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单元检测:第三单元_第1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单元检测:第三单元_第2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单元检测:第三单元_第3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单元检测:第三单元_第4页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单元检测: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命的节奏与教化的节奏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化则是一场深化生命的探险。那些对生命充溢新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中发觉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隐私: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化期盼着与生命的和鸣共振。自然拥有自身的节奏,如日月盈亏,寒来暑往;生命拥有自身的节奏,如呼吸吐纳、生老病死。依据自然节奏的启示和生命自身的律动,人类创建了新的节奏,如音乐、诗歌、美术、数字。作为一项面对生命的事业,教化也是一种依据生命的律动而创建的节奏。教化面对生命,就必需探寻生命的节奏,合于生命的节奏,强化生命的节奏,并创建生命的节奏。教化的节奏要求教化者对生命节奏的敏感。蒙台梭利从生命的节奏中敏锐地捕获到了教化的敏感期。“当某种特殊的敏感性在儿童身上被激起时,它就像一道光线照耀到某处而不是其他什么地方,使得那个被光线覆盖的地方成了他的整个世界。”“假如儿童不能依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那么,一种自然折服的机会就恒久地丢失了。”因此,教化须要视察和发觉,教化不能等待,不能忽视,不能错过。教化又必需等待,必需耐性等待生命的生长。维果茨基从生命的节奏中发觉了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化最佳期。他专心理学的试验告知人们,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的发展中达到确定的成熟程度时,确定的教化才能有可能进行,这是教化的最低界限。除了最低教化界限外,还存在着最高教化界限,两者之间就是“教化最佳期”。早于或晚于最佳期的教化,或因超出最近发展区而无法对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或因停留于现有发展水平而不能有效促进心理机能发展。当我们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时,当我们因孩子面对“奥数”一脸茫然而怒火中烧时,当我们心灰意冷,要为孩子贴上不行救药的标签时,或许我们应当提示自己:再等等看……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怀特海为教化者绘制了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童年的浪漫为精确阶段积累素材。没有浪漫的冒险,要么是儿童被僵死的学问沉没,并因过早耗尽“内存”而“死机”;要么是教化者面对一个空洞的大脑——从本质上说,教化必需是将已存在于大脑中的活跃而纷乱的思想进行有序的排列,你不能教一个空洞的头脑。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儿童喃喃自语:山坡上开满了妈妈……且慢发出我们的讪笑——这是一份多么漂亮而宝贵的浪漫啊!因此,或许我们更应当这么做:以童年和成年共同的名义,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因为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的生命体验至少与成年体验同等重要。[《北京教化(普教版)》,有删节]1.下列关于“教化最佳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化最佳期”是维果茨基提出的教化理论,并经心理学试验加以验证。B.教化假如超出教化对象的最近发展区,就无法对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施加影响,因而不是最佳期的教化。C.“教化最佳期”要求教化不能停留于教化对象的现有发展水平,因为那样就不能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D.急于造就神童和天才的教化,因孩子无法理解“奥数”而“怒火中烧”的教化,都不能称为符合“教化最佳期”的教化。解析:选C不是“不能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而在于“不能有效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2.下列对“教化不能等待,不能忽视,不能错过”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命的节奏中存在着教化敏感期,假如能抓住这个敏感期,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化效果。B.教化须要视察和发觉,而视察和发觉的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教化不能等待,不能忽视,不能错过。C.假如儿童能依据他的敏感期所发出的一些指令行事,就有可能获得一种“自然折服”的机会。D.“某种特殊的敏感性”有助于教化效果的提高,但它又不行能许久地存在于儿童的整个世界中。解析:选B“教化不能等待,不能忽视,不能错过”的缘由是“教化敏感期”,而不是“视察和发觉”的“稍纵即逝”。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教化面对的对象是生命,与音乐、诗歌、美术、数字等一样,它也是人类依据生命自身的律动而创建出来的一种节奏。B.只要对生命充溢新奇,即使身处不同领域,人们还是可以同样发觉“生命是有节奏”的这一学校旅程中的最重要的隐私的。C.浪漫——精确——重归浪漫的综合,这是怀特海基于对生命节奏的哲学解读为教化者绘制的一份生命的智力周期图。D.作者认为,儿童是成人之母,童年生命体验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成年体验,因此,人们或许更应当归还童年的浪漫,保卫童年探险的权利。解析:选B可以发觉隐私不是全部“对生命充溢新奇”的人,而只是那些“对生命充溢新奇”的“探险者”,而从“教化则是一场深化生命的探险”这句话看,本文中的“探险者”指的是从事教化领域工作的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种深久的担忧乔叶①有时候,走在街上,望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担忧。望见卖水果的小贩,当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细致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集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担忧。望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孤独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获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担忧。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相识,我对他们一窍不通。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担忧。他们也是有华蜜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信任他们的快乐,也观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担忧。而我担忧的缘由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③精神生活充溢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的确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稀里糊涂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假如作为最低等,我确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义正词严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⑤好像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日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莫非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记?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确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决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特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限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D)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担忧,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说明可能特别矫情可笑。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稀里糊涂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太简单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C.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清楚的,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怜悯,又表达了崇敬之情,表现出一位学问分子的珍贵良知。D.作者也许是农村人的后代,耳闻目睹过农村人挣扎求生的艰难,所以对社会底层百姓有自然的亲近感。E.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特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解析】B项,与文意不符。C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崇敬之情”说法错误。E项,“因为在特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说法错误。5.本文第①段的写了三种不同的职业人的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3分)答:①本文开头连续特别细致地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三种人,并三次说“我”看到他们会感到担忧。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能引起读者的爱好。②同时,这段描写表明白作者的看法,既照应标题,又为下文的争论供应了材料。6.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第⑥段所引用的鲁迅说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5分)答: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①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发达,还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而有些人却已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让人忧虑的。②无论怎样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掉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奴颜媚骨。③生活条件改善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挥霍奢侈了,我们依旧要考虑这样的消费有没有必要,可不行以作更有价值的投资。④为了发展,我们必需消费,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不能放纵,为所欲为,冲破法律、道德的底线。(三)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鲁迅的馈赠孙郁在现实生活里,鲁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横眉冷对全部的人,而是一个特别真性情的人。记得鲁迅在厦门高校和中山高校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成为他的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鲁迅常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这种关怀与爱,显得特别感人。那时候,有很多年轻人的作品出版不了,鲁迅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给他补贴出版。他写文章的时候也情愿开玩笑,他自嘲自己说的玩笑是“猫头鹰的声音”。鲁迅的好多挚友都是有特性的,不那么正襟危坐,比如郁达夫。郁达夫就很好玩,喜爱写一些士大夫的诗画、旧体诗,喜爱写一些旧小说。鲁迅觉得这个人很真,很可爱。萧军也是这样,东北人,有时候特别粗野,但是鲁迅很喜爱他。萧军给鲁迅写信,说“自己的性子是否要改一下”,鲁迅说不要改。生活中鲁迅很率真,完全是那种性情中人,鲁迅早期的挚友和鲁迅闹翻了,为什么闹翻的?因为鲁迅觉得“这些人有的时候在那里稀里糊涂装孙子”。其实,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名人。在我的了解中,鲁迅的爱好很多,他喜爱买画册,看外国电影,他买了大量的汉砖、拓片,各种各样的文物。鲁迅对现代画派也很喜爱。而且鲁迅特殊留意风俗的探讨,对地域文明有特殊的感受。由此而来,他翻译了很多这方面的书。鲁迅穿着很朴实,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以至于这种装扮带来了很多麻烦,常常受到羞辱。有一次鲁迅去银行取工资,但银行里的人不愿把钱给他,因为他们不信任穿着破烂的人有实力取这么多钱。还有一次警察看到鲁迅提着箱子,就要求开箱检查,因为他的样子像是在卖鸦片。而鲁迅在进出大楼时被保安轰出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鲁迅是一个特别有操守的人。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学问分子的心态。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弊端刺向文人墨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特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专家评价,鲁迅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今日我们读他的作品依旧感觉到河的流淌。为什么鲁迅还在流淌?就是因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鲁迅恒久是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鲁迅思想不断在发展。人要不断选择,不断地和“那些使自己成为非我的东西相抗争”。鲁迅坚守自己的特性,他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但最主要的还是提防自己,“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假如把鲁迅和同时代的学者胡适作比较就可以发觉,胡适的思想和才智在30岁就已经停止前进了,而鲁迅在50岁的时候依旧在不断发展。从成就上看,我认为鲁迅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因为鲁迅要翻译、要输血、要簇新的东西,他警惕自己成为过去思想的奴隶。而胡适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有学问的,但是他到40岁以后就没有什么作品问世了。鲁迅的思想作为一个过程,依旧可以给今日每一个人带来启发。因为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享受与趣味,有那么多变与不变的东西。在他的坚守里面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丰富的鲁迅,一个用世俗语言无法描述的鲁迅。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鲁迅的爱好很多,他既喜爱各种各样的文物,也喜爱现代画派,还特殊留意风俗的探讨,对地域文明有特殊的感受。B.鲁迅生活朴实,常常穿破破烂烂的衣服,因而常受羞辱。他每次去银行取工资,都被警察开箱检查,甚至被认为是在卖鸦片。C.鲁迅很留意坚守自己的特性,他提防自由主义,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更留意提防自己。D.很多学生成为鲁迅的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鲁迅写文章的时候爱开玩笑;鲁迅不会装正经。解析:选B“他每次去银行取工资,都被警察开箱检查”错,原文是说“有一次鲁迅去银行取工资”“还有一次警察看到鲁迅提着箱子……”,不代表全部都这样。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A.鲁迅常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为无法出版作品的年轻人补贴出版,所以鲁迅是特别真性情的人。B.鲁迅有很多挚友。他的挚友有很多都是很有特性的,比如郁达夫和萧军。特殊是萧军,东北人,有时候很粗野,鲁迅对他也只是保留一些看法罢了。C.鲁迅坚守着自己的特性,同时他又提防着自己,“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D.鲁迅对一些达官贵人、社会闲人常常讽刺挖苦,甚至“横眉冷对”,但他很有操守,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E.作者把胡适与鲁迅作比较,意在突出鲁迅的学问之大。因为胡适是很有学问的,但鲁迅的学问比他更大,鲁迅到晚年每年都还要翻译两三本书。解析:选CDA项,这两项构不成因果关系;B项,“鲁迅对他也只是保留一些看法罢了”错,萧军有时候很粗野,但鲁迅很喜爱他;E项,作比较意在突出鲁迅的思想和才智是永不停息的。9.今日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依旧感觉到河的流淌,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4分)答:答案:①鲁迅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从来就不是什么,也没有成为什么,因而他的思想在不断地发展;②鲁迅坚持自己的操守,坚守自己的特性,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特殊是“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③鲁迅的思想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过程,而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所以今日仍旧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独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坎坷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独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态如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解析】其次个“王”为动词,“南越”作它的宾语,“南越”后断句,解除A、C、D。句子翻译为: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情愿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歼灭您,但是天子疼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验了斗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B.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面高傲后面尊敬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北面,面北,面对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对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解析】后面恭谨不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陆贾极具政治才能。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访南越,胜利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确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陆贾游说技巧超群。为劝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看法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解析】依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坎坷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D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4分)译文: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中国、王、使各一分)(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3分)译文:拄着汉朝的旌节牧羊,每天起来就拿着,节上的牦牛尾的毛全部脱落。(杖、卧起,各1分)(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3分)译文: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当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当世、积年,各1分)【参考译文】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来宾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独立为王。高祖考虑天下初定,中国劳苦,就没有诛杀尉佗,还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陆生就此劝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国人,亲戚、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国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只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独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折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中国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情愿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歼灭您。但是天子疼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验了斗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对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如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倒戈汉朝,就犹如翻一下手背那么简单。”尉佗听罢,立即站起身来,向陆生致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接着,他又问陆生:“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生说道:“您好像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生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雄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国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裕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犹如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朝相比呢?”通过交谈,尉佗特别喜爱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陆生授予尉佗为南越王,使他向汉称臣,听从汉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状况向高祖汇报,高祖特别兴奋,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歼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①横管,一声吹裂②。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季节③。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注]①玉纤:纤细如玉的手指,多指美人的手。②晏元献公曾于中秋阴晦之夜奏乐,至夜分,月果出,遂饮乐达旦。此处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③化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中以玉斧修月的典故。14.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5分)()A.“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句中,“快”字表达出赏月的酣畅兴致,“怕”字流露出词人担忧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起伏有致。B.“谁做冰壶凉世界”一句从侧面描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把月色覆盖下的世界比方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皎洁无垠、透亮凉爽之状真实可感。C.“最怜玉斧修季节”一句运用了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形容了出来。“怜”字则与后两句相贯穿,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冷际遇的深切怜悯。D.下阕起先,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呈现自己在月下酣饮快乐的情状。在如此乐景中词人想起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厚的叹息。E.全词主旨是表达望月怀人之情。本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借月写意,情溢字里行间,有情景交融之妙。解析:选DEA项,“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错,在情感节奏上,“快”字是扬,“怕”字是抑,故应是“一扬一抑”。B项,“侧面描写”错误,应为“正面描写”。C项,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冷际遇的深切怜悯”错,“怜”表现的是词人对“中秋月的无比赏爱之情”。15.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答:答案: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别的人联系在一起。“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妙祝福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看法。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情未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缺憾。结句又化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盼,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相思之情。(每点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共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方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乱石穿空__,__惊涛拍岸__,__卷起千堆雪__”。(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佛狸祠下__,__一片神鸦社鼓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礼尚往来的确是人之常情,也是我国传统美德,但现在总有一些人借此名义拉拢关系,让这种人之常情变了味,使之渐渐成为一种较为隐藏的行贿手段。②民法是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③在执教方面,里皮并不热衷于故弄玄虚,他的阵容和阵型一样,从来都是套路明晰,只是在贯彻自身战术思路方面,里皮须要物色最志向人选。④宁波医院帮助救治无望的老人完成最终的心愿已让社会倍感暖和,无独有偶,不久山西也报道了类似的例子,一名护士紧抱手术前惊慌的老人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安抚。⑤写文章讲究行云流水,讲究思路清楚且情感充足,若是一味为显示才学而编字造词玩弄文法,就难免让读者心生厌恶,不忍卒读。⑥近日,两会重点探讨了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问题。政协委员厉以宁认为,在经济建设步履维艰的状况下,我们既不能丢失信念,更不能掉以轻心。A.①③⑥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⑤⑥解析:选C①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此处运用正确。②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形容关系亲密,利害相关。多用于人。此处运用对象不当。③故弄玄虚:有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此处运用正确。④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一般用于贬义,这里贬词褒用。⑤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凄惨动人,不忍心读完。这里望文生义。⑥步履维艰:多指行走困难,行动不便利。也指创业经营艰辛。运用正确。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B)A.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阅历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日,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B.黑龙江卫视新推出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用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旧鲜活的时代场景,感受那些无比生动的人物情态。C.为了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海航集团大力推动“空中通道”建设,它旗下的航空公司新开拓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地区。D.无人驾驶汽车拥有很高的平安性与好用性,它可以极大程度地削减人为的操作失误,还能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开发生意外。【解析】A项,搭配不当,“传授”指把学问、技艺教给别人,“茶树种子”不能搭配“传授”。C项,句式杂糅,“新开拓了65条国际航线可以直飞……地区”是“新开拓了65条国际航线”和“(这些)航线可以直飞……地区”的杂糅。D项,语序不当,“从而确保道路通畅,并且避开发生意外”应改为“从而避开发生意外,并且确保道路通畅”,这样才能与前面“削减人为的操作失误”、“依靠智能决策系统来跟车、变道”分别对应,也与第一个分句“平安性与好用性”的语序对应。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院①是中国古代教化的中心,②是学术思想的探讨中心,但其最基本的功能③是教化。在中国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经学、文史等始终是教学的主体,书院的教学内容④以此为主,但书院⑤是一种相对自由敏捷的教化体制,⑥也有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①②③④⑤⑥A不仅同时就当然假如那么B不但而且/只能必需所以C/还不只尽量尽管可是D既也仍应当终归因而解析:选D①②之间是并列关系,选“既”“也”恰当;③处表仍旧之意,选“仍”恰当;④处表应当之意,选“应当”恰当;⑤处表终归之意,选“终归”恰当;⑥处是结论,选“因而”恰当。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①_______________:“强学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