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1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2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3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4页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2课时 反射与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反射与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目标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3)比较树突和轴突项目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导兴奋2.反射与反射弧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的反射弧的各个环节。提示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2)C位于脊髓中,据此可判断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哪类反射?提示由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属于低级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为非条件反射。(3)如果反射弧中的某个结构被破坏,则反射还能否发生?为什么?提示不能发生。因为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发生反射活动。(4)刺激a,A也会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不是反射,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整个反射弧的各个环节,不能称为反射。归纳总结反射与反射弧源于必修3P17“思考与讨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构成,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3.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反射弧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细胞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或只有感觉无效应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考向一反射与反射弧的结构分析1.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椐题图可判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⑤是感受器。刺激②时,能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④,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和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科学思维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答案B解析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才能完成,C错误;脑中的神经中枢都是高级中枢,但其中的一些反射中枢控制的反射,如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控制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D错误。考向二与反射弧功能有关的实验分析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橡皮锤轻轻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不属于反射B.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剪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D.Ⅳ处的神经元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答案C解析Ⅲ处为传出神经,Ⅰ处为传入神经,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刺激Ⅲ处,不能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B项错误;剪断Ⅰ处,反射弧被破坏,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C项正确;Ⅳ处为脊髓,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D项错误。4.(2022·南通期末)在人体骨骼肌受到牵拉而过度收缩时,会引起骨骼肌内的腱梭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受拉的肌肉舒张(如图),这种现象称为反牵张反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牵张反射属于大脑皮层控制的条件反射B.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也会引起反牵张反射C.腱梭兴奋后,b、c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相同D.该反射能防止肌肉因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可知,反牵张反射属于脊髓控制的非条件反射,A错误;由于没有通过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不属于反牵张反射,B错误;b是抑制性神经,c是传出神经,因此腱梭兴奋后,b、c处膜外电位变化情况可能不同,C错误。考点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1)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3)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①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言语区联想记忆受损特征运动性言语区(S区)Sport→S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讲话和看懂文字,但不能讲话听觉性言语区(H区)Hear→H病人能讲话、书写,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视觉性言语区(V区)Visual→V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书写性言语区(W区)Write→W病人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能力②学习和记忆考向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5.(2022·厦门模拟)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正确的是()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B.γ-氨基丁酸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D.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都是相同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注射能阻止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降低,说明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A正确;γ-氨基丁酸无法使高位截瘫患者排尿顺畅,B错误;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排尿阈值不同,D错误。6.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答案A解析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应是⑦③,A项错误;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应是经过途径①②③完成反射的,B项正确;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⑦和③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⑦传递至③,C项正确;感觉是兴奋经过途径④⑤⑥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的,D项正确。考向二人脑的高级功能7.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受损会使水盐平衡调节异常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C.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的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讲话,但自己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答案C解析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到大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B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8.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答案A解析“植物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且能完成基本(低级)的反射活动,呼吸、心跳中枢位于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控制人体的基本(低级)反射活动。重温高考真题演练1.(2021·山东,7)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答案C解析患者由于谷氨酰胺增多,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所以应该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B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所以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不能减轻脑组织水肿,C错误;如果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其中的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进入脑组织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会加重病情,所以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D正确。2.(2020·浙江7月选考,20)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改变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改变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节活动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答案B解析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使得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乙酰胆碱能持续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结合发挥作用,B项错误。3.(2019·北京,2)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B解析本题的自变量为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因变量是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而学习记忆的产生离不开海马脑区神经元产生兴奋和传递兴奋,所以综合分析可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通过促进海马脑区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促进海马脑区发育,进而促进学习记忆,B项正确。4.(2019·海南,15)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答案D解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错误。5.(2018·浙江4月选考,20)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跳反射答案B解析若脊髓受损即反射中枢受损,此时刺激传出神经,兴奋能够传递到效应器,伸肌会发生收缩,A正确;刺激传入神经,会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被抑制,B错误;在膝跳反射中,肌梭是感受器,皮肤的破损并不会破坏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完整性,故反射仍能正常发生,D正确。6.(2018·海南,27)为了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某同学将甲、乙两只脊蛙(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的左、右后肢最长趾趾端(简称左、右后趾)分别浸入0.5%硫酸溶液中,均出现屈肌反射(缩腿),之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回答下列问题:(1)剥去甲的左后趾皮肤,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左后趾,不出现屈肌反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离甲的右后肢坐骨神经,假如用某种特殊方法阻断了传入神经,再将甲的右后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不出现屈肌反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捣毁乙的脊髓,再用0.5%硫酸溶液刺激蛙的左后趾,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屈肌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剥去皮肤导致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失(2)传入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是完成反射活动所必需的(3)不能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被破坏一、易错辨析1.直接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做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3.没有感觉产生,一定是传入神经受损伤;没有运动产生,一定是传出神经受损伤(×)4.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二、填空默写1.(必修3P17)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构成。2.(必修3P16)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必修3P1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4.(必修3P16)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5.(必修3P20)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6.(必修3P20)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7.(必修3P21)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当右脚踩到一个尖锐物时会产生屈肌反射,通过弯曲而远离伤害性刺激,同时承重被转移至左侧肢体,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A.上述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右脚的皮肤B.感觉神经元同时传递信息给两个中间神经元C.左侧承重时伸肌运动神经元产生了兴奋D.上述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答案D解析兴奋在感觉神经上传导速度相同,感觉神经元同时传递信息给两个中间神经元,B正确;另一侧接受承重转移时,与受尖锐物刺激一侧相反,其伸肌兴奋而收缩,屈肌兴奋抑制而舒张,C正确。2.缝衣服的时候手被针扎后迅速将手缩回,取指血化验的时候手忍住不缩回。下列关于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C.前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D.前一种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种反射中枢在脊髓答案C3.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望梅止渴”是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A错误;金星四溅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经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该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4.(2022·湖北高三模拟)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痛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④处手会收缩,这不属于反射B.刺痛感先于抬手动作发生C.电刺激④处会引起抬手并产生刺痛感D.完成此抬手动作需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A解析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其传导路径长于抬手反射的反射弧,故往往是先发生抬手动作,后形成痛觉,B错误;电刺激④处,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故不能产生刺痛感,C错误;抬手动作的完成是一个非条件反射,无需大脑皮层参与即可完成,D错误。5.近日,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罹患“渐冻症”的29岁湖北籍北大女博士。“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从发现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即患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而不能运动,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该病为“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应属于传出神经B.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是正常的C.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D.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答案D解析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且机体的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故该病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即为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是正常的,A、B、C正确;题意显示呼吸衰竭是该病患者最终的死因,而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是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导致机体无法完成呼吸运动,不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D错误。6.(2022·南昌市高三模拟)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中间神经元时(如下图),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究竟来自内脏还是体表,但由于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的信息,常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在牵涉痛形成过程中a没有发生兴奋C.牵涉痛产生过程中兴奋在a、b之间双向传递D.牵涉痛为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牵涉痛是神经中枢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说明是位于内脏的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兴奋通过c传至b,再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皮肤上的感受器未产生兴奋,则a没有发生兴奋,B正确;由于a、b之间存在突触,兴奋在a、b之间单向传递,而牵涉痛产生过程中,兴奋只会从c传至b,不会从a传至b,C错误。7.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年人的排尿活动只受大脑皮层的调节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C.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D.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成年人能适时排尿,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即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A错误;若P处受损,则排尿反射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但是因为脊髓中存在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故仍然能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人体产生尿意的过程不属于反射,C错误;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最终将尿液排尽,故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8.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患者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情绪不稳定。研究发现,该病是由患者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大脑内某些特定神经元的大量死亡,患者会逐渐丧失自理能力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C.若患者的大脑皮层中H区发生障碍,患者表现为不能讲话D.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经常迷路是记忆、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的表现答案C9.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产生兴奋B.延髓中的相关中枢能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C.呼吸肌的细胞膜上具有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D.直接刺激呼吸肌而产生的咳嗽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直接刺激呼吸肌也可引起咳嗽,但不是反射,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项错误。10.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逃生反应的部分机制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警报声→感受器Xeq\o(→,\s\up7(传入神经))神经中枢eq\o(→,\s\up7(传出神经))肌肉收缩→逃生A.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体肌肉内B.若传出神经受损,听不到警报声C.逃生反应有多个神经中枢参与D.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肌肉收缩答案C解析警报声感受器X位于人的耳蜗中,A项错误;若传出神经受损,不影响听觉,B项错误;逃生反应有大脑皮层和脊髓等神经中枢参与,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传出神经受损,影响肌肉收缩,D项错误。11.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 B.效应器和传入神经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D.效应器答案B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缩腿反射弧有4个:①左后肢感受器→左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左后肢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②左后肢感受器→左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右后肢传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③右后肢感受器→右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右后肢传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④右后肢感受器→右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左后肢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若结构是感受器或感受器和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右后肢,左后肢应收缩,与题干反应不符;若该结构为效应器,那么刺激左后肢,右后肢应收缩,与题干反应不符,故只有B项正确。12.(2022·武汉市高三检测)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拇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错误的是()A.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B.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D.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答案A解析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巴宾斯基征阴性和阳性都具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2·河南信阳期末)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2)当膀胱充盈后,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为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该过程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