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1页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2页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3页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4页
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1 1 1 2 21.4.1法律、法规和规章 21.4.2政策性文件 21.4.3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31.4.4其他技术资料 51.5方案适用年限 6 61.6.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摘要 61.6.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摘要 71.6.3土地复垦摘要 82矿区概况 102.1项目概况 102.1.1矿区矿业权设置情况 102.1.2矿山基本情况 122.1.3矿山设计及开采情况 162.1.4社会经济概况 17 182.2.1地貌 182.2.2气候 182.2.3土壤 182.2.4生物 19 192.3矿产资源概况 202.3.1矿区总体概况 202.3.2矿区资源概况 222.3.3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 462.3.4对地质报告的评述 48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553.1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553.1.1矿产品需求分析 553.1.2矿产品价格分析 563.2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563.2.1开采方案 563.2.2厂址方案 633.2.3防治水方案 643.3矿床开采 663.3.1首采地段的选择及开采顺序 663.3.2生产能力验证 673.3.3开采移动范围的确定 683.3.4采矿方法 693.3.5矿井通风与防尘 713.3.6矿井排水 753.3.7建设工程及采掘进度计划 773.4矿山机械 783.4.1提升运输 783.4.2坑内运输 833.4.3矿井通风设施 843.4.4压气设施 843.4.5排水设施 853.5选矿及尾矿设施 853.5.1选矿方案 853.5.2尾矿设施 853.6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 863.6.1总图运输 863.6.2供电、通信与自动化仪表 873.6.3给排水 903.6.4供热与通风、除尘 913.7职业卫生与安全 923.7.1影响矿山职业卫生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923.7.2防治措施 933.7.3消防安全措施 963.7.4安全避险措施 973.7.5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的防护措施 994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1014.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024.1.1评估范围和级别 1024.1.2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054.1.3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1143、弯曲下沉带 1174.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224.2.1分区原则及方法 1224.2.2分区评述 1224.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1234.3.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1234.3.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1244.3.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 1264.4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1274.4.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1274.4.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355土地复垦 1375.1土地复垦方向性与可行性分析 1395.1.1土地损毁分析与预测 1395.2.2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 1455.2.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465.2.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1475.2.5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535.2.6复垦的目标任务 1545.3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 1555.3.1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1555.3.2预防控制措施 1575.3.3复垦措施 1595.3.4监测措施 1605.3.5管护措施 1615.4工程设计及工程测算 1615.4.1工程设计 1615.4.2工程量测算 1626经费估算 1656.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费用估算 1656.1.1劳动定员 1656.1.2投资估算 1666.1.3财务评价 1676.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费用估算 1696.2.1工程量估算 1696.2.2经费估算 1696.2.3经费估算结果 1726.3土地复垦费用估算 1746.3.1估算编制原则 1746.3.2估算依编制据 1756.3.3费用构成 1756.3.4投资估算成果 1786.4项目经费投资构成汇总 1787进度安排 1797.1建设工期 1797.1.1项目实施前期工作 1797.1.2建设方式 1797.1.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797.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度安排 1807.2.1各阶段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计划安排 1807.2.2近期年度实施计划 1807.3土地复垦进度安排 1817.3.1土地复垦服务年限 1817.3.2各阶段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1817.3.3土地复垦费用安排 1818保障措施 1838.1组织保障措施 1838.2费用保障措施 1838.2.1资金的来源 1848.2.2资金的计提 1848.2.3建立资金共管账户 1848.2.4资金的管理 1858.2.5资金的使用 1858.2.6资金的审计 1868.3监管保障措施 1868.3.1监测保障 1868.3.2管理保障 1868.4技术保障措施 1868.5公众参与 1878.6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889效益分析 1899.1经济效益 1899.1.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本费用 1899.1.2年销售收入 1899.1.3税金及附加 1899.1.4企业所得税 1899.1.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济效益 1909.1.6土地复垦经济效益 1909.1.7投资效果分析 1909.2生态效益 1919.2.1防风固沙效益 1919.2.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919.2.3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1919.3社会效益 1919.4综合评价 19210结论与建议 193 19310.1.1开发利用方案结论 19310.1.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结论 19410.1.3土地复垦方案结论 19410.1.4经费估算结论 19510.1.5对项目扼要综合评价 195 1952、核实报告备案证明3、原采矿许可证4、生态复绿方案审查申请登记表5、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6、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7、土地复垦预算表8、土地复垦承诺函9、方案征求意见稿回复函10、方案公众参与调查表1、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开采现状及地形地质叠合图2、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权设置叠合图3、湖北省随州市柳林矿区重晶石矿段I、II、III号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4、湖北省随州市柳林矿区重晶石矿段III号矿体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5、湖北省随州市柳林矿区重晶石矿金桥岭矿段III号矿体资源量估算水平纵投影图6、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186勘探线剖面图7、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190勘探线剖面图8、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197勘探线剖面图9、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井上井下对照及总平面布置图10、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III号矿体开拓系统垂直纵投影图11、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通风避灾系统图12、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70m中段平面图13、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300m中段平面图14、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50m中段平面图15、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留矿全面采矿法标准图16、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图17、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8、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19、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土地利用现状图20、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土地损毁预测图21、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土地复垦规划图22、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挡土墙设计图23、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截排水沟设计图24、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硐封堵设计图25、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林地复垦设计图1∶50001:100001:20001:10001:10001:10001:10001:10001:50001:20001:10001:10001:10001:1000示意1:50001:50001:50001:100001:100001:10000示意示意示意示意1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位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境内,采矿权人为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采矿许可证号:C4213002011016120104516,发证机关为随州市国土资源局,矿区面积3.7631km2,开采标高:+320米至-30米,开采规模为8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有效期限:自2011年目前,因采矿许可证过期,矿山企业向随州市国土资源局申请采矿权延续、变更。依据《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变更矿区范围相关事项的批复》随土资批[2015]6号及国家相关法规、政策需重新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鄂政发〔2015〕60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将省、市、县三级发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合并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为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区矿产资源,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的政策法规,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规范采矿活动,加强生态复绿管理,确保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受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委托,湖北开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的编制工作。1.2编制目的为矿山合理、规范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为矿山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及延续手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备用金收缴提供依据。21.3编制原则从本矿山生产建设的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保《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科学可行、施工简捷易行、综合效益最佳的原则。1.4编制依据1.4.1法律、法规和规章);(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9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7)《土地复垦条例》(2013年3月);(8)《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2013年3月);(9)《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2010年7月);(1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1.4.2政策性文件(2)《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规【2016】21号);(3)《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鄂政发);(4)《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能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3(5)《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鄂政发〔2015〕53号);(6)《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改进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鄂国土资发〔2009〕63号);(7)《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02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1.4.3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2013);(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7)《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2008);(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9)《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10)《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1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13)《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2006年9);(14)《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1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4督管理总局第80号令修订););(17)《非矿山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8号令);(1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安监总办(19)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试行)的通知(鄂土资发〔2012〕108号);(2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22)《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23)《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24)《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TD/T1036-2013);(25)《全国土地利用分类》(GB/T21010-2017);(26)《生态公益林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31/T1038-2017(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2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32/TJ208-2016);(30)《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16);(3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32)《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34)《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1994);(35)《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GB/T51040-2014(3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16);(37)《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1031.1-2011);5(38)《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GB51119-2015);(40)《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6,);(41)《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AQ2032-2016,);(4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AQ2033-2016,);(43)《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4-2016,);(44)《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AQ2035-2016)(45)《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讯联络系统建设规范》(AQ2036-2016,1.4.4其他技术资料(1)《湖北省随州市柳林矿区田家冲—金桥岭矿段重晶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2014年9月(2)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湖北省随州市柳林矿区田家冲—金桥岭矿段重晶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评审工作的备土资储备字[2016]021号);(3)《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变更矿区范围相关事项的批复》随土资批[2015]6号;(4)《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2008年6月);(5)《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2006年12月)(6)采矿许可证(证号:C4213002011016120104516);6(7)现场调查资料。1.5方案适用年限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法。考虑到矿山闭坑以及生态复绿时间1年,后期监测管护时间预计2年,确定该矿山生态复绿期限为21年(2018年6月—2039年5由于矿山环境问题是一个动态问题,它是随着采矿的进程而随之变化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故本方案近期适用年限为3年,矿山企业必须对本方案进行补充调整,3年后应进行修编,以后每隔5年修编一次,必要时,予以重新编制,以适应矿山生产活动及采矿不同阶段的需要。方案适用年限内,如采矿权人申请变更矿区范围、矿种、规模、开采方式,必须重新编制或修编本方案。1.6方案摘要1.6.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摘要1、开采对象:采矿许可证范围内重晶石矿,鉴于I、II号矿体所剩资源量已不多、Ⅳ、Ⅴ、Ⅶ号矿体离III号较远,不利于联合利用,本次主要是对III号矿体进行开发利用,其他系统按2006年12月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保持不变。(111b+122b+332+333)6541.59千吨,开采消耗基础储量(111b+122b)为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为2439.77千吨(其中保有122b类172.55千吨,保有资源量333类2267.22千吨),保有资源量(332)类17.45千吨。矿区保有资源储量共2457.22千吨,其中122b类172.55千吨、333类72267.22千吨332)类17.45千吨。III号矿体保有资源储量1925.4千吨,其中122b类172.55千吨、333类1749.6千吨332)类3.31千吨。本次拟开发利用的矿体III号,保有资源储量1925.4千吨,其中122b类172.55千吨、333类1749.6千吨332)类3.31千吨。设计损失矿量共计为21.61千吨(122b矿石资源量7.56千吨,333矿石资源量14.05千吨)。设计利用储量1556.54kt。设计采用留矿全面法开采,采矿回收率82%,矿体厚度小,矿石贫化率取10%,矿区设计可采储量1148.72千吨。3、建设规模:8万吨/年。4、矿山生产服务年限为16年;5、产品方案:重晶石原矿;6、矿山总投资:982.95万元;7、税后利润:644.24万元/年;8、开采方式:地下开采;9、开拓运输方案:竖井与斜井联合开拓、坑内轨道运输;10、采矿方法:留矿全面法;11、选矿工艺:不选矿,原矿销售。1.6.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摘要1、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为较重要区,矿山建设规模为小型,故综合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确定为二级评估,评估区面积2.741681km2。对含水层的破坏较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较严重;对土地资源破坏较严3、预测评估结果:矿山开采形成矿井边坡产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较严重;矿山废石场产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较严重;矿山开采对区内含水层影响较严重;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影响较严重;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8响较严重。工业场地、矿山公路、地表错动范围次重点防治区;评估区内的除重点和次重点防治区以外的为一般防治区。5、近期(2018年6月—2021年5月)恢复治理工作:①对废石场潜在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在废渣堆下缘修建挡土墙设施,在上缘设计施工截排水沟,并采取监测、示警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②对1#露天采坑的边坡采用削坡减载等处理措施,覆土复绿;③在废石场上游边界设置截排水沟,下缘修建挡土墙;④在预测地面塌陷范围、地面变形区设置监测墩,严密监测地表及井下变形情况⑤报废的井口予以封堵,对没有利用价值的老工业场地、堆矿场、废渣堆应及时进行设施清除、场地清理,进行覆土、复绿工程。中远期工程(2022年6月-2039年5月)恢复治理工作:①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监测;②拆除矿山临时建构筑物,对矿山井口进行封堵;③对矿区废石场、工业场地、矿山公路、工业场区等占用、破坏的土地进行植被恢复6、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矿山恢复治理工程总投资126.16万元,万元,基本预备费5.861万元。1.6.3土地复垦摘要本矿山服务年限为16年,基建期2年,2年,土地复垦方案总的服务年限21年。2、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区由堆矿场、工业场区(设备房、工作棚等)、矿山公路和废石场构成,总面积为12.1377hm2,占地范围内土地属曾都区洛阳镇龚店村集体所有,土地现状包括:耕地1.0483hm2、林地4.0390hm2、采矿用地6.3037hm2。3、土地损毁情况9矿山开采共将损毁土地12.1377hm2,其中已损毁土地总面积11.3910hm2,拟损毁土地总面积0.7467hm2。按地类分:水田0.9969hm2、旱地0.0514hm2、林地4.7857hm2、采矿用地6.3037hm2。损毁类型为挖损和压占。4、土地复垦目标项目区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面积共12.1377hm2,经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实际复垦土地面积12.1377hm2,设计复垦率为100%。通过土地复垦,预计恢复耕地1.4536hm2,林地10.6841hm2。5、土地复垦投资效益情况本项目土地复垦总面积12.1377hm²(182.06亩),采用综合单价法进行计算项目土地复垦静态总投资208.68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1461.68元/亩。动态投资总额为211.15万元,单位面积投资11597.66元/亩。通过土地复垦后的长期经济效益较好,主要体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矿区概况2.1项目概况2.1.1矿区矿业权设置情况柳林重晶石矿区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南侧,随—应复向斜内次级构造—大狼山倒转复背斜南西翼(秦家门复式向斜北东翼)。该区向南距襄—广深大断裂约10km。柳林重晶石矿区北西自高家湾向南偏西方向4km,在桂花树湾、支家台子一带折向南东,经黑石湾、王家湾、六合湾、田家冲到谢家店,再向东转向近东西,过金桥岭、门前湾等地至珠宝山,全长30km,依据矿体分布特征及其自然边界,共分枯木树湾、王家湾、六合湾、田家冲、谢家店、金桥岭、珠宝山七个矿段。其谢家店与金桥岭矿段关系见图2-1。田家冲—金桥岭矿段现设置采矿权2个,发证机关均为随州市国土资源局。两个矿权分别为:1、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采矿许可证号C421300201101016120104516,矿区面积3.7631km2,生产规模8万吨/年,开采标高:洛阳大矿区块320m至-30m,七队区块265m至180m,八队一洞区块260m至180m,八队三洞区块275m至185m,有效期为2011年1月19日至2017年10月19日。该采矿权地跨柳林矿区的金桥岭矿段及谢家店矿段,其中主体部分的洛阳大矿区块、七队区块、八队一洞区块位于金桥岭矿段,八队三洞区块位于田家冲—谢家店矿段。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采矿许可证基本情况见表2-1。表2-1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采矿权属统计表采矿权人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开采矿种重晶石地址随州市洛阳镇张畈村、龚店村、蔡家嘴村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矿山名称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生产规模8.00万吨/年经济类型集体企业有效期限矿段采矿区块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开采标高(m)(km2)金桥岭洛阳大矿13485201.6138434198.76从320米至-30米3.763123484689.6038433748.7633484409.6038433992.77矿段43483593.5938434200.7753483519.6038435088.7863483301.6038435910.7973483663.6038436266.7983484159.6138436330.7993484967.6138435896.783485159.6138434940.77七队13483734.6138436872.80从265米至180米23483659.6138437020.8033483649.6138437388.8043483964.6138437360.8053483904.6138437136.80八队一号洞13484099.6138436425.79从260米至180米23483934.6138436785.8033484014.6138437015.8043483779.6138436865.8053483814.6138436595.7963484019.6138436365.79谢家店矿段八队三号洞13485349.5638432800.76从275米至185米23485299.5638433058.7633485052.5638432940.7643485102.5638432686.762015年1月,随州市国土资源局同意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变更矿区范围(随土资批[2015]6号),采矿权拐点坐标及面积不变,仅开采标高发生改变,具体为:洛阳大矿区块由320m至-30m变更为320m至-50m,七队区块由265m至180m变更为230m至-50m,八队一洞区块由260m至180m变更为220m至-50m,八队三号洞区块由275m至185m变更为180m至50m。变更采矿许可证基本情况见表2。表2-2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申请调整采矿范围一览表矿段采矿区块开采标高(km2)金桥洛阳13485201.6138434198.76-30米拟变更为320米至-50米23484689.6038433748.76岭矿段大矿33484409.6038433992.773.763143483593.5938434200.7753483519.6038435088.7863483301.6038435910.7973483663.6038436266.7983484159.6138436330.7993484967.6138435896.783485159.6138434940.77七队13483734.6138436872.80开采标高由26523483659.6138437020.8033483649.6138437388.8043483964.6138437360.8053483904.6138437136.80八队号洞13484099.6138436425.79开采标高由26023483934.6138436785.8033484014.6138437015.8043483779.6138436865.8053483814.6138436595.7963484019.6138436365.79谢家店矿段八队三号洞13485349.5638432800.76开采标高由27523485299.5638433058.7633485052.5638432940.7643485102.5638432686.76本次变更仅调整采矿证开采标高,采矿证拐点坐标和面积不变。2、随州市钰丰矿业有限公司,全部位于田家冲—谢家店矿段内,采矿许可证号C4213002009036120007821,矿区面积1.4687km2,开采标高+280m~-260m,生产规模3万吨/年,有效期为2014年3月17日至2019年3月17日。2.1.2矿山基本情况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区位于随州市185°方向、直距26.5km处,为柳林矿区东部,行政区划隶属曾都区洛阳和何店镇。地理坐标(西安80坐标系东经图2-1谢家店与金桥岭矿段关系图路随州站55km,汉十高速公路从洛阳经过,并留有出入道口,交通方便。铁路和公路交通十分便利(见图2-1矿区交通位置图)。图2-1矿区交通位置图本矿矿山名称为: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发证机关:随州市国土资源局,积3.7631km2,开采标高+320~-30米。根据核实报告,金桥岭矿段现有7个矿体(Ⅰ、Ⅱ、Ⅲ、Ⅳ、Ⅴ、Ⅵ、Ⅶ)和田家冲—谢家店矿段的1个新增矿体(即Ⅴ号矿体特别说明:田家冲——谢家店矿//、Ⅲ/、D0等9个矿体,现被随州市钰丰矿业有限公司全部占用)。被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八队三洞)开采的新增Ⅴ号矿体位于田家冲——谢家店矿段的最东部(该矿体在洛阳重晶石矿区最西段,与随州市钰丰矿业有限公司紧邻),该矿体位于Ⅳ号矿体东部原无矿空白区中。2014年核实报告对其编号为“Ⅴ号矿体”。即Ⅴ号矿体属于田家冲——谢家店矿段新增的第10号矿体。另,推测Ⅳ号矿体东端有一近南北向平移断裂存在,Ⅴ号矿体与Ⅳ号矿体错开,Ⅴ号矿体向南西移动距离达到约106m。)金桥岭矿段西自STC179东到TC217,全长约3800m,沿大堰角组地层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地分布有七个重晶石矿体。矿体沿走向长54m~1850m不等,属大型似层状重晶石矿床。主矿体是Ⅲ号矿体,其余六个矿体规模小,控制程度低。洛阳重晶石矿矿体自西向东赋存情况如下:Ⅰ号矿体:矿体出露位置在STC179—TC181东10米之间,矿体长度330m,倾向南—南西,倾角40°~60°,平均厚度4.31m。II号矿体:矿体出露位置在STC183,矿体长度54m,倾向南西,倾角55°,最大厚度1.70m。金桥岭矿段主矿体Ⅲ号矿体:西自TC185至TC202A,沿走向延长1850m,厚0~13.22m,平均厚度1.93m。已控制最大斜深564m,矿层出露最大标高293m(STC193C),控制最低标高-38.5m(ZK1902),所见最大垂深302m。Ⅳ号矿体:矿体出露位置在TC203—STC204之间,矿体长度2100m,倾向南—Ⅵ号矿体:矿体出露位置在TC209—TC214之间,矿体长度520m,倾向南西,Ⅶ号矿体:矿体出露位置在TC216—TC217之间,矿体长度160m,倾向南—南东,倾角31°~43°,平均厚度0.72m。2.1.3矿山设计及开采情况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于1976年建矿投入生产,1990年以前以露采为主,210m标高以上的矿石基本采空。1990年后开始对Ⅲ号矿体Ⅱ平台进行设计,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1990年至2006年采用地下斜井开拓,以浅孔房柱法采矿。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仍然以开采Ⅲ号矿体(勘查线W198—W200之间)为主,开采标高为+160m至+80m。2009年12月至2014年6月,Ⅲ号矿体采准巷道最低标高已达到-10m,标高+130m以上基本采空。Ⅵ号矿体开采标高至+140m,Ⅶ号矿体开采标高至+95m。2006年12月由武汉理工大设计院设计,设计能力8万吨/年,保留利用原有的五个矿点开拓系统:即洛阳大队、七队、八队一号洞、八队二号洞(基本采完毕)及八队三号洞,其中洛阳大队矿点有5套生产统,其余三个小矿点各有1套生产系统。矿山企业原属随州市洛阳集体制企业,2014年初转制为私营企业。企业自产自销重晶石矿石,品位高的原矿石(化工级)目前出售价格最高可达300元/吨,一般品位矿石200元/吨,矿山现有固定资产投资评估价约200万元。全矿现有在册职工155人,矿山自建矿投入生产以来产量逐步增加,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济效益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矿山开发效益和社会安置效益较好。根据矿山生产资料统计,矿山企业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金桥岭矿段采出矿石26.02万吨,消耗矿石31.737万吨(其中金桥岭矿段Ⅲ号主矿体采出22.40万吨,消耗矿石27.398万吨。金桥岭矿段Ⅵ+Ⅶ号矿体采出3.62万吨,消耗矿石4.424万吨)。计算金桥岭矿段阶段回采率为82%。截至2014年6月在谢家店矿段Ⅴ号矿体中共消耗矿石8.454万吨,矿山无采出量统计,无法计算开采回采率。金桥岭矿段历年生产及销售情况统计见表2-2。表2-2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历年以来生产量统计表企业名称生产时间生产规模开采量(万吨)回采率(%)企业人员生产成本(元/吨)销售价格利润(万元)起止设计实际重晶石矿19761994.12/8160.0025.0047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95年企业更名沿用至今)1995.12004.9/157.848035.00602004.102006.62549.678024040.00892006.72009.12349.108796.752010.12014.686.2831.748296.75200矿山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齐全,但由于采矿许可证2.1.4社会经济概况区内电力、水资源比较丰富。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有食用菌、茶叶、干鲜果、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工业经济以机械、塑料、医药、化工、建材、木制品加工为主。2.2.1地貌柳林矿区地处大洪山脉北东坡边缘的低山带丘陵地带。总体是西—西南高,北—北东较低。矿段内海拔高度为+80.1m~+413.0m,相对高差最大达397.6m,一般100m~200m。沟谷发育,河流多向北或北东流出。矿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山顶多为圆形、椭圆形。地形坡度比较平缓,坡度100~200,部分地段坡角300~400,局部达到500以上。山间洼地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及缓山坡处,一般海拔标高+90m~+150m。沟谷中堆积有3m~12m厚的坡积物、冲积物。区域现代地质作用及新构造运动表现不明显。2.2.2气候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根据随州市气象局资料,平均年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平均年蒸发量为1430.5mm,最高1720.8mm,最低1269.2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矿区年平均气温15.90C,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气温最低,元月平均气温-0.20C~4.40C,历史极端最低值达-16.30C。6月~8月气温最高,7月平均气温25.90C~30.10C,极端最高气温达41.10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8%,七至八月为52%~90%,冬季为60%~75%。2.2.3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泥质岩黄棕壤、泥质岩黄壤、黄色石灰土。泥质岩黄棕壤由泥质页岩、砂岩、凝灰岩、板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绿泥石片岩等的坡、残积母质发育而成。土壤的发育、熟化程度随不同的地形部位差异明显。表土质地砂土至粘土,粒状及块状结构发达。根据表层土壤质地、剖面发育特点及熟化程度,该土属被分为黄细泥土、砾质黄细泥土、黄细砂泥土、薄层黄细砂泥土、砾质黄细砂泥土、黄细砂土、砾质黄细砂土、黄细渣土、黄细骨土9个土种。泥质岩黄壤土成土母质为泥质岩类风化物,主要有泥质页岩、碳质页岩、砂页岩。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湿润,黄化特性明显。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肥力明显退化。土壤有机质丰富,水热条件好。按表土质地,砾石含量等性状差异,泥质岩黄壤土属划分为细泥土(粘土型)、墨石泥土(碳质页岩)、细砂泥土(壤土型)、细砂型(砂土型)、板砂土(含30%以下的砾石)、细渣土(含30-50%的砾石),7个土种。黄色石灰土成土母质为石灰岩,富含碳酸盐,pH值较高,一般在6.5以上,为中性至微碱性,土质较粘,含砾石较多,石芽出露面积大,荒山荒坡较多,不便于耕作,低产土壤比重较大。2.2.4生物矿区多为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矿区北部多为灌木林地,矿区西部及东部多为耕地。区内主要的野生木本植物有马尾松、杉木、椿树、野桐、苦楝、山槐、合欢、香樟、女贞、构树、冬青、山胡椒、黄檀、楠竹、花竹等;人工植被主要有泡桐和意杨;果树有栀果、茶叶、椪柑、桃树、李树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巴茅、野古草、香茅草、狗尾草、车前草、野菊花、狗牙根、浦公英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蔬菜、水稻等。区域内野生动物较少,主要有野兔、黄鼠狼、野猪、鼠类、蛇类、青蛙、山雀、八哥等。家畜主要有猪、牛、羊、鸡、鸭、兔等。水生鱼类资源主要有草鱼、鲤鱼、鲫鱼、鲭鱼、鲢鱼等。2.2.5水文柳林矿区地处大洪山脉北东坡边缘的低山带丘陵地带。总体是西—西南高,北—北东较低。矿段内海拔高度为+80.1m~+413.0m,相对高差最大达397.6m,一般100m~200m。沟谷发育,河流多向北或北东流出。矿区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山顶多为圆形、椭圆形。地形坡度比较平缓,20坡度10°~20°,部分地段坡角30°~40°2.3矿产资源概况2.3.1矿区总体概况矿区总体规划情况矿区总体规划必须按照《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随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曾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计划》以及县内各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划定的矿区范围内开采,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位于曾都区洛阳境内。柳林矿区内共设置采矿权2宗,分别为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C4213002011016120104516)、随州市钰丰矿业有限公司谢店重晶石矿(C4213002009036120007821)。矿业权设置见图2-2。图2-2矿业权设置叠合图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因矿证范围内资源已基本采空,为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法合理,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申请变更采矿权范围(开采标高)延续矿山服务年限,委托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编制了《湖北省随州市柳林矿区田家冲—金桥岭矿段重晶石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核实工作已完成并通过了评审,备案函号:鄂土资储备字[2016]021号。21表2-3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采矿权变更范围采矿权人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开采矿种重晶石地址随州市洛阳张畈村、龚店村、蔡家嘴村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经济类型集体企业生产规模8.00万吨/年采矿区块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开采标高(m)面积(km2)洛阳大矿13485201.6138434198.76+320米至-50米3.763123484689.6038433748.7633484409.6038433992.7743483593.5938434200.7753483519.6038435088.7863483301.6038435910.7973483663.6038436266.7983484159.6138436330.7993484967.6138435896.783485159.6138434940.77八队三号洞13485349.5638432800.76+1800m至+50m23485299.5638433058.7633485052.5638432940.7643485102.5638432686.76八队一号洞13484099.6138436425.79+220m至-50m23483934.6138436785.8033484014.6138437015.8043483779.6138436865.8053483814.6138436595.7963484019.6138436365.79七队13483734.6138436872.80+230m至-50m23483659.6138437020.8033483649.6138437388.8043483964.6138437360.8053483904.6138437136.80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关系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为该矿区中设置重晶石矿矿权的矿山之一,符合随22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周边还有多家同类矿山及矿权存在。2.3.2矿区资源概况矿区地质金桥岭矿段地层总体为向南西倾斜的单斜,由北东向南西地层时代逐渐由老变新,依次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上统尚家店组、青山寨组,寒武系下统大堰角组,寒武系中上统六合湾群。震旦系上统尚家店组(Z2sh)矿段内见本组中、上部的第二、三两个岩性段。第二段(Z2sh2)以灰—浅灰色绢云千枚岩为主,下部夹紫褐色铁质泥灰岩透镜体及含炭绢云千枚岩团块;上部夹深灰色结晶灰岩、白云质结晶灰岩透镜体。厚度大于70.8m。第三段(Z2sh3)为浅灰色结晶泥质(绢云母)白云岩。厚度23.6m。与下伏第二段呈整合接触。震旦系上统青山寨组(Z2q)根据其岩性特征,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Z2q1)岩性以深灰、灰黑色厚层硅质白云岩为主,局部为结晶白云岩,厚0~38.6m。第二段(Z2q2)岩性以灰黑色厚层硅质岩为主,局部为白云质硅质岩,偶见含结核状硅质岩。厚0~16.4m,每与下伏第一段呈整合接触,或与尚家店组呈假整合接触。金桥岭本段硅质岩中含钒较高,局部可构成钒矿化(V2O5≥0.5%)。寒武系下统大堰角组(∈1d)呈狭长带状纵贯矿区,根据岩性不同分为三段,其下段又分为上下两个岩性层,区内重晶石矿层就位于该组下段上层内。各段特征如下:第一段(∈1d1)下层(∈1d1-1)本层岩性复杂,其下部为一套含磷硅质白云岩系:含磷硅质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上部为一套含磷、钒硅质岩系:主要有含磷结23核硅质板岩、含磷结核白云岩、含磷(结核)重晶石硅质板岩(白云岩)、磷块岩、钒矿、磷钒矿石等。本层总厚0.3m~9.6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第一段(∈1d1)上层(∈1d1-2)为重晶石矿层:浅灰、灰白色,局部炭质增高为深灰色,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条纹状、板状构造。矿石矿物为重晶石,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石、炭质、绢云母、方解石等。矿层中局部夹有层状、透镜状重晶石硅质板岩、重晶石白云岩、重晶石炭质板岩,夹层厚度一般小于1m,延长小于本层在金桥岭矿段中部连续性较好(STC203以东),TC185以西连续性差,呈透镜状、似层状断续分布。总厚0~13.22m,与下伏层(∈1d1-1)呈整合接触,当超复∈1d1-1时,与震旦系呈假整合接触。第二段(∈1d2)岩性主要为灰黑色含炭硅质板岩,局部为含炭重晶石硅质板岩。在局部地段岩石中可见磷硅质结核。厚0~8.6m,一般1m~3m,与下伏第一段呈整合接触。第三段(∈1d3)本段岩石主要为含炭石英绢云板岩夹碳酸盐岩透镜体,下部夹2层~3层厚1m~2m的含炭硅质板岩,偶夹泥质板岩。岩石中揉性小褶曲极为发育,其原始沉积厚度难于确定,厚度6.2m~69.7m,与下伏第二段呈整合接触。寒武系中上统六合湾群(∈lh)六合湾群据其岩性分为三段,各段岩性如下:第一段(∈lh1)其下部为灰、深灰色条带状结晶灰岩;上部为灰、浅灰色条纹状泥质结晶白云岩。厚0~78.7m,与下伏大堰角组呈整合接触。第二段(∈lh2)本段下部岩性为灰绿、黄绿、银灰色绢云千板岩与深灰色薄层结晶灰岩互层,以绢云千枚岩为主;上部则以灰色结晶灰岩、泥质结晶灰岩为主,总厚度为105.9m,与下伏第一段(∈lh1)呈整合接触。第三段(∈lh3)主要为黄褐色绢云千枚岩,偶夹泥质结晶灰岩透镜体,分布于矿段南部边缘,未见顶,厚度大于30.6m,与下伏第二段(∈lh2)呈整合接触。第四系(Q未分)分布于金桥岭矿段内沟谷中及坡麓区。沟谷中主要为灰褐、黄褐色含砾砂质粘土、疏松砂砾石层;山坡上则多为坡积含砾粘土、巨砾石层,及疏松的基岩残积物。24区内最大厚度约10m。金桥岭矿段位于大狼山倒转复式背斜南西翼东段,靠近其倾伏端,秦家门复向斜在本矿段西部开始向南东出现分枝并倾伏。矿段内地层发育一组锯齿型左旋斜列褶曲,反应出矿段内构造作用以塑性柔变为主的基本特点,并成为控制矿体(层)形态的构造格架。区内断裂构造则是在褶曲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刚性破裂,对矿层的连续性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错动位移。金桥岭矿段褶皱的基本特点是形态复杂但不完整,都是向一个方向倾伏(或翘起)的鼻状褶曲。规模大小悬珠,其中对矿体(层)起控制作用的主体格架,轴线走向北西—南东的、大体平行、斜列的(边幕式)褶皱组,即锯齿型左旋斜列褶皱。在剖面上,其形态为两翼倾角陡(直立或倒转)缓(近水平)不一,成台阶式弯曲。陡立翼上次级褶曲相当发育,平缓翼上常有穹曲,严格地控制着重晶石矿体的空间形态。见表2-4。这类褶波由东而西主要有雷家湾北向斜、雷家湾背斜、金桥岭向斜、团山尖褶皱组等。矿段由各褶皱南西翼的倾角陡缓不一,褶皱样式的不同,构成了台阶式褶皱组内的平台与陡坎部位,并使矿层也因呈“平台”与“陡坎”状分布,矿段内共有三个平台与三个陡坎相间分布。2)断层金桥岭矿段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地表共见14条断层,隐伏断层3条。断层规模较小,最大者仅230m,落差约30m,断层走向均为NW—NNW向,断面一般倾向SW或NE,倾角多数较陡,一般为45°~84°。依断层性质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推断层三组(见表2-5)。25表2-4金桥岭矿段主要褶皱特征一览表褶皱名称及编号轴线长度褶皱轴走向(度)倾伏向(度)倾伏角(度)褶皱北东翼(度)褶皱南西翼(度)褶皱核部地层褶皱翼部地层褶皱处于Ⅲ号矿体绕曲部位断层造成褶皱轴位移倾向倾角倾向倾角雷家湾北向斜200310°20-30°SWNE∈1d2-Z2sh3第Ⅰ平台,开阔波状弯曲部位>5雷家湾背斜360310-320°SE19.5°NE10-15°SW或NE>80°Z2shZ2q-∈1d第Ⅰ陡坎,紧闭转一平卧部位>4金桥岭向斜850310°SE130°平均20.5°SW或NE>80°SW或NE<10°∈1d2-Z2sh3第Ⅱ平台,近水平部位/雷家祠堂背斜800305-315°SE平均21°SW或NE<10°SW或NE近310°>80°Z2sh3Z2qZ2q-∈1d-∈lh1第Ⅱ陡坎,紧闭倒转一平卧褶皱/号(隐伏)800310°SE20°SW或NE总体正SE>80°SW23°∈1d2-Z2sh3第Ⅲ平台,凹面斜坡部位/号龙山尖(隐伏)背斜400300°SE23°SW23°SW>80°Z2sh3Z2q-∈1d1-∈lh第Ⅲ陡坎,同斜成形翻卷褶皱部位被F63截断团山尖褶皱组80-305-325°SE15-30°向斜SW>60°NE<40°∈1d2-Z2sh3波状小挠曲部位/26表2-5金桥岭矿段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一览表编号位置延长沿走向错距(m)落差走向倾向倾角断层性质对矿层破坏作用上盘宽(m)主要特征F62STC182北64南西ZshZq0.1断面平直,充填断层泥逆断层/F64TC189西侧6Zshd断面平直,充填粉状断层泥,上盘破碎,下盘揉皱逆断层/F66STC1924Zshd0.051cm~2cm角砾(硅质岩)充填平推—逆断层/F67ZK19424南西dZsh沿倾向方向呈波状,变钠长(斑)岩充填//F68QJ197D西侧/5南西dZq<0.1断面紧闭呈波状见磨光镜面正断层倾向斜切矿层F69W197线北端4d/变基性岩充填平推断层无F71STC19754南西d3角砾岩充填,石英脉、重晶石细脉贯入正断层走向斜切矿层F76TC20336南西45°~60°dZq—∈d断层泥及挤压透镜充填上盘牵引褶曲发育正断层走向切割矿层F70ZK1971—ZK1972/////逆断层倾向斜切矿层F72ZK1962/////逆断层倾向切割矿层F73ZK20044////平推—逆断层切断矿层F61TC181—TC18339°~65°dd—Zq1断面平直、光滑,呈线形;局部有变钠长(斑)岩贯入并碎裂成糜棱岩正断层顺层切断矿层F63STC184—TC185/465°~70°dd—Zq断层面光滑,波状弯曲,充填粉状断层泥正断层/F65TC190—STC190262~Zq、Zshd2由粉状断层泥及透镜状角砾组成正断层走向切割矿层F74STC199—CK201A/30~5280~SW/NEd/ZshZsh/∈d3/<0.5断层泥、透镜体/粉状糜棱岩正断层/逆断层走向切割矿层F75W200—W201/285~NE42°~65°Zq/∈d1充填角砾、粉状断层泥、岩脉逆断层/F77STC2035—STC204/SdZsh断层泥、岩脉充填正断层走向切割矿层27金桥岭矿段内构造以褶皱对矿体(层)的改造最突出、最重要,而断层的破坏作用褶皱对矿层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褶皱形态控制矿控制矿层的基本形态,使矿层在平面走向方向呈边幕状褶迭重复,在倾向方向呈台阶状分布;而次级褶皱则控制矿体的局部形态,使矿体的基本形态局部复杂化,使矿层多次重复。这些褶皱构造导常见,厚度变小;平台部位矿层厚度较稳定,无尖灭现象上矿石储量少而平台上矿储量多(如II平台C级储量约点总C级储量的75%)。还有背斜转折端矿层厚度大增,形成似鞍状矿体,而向斜转28),(2)脉岩完全代替矿层位置,脉岩矿化普遍,多以变钠长(斑)岩脉为主,在探(4)脉岩沿矿层上下贯入,为矿层直接顶板。区内工程中共见十八处,脉岩矿化(5)脉岩沿矿层之间的裂隙或层理贯入,呈连续或断续的透镜状,沿矿层同一层矿(床)体地质特征金桥岭矿段主矿体Ⅲ号矿体西自TC185至TC202A,沿走向延长1850m,厚0~),矿体的空间形态及分布特征,严格受褶皱控制,形态比较列锯齿型褶皱等的影响,矿层在地表出露婉蜒曲折,多向北西迭复,或呈裙边状弯曲;在倾斜斜方向上,矿体呈现倾斜陡缓第Ⅱ平台:W200线深部已基本控制,向北西逐次提高,平均29第Ⅲ陡坎:W190和W186两线控制全貌。因深部矿体控制工程稀疏,有关数据均Ⅲ号矿体在空间展布上的基本特征为一向南东倾伏的台阶北西(290°~320°)方向移动100m,标高升高19m~45m;W196线以东倾伏角大,连续性好;而陡坎部位矿体产状陡立,形态复杂在平台向陡坎转折部位厚度剧增,而在陡坎向平台转折部位),矿石中主要有害组分及其含量分别为:SiO2含量0.38%~31.70%,Al203含量0~条纹状矿石→块状矿石→条纹状矿石→板状矿石,它们的含量总趋势为升高。而CaO表2-6金桥岭矿段小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矿体出露位置矿体长度(m)矿体厚度(m)平均品位(BaSO4%)矿体产状矿体形态特征描述备注最大平均倾向倾角ⅠSTC179—TC181东10米之间3306.814.3196.20南—南西40°~60°沿走向呈蛇形弯曲,形成两个背斜、两个向斜,转折端矿层变薄甚至尖灭,翼部增厚,沿倾向呈波状起伏。东端被F61切断,西端被变基性岩体切断ⅡSTC18354/97.05南西55°似层状、透镜状,沿走向倾向矿层膨缩现象明显。F61斜切矿层,使矿层沿倾向重复ⅣTC203—STC2042102.6893.77南—南东50°~60°呈膨缩明显连续透镜状,走向上呈宽缓波状,倾角变化很大,沿倾向褶皱发育,局部矿层迭加,厚度11米。西段F76斜切,矿层基本连续。东段F77沿层滑动,矿层缺失约30米。ⅤTC2074.35/96.17南—南西49°~54°沿走向呈一个透镜状,倾向呈波状起伏。/ⅥTC209—TC21452091.80南西25°~70°沿走向呈蛇形弯曲膨缩现象明显,局部可尖灭。沿倾向次级线形同斜褶曲发育,可造成矿层迭加,形成厚度很大的矿瘤。采矿后在TC210、TC211矿层基本相连。ⅦTC216—TC2170.7288.91南—南东31°~43°矿层呈似层状,TC216附近走向北东—南西至TC217附近转为近东西方向。/图2-3Ⅲ号矿体形态特征立体示意图石(80%~90%)、石英(5%~10%)组成,含少量炭质、绢云母、褐铁矿等。BaSO4(W189线)向南东和北西方向具增多趋势。矿石以深灰色为主,次为灰、灰色,花含少量的石英、白云石、炭质、绢云母等。矿石中含BaSO484.28%~97.28%,平均根据矿石选矿加工性能,本矿段矿石组分简单,选矿工矿层直接顶板为含炭硅质板岩,局部富含黄铁矿,间接顶金桥岭矿段内矿层中的夹石数量少,规模小,从探小于夹石剔除厚度,矿段工程中夹层见于CK197C、STC795、QJ197D,ZK1861、沿走向均小于工程间距。各夹石一般呈整合关系夹于矿层矿石加工技术性能金桥岭矿段重晶石矿因具有稳定的含矿层位,矿石板岩石区别且品位高等特点。金桥岭矿段没有作矿石初步可选山也未建选矿厂,但柳林矿区中的六合湾矿段进行了可选性试试验结果说明,柳林矿区内所有矿段中矿石皆金桥岭矿段历年开采出的矿石,仅进行了简单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金桥岭矿段内水系主要有四条小河流,西部有彭家库,最终也汇入涢水中。以上河流流量皆受季节性降雨制约,彭家河最大流量仅有期水位标高最高可达+125m,+115m为矿段的侵蚀基准面。团山水库位于矿段西部,金桥岭矿段原勘查期地下水位标高+210.79m~+274.40m,水位埋深7.73m~高+200m~+283m。Ⅱ号矿体赋存标高+121m~+256m。Ⅲ号矿体赋存标高-37m~Ⅳ号矿体赋存标高为+143m~+215m。Ⅵ号矿体赋存标高为+55m~+220.3m。Ⅶ号表2-7矿体赋存标高与侵蚀基准面标高统计表矿体编号矿体赋存标高(m)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m)金桥岭矿段Ⅲ号矿体-37m~+329m+115m金桥岭矿段Ⅵ号矿体+55m~+220.3m谢家店矿段V号矿体+50m~+180m厚为0~38.62m,一般厚20m左右,富水性不强,为中等。主要分布近震旦系青山寨组上段(Z2q2)为相对隔水层:岩性主要为厚层硅质岩,厚度0~寒武系大堰角组一段下部(∈1d1-1)为相对隔水层:岩性为含磷质板岩与含磷硅寒武系大堰角组一段上部(∈1d1-2)为相对隔水层:本层为重晶石矿,为寒武系大堰角组第三段(∈1d3)为裂隙含水层:岩性为含炭石英絹云板岩夹灰岩寒武系六合湾群一段上部(∈lh1-2)为含水层:岩性为条纹状结晶泥质白云岩,寒武系六合湾群二段下部(∈lh2-1)为含水层:岩性为绢云千枚岩与结晶灰岩互寒武系六合湾群二段上部(∈lh2-2)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岩性为泥质条带结晶灰寒武系六合湾群三段(∈lh3)为含水层:岩性为绢云千枚岩夹灰岩透镜体,厚度第四系(Q)为孔隙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沟谷、河硐围岩裂隙较发育,且裂隙面局部有滴水现象,在巷道路中形矿区全区大部地段为一向南西—南南西倾斜的单斜地层。矿区中部谢家店矿段,断裂明显增多。各断层的含水性取决于断层两盘的岩性,发岩和硅质岩中的断层,一般含水性较好,为含水、导水断层矿区井巷内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系的补给,由于泄标高远低于侵蚀基准面,又矿区范围内断层主要流低谷处,因此矿区断层破碎带中水排泄到相邻含地表水系,在矿区的南部有一条河流,自河流流量随季高大约在+195m~+212m,而矿区矿山开采,随着开采不断进行,矿区大部分开采标高已经从而造成地下水补给由原来的以自然降雨下渗补给为以矿区内河流下渗补给与自然降雨下渗补给为主。地强的含水层最终流向低处的河谷、河流,改变为流向的含水层中。地下水排泄由原来自然向河流排泄或者重晶石矿赋存于寒武系大堰角组(∈1d)中,矿层顶板为含硅质板岩,底板为含炭硅质板岩,围岩节理裂隙极少发育,但板理发育分直接充水水源为寒武系大堰角组(∈1d)中的构造裂隙水和局部地段震旦系青山寨组下段(Z2q1)的岩溶裂隙含水,导水通道为构造裂隙。间接充水水源为震旦系上统尚家店组(Zbsh)中的岩溶裂隙水,寒武系六合湾群(∈lh)中的岩溶裂隙水及地表水。当前状态,间接充水因素对矿坑影响较小。但未错动,出现裂隙等导水通道,使间接充水水源的水通过出矿山开拓井采用定时定人负责制抽排水,金桥岭矿段内主表2-8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重晶石矿2013年度矿井排水量记录汇总表矿段名称矿体编号矿井名称日平均排水量(m3/d)年度总排水量(m³)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金桥岭矿段Ⅲ2.004.000794.0030.0040.0020.0011250.0060.0080.0050.0023390.00Ⅵ100.00120.0080.0037060.00谢家店矿段Ⅴ30.0040.0020.0011250.00注:平水期为一年中的3、4、5、10、11共5个月,丰水期为一年中的6、7、8、9共4个月,枯水期当年12月至次年2月。 0为现开采行道水平水位降深值(m)。表2-9勘查线W197—W201之间标高+75m涌水量计算表涌水量水文年各阶段涌水量(m³/d)全年(m³)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Q02.004.000794.00Q2.324.650922.63表2-10勘查线W192—W196之间标高-45m涌水量计算表涌水量水文年各阶段涌水量(m³/d)全年(m³)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Q090.00120.0070.0034640.00Q98.64131.5276.7236782.00表2-11Ⅵ号矿体标高+100m涌水量计算表涌水量水文年各阶段涌水量(m³/d)全年(m³)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Q0100.00120.0080.0037060.00Q120.00144.0096.0044472.00表2-12Ⅴ号矿体标高+75m涌水量计算表涌水量水文年各阶段涌水量(m³/d)全年(m³)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Q030.0040.0020.0011250.00Q33.7945.0422.5212243.34矿山疏干排水对地表水体影响较小,主要影响为改变了局顶底板地层)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条件,使地下水向井巷金桥岭矿段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矿体又被切断、错现场询问矿山在历年施工中未遇到重大水文地质问题。及供水公司,生产用水供水水源地为矿段东部的桃园河水库。),金桥岭矿段中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115m处以下,未来矿床开采最低标高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但由于围岩裂隙较发育,如遇暴雨本次核实工作没有采集岩石物理学样,根据野外观察震旦系上统尚家店组(Zbsh)为层状软弱岩组:主要为灰、深灰色绢云千枚岩夹寒武系大堰角组下段(∈1d1)为块状坚硬岩组:寒武系大堰角组上段(∈1d3)为层状坚硬岩组:含炭石英绢云板岩夹灰岩透镜体,岩层节理裂隙极少发育,但板理发育,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厚度为6.18m~寒武系六合湾群(∈1lh)为层状软弱岩组:主要为条带状结晶灰岩、条纹状结晶泥质白云岩、互层的灰色绢云千枚岩与结晶灰岩、灰色第四系(Q)为松散软弱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沟谷、河表2-14金桥岭矿段内地层岩石力学性质一览表1d36.18~1d21d1-21d1-1/////Z2q2饱和199.02322.25水样编号取样时间2014年08月06日送样时间2014年08月06日取样位置Ⅲ号矿体三队一号井排水口mg/LC(B)mmol/Lmmol/L%硬度(mg/L)总硬度1078.37阳离子K+4.360.1110.51暂硬度270.89Na+5.220.227永硬度807.48Ca2+230.6411.50952.32负硬度0.00Mg2+122.0010.03945.64mg/L游离CO26.79NH4+24+)0.1100.5侵蚀性CO2<0.50Fe2+<0.10//可溶性SiO28.00地层寒武系大堰角组第三段Fe3+<0.10//总碱度270.89364.22/21.996100.00耗氧量<0.09阴离子CI-7.590.2140.99固形物107.98SO42-771.30C(½SO2-4)16.05974.62//HCO-3317.22C(HCO-3)5.19924.16//CO32-<0.70//g/L矿化度1.3097OH-<0.40-)///PH7.7水样类型地下水NO3-3-)0.0240.11物理性质气温(℃)/NO2-<0.042-)//水温(℃)/H2PO-4<0.042PO4-)//色无F-0.48-)0.0250.12味无82.74/21.521100.0臭无库尔诺夫表示式HCO3SO4COEQ\*jc3\*hps13\o\al(\s\up4(2),0)00679M1.309724.1674.62Ca52.32Na1.03Mg45.64透明度透明矿层直接顶板(∈1d2)和间接顶板(∈1d3)为硬岩—坚硬岩,直接底板(∈1d1-1)和间接底板(Z2q2)也是硬岩—坚硬岩。但在底板缺失地段,底板则为厚层硅质白云岩。(2)工程地质条件现状评价重晶石矿层赋存于寒武系大堰角组一段上部(∈1d1-2)岩层中,矿层直接顶板为寒武系大堰角组二段(∈1d2)岩层,岩性为含硅质板岩,为坚硬岩组;直接底板为寒武系大堰角组一段下部(∈1d1-1)岩层,岩性为岩性为含磷质板岩与含磷硅质白云岩,为坚硬、半坚硬岩组。但在底板缺失地段,底板则为震旦系青山寨组(岩层,岩性为厚层硅质白云岩。根据矿山井巷现场调查,顶、底板岩层闭合节理裂隙较发育,井巷内支护少,主要支护地段为地表附近,深部极少支护。地下深部部分矿层直接接触炭质板岩,在探矿活动,局部中有掉落。总体而言,围岩稳定性较好。采空区内保安柱矿较设置较规范,各井巷内暂未发现岩石、井巷变形现象,也未发现大面积的冒顶,垮塌现象。②露天边坡稳定性调查金桥岭矿段中大部分地表矿均已采空,形成有大量的露天采坑遗迹。采坑一般长50m~200m,宽6m~20m,高20m~50m,采坑形态特征即矿体形态特征。露天采坑中一般只有一阶台阶,坡脚堆积有较多碎石。据现场调查了解,边坡多为岩质边坡稳定性较好。调查访问中金桥岭矿段内在历年开采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工程地质问题。③断裂带工程地质现状调查此次根据实地走访调查,金桥岭矿段深部断裂构造多以塑性变形为主,破碎作用为辅,构造左右对地下深部地层岩石破碎作用明显减弱,塑形变形作用增强。浅层断裂构造发育,加上采空区风化,从而造成局部断裂构造处较破碎,但由于采空区有保安矿柱,加上砖墙结构支护,从而减轻断裂构造破碎面带来工程地质问题,但局部支护地段采空区顶部较破碎处,在采矿中有掉落问题。深部断裂构造发育,但是因为其胶结较好,故其强度较高,对围岩坚固性影响小,围岩稳定性较好。因此浅层断裂破碎带周围围岩工程地质岩组由原来的坚硬、半坚硬岩组变为半坚硬岩组和层状软弱岩组。(3)工程地质条件预测评价①井巷围岩稳定性预测评价矿洞随着向更深层次的开拓,应注意开采时遇到顶底板发育的溶洞,坑道内遇到溶洞,可能发生突水情况外,还易发生较严重的冒顶、塌陷问题。开采深度将逐步加深、开采的范围也将增大,采空区也会随之增多,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围岩松动,顶围悬垂与坍塌、侧围突出、底围鼓胀,甚至由于围岩破坏而导致地面沉降。局部回采时,某些开采中段靠近地表,地层中裂隙较发育和破碎,可能造成顶板垮塌。同时在开采至深部时如遇断层破碎带,可能造成顶板垮塌现象。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和支护方案,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并加强监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科学施工,开挖后及时支护,并且应预留足够保安矿柱。并且加强对硐室围岩压力变化的观测,增强对围岩稳定程度的判别,监测监控。在裂隙发育地段,通过水泥灌浆等方法增大围岩的稳定性。对于回采区地层中有分离面或软弱夹层的,裂隙较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