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州市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试题卷

说明:

(1)本试题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得在本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3)所有考试结束3天后,考生可凭准考证号登录智学网(www。zhixueocom)査询

考试成绩,密码与准考证号相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纵观古今,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们追捧和普遍赞誉的,往往是雅俗共赏的。我很佩服唐诗、

宋词、元曲,深入浅出,朗朗上口,数千年过去了,它的影响并未消失。唐代的李白、杜甫非常出名,因

为通俗而妇孺皆知,同时代还有李商隐和杜牧,俗称“小李杜”,知名度就要小很多。其实“小李杜”的

诗歌创作水平也非常高,艺术造诣并不亚于李白、杜甫,但相较之下,他们的诗歌偏雅,正因为曲高和寡,

所以受众面和老百姓的接受度就少了很多。

还有像毛泽东的著作《矛盾论》《实践论》,本来这些都是高深的哲学问题,由于他的“度”把握得很

好,没有深奥晦涩的说教,一读就懂,但学术性、理论性、辩证法仍然非常强,很了不起。

从作品欣赏者的角度,我并不是完全反对“曲高和寡”的说法,但问题是有些艺术品到底是不是真正

的“曲高”?当下也有很多书画作品打着“曲高和寡”的旗号,欺世盗名,以“丑书”“丑画”自诩,似

乎别人看不懂的就是“高级”的。更有些作者无视创作的基本规则,或者说并没有真正弄懂吃透,反以创

新者自居。纵观当今的中国文艺界,这样的怪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形画不准说是变形,不懂色彩的乱画

说是野兽派。

此外,我们透视高雅和通俗,随着地域、空间、时间的不同,加之“高手”们的引领,人们的理解力

和接受度也会不一样。例如荷兰画家梵高的审美是超前的,活着的时候穷困潦倒,只卖出了一幅画,而现

在他的绘画作品屡创世界拍卖的天价。还有中国的黄宾虹,生前就断言“我的画要50年以后大家才能看得

懂”。因此,一方面是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好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作者对观

者审美能力的期待。

(摘编自蒋跃《雅俗共赏:艺术家的顶格责任》)

材料二:

昆曲,是明代发展起来的高雅艺术,特别是魏良辅创制了水磨调之后,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风行一

时。但是,由于它过于优雅、缓慢,缓得有时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要拆开来唱,慢慢就脱离了群众,最

终为京剧所替代。京剧原本并不姓“京”,是由地方戏发展而成。前些年曾举行过徽班进京二百年纪念活

动,这就是说,它成为京戏,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当初它与昆曲争夺文化市场,叫作“昆乱之争”,或

称“花雅之争”。雅部就是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二黄调等,统称为乱弹。京戏的

文化底蕴远不及昆曲深厚,不但剧本不及昆曲有文采,唱腔不及昆曲雅致,而且有些唱词说白还语法不通,

但是,在竞争中它却胜出了,最终成为戏曲中的头牌,冠以“京剧”之名。

可见剧种的发展,并不在乎其高雅的程度,而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市场的接受程度。马

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文艺作品不是理论,

但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则是相同的。昆曲在明朝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关。明

朝虽是一个极权主义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商品经济获得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江南富庶地区,商人和士

人还是有文化享受的空间的。高雅的昆曲就是在这种生活空间里发展起来的。到清兵入关,商品经济遭到

极大的破坏,江南士人备受压制,高雅文艺自然也丧失了许多接受空间,昆乱之争,以乱弹取胜,也在所

必然。有些京剧名伶,还走进宫廷,成为皇家的供奉,地位之高,很受时人的羡慕。

昆曲本来也是俗文艺,后经文人艺人之手,发展得雅致起来,但过雅之后,却又成为小众化艺术,其

统治地位逐被乱弹所代替。不过,作为一个剧种,昆曲并没有在剧坛消失。拍曲,仍是一些士子的雅好;

少数昆剧团,也还存在,只是盛况不再;有些昆曲演员,同时也兼唱京戏,成为京昆双栖演员。

使昆曲重放异彩的,是一九五五年由黄源主持改编,由浙江昆苏剧团演出的《十五贯》。当时昆苏剧团

虽然还存在,但已衰落不堪,演员的工资很低,生活非常艰苦,所演也只是一些旧戏。《十五贯》就是古人

根据冯梦龙所编的小说集《醒世恒言》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文改编的旧戏,《缀白裘》中就有。黄源

看到了这出戏包含新的思想价值,针对当时肃反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了实事求是精神和调查研究方法,

改编成功,深受观众的欢迎,也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定。《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了

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从“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出发,为老剧种的新生作出肯定。《十五

贯》的改编演出成功,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吴中杰《雅俗之辨》,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古今,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们追捧和普遍赞誉的,往往是雅俗共赏的,毛泽东的哲学著作

《矛盾论》《实践论》就属于这类作品.

B.在“昆乱之争”中,昆曲唱腔单一,只有昆腔;而京剧唱腔集合众家之长,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

腔、二黄调等,因此胜出,并成为戏曲中的头牌,冠以“京剧”之名。

C.梵高和黄宾虹的审美是超前的,他们的作品对观者的理解力和接受度有一定要求,所以在当时并不能被

读者所接受。

D.昆曲在明朝得以高度发展,与明朝的商品经济获得发展且有一定的文化享受空间的时代特点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李杜”的诗歌创作水平非常高,艺术造诣也不亚于李白、杜甫。但他们的诗歌晦涩,所以受众面和

老百姓的接受度不高。

B.材料一材料二均采用层进式结构,结构清晰,并且在论证时都运用了举例证法和对比论证。

C.黄源改编的《十五贯》十分成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定,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也

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D.昆曲虽然盛况不再,但其唱腔雅致,剧本有文采,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

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可能会迎来一个发展的新契机。

3.下列选项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袁宏道说:“雅文也好,俗文也好,作为文,它们都是表达人们情感的工具。”

B.北宋的柳永仕途失意,在歌舞楼阁、烟花巷陌中流连,谱写出一首首温婉雅丽的词作。

C.2004年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既保留了典雅诗意的曲词,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首

演即大获成功,18年来经久不衰,让全世界观众领略到了“百戏之祖”的魅力。

D.清人叶燮说,白居易的五言律诗,对仗工整,用典贴切,常常读来意犹未尽,是继杜甫之后不可多得的

诗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如何推动抚州本地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阐述。

【答案】1.B2.D3.C

4.首先,本文开篇提出论点,有生命力的作品往往雅俗共赏。

接着举小李杜的事例说明过雅容易曲高和寡,以毛泽东作品说明可以在雅俗之间把握一个度。

然后,批判现实中“伪曲高和寡”和“假创新”乱象。

最后,从作者和观者两个角度表达对好作品的思考。

5.①改编传统曲目,创新艺术形式和内容,推陈出新,符合现代审美;

②创新经营模式和演出方式,使传统戏曲努力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③打造戏曲特色街区,加强宣传,普及抚州本地传统戏曲的相关知识,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戏曲;

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不断激活新的传播模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昆曲唱腔单一,只有昆腔”错。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最后一句主要是说“京戏的文化底蕴远不及昆曲深

厚,不但剧本不及昆曲有文采,唱腔不及昆曲雅致,而且有些唱词说白还语法不通”,并没有提及唱腔种

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他们的诗歌晦涩”错。材料一第一段是说“小李杜”的诗歌偏雅,偏雅不等同于晦涩。

B.“材料一材料二均采用层进式结构”错。两篇材料都没有采用“层进式”结构。

C.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黄源改编的《十五贯》”错,曲解文意。原文是黄源主持改编《十五贯》。“黄

源改编的《十五贯》……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错,是《十五贯》的改编演出成功

对昆曲的新生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A.没有对雅俗的关系作岀评判。

B.没有对柳永词的“雅”“俗”作出评价。

C.白先勇的创作遵循古典和现代之间度的把握,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盛赞,符合材料一“雅俗共赏”的论

点。

D.强调白居易诗的“雅”,没有“俗”。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首先,“纵观古今,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能让人们追捧和普遍赞誉的,往往是雅俗共赏的”,开篇提出

论点,有生命力的作品往往雅俗共赏.接着举小李杜的事例说明过雅容易曲高和寡,以毛泽东作品说明可

以在雅俗之间把握一个度。然后,原文“当下也有很多书画作品打着“曲高和寡”的旗号,欺世盗名,以

‘丑书''丑画'自诩,似乎别人看不懂的就是‘高级’的。更有些作者无视创作的基本规则,或者说并

没有真正弄懂吃透,反以创新者自居”,批判现实中“伪曲高和寡”和“假创新”乱象。最后,“因此,

一方面是真金不怕火炼,真正的好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也包含着作者对观者审美能力的

期待”,文章从作者和观者两个角度表达对好作品的思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原文“黄源看到了这出戏包含新的思想价值,针对当时肃反运动中存在的问题,突出了实事求是精神和

调查研究方法,改编成功,深受观众的欢迎,也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肯定”可得,应改编传统曲目,创新艺

术形式和内容,推陈出新,符合现代审美;

由原文“由于它过于优雅、缓慢,缓得有时一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要拆开来唱,慢慢就脱离了群众,最终

为京剧所替代”“剧种的发展,并不在乎其高雅的程度,而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文化市场的接受

程度”可知,材料二认为过于高雅的作品会失去群众基础,得不到长远的发展,只有雅俗共赏且符合时代

脉搏的艺术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才会使文化市场接受,应创新经营模式和演出方式,使传统戏曲努力适

应现代市场需求;

由原文“文艺作品不是理论,但其发展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则是相同的。昆曲在明朝能够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关”“昆曲本来也是俗文艺,后经文人艺人之手,发展得雅致起来,但过雅之后,却

又成为小众化艺术,其统治地位逐被乱弹所代替。不过,作为一个剧种,昆曲并没有在剧坛消失。拍曲,

仍是一些士子的雅好;少数昆剧团,也还存在,只是盛况不再”可得,应打造戏曲特色街区,加强宣传,

普及抚州本地传统戏曲的相关知识,让年轻人了解传统戏曲;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互联网+戏曲”

移动平台,不断激活新的传播模式。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

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玩

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

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

宝。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去,踰

躡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

房里。

②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

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

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③宝玉正胸躅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

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摆在那水里。我才摆

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搭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

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

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④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

蔵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喉,好多

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

T,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

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

还默默记诵。

⑤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

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②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

喳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

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

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晚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

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也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

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

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

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⑥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帖,

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

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⑦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

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蛇紫嫣红开遍,似这

般都付与断井颓垣。”③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

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

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

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

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又兼方才所见《西廂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

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注】①《会真记》,唐代元稹作传奇,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来金元人把这个故事演为诸

宫调和杂剧,称为《西厢记》。②《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张生称自己是“多愁多病身”,莺莺是“倾国

倾城貌”。③“原来姓紫嫣红开遍”“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见汤显祖《牡丹亭》。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黛玉喜爱诗书,读《西厢记》一边默默记诵,可以过目成诵,才华横溢,正如她的判词中所说,“可

叹停机德”,有咏絮之才。

B.宝玉将《西厢记》藏起来,说“不过是《中庸》《大学》”,他内心慌张,极力掩饰,表明他知道自己

读的是当时的“禁书”。

C.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记》是《红楼梦》的一个精彩情节,本文塑造了两个热爱文学、志趣相投的

青春少男少女形象。

D.林黛玉“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写出了林黛玉被书中的内容打动,沉浸其中,

也表明林黛玉跟贾宝玉在精神上有共同的追求。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然情节没有太大起伏,但作者笔触细腻,尤其是对林黛玉心理描写细致,颇能吸引读者。

B.文中通过宝黛二人共读西厢借曲词试真情这一情节,直接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收到摄人心魄的艺术效

果。

C.曹雪芹大胆运用《西厢记》来构思,这对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表达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意义重大。

D.小说多次引用《牡丹亭》戏文,写得很有层次感、意蕴丰富,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其典雅隽永的风格

也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享受。

8.选文中两处描写了黛玉流泪,请就横线内容联系文本分析黛玉流泪原因及心理。

9.小说第②段对落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6.A7.B

8.①黛玉“红了眼眶",面带嗔怒,是因宝玉借戏文打趣戏谑自己。她内心敏感多疑,自尊心强,唯恐因

自己寄人篱下,被人看轻“欺负”。

②“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是因为听到戏文触怀伤感。听到“原来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井颓垣”,由古人伤春惜时,感叹年华易逝,自伤身世命运;再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时则对爱情有了憧憬向往,却又忧愁前途命运。

9.①渲染气氛:落花营造唯美浪漫的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季节。

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宝玉摆花、黛玉葬花的情节作铺垫。

③塑造人物形象:黛玉将落花埋入花冢,体现她高尚纯洁的个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可叹停机德’,有咏絮之才”说法错误。金陵十二钗中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一起概括的:“可

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

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可叹

停机德”是赞叹宝钗的,不是赞叹黛玉的。

故选A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B.“直接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说法错误,应该是“含蓄表达”。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一处“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结合文中“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

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而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

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可知,黛玉“眼睛圈儿红了”“薄面含嗔”,

是因宝玉借戏文打趣戏谑自己。林黛玉总觉得自己在贾府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内心敏感多疑,自尊心强,

唯恐被人笑话,被人看轻“欺负”。

第二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结合文中“唱道是:‘原来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

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可知,林黛玉“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是因为戏文对林黛玉内心的极大

触动,让她感慨万端,联想颇多,以致内心伤感。听到“原来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时

便深有感慨,由古人伤春惜时,感叹年华易逝,而伤感自身离开家人,寄人篱下的身世命运;听到“则为

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则对爱情有了憧憬向往,却又忧愁前途命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环境方面,渲染气氛。文中写宝玉“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落英缤纷的景象营造出优美绚烂的意境,既交代故事发生的季节,也营造了唯

美浪漫的氛围,衬托出宝黛二人爱情像妩媚可人的花朵一样纯真美好。

情节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落花”是这一章节中的核心物象,后文的宝玉摆花和黛玉葬花的情节

都围绕其展开,同时落花为后文的情节作铺垫。

人物形象方面,由文中“林黛玉道:'撐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

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

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可知,黛玉将落花埋入花冢,以避免花儿染了尘泥,体现出她高尚纯洁的个

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

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

禄山陷亭明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瑁布衣时与甫善时瑁

为宰相请自师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瑁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

贬瑁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瓜薪采格、儿女饿殍

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蜴绯鱼袋咒武与

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思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喳视武日:“严挺之7有此儿!”

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峻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

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

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

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日

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注】①柏:山芋。②“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绯衣”指

红色衣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房頊布衣时与甫善/时培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镇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

B.房頊布衣/时与甫善/时瑁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瑁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頊罢相

C.房培布衣/时与甫善/时培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瑁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

D.房培布衣时与甫善/时瑋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瑁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在文中指唐朝的国都长安。

B.“自负薪采相”与“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两句中的“负”意思相同。

C.“严挺之乃有此儿”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意思相同。

D.“旬”,计时单位,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旬日”即十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唐肃宗昏體无能,听信谗言,罢免了房頊的相位,继而迁怒杜甫,将其外调担任华州司功参军。

C.杜甫饱受战乱之苦,京城动乱,物价暴涨,暂住在成州同谷县,生活难以为继,有几个子女饿死。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

14.结合选文简要概括杜甫的人物形象。

【答案】10.A11.B12.B

13.(1)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

(2)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隘急躁,没什么气量,倚仗恩情放纵不羁。

14.示例:杜甫有文才能够为朋友仗义执言但性格上又有偏激狭隘的缺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房培做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培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了

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瑁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培被罢去宰相一职。

“房頊布衣时与甫善”中“布衣时”充当状语,“房頊与甫善”为一个完整的语意,排除BC;

“请自帅师讨贼”中,“自帅师”是“讨贼”的状语,是“请讨贼”为一个完整的语意,排除D。

故选A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B.“意思相同”错误。“自负薪采相”中的“负”是“背”,“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的“负”是“蒙受、

遭受”,意思不同。句意:自己背柴火采摘山芋/糊里糊涂,遭受着屈辱含着冤情。

C.“乃”均为“居然、竟然",意思相同。句意: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

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唐肃宗昏職无能,听信谗言”错误,唐肃宗是因为房頊兵败将其罢相。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宵”,在晚上,趁夜、连夜;“谒”,拜见;“谒肃宗于彭原郡”,状语后置;“拜右拾遗”,无

标志被动句,被授予右拾遗。

(2)“旧”,交情,“世旧”即世交、老朋友、老交情;“褊”,狭隘;“恃”,倚仗、依靠、凭借;“放

恣”,放纵任性、放纵不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依据“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可概括为:有文才。

依据“甫上疏言頊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頊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可概括为:能够为朋友

仗义执言。

依据“甫性褊躁,无器度”可概括为:偏激狭隘,没气量。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

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篇赋写得很奇妙,

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

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瑁做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

瑁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了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瑶的军队在陈涛斜被

打败。第二年春,房瑁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瑁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

瑁当刺史,让杜甫离京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

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摘山芋,饿死的儿女有几个人。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

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说:“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严武虽然也急躁暴戾,却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植树,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

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农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

帽,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诞。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

都,郭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这一年,崔宁杀死郭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

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江陵就发生了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

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

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

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

张孝祥【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鱗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②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公元H67年(在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

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风受阻,于是写了这首词。②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③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与《念奴娇•过洞庭》泛览湖景相似,写船行湖上所见与感受,体现了作者“多在三湖七泽间”的

生活经历。

B.“波神”两句,用“斜阳”点明时间,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开始起风,使用拟人手法说水神有意

留我赏景,以幽默语调写行程遇风受阻,实乃妙笔。

C.“明日”两句,运用反问,突出作者在不得已“露宿”时的泰然旷达。

D.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作者的见闻,在龙宫听欢庆之乐,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16.张孝祥词风豪迈,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请以这首词为例谈谈其豪放之特点。

【答案】15.D16.①意境豪放:“满载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

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平铺十里湖光”中是说无风时

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写出湖面宽广阔大。

②语言豪放:“今宵露宿何妨?”“何妨”本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作者却用一种超然的态度表现出在迫不

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

③人物豪放:作者设想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

洞庭湖的美景胜状,充满对明天的美好憧憬。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下片四句,主要是描写停船后作者的见闻”分析错误,后四句的主要设想明日风向转为顺风,天气更

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

上观赏湖光山色,所以主要是写停船之后的愿望。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从“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可知,开头两句,写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

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湖面宽广坦荡。水光山色,交相辉映,

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可见,作者展现的意境豪放,作者起笔便借开阔美好的景象烘托内心欣悦之

情。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是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

这是写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作者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

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

“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

胸襟。可见,作者语言豪放,情感洒脱、豁达。

“水晶宫里奏霓裳",是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

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

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可见,作者人物豪放,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词人却说是水神有意留人,特地

布景,充满对明天的美好憧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地域辽阔,气势恢宏,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体现了这一特点,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稹赞为“雄跨今古”。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

(3)“烟”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可以引发诗人的灵感,触动读者的心绪,比如“

【答案】①.吴楚东南加②.乾坤日夜浮③.廊腰缠回④.檐牙高啄⑤.日照香炉生紫

烟⑥.遥看瀑布挂前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

淮近酒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圻、乾坤、廊、纟曼、檐、啄、阙、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久负盛名的美国休斯敦哈比剧院,曾播放了一部反映中国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纪录片《天山脚下》,

能容纳数百人的放映大厅①。"没想到新疆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今年我要去看一

看。”来自美国观众的反馈,生动展现了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粘连”作用。从中国西部电影展到图片展,

从民族服饰展到乐器展……上演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美国休斯敦、迈阿密两座城市的民众,亲身

体验到中国西部文化的独特魅力。“栩栩如生的中国形象”,也因此更加立体、丰满。

记得之前在一艘邮轮上,中国陕西、浙江、四川等地文艺工作者②先后表演。

陕西安塞腰鼓,体现了西部人民的朴实和垣荡;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展示了中国江南的柔美意境;

川剧变脸,诠释了四川人民的热情与奔放……这样的表演时机合适吗?当然。整个航程下来,不少外国观

众产生了“看看真实中国”的迫切想法。可见,在适当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在传播对象心中埋下文化

兴趣的种子,③种子自然会慢慢发芽、开花、结果,最终促成文明的交流互鉴。随着中

国与世界的互动日渐密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士越来越多。而以文化交流为切入点,公认为是拉

近彼此距离、消灭心理隔阂的最佳方案。海天各一处.共饮一泓水。文化的魅力在于“拟诸形容,象其物

宜”,用一种感性的方式展现一个国家的风貌。这或许就是文化的力量,成于无形、柔软似水,却能直抵

人心、凝结一切。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为''陕西安塞腰鼓、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川剧变脸分别凸显了西部人民、

中国江南、四川人民的特点”,二者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准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①座无虚席;

②济济一堂;

③假以时日/有朝一日。

19.①原句具体写出了西部人民、中国江南、四川人民的特点,从北方到南方,安塞腰鼓、越剧、川剧各具

特色,表明中国艺术内容的多样化和表演的精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改句缺乏具体内容,显得单薄。

②原句采用排比手法,三个句式结构相同,句意相关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达效果;而改句只是一个表

达普通的句子,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20.而以文化交流为切入点,被公认为是拉近彼此距离、消除心理隔阂的最佳方案。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是说能容纳数百人的放映大厅都坐满了观众,可填“座无虚席”。座无虚席:形容出席的人

很多。

第二空,此处指多地文艺工作者汇聚在一起,可填“济济一堂”。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

第三空,此处指在传播对象心中埋下的文化兴趣的种子,再给一定的时间一定会发芽、开花、结果。可填

“假以时日”“有朝一日”。假以时日:如果再给一定时间的话就更怎么样;有朝一日:将来有那么一天。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原句“陕西安塞腰鼓,体现了西部人民的朴实和坦荡;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展示了中国江南的柔美意

境;川剧变脸,诠释了四川人民的热情与奔放",“体现了西部人民的朴实和坦荡”“展示了中国江南的

柔美意境"''诠释了四川人民的热情与奔放”具体写出了西部人民、中国江南、四川人民的特点,从北方

到南方,安塞腰鼓、越剧、川剧各具特色,表明中国艺术内容的多样化和表演的精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改句只用了很概括的“特点”一词而缺乏具体内容,显得单薄,不生动。

原句"...,体现....;....,展示....;....,诠释....”三个句式结构相同,句意相关,构成排比句,

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达效果;而改句只是一个表达普通的句子,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公认为……”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应在前面加上“被”;

二是动宾搭配不当,“消灭”与“心理隔阂”搭配不当,可将“消灭”改为“消除”。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刷视频边赚钱”“轻松日赚百元”……在部分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上,我们经常能看见这

样的广告语。刷视频就能赚钱,看上去轻轻松松,①。

刷视频就能赚钱的广告之所以常见,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大量短视频

平台企业为了争抢市场“蛋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江湖地位”,于是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而打

出“刷视频赚钱”的广告语为自己引流就是其中的一种。

按说,消费者按照广告要求刷视频后,相关平台企业就应该兑现承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

有平台都能规矩操作,一些平台通过设置提现额度等方式,变相提高提现门槛,加大提现难度。在这种情

况下,②,相当于白白为平台“打工”。还有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刷视频赚钱”颇受消费

者欢迎,③。比如有媒体报道宣称下载App刷视频有“高回报率”,但用户下载后就会发

现,每天能免费观看的视频数量有限,只有充值才能解锁权限看到更多的视频,而充完钱后,App里的“账

户余额”却根本无法提现,向平台投诉也不会得到反馈。

21.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D.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答案】21.D22.①但事实却绝非如此;

②消费者刷了视频却无法提现;

③于是开始利用这种模式行骗。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否定、讽刺;

C.表示直接引用;

D.与原文句子均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语境,所填句子的意思应与“看上去轻轻松松”相反,可填:但事实却绝非如此。

第二空,根据“一些平台通过设置提现额度等方式,变相提高提现门槛,加大提现难度”可见,“消费者

按照广告要求刷视频后”因为平台的不规矩操作而无法提现,故而“相当于白白为平台‘打工’",可填

“消费者刷了视频却无法提现”。

第三空,从后文“每天能免费观看的视频数量有限,只有充值才能……充完钱后,App里的'账户余额'

却根本无法提现”来看,这分明是一种骗局,加上主语是“不法分子”,故而他们是在利用刷视频赚钱的

模式来行骗,可填“于是开始利用这种模式行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读《诗经》,听到了先民的吟唱:我们读《红楼梦》,

感受到了曹雪芹的叹息;我们读《月亮与六便士》,开始思考人生不一样的选择……我们双脚能够丈量的土

地有限,阅读却能带领我们去往无尽的远方。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哪一部曾经震撼你的心灵,或给你以启迪,或给你的精神成长带来积极的影

响?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或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追自由之风,逐生命之虹

谈及最震撼的文学作品,跃然于心的当属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初读,我遇见了一个享沙漠之美景,

交北非之挚友,游撒哈拉之万千风情的洒脱之人。但再捧卷而读,我却是与这样的一个自由之子促膝而长

谈。

为追逐那一个心灵中的自由家园,她抛却了台北稳定而安逸的生活,毅然而往。穹顶之下,黄土之上,

她在异域真正地释放了自我,寻找更真实而自由自在的自己,遇见人生最绚烂的那一抹彩虹。

掩卷而思,我感慨于三毛勇于挣脱安逸之囚的勇气,我羡慕着她追自由之风、逐生命之虹时的畅快,

我不禁叩问自己的内心,也反观着如今这个电光石火的时代:我们还怀揣着那一个自由的梦吗?我们是否

还有挣脱束缚的力量和勇气?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三毛显得那样的格格不入,我们像极了纪伯伦在《沙与沬》中所写的:“我们

都是囚徒。”或囿于生活的重压,或困于人性的懒惰,或囚于逐渐沉沦的深渊。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