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汀的妇女观_第1页
奥斯汀的妇女观_第2页
奥斯汀的妇女观_第3页
奥斯汀的妇女观_第4页
奥斯汀的妇女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绪论 1一、奥斯汀妇女观的研究现状 1(一)国外学者对奥斯汀妇女观的研究 1(二)国内学者对奥斯汀妇女观的研究 1二、奥斯汀的生平及所处背景对其妇女观的影响 2三、从奥斯汀的经典作品分析奥斯汀的妇女观 2(一)《理智与情感》中的妇女观 2(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观 3(三)《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妇女观 3四、简·奥斯汀的妇女观分析 4(一)妇女的社会角色与爱情 4(二)奥斯汀的婚姻观 4(三)对妇女独立的倡导 4结论 5参考文献 5奥斯汀的妇女观摘要简·奥斯汀作为一名中产阶级女子,他平凡普通,但生活经历又十分特别,她仔细观察着当时自己阶级的女子在成长、爱恋以及婚姻中的情况,然后把这些观察的情况真实的描写在自己的小说中,通过阅读奥斯汀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她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也可以了解当时英国南方中产阶级的传统价值观,更可以从中了解到简奥斯汀的妇女观,致力于通过女性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关键词】奥斯汀妇女观价值观女性觉醒意识的同时,使女性自身印烙在心理上的男权意识的痕迹无法消除。然而当我看到奥斯汀的作品时,深有感悟,《理智与情感》告诫着我们:大家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理智和情感》是奥斯丁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矛盾的主题。二者既对立又是统一地交织在一起。他们互相牵制影响,又紧密相连。奥斯汀的女性观做到了感性和理解的结合统一,她认为女性在婚姻面前,不光要考虑自身的感情情况,也得考虑物质条件,要在感情和金钱面前做到基本平衡,完美的结合理智和感性。(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观奥斯汀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向我们展现了英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阶级制度的等级分明,这时的婚姻往往都是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女性无论在生活角色还是社会角色中都依赖于男性。出身于中产阶层的伊丽莎白是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她并没有丰厚的财富,于是只有通过嫁给一个好男人来获得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婚姻是人们寻求经济保障及社会地位的途径。对于达西先后几次求婚,伊丽莎白都是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反映了伊丽莎白追求人格独立和情感自由。虽然伊丽莎白出身低微,家庭与亲戚都是地位低下的,但她始终坚持着有真实爱情的婚姻观:“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她不但聪慧,而且自尊心强烈。伊丽莎白在爱情中坚持自己的见解,没有妹妹面对感情的冲动,也没有夏洛蒂为了现实放弃感情,不但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更是收获了爱情和幸福。伊丽莎白反对婚姻是基于财产和社会地位,坚持认为婚姻的基石是那女双方真挚的爱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伊丽莎白如此重视真情,坚持人格的独立无疑有着进步的意义。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把自己的思想加注在伊丽莎白身上,通过伊丽莎白的表现展示了自己的婚姻观和对女性认识的价值观念。奥斯汀表达了在婚姻中,不能盲目冲动地为一时之爱结婚,也不能只为了财产和社会地位而结婚,要保持独立,自尊自爱,真正为了感情而走入婚姻。虽然财产和社会地位是婚姻的一部分,但是爱情在婚姻中的主要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奥斯汀善于用反讽的比较来表现真实的人性,她是一位理性的作家,她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女性的绝对完美,而是对女性作人性化的解读,她的女权意识一直没有脱离过现实。在作品中以女性的角度,关注女性的主体意识时代特点,赞赏女性的智慧,揭示了当时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三)《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妇女观《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主人公范妮•普莱斯,她为人善良,谦逊懂礼貌,温柔贤惠,谦让他人,自制力强,为人做事处处都符合道德规范。而本小说的男主人公埃德蒙.贝特伦,他是特伦府的二公子,他为人善良,性情忠厚,不贪婪,不贪图世俗的浮华享受。一群年轻男女经常聚集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里,一起嬉戏游戏来享受生活,打发时间。由于托马斯爵士的命令的,亨利被迫离开了曼斯菲尔庄园,大家也就过上了自己感觉适合自己的快乐生活。但是亨利回归庄园之后,他预谋着使得范妮爱上他,使得他可以从追求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但是天不从人愿,他反而迷恋上了范妮的善良与真诚的品性,从而爱上了她,继而向范妮而求婚。但是范妮曾经看到过亨利和玛丽亚以及朱丽亚调情的不好的举止,有违君子的行为,并且范妮心里一直爱着埃德蒙,所以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亨利的求爱。对于范妮的拒绝行为,大家都感到惊讶,因为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婚事。托马斯爵士责备范妮,认为她不知道知恩图报,连她遣回她贫穷的父母家,让她自己好好考虑考虑,但是亨利却去寻找到她,并向她证明了自己的过错并保证改过,虽然范妮对于亨利的态度有所缓解,但是并没有从内心上完全接受他。但是亨利离开不久,就传言他和玛丽亚在伦敦相遇了,并且私奔了。更为严重的是,朱丽亚也在这个时候和一个叫耶茨的人私奔了,汤姆由此生了重病。范妮听到这些消息立马返回了庄园。同在庄园里的玛丽,在处理危机时候的态度彻底的暴露了自身的本性。埃德蒙看清了事实的真相,与玛丽彻底断绝了关系,从而开始爱上了范妮,最终他们两个人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奥斯丁以前的作品对比,其内容更为严肃平淡无奇,也是他所有作品中争议最多的一部作品。主人公的思想意识都是从整部小说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整部小说中的对话占着很大的比例,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很多人初看该小说的时候,大多感觉索然无味,女主人公范妮性格谨慎而腼腆,对于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根本不敢表露出来。整部小说都是在压抑的氛围中展开。范妮就像封建社会中的女人一样,受到社会的压制,有点和《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一样,从小就寄居在他人家,做人做事都处处小心,整天都是出于抑郁之中。而小说中的埃德蒙虽然一直对范妮很是照顾,但是两个人却经历了许多事情才最终在一起了。西方文化以及父权制的本质一直存在于亚里士多德的观念里,他认为:男人是完整的个体,而女人是不完全的,是男人的附属品。长此以往,女性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为男人而活的。但是在小说的结尾,我不得不对范妮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尊自爱所折服,她性格很复杂,但是却有着独特的洞察力,她出色的表现把故事引导到了一个光明的方向上。她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十分耀眼,从她的身上可以说十分完美的体现了女性意识。也难怪她被人称为“女性之中最完美的艺术家”,能够得到这么大的荣耀,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她用她独特的文学魅力,用自己的文学方式对抗着当时的时代意识,并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四、简·奥斯汀的妇女观分析(一)妇女的社会角色与爱情在简·奥斯汀的所有作品中,爱情、婚姻是最大的主题。她涉及到的其他相关主题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而展开。在爱情和婚姻这个主题中主要分析了中产阶级女性的社会角色、在爱情和婚姻中的角色。简.奥斯汀接受了女子应该学会那些才艺的观点,尽管社会认为女子学会这些才艺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有利于找到合适的恋爱和结婚对象。当一个女子到了社交年龄,进入社交圈,她的才艺和外貌举止首先会吸引到众人的眼光,尤其是会吸引年轻男子的眼睛。简,奥斯汀本人进入社交年龄之后,经常参加舞会,她自身也具备很多中产阶级女子应该学会的才艺,和当时许多漂亮的中产阶级年轻女子一样,她吸引了不少爱慕者。没有记载和证据证明她反对社会和世俗赋予女子在社会中的这种地位和角色。实际上,在一个特定社会的特定阶级中,长期以来的传统生活能够得以继续这么长的时间,自然为人们接受,尤其是社会中上层的阶级,更不容易打破和改变。所以简·奥斯汀作品中的中产阶级和贵族女子们,无论哪一位都没有对她们被规定好的在社会中的女性角色提出质疑。在简·奥斯汀的生活中,她对料理家务、学习舞蹈、照顾晚辈热心和负责就可以看出她对女性既定的社会角色的认可。所以,简·奥斯汀认为女性应该追求真诚的爱情,这是婚姻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婚姻之前,两个人一定要有爱情,这是最重要的。在她看来,没有感情的婚姻是最可怕的:“任何事物都比没有感情的婚姻来的好……这句谚语不是我说的;你必须清楚地了解,失望会使人陷入绝境的。”(二)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简·奥斯汀的作品,深入了解她对于女性主义的思想认识和她的婚姻观。在婚姻中,她分别强调了感情和财产、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在她看来,为了财产和社会地位而放弃真正的爱情的婚姻实质上不过是交易,而脱离了经济基础的婚姻又是不稳定的。简·奥斯汀的婚姻观在当时就是先进的,对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地位的认识清晰而深刻,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很适用。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主角们,也没有人对身份,地位这种东西看轻甚至嗤之以鼻。相信在她们看来,对这个加以轻视是不可思议的。《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会为自己不体面的亲戚和俗气的母亲而在达西面前感到惭愧。《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会为自己的家庭与托马斯爵士的家庭相差太远而感到想逃离自己出生的家。《诺桑觉寺》中,凯瑟琳·莫兰为蒂尔尼将军希望自己与亨利结成婚姻而感到欢喜。这些情节,很显然是简·奥斯汀对当时中产阶级社会主流的婚姻思想的观察和描述,也是对人性中受自己所处阶级和阶层的环境影响的剖析。在简·奥斯汀的观念中,她对当时中产阶级的观念理解,但并不支持他们把财产、社会地位作为婚姻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注重真情在婚姻中的作用。奥斯汀认为具有真挚的爱情和丰厚的财产的婚姻是中产阶级中最理想的婚姻。只有这样的婚姻才同时保证了经济基础和感情的完整性,是值得人们去追求的。(三)对妇女独立的倡导奥斯汀在作品中着重展现了女性的思想意识和人格独立,并强调了女性独立在婚姻幸福中的重要地位。女性不仅应该具备社会对当代女性要求的基本素质,还要具备成熟的思想和独立完整的人格。只有这样的女性,才能依靠自己收获婚姻中的幸福。一个充满智慧的女人会让面对她的普通男人而黯然失色,这也算是女性主义者追求的一种较高境界。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她主要通过女性在爱情面前的表现来体现女人是否具备了独立的性格和成熟的思想,最具代表性作品当属她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在奥斯汀的父亲去世之前,身处的环境让她耳濡目染,认识到金钱在生活中的必要,她的家庭提供给她的是小康之家的舒适,但是因为她有一些富裕的亲戚,她在年少时就经常去这些亲戚家拜访,在这些亲戚家中看到的奢侈生活让她感受到金钱的多少给生活质量带来的差异,这种差异加深了她对金钱带来的不同生活的印象,也让她的作品里面她能够传神的刻画出一般中产阶级家庭和富裕家庭之间生活的差异。总的来说,奥斯汀并没有在作品中明确的反应出她渴望女性拥有较独立的经济能力,但是通过她对财产在婚姻中的重要性的认同,以及她的个人生活体验可以看出,她不喜欢也不赞成经济窘迫,有能力在社会道德允许的前提下获得财富,无论是通过婚姻还是通过自己赚钱都是她赞成的。她不是一个金钱决定论者,但是任何情况下,金钱是她考虑的因素。她的这种观点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迹,她是以那个时代的女性眼光来观察某个局部的女性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当时女性真实的思想和现实。她对金钱的态度因此十分符合时代的规范,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即使在今天看来,她的这种思想也十分有趣,今天的女性大多都认识到无论在婚姻中还是处于独身,女子都要在经济上有所独立的能力才能够幸福,奥斯汀的思想虽然还不至于如此明确,但与此十分接近,对后世妇女研究者们不少的启示。结论简·奥斯汀是一名中场阶级的女性,从她的身份而轮,她是不会像那些激进的女权者那样十分积极的鼓励当时妇女们人格的独立。她通过小说作品成功地虚造了一系列的女性角色,通过她们追求自由,独立和平等等在小说中的表现,展现了自己的妇女观。她的作品不但展现了英国南方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恋爱和婚姻价值观念,还表现了自己不同于其他中产女性的妇女观。奥斯汀用她幽默智慧的文字、理智的妇女观激励着一代代的女性作家。她承上启下,在世界女性文学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参考文献[1]刘戈.简·奥斯丁与女性小说家的“说教传统”[J].外国文学研究,2013(04).[2]玛吉·莱恩,郭静译.简·奥斯丁的世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3]吴卫华.试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写作立场[J].外国文学研究,2010(03).[4]张磊.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价值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08).[5]简·奥斯汀.爱玛[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0[6]简・奥斯汀.简・奥斯汀经典作品集[M].上海: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