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章末检测B卷_第1页
《北师大版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章末检测B卷_第2页
《北师大版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章末检测B卷_第3页
《北师大版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章末检测B卷_第4页
《北师大版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章末检测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PAGE4PAGE12023北师大版第7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章末检测B卷7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章末检测B卷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A.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吸收灰尘,降低噪音 D.以上都是2.下图科学家们研发的“人工树叶”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等。下列不属于“人工树叶”作用的是A.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为人类提供食物C.为人类提供能源 D.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3.河南省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着力打造黄河生态长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B.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C.绿色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D.绿色植物的根深入地下,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4.下列做法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是A.颁布有关法律,保护现有森林 B.大力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C.开展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排放 D.兴建高耗煤企业,促进经济发展5.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中和即意味着停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D.碳排放速率和鱼类、鸟类等其他生物无关6.利用生物手段实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对策之一。下列选项均与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有关,其中与实现“碳中和”有关的一项是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的食物之源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维持大气圈中的碳—氧平衡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7.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中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绿色植物被称为自动的“空气净化器”,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水循环D.绿色植物具有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等功能8.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在植物体的所有细胞内都可以进行B.绿色植物可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C.光合作用仅为动物和人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D.光合作用可以降低大气中氧气的含量9.下列植被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10.我国河南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A.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11.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B.人均森林面积少C.土地沙漠化严重D.以上三项都存在12.下列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均森林面积很少 B.草原沙漠化严重C.我国植被中,草原占主体 D.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13.关于我国植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草原沙漠化严重 B.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C.人均森林面积少 D.中国植被中,草原占据了主体14.2022年北京市圆满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以上。下列有关绿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可以制造氧气更新空气 B.移栽植物时需要剪去部分叶片C.植物能提高周围环境的空气湿度 D.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密度越大越好15.植物给校园带来了绿色和清新的空气,下列选择校园植物的做法不恰当的是A.校园植物应易管理、好成活 B.要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C.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 D.不必考虑植物对生活环境的要求16.阅读资料,回答问题。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1)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能实现的正负抵消。(2)资料中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原因是。(3)相对“零排放”是指。17.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据科学家实验:一片25年生天然树木每小时可吸收150毫米降水,22年生人工水源林每小时可吸收300毫米降水,裸露地每小时吸收降水仅为5毫米。林地的降水有65%为林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而在裸露地面,约为55%的降水变为地表水流失,40%暂时保留或蒸发,仅有5%渗入土壤。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比裸露地高7倍。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二百万立方米的水库。(1)树木能大量吸水的结构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与吸水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生有大量。(2)植物每天都要进行蒸腾作用而散失大量的水,这(填“是/不是”)浪费水;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3)森林能增加降水,这说明生物能够环境。(4)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点?。18.下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多个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①表示植物的根从土壤吸收和无机盐,这些物质通过运输到茎和叶。(2)图中②表示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空气中的,用于进行光合作用。(3)图中③表示在叶片合成的有机物,它们通过茎和叶的运输到根。(4)图中④表示植物的作用。对维持自然界中碳一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植物的作用。学而优教有方学而优教有方PAGE10PAGE1参考答案:1.D【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是食物之源;②能稳定大气中碳氧平衡;③能稳定生物圈的水循环。【详解】A.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调节气候,故A正确。B.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尘就有68吨之多。树叶是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故B正确。C.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树叶使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减弱噪声,故C正确。D.以上三项都正确,故D正确。故选D。2.B【分析】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该装置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详解】在阳光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C3H8O,方程式为6CO2+8H2O2C3H8O+9O2,此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轻了温室效应,丙醇(C3H8O)可以作为清洁燃料,但是不能为人类提供食物。故选B。3.C【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①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还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②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灼烧;③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详解】A.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①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还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②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避免叶片被灼烧;③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A不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B不符合题意。C.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因此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而呼吸作用白天晚上都能进行,C符合题意。D.根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以其反复分枝形式的庞大根系,和根内部的机械组织共同构成了植物体的固着、支持部分,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中,并使其直立,因此绿色植物的根深入地下,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选C。4.D【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详解】A.颁布有关法律,保护现有森林,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A正确。B.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B正确。C.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一个国际问题,只有开展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排放,才能更好地维持碳-氧平衡,C正确。D.兴建高耗煤企业,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D错误。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5.B【分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要求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详解】A.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而不是要求停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A错误。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正确。C.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也会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鱼类、鸟类等其他生物的呼吸作用也会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碳排放速率有很大关系,D错误。故选B。6.B【分析】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天然的“蓄水池”,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也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所需要的能量,同时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其它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A不符合题意。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B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湿度,促进降雨,植物主要通过蒸腾作用产生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C不符合题意。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D不符合题意。故选B。7.B【分析】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被誉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天然的“蓄水池”,没有绿色植物,地球上就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也有人说绿色植物是生命之母。【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正确。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B错误。C.绿色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雨,茎和叶承接着雨水,能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一方面补充了地下水,另一方面能减缓水从山林和草原流出时的速度,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C正确。D.绿色植物具有能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的等功能,D正确。故选B。【点睛】明确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可正确解答。8.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据此答题。【详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故不是植物所有细胞均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B正确。C.光合作用是其它生物物质、能量、氧气的来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础,C错误。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D错误。故选B。【点睛】熟练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可总结出其原料、条件和产物。9.A【分析】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湿度和温度。【详解】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此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A符合题意。B.常绿阔叶林树木都是常绿双子叶植物的阔叶树种,种类较丰富,B不符合题意。C.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成分全部是冬季落叶的阔叶树种,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C不符合题意。D.针叶林主要以针叶树种为主,针叶林的结构较简单,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B【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植被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分布。河南地区分布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亚热带。【详解】A.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这里的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而河南地区分布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亚热带,故A不符合题意。B.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亚热带环境中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而河南地区分布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亚热带,故B符合题意。C.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这里的植物以常绿阔叶树为主,河南地区分布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亚热带,故C不符合题意。D.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而河南地区分布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亚热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被的类型及特点,理解掌握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是解题的关键。11.D【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5公顷,仅占世界评价水平的1/4。【详解】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故A、B、C选项都是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故选D。12.C【分析】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放和不合理利用,导致我国植被破坏严重。【详解】A.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积很少,A不符合题意。B.由于过度放牧,草原沙漠化严重,B不符合题意。C.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主体,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居世界前列,C符合题意。D.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趋势,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D【分析】目前全国森林资源现状是:林业用地面积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活立木总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除台湾省外,全国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人工林蓄积10.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平均水平依然很低。【详解】A.我国草原面积广阔,但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有些水草丰美、生机勃勃的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在狂风的侵蚀下很快变成了荒凉的沙漠,草原沙漠化严重,A正确。B.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B正确。C.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C正确。D.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居世界前列,D错误。故选D。【点睛】考点: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4.D【分析】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植物能制造氧气,更新空气,A正确。B.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应该合理密植,D错误。故选D。15.D【分析】绿化是指栽植花草树木以美化环境的活动,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详解】校园植物可以吸尘、消声、杀菌、调节空气湿度等。在合理搭配时应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合理搭配,校园环境绿化是以绿色的各类花草树木为主;要选择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可用作药用等;要选择一些形态优美、颜色鲜艳、易管理、好成活的植物,使学校成为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活动场所;在进行校园绿化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校实际,尽量不对学校布局做大的调整。可见ABC正确。故选D。【点睛】绿化校园,应本着经济、环保、不改变校园原有规划的原则进行。16.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内,绿色植物、节能减排等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分析】低碳生活的理念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应倡导人们的低碳生活:大量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等。【详解】(1)植树造林,植物数量增多,能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得生物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和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正负抵消。(2)碳中和的原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3)相对“零排放”是指:一段时间内,绿色植物、节能减排等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点睛】理解植物在碳中和中的作用原理是解题关键。17.根毛不是叶(叶片、气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