殖使后代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特征,具有更强的变异性,使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

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

(2)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

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注意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熟记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答案】D

【解析】解:ABC,“马铃薯的块茎能生根发芽长出幼苗”、“将空心菜的一段茎插入土壤长出幼苗”、

“大蒜的“蒜瓣”埋在地下长出幼苗”,均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叫无做性生殖。

D、“把大豆的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

成的,因此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D。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杆插、压

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

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5.【答案】C

【解析】解:A、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因此水域面积缩减是造成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

A正确;

B、两栖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大,威胁两栖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农药的大量使用,水污染,农田被侵占等,

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因此环境污染是造成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B正确;

C、人工养殖青蛙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不能可以取代野生青蛙的衰落,C错误;

D、人为捕捉,必然导致两栖动物数量减少,因此人为捕捉是造成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D正确。

故选:C。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

6.【答案】C

【解析】解:A、家蚕发育过程中不食不动的时期为b蛹期,正确;

B、蝗虫的发育过程为d-a-c,属于不完全变态,正确;

C、家蚕的发育过程为dia—bTC,属于完全变态;两栖动物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而完全变态属于昆虫变态

发育类型,错误;

D、完全变态的农业害虫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a幼虫期,幼虫期还没有长出翅,活动范围小好控制。正确。

故选:Co

如图所示: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

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解答】

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细胞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

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

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

鸟类在繁殖季节,许多鸟类会选择合适的场所筑巢,然后求偶,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

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卵有卵壳保护,鸟的受精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

所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鸟类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卵有卵

壳保护,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

成活率。

故选Bo

8.【答案】C

【解析】解:A、每个DNA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生长激素基因是位于DNA分子上的,A错误

B、鼠的生长速度和个体体积不是同一性状,因此不是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

C、转基因技术证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生物可以表现出转入基因控制的性状,C正确

D、小鼠体型上与亲代有差异除受遗传物质影响外,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Co

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

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概念、过程、原理,通过举例来证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答案】D

【解析】解:A、绵羊与山羊是两个物种,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直毛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番茄和樱桃是两个物种,番茄的红果与樱桃的红果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的高茎和圆粒是豌豆的不同性状,不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C错误。

D、小黑狗的黑毛和小白狗的白毛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如

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毛发的黑色或白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10.【答案】B

【解析】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

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

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的,B正确。

故选:B。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

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11.【答案】B

【解析】解:由题干“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可知: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两条,图示中①

只有一对染色体、④含有两对染色体,是体细胞;②③都含有两条染色体,并且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

成对,属于生殖细胞。

故选:Bo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

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

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

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知道: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基因随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12.【答案】D

【解析】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

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

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依次为23条、46条、23条、46条。

故选:D

假如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则其受精卵为2N;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为N.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3.【答案】D

【解析】解:在同一种生物中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若体细胞在染色体的数量为2n,在形成生殖细胞时,

染色体数目减半为n,在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的数量又重新恢复为2n。所以“从亲代到

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量的传递规律是“2n--n-2n”。

故选:D。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

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

14.【答案】C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

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

有许多个基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

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故选项C错

误。

故选:Co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

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每条DNA上具有很多个基因。

15.【答案】D

【解析】解: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

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

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因此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选项中,口腔上皮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都是体细胞,精子是生殖细胞。

故选:D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

的片段叫做基因。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内成单存在。

16.【答案】C

【解析】解:人体细胞中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子女22对+XX22对+XY

(女)(男)

男女比例1:1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或22+Y,男子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XY.因此,

有关人类精子细胞、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22条+X或Y、22对+XY”。

故选:Co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称为常染色体;第23对染

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

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7.【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

性、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

果皮或种皮的基因并没有发生改变。

【解答】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

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

现出来。

(2)“番茄果皮红色(D)对黄色(d)为显性”,则红色番茄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黄色番茄的基因

组成是ddo

(3)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发育成果)

「子房壁

1«(珠被---------叁直威-----►种皮)

呼\卵瞬+演强受精卵啰胚修

珠用嘘合发育成子

〔极核+精子f受精极核一►胚乳J

(2个)(1个)

从图中可知,果实是由雌蕊的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实的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只有胚珠的

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

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

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

色是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

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分别是黄色、dd。

“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的多个柱头上”,形成种子胚的遗传图解如图:

性状红色黄色

50%:50%

从遗传图解看出,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Dd或dd。所以“若将红色番茄(Dd)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dd)

的多个柱头上”,则黄色番茄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果皮基因型及种子中胚的基因型分别是黄色,

dd,Dd或dd。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解:A、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一条大、一条小,为XY染色体,因此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

色体的组成,A正确。

B、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或含Y染色体的精子。因此正常情况下,此人产生的

精子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B正确。

C、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父22对+XY22对+XX母

(女)(男)

男女比例1:1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C正确。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此人属于男性,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D错误。

故选:D。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

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

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

Y染色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染色体组成以及性别遗传过程。

19.【答案】B

【解析】解:“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假设由基因d控制,则组成肤色的基因型是DD或Dd,

白化病的基因型是dd。“双亲都带有隐性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的基因型是Dd,遗传图解如图:

丈夫正常妻子正常

从遗传图解看出,他们的子女发病(白化病)的可能性是25%。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生殖细胞受精卵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生男生女的几率都是50%,因此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为患病女儿的可能性是

25%x50%=12.5%«

故选:B。

(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

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

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0.【答案】A

【解析】解:A、人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性染色体是XY,女性性染色体是XX,A正确;

B、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在体细胞中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因此,性染

色体存在于所有有细胞核的细胞中,B错误;

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当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X,将

来发育成女孩;当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XY,将来发育成男

孩。因此,性别决定主要决定于精子所含的性染色体,C错误;

D、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理论上一对夫妇生男生女的概率是50%,D错误。

故选:A»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

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生殖细胞受精卵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受精时,如果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

女孩;如果是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那么这个受精卵就发育成男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问题。

21.【答案】C

【解析】解:A、禁止近亲结婚,能减少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概率,但是不能防止遗传病的发生,A错误;

B、同出一源的兄弟姐妹因为属旁系血亲,B错误;

C、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可见禁

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目的是减小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概率.C正确;

D、近亲结婚生出的孩子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不一定患病,D错误.

故选:C

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目的是减小隐性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22.【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是以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

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注意事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为了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应多选种子,并取平均值。

A、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大、小花生品种中

分别随机取出30枚果实进行测量,取平均值,A正确;

B、通常测量比较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并绘制曲线图,B正确;

C、不同品种的花生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C正确;

D、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了生物性状的表现,其遗传物

质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23.【答案】C

【解析】解:ABD、奶牛杂交、诱变育种、小麦杂交的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

C、嫁接属于无性生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故选:Co

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24.【答案】C

【解析】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米16通计的半验装日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

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

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

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

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

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

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因此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进行的实验中,

火花室中是模拟的原始大气,所以没有氧气。

故选:Co

米勒模拟实验是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

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195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米勒在其导师尤利指导下完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米勒的实验及结论。

25.【答案】C

【解析】解:A、现代海洋不可能再进化出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地球条件了,A错误;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错误;

C、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地面上

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小

分子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

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

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C正确;

D、米勒实验表明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D错误。

故选:Co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

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

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地球条件及生命的起源,注意理解。

26.【答案】A

【解析】解: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

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

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越简单、越低

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而不是越新近的地层里。

故选:A»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在地

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

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

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熟记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解题关键,可结合动植物进化历程示意图来理解记忆。

27.【答案】C

【解析】解:A、不是农药的质量越来越差,而是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越来越多,A错误;

B、在使用农药之前,害虫已经发生了抵抗农药的变异,B错误;

C、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

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了下来.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

越差,是因为农药选择了害虫中能抵抗农药的变异,C正确;

D、抵抗农药的变异积累是经农药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

28.【答案】A

【解析】解: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

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

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故促进

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故选:Ao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

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

熟知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

29.【答案】D

【解析】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比较法,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

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

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化石是最直接的、较全面的证据,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化

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

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

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

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

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

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故选:D。

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3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分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解答】

根据植物能否产生种子,可以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胞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用种

子繁殖后代;抱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碎植物和蕨类植物。抱子植物一般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

它们都不能产生种子,用抱子繁殖后代。肾蕨、葫芦葬、水绵都不能产生种子,用抱子繁殖后代,都属于

泡子植物;玉米、向日葵、油松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在进行植物分类时,小

刚将玉米、向日葵、油松归为一类,将肾蕨、葫芦麻、水绵归为另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能否产生种子,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1.【答案】D

【解析】解:生物分类中,等级单位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故选:D«

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

基本的分类单位。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的分类单位。

32.【答案】C

【解析】解:A、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也是基本的分类单位。A正确。

B、植物的六大器官都可以作为植物分类的依据,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生理功能。

B正确。

CD、分类单位越大,其中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

多,C错误;D正确。

故选:Co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依据和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33.【答案】A

【解析】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

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

次杂交,培育了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多样性。

故选:A»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据此答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34.【答案】C

【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因此每个生态系统中包含多种生物,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基因库,正确。

B、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因此生物圈中的每种生物都可构成一个基因库,正确。

C、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时会引起生态平衡失调,而不是不会影响生态系统

的平衡,错误。

D、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会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因此会影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正确。

故选:Co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5.【答案】D

【解析】解:A、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掠夺式的开发

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汽车尾气排放对生物多样性确实有一定影响,

但它并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最主要原因,A错误;

B、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

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B错误;

C、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而不是“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

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D正确。

故选:D。

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

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

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

管理。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6.【答案】变态蛹体外受精胚盘3胎盘无性形成层

【解析】解:(1)A、B、C反映了动物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其中图A经过卵-幼虫一成虫,

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B发育经历了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比图A多了一

个蛹期。

(2)繁殖季节,雄蛙和雌蛙经过抱对(某种行为),分别将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两者结合形成受精

卵,可见青蛙的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

(3)鸡卵结构中,受精后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胚盘。3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

主要的营养物质。

(4)在E结构中,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是2胎盘。

(5)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

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A、B、C、D、E均经过两性生

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F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

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这样新分裂出来的细胞才能愈合在一起,提高嫁接成活率。

故答案为:

(1)变态;蛹;

(2)体外受精;

(3)胚盘;3;

(4)胎盘;

(5)无性;形成层。

(1)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一幼虫一蛹一成

虫(例如:家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