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鹿泉一中、元氏一中、正定一中等五校2024年高一下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鹿泉一中、元氏一中、正定一中等五校2024年高一下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鹿泉一中、元氏一中、正定一中等五校2024年高一下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鹿泉一中、元氏一中、正定一中等五校2024年高一下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鹿泉一中、元氏一中、正定一中等五校2024年高一下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鹿泉一中、元氏一中、正定一中等五校2024年高一下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干冰、盐酸都是电解质B.Na2O2、Fe2O3、CaO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 B.石油分馏 C.蛋白质水解 D.淀粉水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 B.石油的分馏属于化学变化C.葡萄糖和麦芽糖属于同分异构体 D.甲烷分子中只含极性共价键4、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把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有机物浮在上层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浓硫酸是反应物D.反应④中1mol苯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5、下列有关电子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N2的电子式: B.NH4Cl的电子式:C.HClO的电子式: D.CO2的电子式:6、在下图所示的柠檬水果电池中,外电路上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若X为铁,则Y可能是A.石墨 B.锌 C.银 D.铜7、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B.葡萄糖与氧气反应C.氧化钙与水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反应8、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当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碳粒和碳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C.碳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和碳粒的质量会减轻9、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A.加入适量硫酸铜B.加入硫酸钠C.改用浓硫酸D.降低温度10、如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为负极、b为正极B.电解过程中,c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d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D.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11、下列过程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利用明矾净化浊水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配制FeCl3溶液时,加少量稀盐酸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12、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方法、除杂的试剂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及其杂质检验方法除杂ACl2(

HCl)通入AgNO3溶液中饱和食盐水BFeCl2溶液(

FeCl3)滴入KSCN溶液通入过量氯气C乙酸乙酯(乙酸)滴入NaHCO3溶液KOH溶液DKNO3晶体(NaCl)焰色反应重结晶A.A B.B C.C D.D13、下列元素中,属于第二周期且原子半径较大的是()A.NB.FC.NaD.Al14、已知断开1molH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2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化学要释放431kJ的能量,则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能量变化为:A.吸收183kJ B.吸收366kJ C.放出366kJ D.放出183kJ1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2倍,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W可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Z2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元素在自然界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B.X、Z、W均可形成两种常见氧化物C.元素X、Y、W的最高化合价均与其族序数相等D.离子半径:W>Z>Y1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增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表中列出的7种元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②③④⑤⑥⑦(1)元素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其多种核素中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核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2)画出元素⑦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在④⑤⑦三种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3)元素①与②形成最简单的有机物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4)元素①与③组成原子个数比为2∶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由元素②的单质置换出元素⑥的单质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之间的一些反应关系,其中部分产物未写出。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根据下图关系推断:(1)写出化学式:X_______,A________,B_______。(2)实验室收集气体D和F的方法依次是_______法、________法。(3)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4)请写出A与E反应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5)检验物质A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19、亚硫酸钠在印染、造纸等众多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小组用Na2CO3溶液吸收SO2制备Na2SO3。其实验流程如下:查阅资料可知,向碳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溶液中有关组分的质量分数变化如右图是所示。(1)下图中的线表示的组分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2)实验时,“反应Ⅱ”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国家标准规定产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97.0%为优等品,≥93.0%为一等品。为了确定实验所得产品的等级,研究小组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测定。①方法Ⅰ:称取2.570g产品,用蒸馏水溶解,加入足量的双氧水使Na2SO3完全氧化生成Na2SO4,再加过量的BaCl2溶液,所得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重,质量为4.660g。请通过计算确定产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②方法Ⅱ:称取1.326g产品,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该溶液,滴加0.1250mol·L-1I2溶液,恰好使Na2SO3完全氧化生成Na2SO4时,消耗I2溶液20.00mL。请通过计算确定产品中Na2S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③试判断Na2SO3产品的等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20、硫酸是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常见药品,回答下列问题:I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1)某次实验大约需要1mol/L硫酸溶液435mL。同学们发现实验室内没有450mL的容量瓶,某同学提议用1个200mL容量瓶和1个250mL容量瓶来配制,你认为该提议______(填“合理”、“不合理”)。(2)实验中要配制0.5mol/LH2SO4溶液250ml。则需量取密度为1.84g/mL、98%的浓硫酸________mL。Ⅱ蔗糖与浓硫酸的炭化实验会产生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回答下列问题:注:硬质玻璃管中①、②、③处分别为滴有Na2S溶液的滤纸、滴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滴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a和b分别为两个小气球。(3)图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4)实验开始后先关闭活塞K,硬质玻璃管中①号试纸变黄,②号和③号滤纸均褪色,a处气球变大。硬质玻璃管中实验现象说明炭化实验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是SO2,①、②、③处发生的变化分别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SO2表现出的性质)。(5)打开活塞K,a处气球变小,b处气球变大。使三颈烧瓶内气体缓慢通过B瓶和C瓶,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证明有CO2生成,可以在④号位罝的滤纸滴加_______溶液,该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21、Ⅰ.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填字母);(2)800℃,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3)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Ⅱ.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1)下列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A.2v生(NH3)=v耗(CO2)B.密闭容器中氨气的物质的量不变C.容器中CO2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D.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保持不变E.形成6个N-H键的同时有2个C=O键断裂(2)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A.及时分离出C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加入少量NH2COONH4(s)D.选择高效催化剂(3)如图所示,上述反应中断开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___________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填写“大于”“等于”“小于”)。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A、二冰是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选项A错误;B、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选项B错误;C、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3O2=2O3,选项C正确;D、根据分散系微粒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不是根据否具有丁达尔现象,选项D错误。答案选C。2、B【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煤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甲烷、苯和氨等重要化工原料,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B.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把石油分成多个馏分,属物理变化,选项B正确;C.蛋白质水解有新物质氨基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D.淀粉水解有新物质葡萄糖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D【解析】

A项、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项、石油分馏是指通过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开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项、葡萄糖为单糖,分子式为C6H12O6,麦芽糖为二糖,分子式为C12H22O11,两者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项、甲烷的分子式为CH4,为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故选D。4、B【解析】

A.反应①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但溴苯的密度大于水,所以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沉在下层,A项错误;B.燃烧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B项正确;C.反应③为苯的硝化反应,浓硫酸做催化剂,C项错误;D.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键,D项错误。答案选B。5、C【解析】分析:A.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B.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C.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成1个共价键、氧原子的最外层6个电子,成2个共价键,电子式为;D.二氧化碳分子中各原子满足最外层电子数应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详解:A.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得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即,故A错误;B.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铵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成1个共价键、氧原子的最外层6个电子,成2个共价键,电子式为,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分子中各原子满足最外层电子数应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D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考查电子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容易忽略。掌握电子式的书写: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为其离子符号,复杂的阳离子电子式除应标出共用电子对、非共用电子对等外,还应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无论是简单阴离子,还是复杂的阴离子,都应标出电子对等,还应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

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是将阴阳离子(阳离子在前,阴离子在后。)拼在一起;以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必须正确地表示出共用电子对数,并满足每个原子的稳定结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一般为正价者在前。6、B【解析】

原电池中,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外电路上的电流从电极X流向电极Y,则X作正极,Y作负极。原电池中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金属作负极,若X为铁,比铁活泼的金属作负极,所以符合条件的是锌,答案选B。【点睛】注意原电池中正负价的判断方法:电子的流向、电极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等,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7、D【解析】分析: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详解:A、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B、物质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C、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C错误;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即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8、A【解析】

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铝易失电子作负极,碳作正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正极上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铝易失电子作负极,负极上铝失电子生成铝离子,所以铝罐逐渐被腐蚀,故A正确;B.碳棒作正极,正极上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B错误;C.碳棒作正极,应该与玩具电机的正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故C错误;D.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炭粒和碳棒不参加反应,所以其质量不变,故D错误;故选A。9、A【解析】分析:增大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通过增大浓度、升高温度或形成原电池反应等措施,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滴加少量CuSO4溶液,锌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A正确。B.加入硫酸钠,不能改变氢离子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变,B错误;C.浓硫酸与锌反应不生成氢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C错误;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温度、浓度、原电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可解答,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浓硫酸的强氧化性。10、B【解析】

由图可知,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则a为正极,b为负极,则c为阳极,d为阴极,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氯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结合电解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作答。【详解】依据上述分析易知:A.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则a为正极,b为负极,A项错误;B.电解过程中,c为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项正确;C.d为阴极,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C项错误;D.电解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电解原理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以及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判断出电源正负极,然后分析电解池的阳极是否是惰性电极,最后确定电极反应,。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给出的是电流方向,不是电子的运动方向。11、B【解析】

A.利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中的Al3+能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有吸附水中杂质作用,故可用来净水,A项正确;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B项错误;C.Fe3+易水解,配制FeCl3溶液时,加少量稀盐酸是防止其水解,C项正确;D.Na2S溶液中的S2-发生水解:S2-+H2OHS-+OH-、HS-+H2OH2S+OH-,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故而有臭味,D项正确;答案选B。12、D【解析】A.二者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故A错误;B.氯气可氧化亚铁离子,应加入铁粉除杂,故B错误;C.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钾也能够反应而溶解,应该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除杂,故C错误;D.检验钠离子,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检验,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可以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除去硝酸钾中的氯化钠杂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鉴别要有明显现象、除杂不能引入新杂质等。本题的易错点为A,氯气与水能够反应生成盐酸,因此氯气与硝酸银溶液也会生成白色沉淀。13、A【解析】N原子序数为7,F原子序数为9,属于第二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N的原子半径较大;Na原子序数为11,Al原子序数为13,属于第三周期。综上,选A。14、D【解析】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生成物的键能-反应物的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kJ•mol-1=-183kJ•mol-1,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故选D。15、B【解析】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2倍,则X是碳元素。Y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是F元素。Z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所以Z是Na。W可与Z形成离子化合物Z2W,则W是S。【详解】A.碳和硫在自然界能以游离态存在,A错误;B.X、Z、W均可形成两种常见氧化物,即CO、CO2、Na2O、Na2O2、SO2、SO3,B正确;C.F没有正价,C错误;D.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在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条件下,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W>Y>Z,D错误。答案选B。16、D【解析】

假定平衡不移动,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实际再次达到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来的1.7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详解】A、平衡向逆反应移动,A的转化率降低,故A错误;B、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1.7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B错误;C、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D的浓度为原来的1.7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则D的体积分数变小,故C错误;D、D的浓度为原来的1.7倍,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即a<c+d,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第2周期ⅣA族612CS2-SiO2+3CSiC+2CO【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根据元素周期表,②为C,位于第二周期IVA族,用作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核素是碳-12,其符号是612C;(2)⑦为S,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④⑤⑦分别是Na、Al、S,其离子分别是Na+、Al3+和S2-,半径大小比较①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有S2->Na+>Al3+;(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其结构式为;(4)①为H,③为O,组成个数比为2:1,即为H2O,其电子式为:;(5)②为C,⑥为Si,反应方程式为:SiO2+3CSiC+2CO。18、NH4HCO3或(NH4)2CO3NH3H2O排水向上排空气2CO2+2Na2O2===2Na2CO3+O24NH3+5O24NO+6H2O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NH3存在(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NH3存在)【解析】

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E,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C为CO2,E为O2,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碳酸形成的铵盐,则X为NH4HCO3或(NH4)2CO3,故A为NH3,B为H2O,D为NO,F为NO2,G为HNO3,据此解答。【详解】常温下X是固体,B和G是液体,其余均为气体,气体C能与Na2O2反应得到气体E,应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则C为CO2,E为O2,固体X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A,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气体C,故X应为碳酸形成的铵盐,则X为NH4HCO3或(NH4)2CO3,故A为NH3,B为H2O,D为NO,F为NO2,G为HNO3;(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H4HCO3或(NH4)2CO3,A为NH3,B为H2O;(2)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则实验室收集气体D(NO)的方法为:排水法;NO2能与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则收集气体F(NO2)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3)C→E是CO2与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4)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5)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故检验氨气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变蓝则说明有NH3存在(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容器口,若有白烟出现,也说明有NH3存在)。【点睛】此类题的解答一般有以下步骤:思维起点的选择:思维起点是指开始时的思维指向、思维对象或思维角度,推断题中的思维起点应是最具特征的某个条件(包括文字叙述或某个变化过程);思维过程的展开:解题者在确定思维起点的基础上,利用题目所给信息,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解题经验,不断地缩小问题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思维过程的检验:将上述思维过程的结果代入题中,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中条件;本题可从两性氧化物及海水中的无机盐,展开思维的空间,寻找目标答案。19、(1)线2表示的组分为NaHCO3。(2)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3)①98.05%②95.02%③产品为一等品。产品中含有的硫酸钠和碳酸钠,在方案I的测定中,硫酸钠和碳酸钠杂质使得测定值偏高。而方案II是直接测定亚硫酸钠,更可信。【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图像可知在Na2CO3溶液里通入SO2,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2NaHCO3+SO2=Na2SO3+2CO2↑,Na2SO3+SO2+H2O=2NaHSO3;据此可知线2表示的组分为NaHCO3;(2)I中得到的是NaHSO3溶液,则II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中和NaHSO3得到Na2S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SO3+NaOH=Na2SO3+H2O(主要)、SO2+2NaOH=Na2SO3+H2O(次要);(3)方法I:Na2SO3+H2O2=Na2SO4+H2O,Na2SO4+BaCl2=2NaCl+BaSO4↓m(BaSO4)=4.660,n(BaSO4)=4.660g÷233g/mol=0.020mol,则经氧化后n(Na2SO4)=0.020mol,m(Na2SO4)=0.020mol×142g/mol=2.840g,根据差量法,原混合物中的Na2SO3:n(Na2SO3)=2.840g-2.570g16g/mol,m(Na2SO3)=2.840g-2.570g16g/mol×126g/mol=2.12625g,w(Na2SO3)=2.12625g2.570g×100%≈82.73%。如若不考虑杂质,则n(Na2SO3)=n(BaSO4)=0.020mol,m(Na2SO3)=0.020mol×126g/mol=2.520g,w(Na2SO3方法II:Na2SO3+I2+H2O=Na2SO4+2HIn(Na2SO3)=n(I2)=20.00mL×10-3L/mL×0.1250mol/L=0.0025mol,m(Na2SO3)=0.0025mol×126g/mol×100mL25.00mL=1.260g,w(Na2SO3)=1.260g方案I中的产品为优等品,方案II中的产品为一等品。但是方案I产品中含有的硫酸钠和碳酸钠等杂质,在方案I的测定中,硫酸钠和碳酸钠杂质对测定有干扰,而方案II是直接测定亚硫酸钠,可信度和精确度都要更高一些。【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判断与计算【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难度较大。无机工业流程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应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类题成为近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型。流程题的解题思路为: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仔细分析每步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得到的产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注意答题的模式与要点。该题的难点是纯度计算。20、不合理6.8分液漏斗氧化性漂白性还原性品红检验混合气体中SO2是否完全除尽【解析】I、(1)用1个200ml容量瓶和1个250ml容量瓶来配制,导致配制次数增加,误差较大,因此该提议不合理。(2)实验中要配制0.5mol/LH2SO4溶液250mL,则需量取密度为1.84g/mL、98%的浓硫酸mL。Ⅱ、(1)图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2)①号试纸变黄,有单质S生成,说明SO2具有氧化性;②号滴有品红溶液的滤纸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③号滴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3)由于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