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2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3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4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1编辑版pppt主要内容第一篇总论第二篇认知和语言的发展第三篇情绪、个性和社会化2编辑版pppt第一章导论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编辑版pppt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4编辑版pppt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狭义:发展心理学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广义: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①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和规律;②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③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的分化。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出生——18周岁5编辑版pppt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共有的发展过程。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6编辑版pppt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描述。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7编辑版pppt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8编辑版ppptFigure3.199编辑版pppt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华生的环境决定论;2、共同决定论。3、相互作用论。(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10编辑版pppt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性:外部环境决定论者;量的累积;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阶段性:内部成熟决定论者;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成熟论者、皮亚杰、弗氏;新生儿期(0-1个月)乳儿期(1个月—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中期(6—11、12岁)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早期(14、15—17、18)一11编辑版pppt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主动与被动;理论流派;观点;12编辑版pppt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对稳定性的不同理解;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道理;13编辑版pppt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情境的动物;一致性与不一致性?14编辑版pppt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如何理解关键期?有哪些关键期?15编辑版pppt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20世纪早期。问卷法:客观研究方法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资料;弗氏和行为主义的兴起;16编辑版pppt2、二次大战到60年代中期。背景:心理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已成为美国儿童心理学的支柱。主要研究内容: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偏爱实验室的研究;17编辑版pppt3、60年代中期到现在。

重新发现了皮亚杰的理论:背景和原因;重新研究遗传和成熟对行为的影响;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如智力测验量表;18编辑版pppt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1)本世纪20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被介绍进来;(2)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3)30、40年代对语言、绘画、性格评定的研究以及对皮亚杰实验的重做;(4)80年代以来关注社会性发展、独生子女研究等;19编辑版pppt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横向研究。1、是指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如研究4-6岁幼儿的元认知发展。2、优点。时间短,取样大。3、不足。不能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尤其是心理发展的一些转折点。20编辑版pppt幼儿任务元认知知识在Q5上的水平分布21编辑版pppt1研究方法

1.1被试:以年龄为抽样标准,从南师附幼的三个小班、中班、大班中各抽取4.2-4.5、5.2-5.5、6.2-6.5的儿童30名组成一个90人的样本,其中男女各半。1.2材料:儿童从事各种不同活动的图片:讲故事、绘画、拼图、游戏、进餐活动、睡觉活动、做操、音乐活动、数学活动(图片见附录);三幅拼图:一幅块数少且有分割线,一幅块数很多但很大,一幅块数很多且很小;一张有六个娃娃在玩耍的图片;1.3程序:全部研究以一对一方式进行,在幼儿比较熟悉的、相对安静的睡觉房进行。研究者与儿童之间相互熟悉,幼儿不对研究者感到陌生。研究者坐在儿童旁边,随机呈现Q1-Q8的问题,记录幼儿的回答,同时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追问,如“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具体问题见附录。1.4计分:Q1、Q2、Q3主要考察的是幼儿的个体元认知知识;Q4、Q5、Q6主要考察的是幼儿的任务元认知知识;Q7、Q8主要考察的是幼儿的策略元认知知识。每个问题分四级水平,从0-3,幼儿元认知知识的自我意识能力越来越高。具体记分标准见附录。在幼儿回答时,注意记录幼儿的反应时。统计软件采用的是SPSS11.0。22编辑版pppt二、纵向研究。(1)含义。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2)举例。美国的headstart计划。(3)优点与不足。优点:能探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不足:被试的代表性问题,时间长,耗资多。23编辑版pppt三、跨文化研究。(1)含义。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举例。由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北师范大学、美国埃里克森研究院的五校联合项目“建桥”。(3)意义。寻找理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意义。24编辑版pppt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一节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第二节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25编辑版pppt引子:个体的生命发展一、染色体、DNA和基因。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四、蛋白质的合成。五、显性和隐性基因。六、遗传疾病。第一节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26编辑版pppt引子:个体的生命发展

1、个体发展的基因型与表现型。2、两种不同水平的遗传物质。3、人体两种构造和功能的细胞。27编辑版pppt1、个体发展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是生物体一切遗传基础的总和,是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型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每个个体的表现特征,是个体所有性状的总和,是可以观察到的,它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8编辑版pppt2、两种不同水平的遗传物质。细胞水平——染色体分子水平——脱氧核糖核发酸(DNA)29编辑版pppt3、人体两种构造和功能的细胞。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体细胞:构成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这些组织30编辑版pppt一、染色体、DNA和基因。1、染色体的数量。2、染色体的物质构成。3、染色体的结构。4、DNA分子的自我复制。31编辑版pppt

1、染色体的数量。

23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32编辑版ppptFigure3.133编辑版ppptFigure3.334编辑版pppt2、染色体的物质构成。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35编辑版pppt3、染色体的结构。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类似一个盘旋上升的梯子,两边由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相连接,梯子的阶梯由脱氧核糖核酸—碱基—氢键—碱基—脱氧核糖核酸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原则”,即G与T,A与C相连2000级的阶梯连接。遗传学家认为赋予每个基因特性的正是这些梯级两边碱基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正是由这些化学梯级两边近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组成。36编辑版ppptGeneticFoundationsCopyright2003Allyn&Bacon37编辑版pppt38编辑版pppt39编辑版pppt4、DNA分子的自我复制。DNA双链自行解开,碱基从它们的梯子里分离,C和G分离,A和T分离,成为两条核苷酸长链,然后DNA分了的每一半都可以建造一个和分离前那一半相同的另一半。正是因为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功能,亲代的遗传信息才能传递给下一代,人体的所有细胞才具有与受精卵同样的遗传密码。40编辑版pppt五、显性和隐性基因。1、遗传学家孟德尔的研究,他的研究依据:一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成对的基因决定的。这成对的基因位于相对染色体的对等的位置上,称等位基因。3、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控制相对性状发育的基因,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4、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量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叫显性基因,反之则为隐性基因。41编辑版pppt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遗传案例P30A代表卷发基因,a代表直发基因,那么有可能存在的等位基因的结合有AA、Aa(aA)、aa三种组合,但只表现为两种性状。42编辑版ppptDominant-recessiveModeofInheritanceCopyright2003Allyn&Bacon43编辑版pppt六、遗传疾病。

遗传疾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1、基因突变。2、染色体异常。44编辑版pppt1、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原因。(2)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连锁显性遗传性连锁隐性遗传45编辑版pppt(1)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DNA链上某一小段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分子结构的变化。46编辑版pppt(2)基因遗传病的类型。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个体只要有一个缺陷基因,就是遗传病患者,而且肯定会将这个缺陷代代遗传,如多趾畸形、软骨发育不全等;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苯丙酮尿症、色盲;47编辑版pppt苯丙酮尿症1、临床表现:毛发淡、肌张力高,走路不稳、智力落后、寿命短。2、遗传图式见P323、7个月前的饮食干预。48编辑版pppt色盲1、遗传图式见P332、结论:传男不传女49编辑版ppptFigure3.550编辑版pppt2、染色体异常。

(1)染色体异常的原因。(2)案例——先天愚。(3)案例——性染色体异常51编辑版pppt(1)染色体异常的原因。

染色体异常是由于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少或增加,染色体某一节段的短缺或易位造成的。52编辑版pppt(2)案例——先天愚A、临床表现:眼距大、通关手、圆脸饱满、口小舌大、伸舌流涎B、原因:第21号染色体偏差C、怀孕十六周羊膜穿刺检查诊断53编辑版ppptFigure3.654编辑版pppt(3)案例——性染色体异常

A、特纳氏综合症。患病女子只有45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少掉另一条性染色体。患者缺乏卵巢组织,副性征缺乏,智力迟缓。B、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多一条附加的X染色体,是XXY,而不是XY,表现出女性特征,智力迟缓。55编辑版pppt第二节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一、胎儿的发育过程。1、胚种期。2、胚胎期。3、胎儿期。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营养;疾病;药物;辐射;情绪;56编辑版ppptFigure3.857编辑版pppt从受精到着床58编辑版pppt受精卵59编辑版pppt2天60编辑版pppt1个月61编辑版pppt1个半月62编辑版pppt1个半月63编辑版pppt2个月64编辑版pppt2个月(重约2克)65编辑版pppt3个月66编辑版pppt4个月67编辑版pppt5个月68编辑版pppt6个月69编辑版pppt7个月70编辑版pppt出生71编辑版pppt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

1、营养——大脑发育。2、疾病3、药物4、辐射5、情绪;72编辑版pppt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一、身体的发展。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73编辑版pppt一、身体的发展。

1、身高和体重。发展特点:波浪式发展,时快时慢。2、身体各系统的发展。神经系统在出生后发育最快,淋巴系统在第一个十年发展较快。身体的发展遵循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而远)。74编辑版pppt2、身体

各系

统的

发展。75编辑版pppt妊娠2月5月新生儿2岁6岁12岁25岁头部在身体中所占相对比例的变化76编辑版pppt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1、脑重量的增加。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3、儿童脑电图的特征。4、脑的反射活动。77编辑版pppt儿童脑量的增长78编辑版pppt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脑重的增加不是神经细胞增殖,而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与神经纤维的伸长。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6岁末已经几乎达成脑区分工79编辑版pppt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80编辑版ppptAlbertEinstein的脑

81编辑版pppt脑机能定位82编辑版pppt脑整体概观83编辑版pppt脑神经网络图84编辑版pppt躯体各部分在大脑中的面积85编辑版pppt鲁利亚的“大脑机能联合区”学说86编辑版pppt机能联合区机能级区区位第一机能联合区:调节紧张度和觉醒状态

脑干的上下行网状系统第二机能联合区: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一级区:感觉中枢,负责感觉水平的加工大脑两半球后部二级区:完成较高水平的知觉加工三级区:进行综合加工第三机能联合区:规划、调节和监督复杂活动形式一级区:负责运动的输出,控制包括言语在内的肌肉运动中央前回的运动区二级区:负责制定运动的时间模式运动前区三级区:负责高级的计划和监控前额叶87编辑版pppt斯佩里(S.Morgan)的儿童脑发育阶段说第一阶段第一机能联合区胎儿期成熟第二阶段一级运动与感觉脑区胎儿期成熟第三阶段二级运动与感觉脑区开始于胎儿期,5岁成熟第四阶段三级感觉传入脑区5—8岁成熟第五阶段三级运动与计划脑区12岁成熟88编辑版pppt3、儿童脑电图的特征。脑电波发育顺序:δ——θ——α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89编辑版pppt4、脑的反射活动。

90编辑版pppt吸吮反射Rootingreflex91编辑版pppt达尔文反射(抓握反射)Darwinianreflex92编辑版pppt巴宾斯基反射(足趾反射)Babinskireflex93编辑版pppt行走反射Walkingreflex94编辑版pppt强直性颈部反射Tonicneckreflex95编辑版pppt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

一、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上到下。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由大到小。二、动作发展的阶段。三、动作发展的训练。96编辑版pppt97编辑版pppt98编辑版pppt99编辑版pppt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感觉的发展第二节婴幼儿知觉的发展100编辑版pppt引子:感知觉及其关系1、感觉含义: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意义: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部信息,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感觉剥夺实验。2、知觉含义:知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觉知过程。亦即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3、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提供“原料”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也就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101编辑版pppt感觉对比(同时对比)102编辑版pppt103编辑版pppt你看到了一位乐器演奏家还是一位女孩的脸呢?104编辑版pppt花瓶还是人头?105编辑版pppt106编辑版pppt107编辑版pppt老妇人还是年轻女孩?108编辑版pppt蓝色那一面是在里面的左后方还是外面的左前方呢?109编辑版pppt戴项链的少女可怜的老妇人110编辑版pppt不可能图形111编辑版pppt112编辑版pppt113编辑版pppt第一节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1、反射行为;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出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去习惯化是指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为“区习惯化”。衡量的标准:心率的变化。114编辑版pppt返回115编辑版pppt返回116编辑版pppt117编辑版pppt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118编辑版pppt二、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视觉调节机能差——好;视觉的焦点根据客体的远近进行调节。视觉集中与视觉追随现象。2、光的察觉。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绝对阈限的低值高于成人。3、视敏度。视敏度是指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119编辑版pppt封闭性原则

120编辑版pppt二、视觉的发展。测量幼儿视敏度的方法:(1)视觉偏爱法。(2)视动眼球震颤法。(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枕叶的脑电波变化)4、颜色视觉。出生时的黑白色,3-4个月时分辨彩和非彩。红色是最先觉知的。测定婴儿能否辨别颜色的方法:(1)视觉偏爱法;(2)记录脑电活动;(3)去习惯化;(4)配色法、指认法、命名法。121编辑版pppt三、听觉的发展。1、新生儿的听觉。新生儿不是聋子,能听见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持续时间。新生儿对人声作出的反应最多。新生儿具有了使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成人的声音模式同步。2、崔海柏的听觉敏度测验。P82122编辑版pppt四、嗅觉。1、新生儿具有嗅觉,能区分好几种气味。2、对母亲的特殊嗅觉。3、嗅觉的灵敏度的生物学意义。123编辑版pppt第二节婴幼儿知觉的发展一、整个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24编辑版pppt一、整个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1、埃尔金德的实验。(1)指导语:“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象什么。”(2)实验结果。71%的4岁儿童关注部分与个别;9岁中只有21%;11%的4岁儿童既看到了个别又看到了整体;9岁儿童79%能关注整体。(3)结论。揭示了儿童认识物体的部分知觉和整体知觉的过程,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然后走向整体,接着既看到整体又看到个别。2、启示。儿童逻辑发展上的“慢动作”,这个年龄的儿童还不认识同一幅画可以赋予不同的意义。125编辑版pppt126编辑版pppt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1、色、形两维发展孰先孰后的争论。2、陈立的研究。(1)研究方法:四种基本色:红、黄、兰、绿;四种基本形:圆、方、长、三;互相结合成16种。(2)研究结果:儿童的形状抽象早,3岁达100%,随后下降,颜色抽象比率上升,4.5岁达高峰,后颜色抽象又开始下降。(3)结论:3岁前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127编辑版pppt三、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1)范茨的视觉偏爱实验;靶心图、线条图、有图案的圆盘注视最长。(2)特性:活动的、清晰的、曲线的2、形状知觉的发展特点。小班:圆形、方形、三角形;中班:拼简单的图形;大班:立体图形;3、发展顺序;圆—正—三—半圆—梯—菱—平行128编辑版pppt2、大小知觉

(1)视觉恒常性: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2)鲍厄的实验。P90129编辑版pppt3、深度知觉

吉布森的视崖实验:方法——结论——启示130编辑版pppt视崖实验131编辑版pppt视崖实验132编辑版pppt4、方位知觉。(1)上下概念。(2)左右概念。(3)案例说明。133编辑版pppt四、时间知觉。1、皮亚杰:儿童时间观念的三类运算2、时间概念的类别3、时间的三类属性。4、时间久暂观念的获得。5、HighScope课程提供的时间获得建议。6、教师帮助幼儿建构时间意识时的常用策略。134编辑版pppt1、皮亚杰:儿童时间观念的三类运算①事件的序列,它构成时间的先后次序;②发生在某一时间内的事件的时间间隔,即时间久暂观念的由来;③时间度量。135编辑版pppt2、时间概念的类别经验性的时间概念、逻辑性的时间概念和习俗性的时间概念。其中经验性的时间概念是指,主体对于某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持续性的亲身感受,如幼儿对每日生活作息制度的一个适应;逻辑性的时间概念是指,主体对于某个事件顺序的主观推理,如幼儿知道制作拼图要经过绘画——分割—拼装三个步骤;习俗性的时间概念是指那些被大家所接受的划分时间的方法和观念,如午餐后的读书时间、早晨来园时的游戏时间等。136编辑版pppt3、时间的三类属性。时间具有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和钟表时间三类属性。自然时间是指自然界的起起落落,昼夜交替;社会时间是一种社会变迁;钟表时间则是一种机械的装置。儿童对时间的认识是从自然时间开始的,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倾向于使用自然时间。137编辑版pppt案例一“哎呀,不够了,快涂吧。(指时间)”;“(抬头看了一下活动室上方的钟)还有20分钟,我海草还没涂完呢。”“哎呀,别说了,赶紧涂呀。”“快点,要到时间了。”“你们快点,我都分割了。”(幼儿虽然嘴巴一直在说,可还是不停地分心,讲话,根本没有赶紧涂)”138编辑版pppt案例二一个幼儿活动后的反省:“我发现画得不对,本来想重画的,可发现时间来不及了,就在上面打了个叉,(教师规定五分钟完成)又在旁边补了一下。”139编辑版pppt案例三在等待全班安静下来从而可以玩游戏时,幼儿都能很强烈地呼吁:别吵了,要不就没时间玩游戏了,浪费的是我们玩游戏的时间。140编辑版pppt4、时间久暂观念的获得。时间久暂观念的获得要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通过对时间与距离、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来逐渐形成。如两个幼儿同时离开教室,一个到离教室较近的滑梯,一个则到较远的秋千处,两人同时到达。他们都会认为到秋千处花的时间更多,因为他跑得远。另外,一个幼儿走向滑梯,一个幼儿跑向秋千,尽管两人同时开始,同时停止,他们仍然想信跑的人比走的人用的时间多。成人难以纠正幼儿的这种认识,但是可以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幼儿观察活动开始和结束。让幼儿注意一个活动的开始、结束与时间有关,而与其间发生的事件无关。141编辑版pppt儿童时间知觉与时间观念的获得儿童时间观念的的获得首先是从时间序列开始的,如3、4岁的幼儿经常会考虑时间和事件的顺序问题。他们会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我们现在能不能走?我的生日是不是快到了?我先把外衣脱掉,然后去找王老师,告诉他我今天准备干什么,然后就去积木区。固定的一日活动顺序给幼儿提供了理解时间的特定途径。要强化幼儿对时间序列的理解,教师要在和幼儿的日常交谈中有意识地提到各个环节的名称,绘制一日生活流程图。142编辑版pppt5、HighScope课程提供的时间获得建议。①提供给幼儿一些能发出开始和结束信号的材料;各种计时器,闹钟,节拍器;②根据日程表,在时间转换时使用一定的信号。③带领幼儿玩“开始—结束”的游戏。④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⑤体验和比较时间的长短。⑥观察季节的变化。⑦认识钟表和日历的功用。⑧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⑨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143编辑版pppt6、教师帮助幼儿建构时间意识时的常用策略。从1数到10;看钟表时间;倒数或正数123;以中等速度的同伴为参照点;以小组活动为参照点;教师和幼儿同时完成一个任务;以某种东西作为奖励;以单位时间内的制作数量作为参照。以某段幼儿熟悉所音乐作为背景,当音乐结束时,儿童必须做完该做的事。144编辑版pppt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力的内涵。2、观察力的四个方面。3、儿童观察图画的三个阶段。4、儿童观察事物的两种感知方式5、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趋势。145编辑版pppt1、观察力的内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是个人在系统训练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146编辑版pppt2、观察力的四个方面。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概括性147编辑版pppt3、儿童观察图画的三个阶段。

列举阶段(3-6岁)描述对象阶段(7-14岁)解释对象阶段(15岁起)148编辑版pppt4、儿童观察事物的两种感知方式

冲动型沉思型149编辑版pppt5、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趋势。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150编辑版pppt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引言第一节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第二节思维发展阶段151编辑版pppt引言(一)关于认知。1、认知:又叫认识,涉及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2、广义认知:指人的认识活动,如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推理等。3、狭义认知:指思维或记忆。(二)认知研究的目的。1、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2、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机制。(三)知研究的两种认理论。1、皮亚杰认知建构论。2、信息加工理论。152编辑版pppt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假设1、普遍成就假设:思维中的某些进展是所有儿童均可获得的;2、自然获得假设:儿童本身具有认知世界的内在趋向;3、不变顺序假设:认知过程遵循着一个不变的发展顺序,发展既不可能以超越某一阶段的形式跳跃进行,也不可能倒转逆行;4、层次综合假设:儿童从一个认知阶段向下一个认知阶段的运动是由某些过渡规律或机制,皮亚杰提出的同化、顺应及平衡机制支配的。153编辑版pppt第一节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一、皮亚杰简介二、思维的起源三、思维的结构四、思维的机制154编辑版pppt一、皮亚杰简介

1、出生年(JeanPiaget1896-1980)2、学术造诣:生物学——发生认识论3、哲学流派:机能主义4、主要观点:适应;155编辑版pppt二、思维的起源

(一)关于思维起源的不同说法。1、唯心论者、成熟论者:思维来自先天遗传;2、经验论者: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思维的内容来自客体,思维的形式来自对客体的抽象。3、皮亚杰的观点:思维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二)人类的两种经验。1、物理经验:对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2、数理逻辑经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运算作用于客体后产生的经验。(三)相互作用论的发展意义。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156编辑版pppt三、思维的结构。1、思维的结构。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2、认知结构组织的基本单元:格式。3、格式与图式。格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如吸吮格式,经过练习和概括,能运用到其它客体上去。图式:是指儿童对于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如婴儿对面孔的表征。4、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是一种可逆的观念上的操作。5、认知结构受年龄影响,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结构的复杂性不同。157编辑版pppt四、思维的机制。(一)适应和组织。1、思维的本质:适应。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低级智慧是动作的组织,高级智慧则是经验内容的组织;适应是不断地运用和修改对外在世界的内部表征的过程,是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2、组织的倾向包含在生物遗传中,是适应机能的一部分。3、思维的目的是:个体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158编辑版pppt四、思维的机制。(二)同化和顺应。1、同化。2、顺应。3、同化和顺应的关系。同化和顺应相辅相成,有时同化占优势,有时顺应占优势。同化占优势时,表现为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顺应占优势时,表现为儿童的模仿性游戏,完全按时外界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的动作。4、同化和顺应的平衡。5、平衡的机制:自我调节。159编辑版pppt四、思维的机制。总结:1、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的平衡的过程。2、平衡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160编辑版pppt第二节思维发展阶段一、感知运动期(0-2岁)二、前运算时期(2-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五、对皮亚杰理论的简评161编辑版ppp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完整性这四个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某一特定的阶段里,儿童的所有行为特点都应集中地反映出他所处的这一阶段的特点。儿童认知行为的这种统一性是其内部心理结构完整性的体现;而完整性是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核心之一。162编辑版pppt费尔德曼的质疑皮亚杰将发展阶段间的差异绝对化了。他认为,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的行为特点总是在旧的发展阶段完成之前就出现了。在同一时间里,儿童可以同时表现出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特点。163编辑版pppt一、感知运动期(0-2岁)

1、本阶段思维特点。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2岁左右形成智慧结构。2、本阶段智慧发展分六个阶段。164编辑版pppt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0-1个月)(1)智慧的基础:反射。(2)思维的形式无条件反射反射练习——巩固无条件反射结构扩展了的无条件反射165编辑版pppt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期(1-4.5月)(1)智慧的基础:反射动作及动作的联合(2)思维的形式:行动单元看——听格式;吸吮——抓握格式;看——抓握格式;(3)思维的特点:自我中心、无目的性、陶醉于过程166编辑版pppt3、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初步形成期(4.5—9月)(1)智慧的表现。有目的的动作开始形成,开始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某种行动。(2)发展的前提。视觉与抓握动作的协调;动作的范围由自身扩展到客体世界。(3)发展的方式。通过动作作用于客体,引起客体的变化,而客体的变化又进一步引起主体的动作,动作与动作的结果产生循环——动作与动作结果分化。(4)皮亚杰的判断。不相信儿童有真正的意向性行为。167编辑版pppt4、第四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月)(1)智慧动作出现。动作的手段和目的分化,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手段。(2)动作格式之间的关系灵活化、概括化。儿童能动作不同的动作格式来解决新问题,就象掌握了概念的儿童用概念来理解世界一样。(3)同化格式占主导。168编辑版pppt5、第五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进一步协调期(11、12-18月)(1)智慧的基础。动作手段和目的的分化或协调;(2)特点。尝试动作、调节动作。偶然尝试,通过积极的试验以发现新手段。(3)儿童智慧发展的关键阶段:发现事物间的关系。169编辑版pppt6、第六分阶段:符号表征期(18——24月)(1)思维的发展:由外而内。外在的动作尝试——内在的心理操作、心理表征、符号表征。(2)智慧发展的结果。象征性游戏、延迟模仿、语言出现。170编辑版pppt二、前运算阶段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2、直觉形象思维阶段(4-7岁)171编辑版pppt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1)象征性思维:象征性符号、象征性游戏。(2)前概念: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它摇摆于概念的一般性和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如“帽子”这个概念在儿童看来特指的是他专戴的那顶帽子。“两个月亮”。(3)未形成合乎逻辑的推理,存在“滥绎”现象。172编辑版pppt2、直觉形象思维阶段(4-7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1)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如大量的守恒实验所表明的。(2)自我中心性。儿童直觉思维的调节机制:(1)集中化。(2)离中化。儿童直觉思维的局限:缺乏同化现实于思想格式和顺应思想格式于客观现实之间的平衡。(同化与顺应的能力)

173编辑版pppt非守恒的原因儿童只注意到事物的一种状态、一个维度,而没有看到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变化的过程。174编辑版pppt守恒发展顺序数目守恒(6-7岁)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体积守恒(12岁)175编辑版pppt守恒发展顺序:

数目—物质—长度—面积—重量—体积176编辑版pppt自我中心思维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177编辑版pppt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1、获得了守恒性。2、群集结构的形成。178编辑版pppt1、获得了守恒性。

儿童通过同一性、补偿性、逆转性实现了思想的转化,取得了守恒。守恒获得的关键:思想的离中化。179编辑版pppt2、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是群集运算的一部分。群集运算有两种形式:类群集运算:人——儿童、成人——系列化群集运算:A≥B,B≥C,——A≥C180编辑版pppt五、对皮亚杰理论的简评。1、不足。2、优势。3、如何超越?181编辑版pppt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1、对儿童认知结构整体性的重新认识。2、从普遍性范畴到独特性范畴的认知发展连续统。3、对认知过程中发展变化的理论探讨。182编辑版pppt1、对儿童认知结构整体性的重新认识。

(1)儿童头脑中不存在一个所谓完整的认知结构,也不可能有一个和谐的、内部的、统一的模式支配儿童所有的认知行为。但是在儿童漫长的认知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同质的行为变化,因此,以质的差异为标准而划分阶段可以作为一种假设的模式来测量和估价儿童的实际行为表现。(2)四个阶段在总体或抽象的水平上阐述了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规律,但是共性需要通过个性来体现。183编辑版pppt2、从普遍性范畴到独特性范畴的认知发展连续统。普遍性范畴专门性范畴文化性范畴学科性范畴独特性范畴184编辑版pppt普遍性范畴普遍性范畴强调人类认知的共性,它表明一些认知成就是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体最终都可以获得的。获取普遍性知识成就的环境条件有三类:(1)客观的外在物质世界——建立物质的永恒性和三维性等概念;(2)不断生长变化的个体内部物质——如神经系统的发育;(3)一般性社会交往;185编辑版pppt文化性范畴包括诸如读写、自述、绘制地图及理解政治经济体制等知识领域,它们是某一特定文化中的所有个体都应该也可以在一定水平上掌握的。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不仅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领域不同,而且在每一领域中所预期掌握的成就水平也不同。与普遍性获知相比,文化性获知的形式更为多样。186编辑版pppt学科性范畴基于掌握某一特定学科的那些领域。与文化性范畴相比,以学科为基础的知识领域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它是指某些知识领域中更为先进的认识水平或成就,因而掌握的人数少。其次,学科性与文化性领域的主要区别是,个人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去选择自己喜爱的和可能从事的学科领域,并能穿越文化界限与其他民族分享这思维方式。再次,在以学科为基础的范畴中,有些领域已建立了较有明确的标准以区别不同水平的掌握程度。187编辑版pppt专门性范畴专门性范畴实际上是某一学科或专业的分枝,代表个人的专长或擅长之处,即个人采用某种特定的方式掌握的某种特殊技能。188编辑版pppt独特性范畴独特性的发展成就代表了在一个领域之内从未被前人以大体相同形式实现的新的组织形式。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个体的所有行为,包括所有的发展变化都是独特的。但此处的独特性强调的是指个体有时可以在一个领域的内部建立起一个新的组织水平,或者在新的情况下超越现有学科和领域的特点,建立一个新的秩序。那些能够重组某一知识领域的独特性成就称为创造性成就。189编辑版pppt3、对认知过程中发展变化的理论探讨。

不完全赞同皮亚杰的平衡过渡模式。首先,他认为平衡与不平衡只是发展过渡中的一对矛盾,它们可以说明变化过渡的一般机制,但不能描绘其具体过程及全貌。其次,发展过程中动与静的关系不是以相对稳定为前提,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190编辑版pppt绘制地图实验不是象日内瓦学派那样去研究儿童在绘制地图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年龄特点或阶段特点,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在执行这一任务过程中所显示的离散性,变异性及规律性,力求探索儿童是如何从一个发展水平向下一个发展水平过渡的。191编辑版pppt三个与发展过渡状态有关的概念或三个与内外部不平衡有关的定量指数。认知发展过程听存在的另一对矛盾(皮亚杰提出了平衡与不平衡):扩展与巩固。(费尔德曼认为发展是通过内部平衡和不平衡的交替以及扩展和巩固的交替来实现的。扩展和巩固过程与平衡和不平衡状态相关但并不相同。平衡与不平衡确立了发展变化过程动静交替的基本原则;扩展和巩固则描绘了变化过程的步骤和顺序。)192编辑版pppt三个与发展过渡状态有关的概念或三个与内外部不平衡有关的定量指数。

1、众数水平。2、混合水平。3、偏离指数。193编辑版pppt认知发展过程听存在的另一对矛盾:扩展与巩固。

扩展和巩固都具有强化某一发展水平的作用,前者是将新获得的技能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场合,它强化高于众数水平的部分,与正偏离相关;后者则是强化旧有的技能直到这些技能的运用成为惯常的活动方式,它强化低于现有众数水平的部分,与负偏离相关。194编辑版pppt维果斯基的历史——文化学派儿童建构知识;发展与社会背景不可分离;学习能引导发展;语言在心理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语言与思维195编辑版pppt维果斯基理论对教学影响三个核心概念。最近发展区;鹰架教学;心理工具;196编辑版pppt最近发展区现实的水平可能的水平两者的适宜距离建桥建桥者: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197编辑版pppt鹰架教学所谓鹰架教学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鹰架”即通俗意义上的“脚手架”198编辑版pppt心理工具

所谓“心理工具”是指能扩展心理能力,帮助儿童记忆、注意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工具,如语言和其他媒体。199编辑版pppt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引子:认知建构主义与信息加工学说第一节认知单元第二节信息加工过程200编辑版pppt引子:认知建构主义与信息加工学说一、两种隐喻。二、两种解释。201编辑版pppt皮亚杰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相同之处:人的思维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处理器进步之处:使用了新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反应时、眼动跟踪、分析错误模型、考察被试对心理加工过程的自我报告等202编辑版pppt1、认知建构主义:儿童是科学家。

2、信息加工学说:儿童是计算机系统。

?203编辑版pppt二、两种解释。

1、认知建构主义;主体通过同化、顺应、适应、组织、平衡、调节等机制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起认知图式。2、信息加工学说:信息输入——储存加工——信息输出。204编辑版pppt信息加工的比拟

编码存贮提取205编辑版pppt第一节认知单元场景或事件表征一、图式二、映象符号表征三、概念或范畴四、判断206编辑版pppt一、图式

(一)场景图式。1、定义。图式是由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所组成。2、举例。如人们关于起居室的图式,它不是一个特定的房间的映象,而是各种起居室典型的、特殊特征的合成物。3、意义。使记忆更为有效,因为它保存了场景的基本内容。(二)事件的图式。1、定义。事件图式是对事件顺序的一种暂时组织起来的表征,或是对什么事情将发生,它将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下发生的种种期待。2、例举。关于上班的脚本、上学的等。3、意义。生活秩序获得。允许儿童期待和预测。207编辑版pppt

映象或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一幅图、一个声音或一种气味,即心理上的再产生。可以被图式调用。(皮亚杰思维发展的那个阶段?)二、映像。208编辑版pppt二、映象

1、定义。映象也叫表象,是一种感觉印象,是儿童对经历过的事件或场景的一种再产生。2、年幼儿童与成人相比更多使用映象解决问题。3、映象会被概念取代,但不会消失,会不断叠加。209编辑版pppt三、概念或范畴。1、概念定义。是对一组对象或事件的符号表征。语言是基本的符号表征形式。符号概念常表征一组客体相同的、抽象的特征。2、意义。提高儿童理解世界的能力和速度。210编辑版pppt四、判断。1、判断内涵。两个或更多的概念被联结在一起就构成了判断。2、判断的维度。单维、双维、三维。命题1:天上下雨地面会湿命题2:假如地面包括所有地面那么:屋里的地面会不会湿?211编辑版pppt第二节信息加工过程

一、信息加工的阶段。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三、记忆测量四、元认知五、简评信息加工的认知研究212编辑版pppt一、信息加工的阶段。

1、感觉登录。2、注意集中。3、知觉解释。4、短时记忆。5、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213编辑版pppt感觉记忆实验214编辑版pppt215编辑版pppt问题:最下面的小女孩拿着什么工具?最上面中间的男士在干什么?右下角的妇女,她的雨伞是什么颜色?216编辑版pppt认知加工过程——加工阶段

短时记忆保留一定量的用于记忆和解决问题的信息光、声音直接复现并暂时贮存它们永久性地贮存信息,供以后提取之用如何证实感觉记忆的存在?儿童对自己注意的控制有什么特点?儿童的知觉有什么特点?几个重要问题什么是M空间?什么是记忆广度?什么是M空间?什么是短时记忆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17编辑版pppt案例1-1

大班幼儿A拿着用积塑搭建的“飞机”对着B轰炸,并喊着“轰…轰…”。B笑着向A空拳击,并喊着:“啊,哈”。A笑着也向B的方向空打。几秒后,两人开始手脚兼用,彼此向对方空打、空踢。持续了几十秒以后,A因手中的“飞机”断开而离开了,B坐回凳子上。218编辑版pppt案例1-2

女孩子A在医院,男孩子BC在娃娃家。A用注射器对着B,假装给B打针,B用手捂着脸。接着A把注射器递给C,C拿着注射器对着B,并来回抽动器塞,嘴里还说着“刺刺刺…”。B捂着脸,低着头,走到娃娃家拿起一个盒子挡在脸前。过了几秒,B拿开挡在脸前的盒子看看C,而C在B拿开的时候继续对着B的脸假装喷射,B就会再次挡住脸。219编辑版pppt220编辑版pppt221编辑版pppt二、短时记忆1、短时记忆的内涵。2、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3、短时记忆的局限性。4、短时记忆广度。5、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6、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222编辑版pppt1、短时记忆的内涵。

短时记忆是受到注意并在知觉上得到解释的信息而获得的记忆,是一种暂时的、主动的和有意识的记忆。短时记忆是信息加工的核心单位。223编辑版pppt2、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是受到注意并在知觉上得到解释的信息而获得的记忆,是一种暂时的、主动的和有意识的记忆。(2)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个方面,它表征在一定时间里到达的信息,是对来自环境的信息暂时加以协调和加工的机制。224编辑版pppt3、短时记忆的局限性。短时记忆有记忆最大容量的限制;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很快衰退;225编辑版pppt4、短时记忆广度。短时记忆广度:7±2个组块或信息块信息块是短时记忆的单位,是指知觉体系被当作一个熟悉的单个单元的模式或顺序。226编辑版pppt积极全国艰苦响应人民建设奋斗党中央社会主义实现团结四个号召强国现代化起来8719802030227编辑版pppt

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1978200830228编辑版pppt5、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P101

首因效应:指易记住一串信息的开始部分,因为对之注意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长时记忆。近因效应:指记忆信息的最后部分往往滞留在短时记忆中,所以当时检查或回忆的效果会较好。复述或回忆的正确性与信息项目在信息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开头部分和最后部分记得最好,中间部分较差。229编辑版pppt6、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变化

复述——重复。组织——分类、归纳。元记忆。信息加工的水平。提取。230编辑版pppt组织你能记住下面字母串吗?VOAUSABBCUK231编辑版pppt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232编辑版pppt元记忆。

对自己记忆过程的了解和控制你了解自己的记忆特点吗?你记忆人名如何?你善于及电话号码吗?你使用了什么策略?233编辑版pppt信息加工的水平。浅加工:表面的加工;深加工:更深的意义加工,而非简单形状加工或重复你能记住这三个图片吗?234编辑版pppt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识记的保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

235编辑版pppt三、记忆测量

1、再认。2、重组。3、回忆。236编辑版pppt四、元认知。1、计划。2、调节。3、自我评价。237编辑版pppt五、简评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1、优点。2、不足。238编辑版pppt积极的一面信息加工理论主要优点是其外显性(explicitness),以及把复杂的认知行为分解为几个部分。2信息加工理论提供了人们在感知、注意、记忆和解决问题时,年幼者与年长者、熟练者与不熟练者的行为的翔实的证据。与皮亚杰理论相比较,它展现了更准确的认知发展变化。3信息加工研究者认为,思维是多种互相独立的技能的统一体而不是单一的东西,他们从多种机制来解释认知发展。4信息加工理论正在开始查明,在认知发展中,哪些东西是特殊的,哪些东西是一般性的,它们怎样共同起作用。这些研究可帮助我们理解科学学习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39编辑版pppt补充材料:儿童记忆的发展一、胎儿的记忆人类的记忆从什么时候开始?胎儿期还是婴儿期?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记忆从孩子尚在母亲子宫的胎儿期就发生了。表现:37、38周的胎儿,已经表现出记忆能力。胎儿在听到类似的诗时,心率下降,表明什么?240编辑版pppt胎教与胎儿的记忆胎儿已经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和初步的记忆能力,使胎教具有了可能性。胎教包含音乐胎教、营养胎教、语言胎教、情感沟通等等。胎教的本质是为胎儿的大脑发育提供更丰富的适当刺激,促进其发育。音乐胎教:轻松愉快、诙谐有趣、优美舒缓的胎教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假日的海滩”、“喜洋洋”、“春天来了”、“我将来到人间”、“梦幻曲”,以及一些柔美、欢快的钢琴曲。241编辑版pppt二、婴儿期的记忆体验 努力回忆,2、3岁时你印象中发生过哪些事情?父母教过你们什么?还记得那时一起玩的小伙伴的姓名吗?242编辑版pppt1、婴儿健忘现象我们回忆不起2、3岁时生命中发生的事情,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健忘症”。心理学家向9、10岁的学生呈现他们2、3岁时幼儿园同学的照片,他们无法认出这些同学;向成人呈现他们小学时同学的照片,结果成人能认出90%的小学同学,即使他们很多年没有见面。为什么会发生“婴儿健忘”?如何解释这一现象?243编辑版pppt婴儿健忘现象的解释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成熟,建立起大量新的神经联系,它们取代或覆盖了婴儿期所建立起来的旧的神经联系(记忆)。另一种观点认为,婴儿的记忆策略太原始,还不具有记忆所要求的“组织”和“联想”策略,难以有效编码,因而信息很难存储到长时记忆中。244编辑版pppt思考:新生儿在听到以往听过的故事时,会以最大的努力吸奶,表明什么?新生儿在母亲的怀抱中能够更安静、更快入睡,表明什么?

245编辑版pppt2、婴儿的无意识记忆婴儿能够清晰完成一些记忆任务,但常常是基于无意识记忆,而非对记忆策略的有意使用。婴儿记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语言发展、教育、游戏、社会交往等活动。246编辑版pppt3、婴幼儿记忆的易受暗示性婴幼儿容易发生记忆扭曲现象,常常将想象的、暗示性的情节当作真实事情来回忆。Ceci等人(1994)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研究中,研究者告诉这些孩子,他们的朋友Stone很糟糕(经常弄坏别人的玩具)。后来,Stone在教室出现了一小会。第二天,教师给大家看一本撕坏的书与沾上了土的玩具熊。几周后访谈时,一些3~4岁的儿童认为Stone应对撕书和玩具熊沾土的事负责,有一些儿童甚至绘声绘色地描述,说他们看见Stone做了这些事。247编辑版pppt典型案例:罪恶教堂马丁斯韦尔小镇上曾发生过一起轰动一时的司法诉讼。幼儿园里,一些母亲看到教师们在幼儿园的孩子(2岁多)身上草率地盖着一块尿布,于是怀疑幼儿园没有精心照管孩子。母亲们询问孩子,结果这些孩子诉说了一些骇人听闻的事情。说幼儿园的人将他们赶到一个“邪恶的教堂”,强迫他们喝尿,将他们锁在铁丝笼中,并对他们进行多达190次的身体虐待和性虐待。舆论大哗,警察介入,司法起诉。248编辑版pppt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幼儿园的管理者存在一些照管不当的事情,但这些孩子身上没有伤痕,没有被虐待的证据,铁丝笼太小也装不下任何一个孩子。事实是,孩子们在母亲的诱导下,描述了一些并未发生的事情。孩子的记忆如此容易受到大人态度和暗示性提问的影响,以至他们头脑中会出现一些并未发生的事情。249编辑版pppt婴幼儿记忆的特点与司法实践婴幼儿的记忆容易发生扭曲,容易受到暗示性影响,这在司法上就产生一个问题:婴幼儿作为证人的可靠性有多大?婴幼儿所指控的一些犯罪事实如何认定?250编辑版pppt研究结论(1)学前儿童很容易认证错误,往往会在一组嫌疑犯中(不包含真正的小偷)任意指认。(2)幼儿似乎有回答“是”的倾向,与没发生或不知道相比,他们更可能回答发生或知道。(3)幼儿难以区别想象和现实,能够记起从未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受到重复性、暗示性提问时。(4)提问的方式、询问的次数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婴幼儿的记忆。指向性、暗示性、重复性的提问,容易误导儿童。(5)对婴幼儿的证词持谨慎的态度。251编辑版pppt三、幼儿期的记忆特点1、幼儿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占据优势,有意识记忆还处在逐步发展阶段。幼儿最容易记住那些关系密切或者感兴趣的事物。这种识记无预定目的,是无意识记忆。因此,培养幼儿记忆力,尽量选择形象、直观、具体、生动,能引发孩子兴趣、吸引孩子注意的对象。(广告与广告词)幼儿的有意识记忆正在逐渐发展,家长和教师要采取一定方法诱导其有意识记忆。让孩子开展表演游戏活动,在游戏中事先提出角色要求;在讲故事之前,提出复述的要求。训练促进有意识记忆。252编辑版pppt2、幼儿以机械记忆为主幼儿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往往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机械识记。如记忆许多生字,背诵一些根本不理解的诗句。采用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在培养幼儿记忆能力时,有意识地将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结合起来。253编辑版pppt3、幼儿形象记忆效果高于语词记忆形象记忆是借助具体形象的识记,语词记忆是利用语言进行的间接识记。幼儿的形象记忆力明显优越于语词记忆。家长和幼师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同时加强语词的具体说明,使形象和词义在幼儿识记过程中密切结合,促进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如让幼儿看图识字,看图听故事。254编辑版pppt如何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给幼儿明确的记忆任务激发幼儿记忆的动机让幼儿充分理解材料内容加强幼儿的语言能力培育幼儿多感官同时识记选择最佳的记忆时间让幼儿有充足的睡眠供给幼儿丰富的营养255编辑版pppt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引子第一节语言准备期第二节语言发展期第三节语言获得的理论256编辑版pppt引子1、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语言获得。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2、语言的结构系统。语音、语法、词义。3、语言的功能。交际工具——语用技能4、研究儿童语言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提供资料。实践意义: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进行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诊断。257编辑版pppt第一节语言准备期

一、语言产生的准备。1、反射性发声阶段。2、牙牙学语阶段。二、语言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2、语词理解。258编辑版pppt一、语言产生的准备。总体特点:还不能产生语言,但已在不同程度地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在为以后的说话作准备。1、反射性发声阶段。2、牙牙学语阶段。259编辑版pppt1、反射性发声阶段。

(1)哭声。A、分化的哭声:新生儿;不同的原因导致新生儿同样的哭声。谢尔曼的实验:刺针;捆手脚;饥饿;突然下降;B、未分化的哭声(2)非哭声。第5周开始,发音器官的偶然动作,或者是玩弄自己的发音器官而发出声音。260编辑版pppt2、牙牙学语阶段。(1)概念: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那些音节的重复。(2)时间:5个月左右。(3)声音的实质。只是发音游戏,无实质内涵和意义,不能被理解。但对聋儿来说,缺少反馈会导致牙牙语消失。(4)发展高峰:9个月左右。(5)牙牙语发音的关键。逐步增加符合母语的声音;逐步淘汰环境中不用环境中不用的声音。(6)牙牙语的功能。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为语言发展打基础。(7)一些争论:牙牙语和后续语言的连续性行为主义:选择性强化——连续性;雅可布森的语音发展理论:不连续性;261编辑版pppt二、语言理解的准备。1、语音知觉。2、语词理解。262编辑版pppt1、语音知觉。(1)语音范畴知觉。语音知觉——对语音刺激的敏感性。语音范畴知觉——对不同音位范畴的辅音的辨别能力。一个有趣的实验;(2)语音范畴知觉的功能。有助于理解语言;有助于人际沟通;263编辑版pppt2、语词理解。(1)以动作来表达对语词的理解。A、时间:8、9个月的婴儿;B、实质:反应并非针对语词,而是整个情境;起作用的是情境,而不是词;(2)词与复合情境的分离。A、时间:11个月左右;B、词开始起作用;理解词,但还不能说出词;(3)主动性语言的出现。A、时间:1岁左右;B、功能:交际开始;264编辑版pppt第二节语言发展期

语言发展的规律:逐渐分化,从笼统的、一般的语言规则到把规则细化,一直分化到成人语言的水平。一、语音的发展。二、词义的发展。三、句子的发展。四、语用技能的发展。265编辑版pppt一、语音的发展。

1、如何研究儿童语音?音位作为研究单位,儿童掌握音位秩序的发现;2、儿童如何掌握语音?通过掌握两个音位间的区别性特征3、儿童学习语音的方式?(1)通过学习词来学习语音,获得语音;(2)主动词汇的获得与语音系统的建立;(3)主动参加者而非被动模仿者;(4)听觉模式转换成发童方法和语音规则;4、儿童语音发展的方式?改变;替代、同化、删除;选择:避免某个音和倾向发某个音;266编辑版pppt二、词义的发展。1、普遍名词。2、形容词。3、时间词。4、空间方位词。5、指示代词。6、人称代词。7、量词。267编辑版pppt1、普遍名词。(1)词的使用范围的扩张。(2-6岁)A、扩张的方式:以物体的外部特征;以物体的动作和功能为依据;(2)扩张原因。A、克拉克的语义特征假设;词有很多含义,儿童并不完全掌握,只是掌握了其中的某几个;儿童词汇的有限,为了描述某个事物,产生借用和误用;B、比喻方式的使用;(2)词的使用范围缩小。(2-6岁)原因:对事物作过于严格的区分;儿童对某类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适当的抽象概括水平,如蔬菜268编辑版pppt2、形容词。1)儿童掌握形容词的特点。(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事件情境的描述。(2)从单一特征——复杂特征。(3)从方言——普通话——书面语言。(4)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复杂形式。2)国内外对儿童获得空间维度形容词的研究。(1)顺序性:大小—高矮、长短—粗细—高低—厚薄、宽窄;(2)成对的形容词不一定同时获得。儿童倾向于积极形容词的获得,而对消极形容词的获得较迟可能的原因:P155269编辑版pppt3、时间词。(1)表示时间阶段的词。(2)表示时间次序的词。270编辑版pppt4、空间方位词。(1)总体特点。儿童最初把几个表示不同维度的空间词混淆使用——分化出各个维度的空间词——各个维度表示相反方位的词。(2)空间方位词的掌握关键年龄。3-4岁(3)空间方位词的获得顺序。里、上、下、后、前、外、中、旁、左、右。271编辑版pppt5、指示代词。(1)指示代词的语境性。(2)儿童自身的自我中心性。272编辑版pppt6、人称代词。(1)三人交谈的旁观者或交谈的参与者:我、你、他。(2)三人交谈中作为第三者的转述。273编辑版pppt7、量词。(1)物量词与动量词。物体的数量与动作单位的数量(2)量词掌握的顺序。个体量词——临时量词——集合量词274编辑版pppt三、句子的发展。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