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i.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子,瓦子的出现是()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广大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C.大多数统治者的人生追求D.文学艺术繁荣的必然结果

2.某校举办的“诗词大会”系列活动掀起了一股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某次活动中主持人反复提到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文化名人,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是()

A.汉赋的兴起B.唐诗的繁荣C.宋词的发展D.元曲的流行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

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舍”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4.如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某项科技成就的发展。该科技成就()

司南罗盘

A.改变了中国政治制度B.发展了中医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发展D.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5.如图为急递铺令牌。元朝在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

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这一措施有利于()

A.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B.锦衣卫缉捕违法的官员

C.加快全国货物流通速度D.各地商帮进行商业活动

6.明朝的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

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政府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

A.使科举考试绝对的公平公正B.不利于制定统一评分标准

C.推动了明朝教育事业的发展D.制约了社会的创新精神

7.“六部没有总裁,皇帝以一人之精力,掌握天下所有大小事务。其结果是政务繁重,权力难免落于宦官

之手。”这评论的是()

A.废除丞相的弊端B.八股取士的局限性C.权臣跋扈的恶果D.设立锦衣卫

的目的

8.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西洋的犀角、乳酪、芦荟、长颈鹿、狮子等物产进入中国进行贸易交流,中国的

青花瓷器、丝绸、麝香深受海外各国人民喜爱。与此现象有密切联系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文成公主入臧

9.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流传不朽名著。”对联反

映的历史事件是()

A.岳飞抗金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10.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B.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C.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

D.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11.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农政全书》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D.古代科技经

验总结

12.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儿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

工部门;还绘有120多幅插图(如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这部书是()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13.“……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曲线是它整体的形廓,展现了线的力量与韵律,无数垛口重复而有节奏,

竖立于城墙之间的敌楼与绵延的墙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尽显点线面相结合的艺术美态。”材料描述的

建筑是()

A.都江堰B.大运河C.北京城D.明长城

14.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长篇小说,其中出现“猴王宝座,水帘洞”

等场景的小说应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

15.下列文学名著成书于清代的是()

16.有学者指出:“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政务,只寻欢作乐,对国家政务漠不关心,明君臣之间处于隔绝

状态,即在位君主和廷臣见面交接甚少。”这种状况()

A.不利于君主集权B.促使了相权转移C.造成了外戚专权D.导致了倭寇犯边

17.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

18.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的中央政权。

这个王朝是()

A.秦朝B,隋朝C.唐朝D,清朝

19.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

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农民起义C.土地兼并D.皇室内乱

20.以下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成继光在台州抗郑成功打艮攵荷兰殖中俄双方签订

布是条约》

倭取得九战九捷民者收复台湾《尼

1_______________

1561年1662年1689年

A.维护了国家权益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C.促进了南北交流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1.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管辖的区域大致在如图中的()

A.AB.BC.CD.D

22.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

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这反映出()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B.手工业工场的出现C.工商业市镇的发展D.商帮拥有雄

厚资本

23.据《光绪会典》卷1017记载,嘉庆五年规定: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承写当日所奉上谕,部院稿案不

准在军机处办理,各部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回事”,军机章京办事之处,不准闲人窥视,自王以下满、汉

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材料表明清朝()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实行了文化专制政策

C.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D.大兴文字狱制造冤案

24.雍正,乾隆在位期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

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官员和诗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主要是因为()

A.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出现B.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C.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D.文字狱的盛行

25.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

易。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是被严厉禁止。

这一政策()

A.主要用于防止游牧民族入侵B.完全避免西方殖民国家侵扰

C.导致晋商徽商势力迅速崛起D.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一一《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

一人,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

“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于中央相关部门。

一一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是谁?并概括他在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改革官制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为监视官民,还建立了哪一机构?

(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他采取以上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05年,郑和开始了伟大的远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

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

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达那里(南洋)。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他们

大多来自我国东南沿海……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

生产和商业活动。华侨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劳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是如何促进南洋的开发的。

(3)据以上两则材料和问题,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8.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送对新疆地区对西藏地区对台湾地区

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唐朝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

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蕃会盟碑”。

设澎湖巡检司,管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辖,

元朝辖澎湖和琉球(今

西域的军政事务。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台湾)。

平定聪尔丹叛乱;平定大、小和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

1684年,设置C

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A1727年,设置B______,监督西藏地方

清朝______»加强对台

______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

湾的管辖。

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程》规范管理西藏。

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完成表格,横线处内容应为A;B;Co

(2)据表格内容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处理好各民族关系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在宋元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明清初期都曾采取鼓励垦荒的措施。

同时,朝廷重视水利事业,注重各地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和运河河道的疏浚。传统的粮食作物中生产发展

最为突出的是水稻,如清代在北京培育出的“京西稻”,在南方普遍推广的双季稻等。此外,明清时期从

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并在各地广泛种植,使得原先许多无法种稻麦的旱地和山地得到利用,增加了种

植粮食的耕地面积,而且这两种粮食作物的单产比稻麦高得多,从而增加了全国的粮食产量。

——摘编自赵晓玲《论中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时期到明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可从地域变化、品种及产区

的数量变化等角度分析)

(2)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玉米和甘薯的广泛种植对清朝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瓦子”是宋代城市生活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的原因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

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们休闲娱乐场所就日益形成规模,选项A正确;广大农

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大多数统治者的人生追求和文学艺术繁荣的必然结果不是瓦子出现的原因,排除BCD

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瓦子出现的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瓦子的出现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

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

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

照、辛弃疾等。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文化名人可知,题干这次活动的主题应是宋词的发展,

C项正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是宋朝时期著名的词人,汉赋的兴起出现在汉朝,唐诗的繁荣出现在唐朝,

元曲的流行出现在元朝,排除AB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宋词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词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解析】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

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材料中“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故选:D。

本题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区分开。

4.【答案】C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北宋制成

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

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故选:Co

本题考查指南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指南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元朝在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

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元朝交通发达,政令传达

迅速,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来联系,故A正确;锦衣卫是明朝朱元璋设立的,排除B;“急递铺”是

传递文书的驿站,“加快全国货物流通速度”“各地商帮进行商业活动”与提干描述的措施不符,排除CD。

故选:Ao

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央与

地方的联系。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考生发挥自己

的见解,答卷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八股文”,八股取士让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

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八股取士禁锢了人的头脑,束

缚了人的思想;制约了社会的创新精神,选拔的人才与国计民生毫无关系,缺乏真才实学;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与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的八股取士。明朝的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反映了科举制已僵化。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八股取士的相关知识。

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为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实行了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

分理朝政的措施。依据题干“六部没有总裁,皇帝以一人之精力,掌握天下所有大小事务。其结果是政务

繁重,权力难免落于宦官之手。”可知,反映了明朝设六部分理朝政,皇帝一人掌管天下所有大小事务,

结果导致政务繁重,权力落于宦官之手。因此材料评论的是废除丞相的弊端。BCD内容材料未涉及,故排

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明朝时期君主集权加强的知识,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考查对史料

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明朝废除丞

相的弊端。

8.【答案】C

【解析】A.汉武帝时期派张骞出使西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B.唐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

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明

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

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

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项正确。

D.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西洋的犀角、乳酪、芦荟、长颈

鹿、狮子等物产进入中国进行贸易交流,中国的青花瓷器、丝绸、麝香深受海外各国人民喜爱”。

9.【答案】C

【解析】“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与戚继光有关。元末

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倭寇

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

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C

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人物及事迹与材料内容“扫平倭寇之患”不符,排除。

故选:Co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古代史上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10.【答案】D

【解析】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描述,历史观点是对史实的看法。题干选项中选项ABC是对当时的历史

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选项D是对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的评价,

属于历史观点。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

史实。

n.【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在医学、农学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的科

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际问

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

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

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D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列举的

中国古代科技既有传统医学也有农学和手工业技术,AC项说法片面,排除A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具有经验总结性、实用性强等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

部门:还绘有120多幅插图(如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并结合所学,明朝科学

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

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

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

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天工开物》。题干关键信息“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

有生产、加工部门:还绘有120多幅插图(如图),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天工开物》,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13.【答案】D

【解析】由材料“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曲线是它整体的形廓,展现了线的力量与韵律,无数垛口重复

而有节奏”可知,这是对明长城的描述。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

筑,达到完善地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也

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象征,D项符合题意;都江堰和大运河都是水利工程,不是依山而建,与材料中的

“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不符,排除AB两项;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布局严

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这与材料中的“沿山脊线起伏的超长墙体曲线是它整体的形廓”不符,

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长城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明长城和北京城的相关知识。

14.【答案】B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猴王宝座,水帘洞”并结合所学,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

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它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运用轻松明快、幽默诙

谐的语言,塑造出神勇广大、敢于反抗的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t,

本题考查《西游记》。题干关键信息“猴王宝座,水帘洞”。

解答本题要把握《西游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5.【答案】A

【解析】《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

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国志通俗演义》成

书于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

施耐庵。《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成书于清代的文学名著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四大文学名著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成书于清代的文学名著

的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A.根据所学和材料“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政务,只寻欢作乐,对国家政务漠不关心,明君臣之

间处于隔绝状态,即在位君主和廷臣见面交接甚少”,可知,皇帝不勤于政务,皇权的影响力就会下降,

不利于君主集权,A项正确。

B.材料没有涉及相权,排除B项。

C.明朝没有专权,排除C项。

D.材料是说中央,不是说边患,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明朝皇权强化状况,关键信息是“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政务,只寻欢作乐,对国家政务漠不关

心,明君臣之间处于隔绝状态,即在位君主和廷臣见面交接甚少”

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能力。

17.【答案】C

【解析】明朝末年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人们欢

迎和拥护“闯王”是因为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

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故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是李

自成起义。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

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

【解析】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的儿子皇

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全境

的中央政权,D符合题意;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A;隋朝是一个结束了长期分裂

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封建王朝,排除B;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清朝的建立。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本题考查清朝的建立。识记皇太极建立清朝。

19.【答案】C

【解析】据“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可知,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

重要原因是土地兼并,C项正确;自然灾害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农民起义在题干中未有体现,

排除B项;皇室内乱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灭亡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20.【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都是明清时期反抗外

来侵略的史实,这些事件都抗击了侵略者,维护了国家权益,A项符合题意;三个事件都是明清时期反抗

外来侵略的史实,均与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促进了南北交流无关,排除BC两项:戚继光抗倭发生在

明朝时期,与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不符,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史实及其影响。

21.【答案】B

【解析】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西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故

B符合题意;AC位于西北地区,排除;D是云南,排除。

故选:Bo

本题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

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西藏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2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

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这

是商业大发展的结果,C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农村商业市镇的出现,不是说明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手工

业工场的出现和商帮拥有雄厚资本,排除ABD。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经济发展,重点掌握清朝商业的繁荣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答案】A

【解析】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

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标志着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据题干“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承写当日所奉上谕”“不准在军机

处办理”“不准至军机处'回事“不准闲人窥视”“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可知,军机处是辅

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

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

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清朝设立的军机处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史实。

2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

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

受牢狱之灾,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与文字狱有

关,D项正确;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出现是在明朝时期,排除A项;文字狱的出现不是社会矛盾加剧的

结果,是加强君权的措施,排除B项;明朝时期开始实行八股取士,题干反映的是文字狱,不是八股取士,

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的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等知

识。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

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D项正确;

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主要涉及沿海地区,排除A项;

“完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与晋商徽商势力迅速崛起没有直接关系,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