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_第1页
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_第2页
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_第3页
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_第4页
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

近年国内医院感染案例

启示

第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天津市蓟县5名新生儿死亡【事件回放】2009年3月,津蓟县妇幼保健院内6名新生儿因院内感染发生败血症,造成5名患儿死亡。【深度分析】专家组确定该事件是由于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造成的一起严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据调查,该院的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医院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该院新生儿病区布局及工作流程,完全不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不能保证手术安全。【事件追踪】蓟县卫生局和妇幼保健院向患儿家属承认该起5名婴儿致死事件责任在院方,院方已与家属签订了赔偿协议,除医疗费外,赔偿每名患儿18万元人民币。蓟县对该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感染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第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温州15人因针灸感染分支杆菌

【事件回放】2011年下半年起,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陆续收治15例疑似分支杆菌感染的病人。医生从病人的病史了解到,这15人都来自永嘉县瓯北镇,而且都曾经在瓯北“吴美娥中医针灸诊所”进行过针灸治疗。【深度分析】专家们分析认为此次感染事件可能与穴位注射交叉感染有关,也就是说可能是患者在该诊所打封闭针时感染的。据患者反映,有人曾在该诊所打了好几次封闭针,甚至出现脓块后还到该诊所治疗。专家对该诊所的物品及诊疗器械进行采样,送上级部门检验,专家指出是诊所使用的诊疗器械消毒存在问题,基本确定患者感染的是结核分枝杆菌。第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深圳连环院内感染事件【事件回放】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292例,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妇儿医院未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在自行控制措施未果、感染人数多达30余人的情况下,才于5月25日报告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局指示停止手术,查找原因。对其余病人的治疗和对全部手术病人进行追踪观察。第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分析原因:有关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戊二醛用于手术器械灭菌浓度应为2%,浸泡10小时,而该院制剂员将新购进未标明有效浓度的戊二醛(浓度为1%)当作20%的稀释200倍供有关科室使用,致使浸泡手术器械的戊二醛浓度仅为0.005%,且长达半年之久未能发现;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缺乏认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对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执行不力;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对病人负责的精神;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深圳市惠泽公司JL—强化戊二醛的使用说明书未标有效浓度、消毒与灭菌概念不清等问题,也是导致深圳市妇儿医院制剂员错配消毒剂引发严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重要因素。第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深度分析】

1、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2、对有关院感管理的各项规定执行不力。3、部分医护人员违反消毒隔离技术的基本原则。4、深圳市惠泽公司JL—强化戊二醛的使用说明书不标有效浓度、消毒与灭菌概念不清等问题。【事件追踪】院长被免职,直接责任人主管药师何莹被开除公职,其他有关人员由医院进行处理。深圳妇儿医院感染事件开庭46人索赔2681万。2000年4月26日专讯:两年前在手术中感染非结核分支杆菌的李苗英状告市妇儿医院及深圳市惠泽医疗用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案,截至目前,法院已受理了同类被感染者的46宗起诉,向妇儿医院和惠泽公司共计索赔2681.0975万元,而首宗开庭的李苗英案索赔金额达303万元。第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连云港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事件回顾】2009年11月,连云港某医院儿科病房5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血象高等临床症状,被认为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件。【深度分析】调查发现,该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全面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及监测制度;内、儿科病区没有分开设置,医务人员也未分科设置;手卫生设施不完善,肥皂潮湿;卫生洗手意识不强,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执行手卫生;消毒液配制浓度概念不清。没有做到一床一巾一消毒,清洁用具污迹斑斑;瓶撬、砂轮不清洁且未消毒。第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西安交大附院8名新生儿死亡事件【事件回放】2008年9月,西安交大一附院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深度分析】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科室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据对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发现细菌超标严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事件追踪】对八名死亡婴儿的家长分别赔偿十八万元人民币,并退还所有治疗费用。撤销医院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的职务,免去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免去医务部、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务。第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2003年1月,我国某煤业医院呼吸科连续发生8例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年龄在65岁~75岁之间,均有持续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史。调查发现,由于该院湿化瓶和雾化器数量少,常有多人合用与未消毒就用现象,而这些被细菌污染了的医疗用品很可能就是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第1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德惠市某医院多人因输血

感染艾滋病

【事件回放】2005年9月,1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向德惠市某医院中心血库有偿供血15次,接受其血液的受血者共有25人,18人被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两人死亡,16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另外此供血者的两名性伴及其中1名性伴的丈夫也被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深度分析】造成这次传播的主要原因是:该医院中心血库在开展采供血工作期间,存在短间隔采血、漏检、未按试剂说明书要求检测、未进行室内质控、工作记录不规范等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第1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4月5日发布,2012年8月1日起实施。第1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前言1、范围

2、术语和定义3、管理要求4、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5、清洗与清洁

6、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

7、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8、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9、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0、皮肤与黏膜消毒

11、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2清洁用品的消毒

第1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消毒的管理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方法;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1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术语和定义2.1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2.2清洗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第1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术语和定义2.4消毒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2.5消毒剂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第1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术语和定义2.6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2.7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2.8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第1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术语和定义3.9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10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第1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术语和定义2.12斯伯尔丁分类法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items)。第1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术语和定义2.13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第2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14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2、术语和定义第2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15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2.16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2、术语和定义第2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17灭菌水平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2、术语和定义第2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18高水平消毒highleveldisinfec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2、术语和定义第2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术语和定义2.19中水平消毒middlelevel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第2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术语和定义2.20低水平消毒lowleveldisinfection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第2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

管理要求3.1医疗机构应根据本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操作的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并具体落实。3.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及消毒、灭菌工作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灭菌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与知识、消毒与灭菌工作中的职业防护等。第2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3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

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第2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4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3.5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第2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6医疗机构应结合本单位消毒灭菌工作实际,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3.7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第3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4、消毒、灭菌基本原则基本要求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按照特殊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工作。

第3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第3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1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4.1.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a)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第3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1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4.1.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b)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第3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d)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e)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第3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1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4.1.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b)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c)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第3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2职业防护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第3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2职业防护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a)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b)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第3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

清洗与清洁适用范围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第3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1清洗与清洁方法5.1.1清洗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WS310.2的要求。第4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1.2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5.1清洗与清洁方法第4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1.3注意事项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第4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1.3注意事项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第4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6.1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灭菌方法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第4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灭菌方法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外来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第4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灭菌方法

植入物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动力工具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钻头、锯片、主机、输气连接线、电池等组成。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对各种部件进行清洗、包装与灭菌。第4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2手术敷料的灭菌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符合YY∕T0506.1要求的手术敷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第4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3手术缝线的灭菌

6.3.1术缝线分类分为可吸收缝线和非吸收缝线。可吸收缝线包括普通肠线、铬肠线、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等。非吸收缝线包括医用丝线、聚丙烯缝线、聚酯缝线、尼龙线、金属线等。6.3.2灭菌方法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6.3.3注意事项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第4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危险性物品的消毒7.1.1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第4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7.1.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a)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b)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c)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d)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第5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2注意事项7.2.1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7.2.2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7.2.3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第5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8、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第5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8.1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第5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2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8.2.1医疗机构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如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第5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2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8.2.2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第5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8.2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8.2.3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置。第5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气性坏疽病原体9.1消毒方法9.1.1伤口的消毒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悄毒。9.1.2诊疗器械的消毒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L浸泡消毒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5000mg/L-10000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9.1.3物体表面的消毒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第5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9、气性坏疽病原体9.1.4环境表面的消毒手术部(室)、换药室、病房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1000mg/L含氯消毒裁擦拭。9.1.5终来消毒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3%过氧化氢按照20mL/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lg/m3加热熏蒸,湿度70%~90%,密闭24h;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5mL/m3气溶胶喷雾,湿度为20%~40%.9.1.6织物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洗:第5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0、皮肤与黏膜的消毒

10.1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0.1.1消霉方法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l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第5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1.2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应大于敷料面积(10cm×12cm)。第6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2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10.2.1清洁皮肤手术部位的皮肤应先清洁;对于器官移植手术和处于重度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术前可用抗菌或抑菌皂液或20000mg/L葡萄糖酸氯己定擦拭洗净全身皮肤。第6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2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10.2.2消毒方法10.2.2.1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2min。10.2.2.2使用碘酊原液直接涂擦皮肤表面.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陕。其他合法、有效的手术切口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消毒范围10.2.2.3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第6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0.3病原微生物污染皮肤的消毒10.3.1彻底冲洗。10.3.2消毒采用碘伏原液擦拭作用3min~5min,或用乙醇、异丙醇与氯己定配制成的消毒液等擦拭消毒,作用3min~5min。第6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4黏膜、伤口创面消毒10.4.1擦拭法10.4.1.1使用含有效碘1000mg/L~2000mg/L的碘伏擦拭,作用到规定时间。10.4.1.2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10.4.1.3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作用到规定时间。第6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4黏膜、伤口创面消毒10.4.2冲洗法10.4.2.1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水溶液冲洗或漱洗,至冲洗液或漱洗液变清为止。10.4.2.2采用3%(30g/L)过氧化氢冲洗伤口、口腔含漱,作用到规定时间。10.4.2.3使用含有效碘500mg/L的消毒液冲洗,作用到规定时间。第6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0.4黏膜、伤口创面消毒10.4.3注意事项10.4.3.1其他合法、有效的黏膜、伤口创面消毒产品,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10.4.3.2如消毒液注明不能用于孕妇,则不可用于怀孕妇女的会阴部及阴道手术部位的消毒。第6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1、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1.1清洁和消毒方法11.1.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11.1.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第6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1.1.3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11.1.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第6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1.2注意事项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第6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2、清洁用品的消毒

12.1手工清洗与消毒12.1.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12.1.2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12.3注意事项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第7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医院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

2009年卫生部颁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隔离的概念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隔离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与“基于传播途径预防”的原则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包括: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第7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隔离的目的采取有效的隔离技术,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在病人、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隔离预防三大方面建筑布局上的隔离预防防护技术隔离技术第7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建筑布局上的隔离预防

医院建筑区域划分:四区低危险区:行政管理区、教学区、图书馆、生活服务区等。中等危险区:普通门诊与病房等。高危险区:感染疾病科(门诊,病房)等。极高危险区:手术室、ICU、器官移植病房等。第7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普通病区建筑布局:在普通病房的尽端,设一个或多个隔离病室。隔离要求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或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第7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门诊

隔离要求普通门诊、儿科门诊、感染疾病科门诊宜分开挂号、候诊。诊室应通风良好,应配备适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到专用隔离诊室或引导至感染疾病科门诊诊治,可能污染的区域应及时消毒。第7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急诊科隔离要求应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各诊室内应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或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急诊观察室应按病房要求进行管理。第7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防护技术

2.1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第7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解读:时间:所有时间(所有诊疗服务各个环节)地点:医院(所有诊疗场所)人物:所有医务人员所有患者(与诊断、症状无关)事件:采取的一组预防感依据: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目的:双向防护第7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2常规的检验方法尚有局限性

不能检出所有病原体目前,检验科只能常规检测HBV、HCV、HIV等。但对HDV、HGV、TTV等尚无公认的检测方法。《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第3版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检测中出现结果的“假阴性”检测方法受到敏感度的制约,并不能发现所有的病人或携带者。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发现,还有未知病原体存在的可能。第7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3标准预防的必要性不要认为只有在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个体才具有传染性。很可能,一个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样。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了“标准预防”美国的医护人员HBV感染降低21.25倍(1983年医务人员HBV感染17000名;1995年医务人员HBV感染800名)10-15%AIDS明确诊断85-90%HIV感染者未被诊断白求恩在手术第8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4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手卫生方式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口罩、手套、防护镜和面罩、隔离衣、防水服、鞋套);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日常);医疗废物处理(日常);安全注射;环境(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日常+随时+终末);织物的清洗、消毒(日常);餐饮具的清洗、消毒(日常)。第8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5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正确的使用时机正确的佩戴方法正确的更换时机正确的摘除方法正确处置污染的防护用品第8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6标准预防--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你做到了吗?口罩:一般诊疗活动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手术室工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佩戴外科口罩。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物物品时,应该佩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应佩戴无菌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建议佩戴双层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罩: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防水围裙: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进行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时。鞋套: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规定区域内。第8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7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措施针对那些已经明确诊断或怀疑患有高传播性病原体的病患,为阻断病原体其传播,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采取的额外措施。解读:时间:所有时间(所有诊疗服务)地点:医院(所有诊疗场所,清洗污染的医疗器械)人物:已经明确诊断或怀疑患有高传播性病原体的病患事件: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的额外隔离与预防措施。第8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2.8标准防护和基于传播途径的

防护之间有何不同

标准防护用于每一个病人,在每一次诊疗活动时选择何种个人防护设备(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取决于您进行何种操作?基于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是在接触某些有特殊感染危险病人时在标准防护的基础上增加防护措施选择额外的个人防护设备取决于病人呼吸道或其它病原菌的传播方式第8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3、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第8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确诊+疑似+定植)传播路径:与传染源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手、手套、环境物体表面、诊疗设备表面、诊疗用品、工作服等引起传播第8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1患者的隔离蓝色隔离表示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第88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1.2

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第89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90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空气传播疾病分三类一类:肺TB、二类:水痘(包括弥漫性带状疱疹)、麻疹三类:大部分是空气感染如:SARS、流感预防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第91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2.1患者的隔离黄色隔离标志2、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3、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4、应严格空气消毒第92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3.2.2医务人员的防护

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3、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第93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等。预防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第94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粉色隔离标志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3.3.1患者的隔离第95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3.2医务人员的防护第96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隔离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手卫生口罩及其使用方法护目镜、防护面罩及其使用方法手套及其使用方法隔离衣、防护服及其使用方法鞋套及其使用方法防水围裙及其使用方法帽子及其使用方法第97页,共11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1口罩、帽的使用目的: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不受污染实施:戴脱前洗手,避免用污染的手接触。帽要遮全头发,口罩应罩住口鼻。口罩不戴应及时取下,将污染面向内折叠。离开污染区前应将口罩、帽子放于特定污物袋内,集中处置。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潮湿或疑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第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