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_第1页
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_第2页
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_第3页
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_第4页
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第一部分中低产田现状分析 2第二部分种植结构优化目标 3第三部分调控技术优化选择 4第四部分品种选育技术研究 6第五部分耕作制度改革策略 8第六部分肥水管理优化措施 10第七部分植保技术集成应用 14第八部分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 17第九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9第十部分农产品加工与营销 20

第一部分中低产田现状分析中低产田现状分析

1.资源禀赋差:中低产田多分布于山区、丘陵、干旱、半干旱等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土壤瘠薄,水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耕作条件差,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2.农业生产力低:中低产田单位面积产量低,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低。2017年,全国中低产田粮食单产仅为185.5公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5公斤/亩。

3.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中低产田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单一经营现象严重,粮食种植面积过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过小,畜牧业发展滞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

4.生态环境脆弱:中低产田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丧失,农田污染加剧,导致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

5.农业科技水平低:中低产田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生产成本高。

6.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中低产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对中低产田的财政投入少,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中低产田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7.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中低产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由于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成本高,中低产田农产品质量差,价格低,难以在市场上与其他地区农产品竞争。

8.农民收入低:中低产田农民收入低,由于农业生产力低,农业生产效益低,中低产田农民收入水平低,生活贫困。第二部分种植结构优化目标种植结构优化目标

1.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

通过种植结构优化,合理配置不同作物,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例如,在中低产田地区,可以种植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

2.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通过种植结构优化,农民可以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例如,在中低产田地区,可以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烟草、蔬菜、水果等,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种植结构优化,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在中低产田地区,可以种植生态价值较高的作物,如林木、草地、湿地等,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通过种植结构优化,可以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例如,在中低产田地区,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等,可以确保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5.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通过种植结构优化,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例如,在中低产田地区,可以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如烟草、蔬菜、水果等,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6.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通过种植结构优化,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例如,在中低产田地区,可以种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作物,如蔬菜、水果等,可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7.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种植结构优化,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在中低产田地区,可以种植高产、优质、高效的作物,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第三部分调控技术优化选择一、品种选择和配置

1.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的品种。

2.品种配置:根据中低产田的具体条件,合理配置不同类型、不同熟期的品种,以形成合理的多熟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二、种植制度优化

1.轮作倒茬:采用轮作倒茬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连作障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间套作:在主作物间隙种植其他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

3.复种复收:在主作物收获后,及时种植二茬作物或三茬作物,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三、施肥技术优化

1.合理施肥:根据中低产田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2.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科学配方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3.分期施肥: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四、灌溉技术优化

1.适时灌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天气情况,适时灌溉,以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

2.科学灌溉:采用科学的灌溉方法,如滴灌、喷灌等,可以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

3.合理用水: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

1.预防为主:加强检疫,防止病虫害的传入和扩散;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综合防治: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3.合理使用农药:科学选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六、其他调控技术

1.耕作制度优化:根据中低产田的具体条件,优化耕作制度,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

2.土地整理:对中低产田进行土地整理,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

3.农田水利建设: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以改善中低产田的灌溉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第四部分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品种选育技术研究

1.品种选育的意义

品种选育是优化中低产田种植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提高中低产田农业生产力的关键途径。通过品种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中低产田环境条件,具有高产、稳产、抗逆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从而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和效益。

2.品种选育的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根据中低产田的环境条件和生产特点,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进行选育。

*目标明确:根据中低产田的生产需求,确定选育目标,如高产、稳产、抗逆等。

*科学选育:采用科学的选育方法,如杂交选育、纯系选育、群体选育等,进行品种选育。

*综合评价:对选育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从中选出优良品种。

3.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

*杂交选育:将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进行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然后通过选育获得优良品种。

*纯系选育:从作物群体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经过多次自交或近交,获得纯合的遗传特性,从而选育出优良品种。

*群体选育:将作物群体作为选育单位,通过群体间的竞争和选择,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群体,然后从中选出优良品种。

4.品种选育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品种选育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基因编辑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品种选育的效率和精度。

5.品种选育的应用前景

品种选育技术在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品种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中低产田环境条件,具有高产、稳产、抗逆等优良性状的作物品种,从而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和效益。此外,品种选育技术还可以用于培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第五部分耕作制度改革策略耕作制度改革策略

一、优化种植结构

1.粮经搭配:合理安排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形成粮经合理的搭配结构。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农民收入等因素,确定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

2.轮作倒茬:实行轮作倒茬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养分单一化,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轮作倒茬时,应注意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对病虫害的抗性、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等因素。

3.间套作:间套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间套作时,应注意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对病虫害的抗性等因素。

二、调整播种期

1.早播、晚播: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调整作物的播种期。早播可以使作物早发、早熟,避开高温干旱天气,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晚播可以使作物晚发、晚熟,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

2.分期播种:将同一作物的播种期分成几个阶段,可以有效地避免病虫害的集中发生,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分期播种时,应注意不同播种期的作物的生长习性、对土壤养分的需求、对病虫害的抗性等因素。

三、合理施肥

1.平衡施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氮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磷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作物抗逆性;钾肥可以促进作物籽粒饱满,提高作物品质。

2.有机肥施用: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有机肥来源广泛,可以利用秸秆、杂草、树叶等作物残体,也可以利用畜禽粪便等动物粪便。

四、加强水肥管理

1.科学灌溉:根据作物需水量,及时灌溉。灌溉时,应注意灌溉量、灌溉时间、灌溉方法等因素。

2.合理追肥: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追肥。追肥时,应注意追肥量、追肥时间、追肥方法等因素。

五、加强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农业防治措施包括轮作倒茬、间套作、合理施肥、加强水肥管理等。

2.化学防治:当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时,应注意农药の種類、农药的使用剂量、农药的使用时间等因素。

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1.土地平整:将农田整平,可以улучшить土壤墒情,提高作物产量。土地平整时,应注意平整度、平整方式等因素。

2.修建水利设施:修建水利设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提高作物产量。修建水利设施时,应注意水利设施的类型、水利设施的规模等因素。

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1.机械化作业: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业机械化作业包括耕地、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环节。

2.良种推广:推广优良品种,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优良品种的推广可以通过种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渠道进行。

八、加强农业科技服务

1.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民培训学校等渠道进行。

2.农业技术咨询: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技术咨询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民合作社等渠道进行。第六部分肥水管理优化措施#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肥水管理优化措施

肥水管理优化措施

1.施肥合理化

合理施肥是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的基础。施肥应遵循“氮磷钾平衡、配方施肥、有机无机肥结合”的原则。

*氮肥施用:氮肥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作物徒长、倒伏、品质下降。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氮量和土壤的氮肥含量,适量施用氮肥。一般情况下,水稻每亩施用尿素25-30公斤,小麦每亩施用尿素15-20公斤,玉米每亩施用尿素20-25公斤。

*磷肥施用:磷肥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它能促进作物的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磷量和土壤的磷肥含量,适量施用磷肥。一般情况下,水稻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5-20公斤,小麦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0-15公斤,玉米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5-20公斤。

*钾肥施用:钾肥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它能促进作物的茎秆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钾量和土壤的钾肥含量,适量施用钾肥。一般情况下,水稻每亩施用氯化钾10-15公斤,小麦每亩施用氯化钾8-12公斤,玉米每亩施用氯化钾10-15公斤。

*有机肥施用:有机肥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它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肥量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适量施用有机肥。一般情况下,水稻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小麦每亩施用有机肥1500-2000公斤,玉米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2500公斤。

2.水分管理合理化

水分是作物生长必需的物质,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中低产田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墒情,适时适量进行灌溉。

*灌溉制度:灌溉制度是指作物生长过程中灌溉的次数、灌溉量和灌溉时间。不同的作物对灌溉制度的要求不同,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墒情,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一般情况下,水稻灌溉制度为浅水直播、两浅一深、中期控水、后期灌水;小麦灌溉制度为播前镇压、苗期蹲苗、拔节期灌水、扬花期灌水、灌浆期灌水;玉米灌溉制度为播前镇压、苗期蹲苗、拔节期灌水、大喇叭口期灌水、灌浆期灌水。

*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是指灌溉时水流的运动方式。灌溉方式主要有漫灌、沟灌、喷灌、滴灌等。不同的灌溉方式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墒情,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一般情况下,水稻采用漫灌或沟灌;小麦采用沟灌或喷灌;玉米采用滴灌或喷灌。

*灌溉水质:灌溉水质是指灌溉水中所含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浓度。灌溉水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墒情,选择合适的灌溉水质。一般情况下,灌溉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3.科学管理

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优化种植结构,还要加强田间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田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清除杂草,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中耕除草可以促进作物的根系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作物生长的主要威胁,应根据作物的需药量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科学地进行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收获与储存:收获与储存是作物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收获与储存不当,会导致作物的损失,降低作物的品质,影响作物的销售价格。收获与储存应根据作物的成熟度和天气情况,及时、科学地进行。

4.技术创新

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技术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品种选育:品种选育是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的基础,应根据中低产田的具体情况,选育出适合中低产田种植的优良品种。优良品种应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

*栽培技术创新:栽培技术创新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栽培技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栽培技术创新主要包括耕作制度、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等。

*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主要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植保机等。

*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等。第七部分植保技术集成应用一、农业综合防治技术

1、病虫害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为植保技术集成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如地面调查、遥感监测、诱虫灯监测等,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农业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生物防治。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乳剂、绿僵菌等。

-采取农业生态工程措施,如种植绿肥、营造生态林等,为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农业化学防治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做到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采用轮换用药、混用药等措施,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虫腈等。

二、田间管理技术

1、合理轮作倒茬

-实行科学的轮作倒茬制度,避免连作连茬,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作物品种,如抗病棉花、抗虫玉米等。

2、适时适量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避免过早或过晚播种,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合理施肥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或偏施氮肥。

-施用有机肥、复合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4、科学灌溉

-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灌溉,避免大水漫灌或干旱缺水。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农机农艺技术

1、深耕细作

-深耕细作,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根系生长,增强作物抗病虫害能力。

-深耕还可以将病虫害的卵、蛹翻到地表,使其失去生存条件。

2、合理密植

-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和田间条件,合理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避免过密或过稀种植,防止病虫害的蔓延。

3、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除草,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寄主和隐蔽场所。

-中耕还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作物根系生长。

四、农资管理技术

1、农药管理

-严格控制农药质量,杜绝假冒伪劣农药。

-建立农药使用登记制度,规范农药使用。

-加强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培训,提高农药安全使用水平。

2、化肥管理

-严格控制化肥质量,杜绝假冒伪劣化肥。

-建立化肥使用登记制度,规范化肥使用。

-加强化肥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培训,提高化肥安全使用水平。

3、种子管理

-严格控制种子质量,杜绝假冒伪劣种子。

-建立种子使用登记制度,规范种子使用。

-加强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培训,提高种子安全使用水平。

五、科技创新与推广

1、加强科研攻关

-加强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农机农艺、农资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攻关,不断取得新的科技成果。

-开展科技示范推广,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植保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

-加强植保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植保技术水平。

-组织农民参观示范田,学习先进的植保技术。

-编印发放植保技术资料,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第八部分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

1.基本概况

农业机械化装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植保机等。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低产田自然条件差,地形复杂,机械化作业难度大,因而需要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

2.技术特点

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具的选用:根据中低产田的自然条件和作物种植特点,选择适宜的农机具。如选用小型、轻便、适应性强的拖拉机;选用能够适应复杂地形的收获机械;选用能够准确播种、施肥的播种机和施肥机;选用能够高效防治病虫害的植保机械等。

(2)农机具的操作:农机具的操作对作业质量和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机具操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3)农机具的维护保养: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要定期检查农机具的各个部件,并及时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部件。

3.技术优势

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在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装备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缩短作业时间,从而为农民节省时间和劳力,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农业机械化装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如使用拖拉机耕地,可以节省人力成本;使用收割机收割,可以节省收割成本;使用播种机播种,可以节省播种成本等。

(3)提高产品质量:农业机械化装备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如使用农机具收割,可以避免人工收割造成的损失;使用农机具播种,可以保证播种质量;使用农机具施肥,可以保证施肥均匀等。

4.技术应用

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在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豆种植,使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大豆产量大幅提高。在安徽省,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种植,使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在湖北省,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棉花种植,使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棉花产量大幅提高。

结论

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是中低产田种植结构优化与调控技术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九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水利工程建设

-小型水库建设:根据地形条件,选择适宜地点修建小型水库,蓄水灌溉。

-渠道建设:修建渠道,将水源引至农田,满足农作物灌溉需要。

-机井建设:在水源充足地区,可建设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农田。

2.水利配套设施建设

-泵站建设:在无水或缺水地区,可建设泵站,将水从低处抽至高处,满足农田灌溉需要。

-输水管道建设:在水源地与农田之间,铺设管道,将水输送至农田。

-畦灌设施建设:在农田内修建畦灌设施,提高灌溉效率,节约用水。

3.水利工程管理

-水库管理:加强水库管理,定期巡查,及时维修,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渠道管理:加强渠道管理,定期清淤,确保渠道畅通,防止渗漏。

-机井管理:加强机井管理,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确保机井正常运行。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浪费。

4.水利工程运行

-灌溉管理: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确保农作物获得充足水分。

-排水管理:加强排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农田渍涝。

-节水管理:加强节水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水利工程维护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水利工程设施,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及时维修:对损坏的水利工程设施及时维修,恢复工程正常运行。

-综合治理: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工程整体效益。第十部分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营销

一、农产品加工

(一)农产品加工的重要性

1.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可以将农产品转化为更具价值的商品,增加农民收入。

2.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加工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