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教案_第1页
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教案_第2页
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教案_第3页
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教案_第4页
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其次学期物理教案教案不能四平八稳、大而全,而应当是在学科根本的学问框架根底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展探究、探究、阐述,能够表达老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探究心得。这里由我给大家共享高一其次学期物理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高一其次学期物理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能用牛顿其次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平凡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2第六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本章学问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根底;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外表相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同时,《向心力》一节能够充分表达力和运动的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运动与力关系学习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及其关系,相识了匀速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向心加速度,并且学生已经阅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探讨、相互沟通及最终的成果展示的学习过程,具备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依据力的效果命名的一种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展简洁的情景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力供应了向心力,切向分力用于加速。

4.知道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并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物理试验在处理问题中的作用。

3.阅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领悟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力和运动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

1.阅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造就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实力。

2.阅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造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实例、试验严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踊跃性,造就学生的学习爱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并能用来进展简洁的判定计算。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教学难点

理解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供求关系

五、教学过程(略)

六、课后作业

必做:课本P22页问题与练习:1、2、3、5题。

选做:课本P22页问题与练习:4题。

高一其次学期物理教案篇2

1、学问与技能

(1)相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展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驾驭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如何去分析有关问题;

(2)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学问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学问的应用,体会学科学问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学问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驾驭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新课导入

建议在我们四周,与圆周运动有关的事物比比皆是,像机械钟表的指针、齿轮、电风扇的叶片、收音机的旋钮、汽车的车轮……在转动时,其上的每一点都在做圆周运动.你即使坐着不动,其实也在随着地球的自转做圆周运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29.79km,公转一周所用时间为1年,月亮绕地球运转速度为每秒1.02km,运转一周所用时间为27.3天,有人说月亮比地球运动得快,有人说月亮比地球运动得慢,你怎样认为呢?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探究沟通

打篮球的同学可能玩过转篮球,让篮球在指尖旋转,展示自己的球技,如图5-4-1所示.假设篮球正绕指尖所在的竖直轴旋转,那么篮球上不同高度的各点的角速度一样吗?线速度一样吗?

【提示】篮球上各点的角速度是一样的.但由于不同高度的各点转动时的圆心、半径不同,由v=ωr可知不同高度的各点的线速度不同.

1.根本学问

(1)圆周运动

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为圆,圆周运动为曲线运动,故必需是变速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比拟

2.思索判定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必需是变更的.(√)

(2)角速度是标量,它没有方向.(×)

(3)圆周运动线速度公式v=Δt(Δs)中的Δs表示位移.(×)

二、匀速圆周运动

探究沟通

如下图,假设钟表的指针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秒针和分针的周期各是多少?角速度之比是多少?

【提示】秒针的周期T秒=1min=60s,

分针的周期T分=1h=3600s.

1.根本学问

(1)定义:线速度大小到处相等的圆周运动.

(2)特点

①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更,是一种变速运动.

②角速度不变.

③转速、周期不变.

2.思索判定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一样.(×)

(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三、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各物理量意义是否一样?

2.怎样理解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

3.试推导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

高一其次学期物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一)能娴熟运用打点计时器。

(二)会依据相关试验器材,设计试验并完成操作。

(三)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四)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五)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六)驾驭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初步学习依据试验要求,设计试验,探究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二)阅历试验过程,刚好发觉问题并做好调整。

(三)初步学会依据试验数据发觉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一)体会试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探究方法。

(二)造就依据试验结果作出分析判定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老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更规律。

【让学生揣测】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更有几种可能:

变更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匀整变更等。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揣测。

【让学生进展试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终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试验过程中留意事项:

1、起先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顿运动时刚好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刚好用手按住它。

【学生活动】试验过程: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试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试验三次。

高一其次学期物理教案篇4

学问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定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驾驭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实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定分析实力.

教学建议

一、根本学问技能:

(一)、根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假如形变超过必需限度,物体的形态将不能完全复原,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根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依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缘由、方向的判定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定是教学中学生比拟难驾驭的学问点.

高一其次学期物理教案篇5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定物体的运动状况须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以下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展练习。

老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展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稳固上节所学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根本学问。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谨慎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学问。

板书:“其次章简洁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更。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更;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更。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更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四周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答复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老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变更。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发动、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更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探讨: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探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依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学问,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探究乘客的运动状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变更,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变更。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老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老师追问:在甲图中假如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假如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状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变更

老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那么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说明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说明。

老师指出:参照物可以随意选择,在探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况一般不一样。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洁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