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兼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二合一”模式_第1页
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兼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二合一”模式_第2页
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兼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二合一”模式_第3页
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兼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二合一”模式_第4页
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兼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二合一”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率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形成“二合一”模式的发展与实践研究1、本文概述汇率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不仅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的目的是探索汇率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并特别关注人民币汇率形成的独特模式,即所谓的“二合一”模式。这种模式融合了市场供求和政府干预的双重机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本文首先回顾了汇率理论的发展,从古典金本位制到现代浮动汇率制度,并分析了不同理论模型对汇率决定因素的解释。接下来,本文将关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演变,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如何从固定汇率制度向更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过渡。在深入分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对“二合一”模型提出了详细的解释。该模型既考虑了市场供求对汇率的影响,也考虑了政府在维持汇率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了该模式在实践中的运行效果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的相互影响,并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提出了建设性建议。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为理解和预测人民币汇率走势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制定和调整汇率政策提供理论支持。2、汇率理论发展史汇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古典经济学的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理论到现代经济学的多元汇率决定理论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理论贡献。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基本上由每个国家的黄金储备决定。大卫·休谟等古典经济学家提出了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认为贸易失衡会导致黄金的流动,从而自动调整汇率和贸易平衡。亚当·斯密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强调了国际收支的重要性。20世纪初,随着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凯恩斯提出了弹性汇率理论。他认为,从短期来看,汇率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从长期来看,汇率则受到各国物价水平的影响。这一理论为后来的汇率决定模型提供了基础。20世纪2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两种货币的汇率应该由其购买力决定,从长远来看,汇率将趋向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购买力平价理论已成为汇率研究的重要基石。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汇率波动的加剧,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开始出现。罗伯特·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提出的资产市场模型强调了利率和预期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随后,保罗·克鲁格曼等人开发了一个汇率超调模型来解释短期内汇率的显著波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研究的热点。货币学派强调固定汇率制度,认为这有助于稳定经济和贸易。米尔顿·弗里德曼等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支持者认为,浮动汇率可以更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调整国际收支。汇率理论的发展过程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从经典的固定汇率理论到现代的多重汇率决定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每一种理论都为我们理解汇率现象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这些理论为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二合一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分析框架和启示。3、汇率理论的主要流派和观点汇率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学派和观点。这些理论不仅为我们理解汇率形成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而且对实践中汇率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是最早的汇率理论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在国际贸易中应用一价法。这一理论认为,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应等于其价格水平的比率。如果国内价格上涨,国内货币就会贬值。如果外国价格上涨,外币就会贬值。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侧重于决定长期汇率,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则侧重于短期汇率波动,尤其是受通货膨胀影响的汇率波动。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从跨境资本流动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决定。这一理论表明,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异可能导致跨境资本流动,进而影响汇率。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未来本国货币将贬值。相反,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外利率,未来本国货币将升值。利率平价理论主要关注短期汇率波动,尤其是受利率差异影响的汇率波动。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分析国家层面的汇率决定。这一理论表明,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会影响其货币供求,从而影响汇率。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有盈余,其货币就会升值。如果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其货币就会贬值。国际收支理论不仅关注长期汇率的确定,也关注短期汇率的波动。货币理论:货币理论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决定。这一理论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将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从而影响汇率。如果国内货币供应增长过快,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那么本币就会贬值。相反,如果国内货币供应得到适当控制,通货膨胀率稳定下来,那么本币可能会升值。货币理论主要关注长期汇率的确定,特别是受通货膨胀影响的汇率波动。均衡汇率理论:均衡汇率理论试图从宏观经济均衡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决定。这一理论表明,均衡汇率是使国内和国际经济同时达到均衡的汇率水平。均衡汇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经济增长、就业、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等。均衡汇率理论不仅关注长期汇率的确定,还关注短期汇率的变化,以及汇率变化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受到国内外经济、政治、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促进国际收支和宏观经济稳定。国内外经济环境是决定汇率水平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贸易顺差的积累和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如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调整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将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汇率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日益开放,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国内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等因素都会通过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人民币汇率。政府干预和管理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将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需要,及时干预和管理外汇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二合一”模式体现为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机制。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引导汇率在合理区间波动。另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对汇率产生重大影响。这种“二合一”模式既保证了汇率的稳定,又体现了市场的灵活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受到国内外经济、政治、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二合一”模式下,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和波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完善和成熟。5、人民币汇率“二合一”模式分析人民币汇率“二合一”模式是指在汇率决定体系中,既包括市场供求的力量,也包括政府政策的干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其双重性:一方面,汇率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如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等。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工具调整汇率,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在这个模型中,市场供求是汇率形成的基础。人民币汇率受到国际贸易平衡、外国直接投资和旅游业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供求的变化直接反映在汇率的波动中。例如,出口的增加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而大量资本流入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干预汇率,以实现其宏观经济目标。这些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利率调整、外汇储备买卖、资本流动管理等。政府的干预旨在保持汇率稳定,防止汇率过度波动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人民币汇率“二合一”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它结合了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优势,可以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并通过政府干预维持汇率稳定。这种模式还面临挑战,例如如何在市场力量和政府干预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民币汇率的“二合一”模型。例如,分析人民币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战等外部冲击时的表现,以及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工具应对。我们需要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前景和建议。这包括如何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形成机制,如何提高汇率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挑战。本部分旨在全面分析人民币汇率“二合一”模型,包括其定义、特点、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优势和挑战,并通过案例研究深入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展望和建议。6、汇率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实践的结合汇率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中。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历史和现状为我们审视汇率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挑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节将探讨汇率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实践的结合,分析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回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历史,可以看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自1994年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几次重要改革。这些改革反映了中国从固定汇率制度向浮动汇率制度的转变,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不断变化的角色。汇率制度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基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也受到国际汇率理论发展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二合一”模式,即参照一篮子货币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对传统汇率理论的创新应用。该模型结合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优点,旨在平衡汇率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通过提及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可以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时也保留了政策调控的空间。该模型的实施是对汇率决定理论的现代诠释,特别是在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如何在提高汇率灵活性的同时保持汇率稳定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的深入,如何应对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也是未来汇率政策的重要问题。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发展需要汇率理论与实际经济条件的更深入结合。这包括深入研究汇率波动、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境投资的监管,以及如何更好地反映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变化。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政策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汇率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实践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也反映了汇率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不断推进,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支撑。7、人民币汇率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不仅受到中国经济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外部冲击。从内部看,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都将是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预计人民币将逐步呈现出更加稳定均衡的发展趋势。从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都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和欧洲央行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导致全球资本流动的波动,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有必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为了应对人民币汇率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挑战,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继续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使汇率更好地反映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供求关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在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同时,还要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防止跨境资本流动过度波动对汇率稳定的影响。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通过引入更多外国投资者,扩大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韧性,增强市场吸收和调整汇率波动的能力。加强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在全球经济政策调整过程中,加强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有力政策支持。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来保持汇率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8、结论本文深入探讨了汇率理论的发展,重点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二合一模型。通过对不同汇率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汇率理论已经从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转变为现代资产市场模型。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汇率形成机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人民币汇率“二合一”模式是指在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对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汇率制度的创新。这种模式不仅反映了中国对国际市场的适应,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国内外经济平衡的重视。通过这种模式,中国可以有效地管理汇率风险,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面临一些挑战。平衡国内和国际经济目标,确保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国际化的深入,如何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人民币汇率“二合一”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汇率形成机制。未来,中国应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改革,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合作,共同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参考资料:在全球化经济中,汇率已成为调节国家间经济关系的重要杠杆。无论是进口商品的价格还是出口产品的成本,汇率的波动都会对它们产生重大影响。了解汇率的决定因素和波动机制对预测经济趋势和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汇率决定和波动的理论,并以此为框架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和相应的策略。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国家之间的价格水平。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增加时,该国的货币就会升值,反之亦然。利率平价理论:该理论强调利率在决定汇率方面的关键作用。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上升,外国资本将流入该国,导致该国货币升值。汇率资产定价模型:该模型将汇率视为一种资产,其价格由风险和回报预期决定。新闻模型:该模型认为,政治动荡和自然灾害等新闻事件将直接影响汇率波动。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既受经济政策调整、经济增长率变化等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全球资本流动等外部因素影响。对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一方面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外部冲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预期。理解和应用汇率决定和波动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当的调整政策。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更加复杂多样。我们需要不断加深对汇率波动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和调整,我们需要继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抬头;二是中国经济的内在发展动力,如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战略等;三是金融市场的变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通过深入理解和研究汇率决定和波动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趋势,制定更有效的政策策略。我们还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项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灵活和透明的汇率体系,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本文将探讨中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背景、意义、挑战和应对策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弊端也逐渐显现。中国政府决定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汇率弹性,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改革有利于减少货币政策的对外依赖,使央行能够更加专注于国内经济调控。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汇率的波动将对出口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改革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需求,降低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改革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也有利于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资本外流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改革的推进,人民币贬值预期可能增加,导致资本外流压力加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改革可能会增加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难度。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汇率波动可能对出口企业产生影响,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其汇率风险。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央行要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保持货币政策稳定中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我们应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采取措施防止资本外流对经济的影响。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应加强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采取措施支持出口企业。政府应采取措施支持出口企业,如提供融资支持、降低出口税等,以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中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各方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建立更加市场化、灵活透明的汇率体系,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简称汇率机制,实际上是汇率制度的一种选择。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的自主选择,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在中国加入WTO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决定基础、纠正汇率形成机制扭曲、完善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弹性、完善汇率调节机制。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水平,而不是简单地调整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实际上是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问题。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的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波动。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本符合中国国情,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仍应从务实的角度看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存在以下不足。建立银行结售汇系统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银行结售汇系统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构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理论上,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但从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来看,有两个突出特点,即银行强制结售汇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导致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反映了政府的意愿,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汇率。(1)银行结售汇制度的强制性。结售汇的制度安排具有显著的强制性,企业出口创汇必须无条件地卖给外汇银行。企业不允许持有外汇账户(尽管大型外贸企业未来可以持有部分外汇,但受到严格限制),不能根据未来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趋势的预期自主选择合适的销售机会和数量。就企业的外汇需求而言,经常项目下的贸易外汇通过外汇银行销售来满足,而经常项目下非贸易外汇则受到更严格的外汇审批控制。在这种制度下,公司无法自愿持有外汇,强迫出售形成的汇率也不可能是真正的市场价格。(2)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和严格监管。银行间外汇市场是指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建立这个市场的初衷是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然而,在实践中,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因为市场存在严重缺陷:首先,一个封闭而非开放的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会员制,外汇指定银行作为市场主体取得会员资格必须经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并必须遵守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从而使市场失去开放性,成为封闭的市场。第二,严格监管的市场。由于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持有量有严格的规定,这使得外汇指定银行很难自愿持有外汇,也很难在本外币资产合理组合的基础上,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最大收益和规避外汇风险。更重要的是,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中,由于央行处于垄断地位,即央行控制着外汇银行的额度,拥有巨大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权,从而赋予央行对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形成的绝对控制权。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自然而然地将政府的意志渗透到汇率中。第三,被动干预的市场。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央行处于被动干预的地位。当指定外汇银行之间的交易无法完全匹配时,中央银行会补偿不足的头寸,以确保整个市场的出清。这种被动干预确保了市场的有效运行,但也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由于采取了强制性的被动干预,央行在采取灵活干预模式方面受到了很大限制,导致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只管理不浮动,人民币汇率趋于刚性。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对人民币反映外汇资源价格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外汇资源市场配置的进一步效率。第四,单调的市场。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货币仅限于美元等少数货币,交易量主要以美元为主。几乎没有远期或期货交易,除了少数有资格处理人民币远期交易的银行外,几乎没有其他衍生工具。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状况对外汇交易量有重大影响。不言而喻,一个真正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交易主体,形成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从而具有相当的交易规模。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活跃的外汇市场,也不可能产生合理的市场汇率。在客观因素和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下,我国1994年初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演变为固定汇率安排。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体系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其中包括政治因素。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稳定亚洲经济和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币汇率稳定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稳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志。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得僵化,缺乏灵活性或弹性,失去了调节功能。人民币汇率制度缺乏灵活性或灵活性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从而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最明显的是削弱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汇率长期窄幅波动不仅制约了市场引导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导致市场忽视汇率风险。在基本固定的汇率安排下,市场和企业对汇率风险的认识较弱,在经营和投融资活动中很少考虑和考虑风险,导致一定风险的出现和积累,如产生大量不良债务,这些都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条件。由于人民币汇率缺乏灵活性或弹性,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在与美元挂钩的单一汇率安排下,汇率的波动范围很窄,使汇率难以及时适应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特别是难以应对美元与其他主要储备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及其影响。结果往往是名义汇率看起来稳定,而实际有效汇率却偏离了它。在中国的贸易结构中,与美元地区的贸易额约占贸易总额的50%,而与日本、欧元区、东南亚等非美元地区的交易额约占总贸易额的一半。我们目前的汇率政策只注重维护与美元区的稳定,而对非美元贸易伙伴的汇率稳定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美元持续贬值的趋势也导致了这些货币的升值。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下降。1994年人民币汇率合并时,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为中央汇率以上或以下3%。然而,在现实中,人民币汇率的每日波动只是几个基本点。人民币汇率的窄幅波动格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央行作为银行间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几乎每天都参与市场交易,填补了市场买卖的空白,影响了汇率的生成。这形成了央行和市场之间的博弈模式,导致政策对汇率波动的敏感性。如果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会向市场发出政府纵容或操纵汇率贬值或升值的政策信号,使汇率波动从政策角度更加敏感,进而制约汇率政策操作的灵活性。1996年,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严格控制资本项目,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由贸易项目决定。货币购买力是与贸易相关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择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理论模型的必要性。在人民币汇率体系逐步演变为固定汇率安排的情况下,用购买力平价计算人民币与美元的均衡汇率存在显著不足。例如,购买力评估理论的前提条件(如充足的信息、零交易成本和零关税)几乎完全没有得到满足。此外,由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般价格水平包括交易商品和非交易商品,其计算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显著偏差。显而易见,从理论上讲,当前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缺乏充分的依据。在实践中,当前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缺乏准确的依据。当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时,这个市场非常狭窄,仅限于经常项目中贸易项目产生的外汇供求。然而,由于央行与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央行无法获得准确定价所需的完整信息;另一方面,供求偏好变化导致的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央行监管定价存在时间滞后甚至判断错误。在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监管定价的央行发现,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很难计算出平衡供求的汇率水平。当央行的调控定价无法确定均衡汇率水平时,汇率水平的调整不得不主要依靠经验和黑市汇率水平、出口汇率成本等相关参考指标,这大大降低了调整的准确性。维持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成本相对较高,需要支付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灵活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度将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只能用来维持汇率稳定;在资本管制条件下,资本很难自由流动进行套利活动,利率平价理论将不再有效。因此,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将重新获得自主权。我国的实践表明,由于资本管制有效性和货币管理当局抵消手段的局限性,以及贸易平衡的不确定性,即使在资本管制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仍然受到很大影响。有时,货币政策的方向甚至可能偏离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增加财政负担。在美元相对主要货币保持强势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绝对稳定必然会增加中国出口增长的难度,扩大出口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刺激出口,中国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率和对出口商品提供利息补贴等措施。其结果是:一方面,它保持了出口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并引发了出口税收欺诈等道德风险。(3)增加了外汇管理的成本和难度。为了维持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国在政策操作中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汇管制的力量来实现其既定目标。1998年以前,为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央行加强银行外汇管理,明确规定中国企业借入的国际商业贷款不得转为人民币使用;1998年后,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贬值压力,央行加强了对银行外汇销售和支付管理真实性的审查。毫无疑问,严格的监管将不可避免地增加管理成本。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由于基本固定汇率和无风险汇率,当国内外利率出现利差时,必然会导致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中国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下,这种套利活动有一定的成本,但只要收益超过成本,套利仍将通过非法规避等形式进行。这种情况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4)增加外汇储备的成本和风险。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框架下,实行强制性结售汇、经常项目可兑换、中央银行控制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头寸限额,银行、企业和居民不愿意持有外汇,而中央银行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多的外汇。这种情况使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从1994年初的212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持有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虽然可以被视为中国人民币汇率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重要标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市场稳定和信心的重要象征,但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最突出的是:付出巨大的代价。由于外汇储备是用于解决国际收支赤字、进行外汇交易和国际债务结算以及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资产,而这些重要资源必须具有高流动性的先决条件,因此外汇储备暂时闲置或只能获得很低的回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外汇储备规模越大,资源利用效率越低,所需成本越高。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短期债券和在海外金融机构的银行间存款。它们的资产收益率大大低于对外借款的利息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成本。中国在持有大量低收益外汇资产的同时,也以高昂的成本从国际金融市场借入大量外国投资,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承担汇率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高度集中在央行,汇率波动产生的汇率风险无法分散到其他微观经济主体。它将不可避免地完全由中央银行承担。在当前具有重大不确定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中,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资产的央行将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5)增加社会交易成本。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导致交易成本上升,成本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其次,交易真实性的验证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管理费用,而且由此导致的效率下降也意味着社会成本的增加;第三,在结售汇制度下,对外汇的过度需求是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因过度需求外汇而产生的大量行政审批也是寻租、腐败等问题的重要根源。这不仅降低了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并造成效率损失,而且还会产生监管成本。所有这些无疑会增加社会交易成本,并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中国加入WTO后,由于外贸的扩大、外资流入的增加、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以及业务的增加,外汇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导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上述重要变化,中国资本流动性逐步增强,稳定汇率的难度越来越大。外汇管制的成本也将变得更高。这些变化必然要求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中国加入WTO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显而易见:有利于应对金融开放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影响,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消除汇率制度固有的不稳定性。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是回归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现在市场供求、有管理的汇率和浮动汇率三个方面。因此,这项改革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外汇管制,扩大外汇管制范围,确保经济主体的自愿选择尽可能落在外汇管制范围内,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反映广泛市场参与者的真实交易意愿,为汇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基础。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央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还应包括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过调整本外币供求、利率水平等手段进行综合调整;为了保持中国贸易条件的稳定,央行的市场基准汇率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参考一篮子货币来确定。再次,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推动人民币汇率从目前的刚性状态中解放出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综合各种汇率决定理论,可以得出结论:在短期内,货币资产市场机制和预期是汇率决定的重要基础;从中期来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是决定汇率的基础;从长远来看,汇率是由货币和实际经济因素共同决定的。在当前中国人民币利率不市场化、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严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确定主要以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为依据。由于经常项目中的外汇收支构成了中国外汇收支的主体,这表明中国的外汇收支仍然主要与贸易等实体经济活动有关。因此,目前人民币汇率是根据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确定的,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合理的。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和人民币的逐步市场化,外汇市场供求也将更多地反映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以外的外汇供求。人民币汇率的确定基础将从经常项目外汇收支逐步过渡到经常项目作为其他因素特别是资本流动的主要考虑因素。银行强制结售汇和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扭曲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币汇率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汇率。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性结汇制度应逐步过渡到自愿结汇制度,使整个外汇供求能够有效地出清价格,价格也能够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实施经常项目可兑换后,经常项目卖汇意愿基本实现,资本项目卖汇愿望需要按照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逐步提高。一是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推动规模化代理交易。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数量,允许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直接参与外汇交易,逐步推动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大规模代理企业外汇交易。这有助于避免大型机构集中交易操纵市场价格水平,并防止汇率大幅波动;同时,也有利于有效降低大型企业的交易成本,方便监管机构对交易进行监管。二是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状况对外汇交易量有重大影响。毫无疑问,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增加市场交易的货币,其中可以包括外币之间的交易,如美元兑日元、马克和其他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以满足指定外汇银行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加快实施远期外汇交易,这是一种更适合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此外,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对增强外汇市场供求灵活性、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改进外汇交易方式。目前,我国外汇市场主要是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采用计算机自动匹配的方式进行交易,这与国际公认的商业银行做市商交易系统有很大不同。这种交易方式在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相对高效,但如果过渡到自愿结售汇系统,进入原结售汇交易系统的交易可能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加快发展商业银行做市商制度,使汇率真正反映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包括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降低央行干预市场的频率,以及使用其他经济方法和手段来调整汇率水平。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更自由地根据汇率信号作出反应,使汇率更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调整机制。除了每日波动范围外,还应规定年度波动范围。这将向市场发出一个重要信号,即央行将减少干预,为央行减少市场干预的频率创造条件。在市场供求的基础上,人民币汇率调控的目标可以从盯住美元转向盯住一篮子货币。篮子包括三种货币:美元、日元和欧元,可以根据贸易条件选择适当的权重。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策略有助于淡化市场对美元和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并稳定中国与美元、欧元和日元区的贸易条件。当市场供求关系与篮子货币计算的目标汇率存在差异甚至不一致时,必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调整。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和稳定,完善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的方法是主要通过外汇市场调节汇率的中短期波动,即依靠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运作来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实现调节目标;对于汇率的长期水平和趋势,主要依靠央行通过改变基准汇率(直接或间接通过外汇市场操作)来实现监管目标。央行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管措施将进一步规范。中央银行主要使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也应补充行政手段来管理外汇市场,以维护外汇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发挥公开市场运作的作用;中央银行的干预方式,除直接干预方式外;将逐步采用间接干预方法,如调整利率以影响汇率和信号效应。为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合理,中央银行应设立外汇稳定基金;同时,应建立人民币汇率监测体系,形成市场基准汇率体系,以提高干预的有效性;要加快推进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国债市场的有机融合,灵活运用多种监管手段。控制外汇市场风险,避免或降低风险,也是中央银行监管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远期外汇交易是控制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在金融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的重大影响日益显著,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不仅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汇率稳定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有利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汇率机制的核心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水平,增加汇率弹性,而不是简单地调整汇率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完善汇率机制是中国的自主选择,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出现较大波动。国内外主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的人民币汇率低估。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吗?如果被低估,会达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往往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例如,包括美国制造商协会在内的一些美国企业组织认为,人民币的低估程度高达40%左右。中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然而,由于人民币汇率在过去十年中保持相对稳定,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放开,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所有模式的结果都令人难以相信。我国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中国企业已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竞争,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总体而言,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投资机会的饱和和中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将长期保持对外国投资的巨大吸引力,中国的资本项目将保持一定的净流入。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升值。未来的升值趋势并不一定意味着当前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因为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即使人民币汇率需要升值,也必须经过仔细的计算,以确定升值的程度以及何时选择升值。这项改革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它还考虑了银行体系改革的进程和其他相关方面,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因素,以及世界经济和金融。它应该逐步稳步推进,不能有任何错误。在所有非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中,汇率在一段时间内偏离均衡水平是正常的。因此,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只要货币不平衡,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截至2004年12月底,市场上一年期的美元/人民币折扣约为4800点,但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反的例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美元兑人民币的一年期最高溢价超过11000点,这意味着如果允许中国人民银行自由浮动,届时人民币将贬值至4092。由于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率不贬值,这种溢价正在逐渐消失。需要指出的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已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退出固定汇率、扩大汇率弹性是开放型新兴经济体汇率制度演变中的普遍现象。研究表明,当货币面临投机压力时,被迫退出固定汇率制度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在宏观经济稳定和更严格的短期资本控制下退出更有可能成功。在当前美元贬值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特别是在国际“热钱”炒作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下,只要人民币汇率稍有波动,人民币管理波动幅度稍有扩大,人民币币值必然会超过区间的上限,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更强,“热钱“就会流动更多的人。明显地实行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市场体系健全、金融体系安全;其次,应该有科学的计划来确保我国的积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第三,我们需要考虑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中国对周边国家负责,对世界负责。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持谨慎态度是很自然的。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答:2005年7月建立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正确选择。适应新发展开放格局是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的既定政策。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然是这一政策的延续。答:2005年以来的汇率改革取得了成功。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有序推进。总体而言,它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宏观经济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是推动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较强的出口综合竞争力。二是汇率波动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和压力,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再次,企业主动适应汇率波动的意识增强,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外汇市场得到培育和发展。四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为促进全球经济平衡所作的努力。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重大困难和不确定性。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适当缩小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符合自身经济利益,有助于快速实现稳定和复苏。在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许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中国稳定外部需求、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必要条件,也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答:在2005年汇率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会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而是将重点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继续按照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区间动态管理和调整人民币汇率波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选择。这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深度融入国家利益的需要,符合中国的长远根本核心利益。一是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浮动汇率可以灵活调整内外价格比,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失衡和过度依赖出口。第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提高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第三,有利于保持战略机遇期。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继续推进汇率改革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维护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答:深入推进汇率改革,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努力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一是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导致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可能性。当前人民币汇率与均衡水平不存在显著偏差,不存在大幅波动或变化的基础。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使人民币汇率有序波动符合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需要。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助于平衡中国的国际收支,但并不是针对与特定国家的双边贸易失衡。第三,在人民币汇率的管理和调整中,应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的时间,使企业能够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升级,保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引导更多就业向服务业转移。四是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动对国内金融体系造成重大影响。答:当前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有利时机。一是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更加平稳。这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机遇。第二,中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项任务变得更加重要和紧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再次,要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实现双向浮动,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以应对不同情景下的外部冲击。答: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主要经贸伙伴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资本交易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区域性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人民币汇率与单一货币的变化挂钩,就无法满足多样化贸易和投资货币的需求,也无法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由多种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及其变化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汇率水平。要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进行调整,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汇率水平。对于企业和居民来说,在当前贸易和资本交流的多元化格局下,仅仅以美元来衡量人民币汇率是不合适的。相反,双边汇率应转向多边汇率,并应更多地关注一篮子汇率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水平应根据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相对变化来评估。答: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将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