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日文言文_第1页
后羿射日文言文_第2页
后羿射日文言文_第3页
后羿射日文言文_第4页
后羿射日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后羿射日文言文

学校课外文言文高能阅读训练之创世神话篇

【文本呈现】

一、后羿①射日

逮至尧②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③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④之野,杀九婴于凶水⑤之上,缴大风于青邱⑥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⑦,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选自《淮南子》)

【解释】①后羿: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擅长射箭。②尧:传奇中上古的贤明君主。③猰貐(yàyǔ):古代传奇中的一种跑得快、要吃人、叫声如婴儿啼哭的丑恶可怕的怪兽。凿齿:古代传奇中的一种野兽,据说有露出口外状如凿子长三尺的牙齿。九婴:古代传奇中的一种有九个头的怪兽。大风:古代传奇中的一种大猛禽,据说飞时伴有能毁坏建筑的狂风。封豨(xī):大野猪。修蛇:一种能吞食大象的长蛇。④畴华:地名,在南方。⑤凶水:地名,在北方。⑥青邱:大泽名,在东方。⑦洞庭:洞庭湖。

【阅读技巧】

这则神话具体地叙述了后羿射日的缘由、经过和结果,表现了远古先民尝试改造环境,战胜干旱,制服自然的主题,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渴望转变大自然的抱负,赞颂了后羿为民除害的英雄主义精神。这则神话生字较多,学习时要注意识记和积累。

【新题练测】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逮至尧之时()(2)置尧以为天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译文:

3.选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而”与“而民无所食”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c.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d.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山市》)

4.后羿为什么要射日?(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你认为后羿是一个怎样的人?

6.《后羿射日》这则神话告知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后羿射日》

1.(1)及,到。(2)推举。2.尧派后羿到南方沼泽地荒野去杀野兽凿齿。3.d。4.天上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晒死了花草树木,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各种野兽猛禽都来祸害人民。5.是一个胸怀天下苍生,有一颗博爱之心,忠贞,吃苦耐劳,为民除害不达目标永不罢休的人。6.示例:告知我们要以天下事为己任,要有一颗博爱众生的心,要敢于挑战权威,凡事都要坚持和顽强等道理。

附【翻译】

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来祸害人民。(于是)尧派后羿到南方沼泽地荒野去杀野兽凿齿,到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到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到洞庭湖砍断修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难一一清除。民众都特别快乐,并推举尧为领导人(天子)。

【文本呈现】

二、女娲①造人

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摶②黄土做人。剧务③,力不暇供④,乃引⑤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选自东汉古籍《风俗通》)

【解释】①女娲(wā):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奇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制造了人类社会。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她是中华民族宏大的母亲,她慈爱地制造了我们,又英勇地照看我们免受天灾。她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期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②摶(tuán):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③剧务:工作繁忙。④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气来供应需要。⑤引:牵、拉。

【阅读技巧】

这则创世神话叙述了女娲造人的详细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奇怪   和探究,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女娲的劳碌,正显露出一位世祖的勤劳、才智和宏大。学习这则神话除学习其奇怪的想象外,还要留意积累基本词语,如:女娲造人、开天辟地等成语。

【新题练测】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未有人民()(2)力不暇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译文:

3.选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以”与“举以为人”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a.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b.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c.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4.女娲是怎样造人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原始初民是怎样理解富贵和贫贱之人的?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女娲造人》

1.(1)没;(2)空闲。2.于是拿一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3.b。4.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制造了人类,详细做法是:拿一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5.①富贵的人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②不正确。③因为人是没有凹凸贵贱之分的。

附【翻译】

民间传奇,开天辟地时,大地上还没有人类,女娲用手抟了黄土制造了人类。她工作太忙了,以致于一个人的力气远远赶不上自然对人类的需要,于是拿一条绳子放入泥浆内,然后举起绳子一挥洒,溅落的泥点也都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后来人们就说,富贵的人,就是女娲抟黄土造的,贫贱的人,就是女娲甩绳子溅落的泥点变成的。

【文本呈现】

三、女娲①补天

《淮南子》

往古之时,四极废②,九州裂③,天不兼覆④,地不周载⑤;火爁焱⑥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⑦,鸷鸟攫⑧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⑨。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解释】①女娲:中国历史神话传奇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②废:废除;这里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指倒了。③裂:裂开。④兼覆:普遍地掩盖万物。⑤周载:全面地容载万物。⑥爁焱:火烧猛烈而不熄灭。⑦颛民:和善的百姓。⑧鸷鸟,凶狠的鸟;攫,抓取。⑨淫水:洪水。

【阅读技巧】

《女娲补天》是我国的创世神话之一,它表达了劳动人民立志制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赞美了女娲改造天地的宏伟气魄和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文章叙事简洁,用词精确,值得我们借鉴。

【新题练测】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水浩洋而不息()(2)杀黑龙以济冀州()

(3)淫水涸,冀州平()

3.说说“断鳌足以立四极”的意思。

4.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女娲是怎样改造天地的?(用原文回答)你觉得女娲是个怎样的人?

《女娲补天》

1.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2.(1)熄灭。(2)挽救。(3)干枯,这里指洪水退了。3.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4.支撑天地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地不能掩盖容载万物;烈火不熄,洪水泛滥,野兽猛禽吃人。5.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是一个造福于人类的人。

附【翻译】

远古的时候,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掩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大火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凶狠的野兽吃和善的百姓,

凶狠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挽救中国,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直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狠的鸟兽都死了,和善的百姓生存下来。

【文本呈现】

四、盘古①开天辟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拓,阳清②为天,阴浊③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④。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⑤。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⑥。

(选自徐整《三五历纪》)

【解释】①盘古:又称盘古氏,浑沌氏,传奇中开天辟地制造人类世界的始祖。②阳清:轻而清的阳气(指蛋清部分)。③阴浊:重而浊的阴气(指蛋黄部分)。④神于天,圣于地:奇妙超过天,力量超过地。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⑥黎甿(m?nɡ):黎民百姓。

【阅读技巧】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明显是远古人类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他体现出中华民族憧憬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宏大精神。是谁制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他们用群体的才智不仅制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美妙的传奇。本文丰富的想象,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

【新题练测】(力求题型多样化,课内外结合)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天日高一丈()(2)故天去地九万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译文: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浑沌如鸡子b.地/日厚一丈

c.故/天去地九万里d.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4.这则神话故事是按什么挨次来写的?

5.这则探究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想象力很丰富,请你作简要分析。

答:

6.你认为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盘古开天辟地》

1.(1)增高;(2)距离。2.长在他身上的各类寄生物,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变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3.d。4.从混沌初开到天地形成,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即根据宇宙起源的历

史为挨次来写的。5.把天地比作鸡蛋,把盘古死后身体各部分化作自然万物,想象力很丰富。

6.盘古是传奇中开天辟地制造人类世界的始祖,他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附【翻译】

天地混沌未开,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开了,阳清之物上升为天(民间至今有蛋清上升为天之说),阴浊之物下沉为地(民间至今有蛋黄为地之说)。盘古在天和地的中间,一日变九次(“九”是虚数,意思是多),奇妙超过天,力量超过地。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已经很高了,地已经很厚了,盘古身材也很长了。所以天离地九万里,才消失了世间的三皇。等到盘古死的时候,他的头化为了盘古山。他呼出的气变成风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霆,左眼化为了太阳,右眼化为了月亮。他的四肢五体化为四极五岳,身上的血液脂膏变成了江与河,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他的精髓变成了圆亮的珍宝玉石,他流出的汗水变成了雨露。长在他身上的各类寄生物,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变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

【文本呈现】

五、精卫填海

《山海经》

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解释】①发鸠(jiū)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zha)木:柘树,桑树的一种。③文首: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自洨(xiá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⑤少女:小女儿。⑥堙(yīn):填塞,堵塞。

【阅读技巧】

这则神话故事描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亡后化作精卫鸟填海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制服水患的剧烈愿望,赞美了精卫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