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旅游人文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旅游文化学旅游人文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旅游文化学旅游人文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旅游文化学旅游人文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旅游文化学旅游人文文化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旅游人文文化1/42本章学习目标领会人文旅游价值取向掌握我国古代建筑基本类型和结构特征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掌握与旅游相关文学艺术知识2/42引例河姆渡遗址与古代航海活动陈炎先生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教授。当他考查了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以后,断言河姆渡先民早在7000年前,已能利用舟楫进行航海活动,到深海“东狩于海,获大鱼”了。他依据是,在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木桨和独木舟残骸,还有造船用先进工具石锛和大量鲸鱼、鲨鱼遗骸。3/424.1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追求艺术价值观、重视文学价值观、崇尚真实价值观和崇尚历史价值观。4/424.1.1追求艺术价值观艺术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是艺术家按照美规律创造出艺术形象,是对生活创造性地再现。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艺术,都远比宗教、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等出现得早。我国数千年悠久历史留下大量宝贵艺术遗产,这些伟大艺术创造是主要旅游资源,蕴涵着极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艺术作品特点形象性审美性意境性5/424.1.2重视文学价值观优美山水凭借文学作品名扬天下。“江山也要文人捧。”——郁达夫名家名作造就著名景观。如苏州枫桥、寒山寺,安徽滁县醉翁亭,湖北黄州赤壁等。文学作品还使一些著名古建筑因历代重修而传承下来。如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等。传颂千古文学名篇不但发掘了自然山水潜在美学价值,并赋予它新人文价值,从而使之更富于令人魂牵梦萦魅力。6/424.1.3崇尚真实价值观真实性是旅游资源价值所在

嵩岳寺塔魅力正在于它是1400年前建筑。并非全部仿制品和重建物都没有价值。我国许多古建筑就是靠重修、重建得以保留下来,但这种重建必须尊重历史,尽可能保留其历史风貌。嵩岳寺塔7/424.1.4崇尚历史价值观历史古迹对游客吸引力,在于它深厚历史文化积淀。

今天我们能够创造新历史,能够发觉和发掘新旅游资源,但不能改变历史。泰山8/424.2建筑文化

从保留很好古城镇、古村寨来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都坐落在背山面水、自然环境优越地方,总体布局有统一规划,既方便居住生活,又能有效地防御洪涝灾害,其选址和布局都有一定科学依据。

9/424.2.1城市、住宅和聚落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使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固定居民点——聚落;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即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乡村和以商业、手工业为主城市。城市和乡村都以居民住宅为基本建筑单位。10/42住宅天然洞穴、构木为巢均是远古人住宅方式。并由此发展为两种不一样居住文化——穴居和巢居。穴居文化代表是西安半坡遗址房屋建筑;巢居是上古南地民居常式,巢居文化代表是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

我国古代住宅基本布局:一个以堂为中心建筑群,有严格南北中轴线,前建影壁、门、塾,后建室房,左右两侧有厢房,再配以围墙等,形成一个封闭性整体。《尔雅》有对“家”最早解释,它指门屏以内堂室,前堂为庙,后堂为寝。庙是供奉祖先之处,寝为长辈卧息之处,东西厢房是晚辈居室,门两侧塾为家师所居。这么家庭住宅,使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符合中国古代宗法和礼教,也符合中国人审美观念。11/42

明清时期四合院是由上古住宅布局基本模式发展而来。四合院平面布局呈正方形,主体建筑建在南北中轴线中部;两侧为从属性建筑,左右对称;四面有围墙。四合院规模可大可小,大型者可向纵横方向延伸,前后组成几进院落,或者设东西跨院。北京王府是四合院中最豪华一个,不但装饰华丽,而且将大门设在正南方中轴线上。

南方也有四合院,但形制略有不一样。它也有中轴线,但房屋不一律追求朝南。因为日照较强烈,院子东西较长,多呈“凹”字形平面,即去掉南部一排房子,使院落向南敞开,方便通风,且围以高墙,院内植树以遮阳。中国民居,除了南北四合院以外,还有陕北窑洞,福建客家人土楼和云南傣族干栏楼等。12/42四合院布局图13/42福建上坂村土楼14/42聚落原始聚落选址就注意了方便和安全原因,其平面布局已表达出朴素风水意识。与城市相比,乡土建筑群保留了更多民间文化传统,它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与自然环境关系更为亲密、愈加融合。第二,建筑形态极具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15/42城市

早期城市功效是防御和商品交换。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选址: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易守难攻。其次是防御设施:.普通京城要有三道城墙:宫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最终是总体规划:主要建筑安排在南北中轴线中心,道路系统采取南北向为主方格网状布置。为了适应各地不一样条件,在处理方格网道路系统时也会因地制宜,这一点在南方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显著。16/424.2.2宫殿、坛庙和陵墓宫殿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华,也是帝王权力象征。我国现在保留最完好、最有代表性古代宫殿建筑是北京故宫。故宫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其布局分外朝和内朝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内朝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是帝后寝宫,比三大殿略小,也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东六宫西六宫。17/42坛庙坛是在平地上建高台,古代用于祭奠天地、社稷等自然神,也可用于会盟、誓师、封禅、拜相、拜将等。它最初只是简单堆起土丘,后发展为土石建筑,并逐步成为豪华建筑群。庙是祭奠祖先建筑,帝王祭祖之庙称太庙,贵族、士大夫及庶民祭祖之庙则称家庙或祠堂。坛与庙在功效和意义上有所不一样,但都是祭奠性建筑,因而合称“坛庙”。北京天坛是坛庙建筑代表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瑰宝,是明清帝王祭天之所。其主要建筑为祈年殿和圜丘。太庙和社稷坛按照“左宗右社”制度分别坐落在紫禁城左右两侧。社稷坛为祭奠土地神和五谷神之所。现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祭奠历代帝王之所。对历代明君和先哲圣贤祭奠表示了中华民族对那些为中华文明作出出色贡献伟人景仰之情。18/42陵墓厚葬之风始于战国,不但垒坟、植树、随葬各种宝器,甚至在地面建祭奠殿堂。唐宋以后帝陵多集中于一个或几个墓区。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明十三陵是规模巨大、保留完好古代帝王陵寝。十三陵整体平面布局充分表达了“院落”式、“事死如事生”帝陵格调。长陵19/424.2.3宗教建筑与世界其它民族相比,中国宗教出现较晚,而君主集权思想以及“天”、“礼”、“孝”等观念则很早就被确立,因而,中国建筑一直是以反应皇权宫殿建筑为主流,“神”只不过是衬托皇权一个工具而已。中国宗教建筑比民用建筑宏伟而瑰丽,相比代表皇权建筑,其只能处于隶属地位。在都城,它没有超出皇宫,在郡县,它没有超出王府和衙署。

20/42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包含佛寺、佛塔和佛窟,均源于印度,在传入中土过程中逐步汉化。佛寺佛教寺院在印度称“伽蓝”,在中国则称“寺”。“寺”原指官舍。永平十年(67年),应东汉朝廷邀请,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以白马驮经来到东都洛阳,居住于鸿胪寺,第二年建起第一座以“寺”为名佛教建筑——白马寺,这便是中国佛寺起源。我们今天看到佛教寺院通常包含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部分。大雄宝殿是佛寺主殿,普通供奉释迦牟尼像,其左右是文殊、普贤,或迦叶、阿难,或药师佛和阿弥陀佛。殿内东西两侧往往塑诸天或罗汉像。佛塔塔是佛教主要建筑物,它最初是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以后,也供奉高僧舍利和佛经。在中国佛寺建筑中,塔即使离开了建筑群体中心位置,但其主要意义并未被忽略,其原有宗教意义与中国传统建筑模式相结合,形成独具中国特色建筑艺术。佛窟石窟有两种形式:“礼拜窟”雕造佛像,供人瞻仰礼拜;“禅窟”供僧人居住修禅。北魏至隋唐是我国凿窟鼎盛时期,唐代以后逐步降低。21/42道教建筑道教宫观与佛寺相同,也是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建筑群。其平面布局有两种形式:

一个是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传统建筑形式,以全真派祖庭北京白云观为代表;另一个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位置,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含有神秘色彩建筑形式,以江西省三清山三清宫为代表。道教单体建筑不那么宏大、豪华,色调也较为淡雅。但它在设计上考究因地制宜、巧作安排,而且重视各种艺术形式与建筑物综合统一,尤其注意利用奇异地形地貌,充分表达出道家“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道教建筑装饰,鲜明地反应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思想。其对民俗文化影响十分深远。22/424.2.4园林和风景建设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称囿、苑、山庄等,欧美各国则称之为公园、花园。其规模有大有小,内容有繁有简,但都包含四种基本要素:土地、水体、植物、建筑。园林是一个艺术创造,它把四种要素组合成有机整体,给人以赏心悦目标享受,它格调是历史条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积淀,各地域、各民族、各历史时期园林格调都不相同。23/42中国园林悠久历史最早园林是自然山水,供统治者专用汉武帝时扩建了秦始皇时期开始营建上林苑,在其中叠山造水,开人工造景之先。东汉时期,私人园林已经出现,魏晋南北朝私人园林兴盛。私人园林规模虽小,但艺术性较高,是我国园林艺术代表。隋唐是我国园林全盛时期,隋代洛阳西苑,唐代长安大明宫、华清池、兴庆宫都是著名皇家园林,当初还出现了我国第一座含有公共游览性质大型园林——曲江池。北宋统治者沉湎声色,为在东京修建园林,在苏州专设“应奉局”,征集江浙一带奇花异石,称“花石纲”。元明清三代大力营造宫苑,使中国古典园林到达十分成熟境地,其中,明清园林保留下来较多。24/42自然山水型和写意山水型自然山水型:表达自然美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二者共同之处是对大自然尊崇,所以中国园林艺术表达是自然美、意境美。在总体布局上“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叠山理水是造园主要伎俩。写意山水型:表达意境美魏晋以后中国园林,从单纯模拟自然发展到艺术加工,使每座园林都融入了主人思想感情。当代风景园林所利用艺术伎俩是借景15世纪,明朝计成在《园冶》中首次提出了借景概念,主张造园要巧于因借,即把有限范围园林融入无限空间自然环境中,其中包含着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融合整体观念,这种观念已被用于当代城市风景园林建设。25/424.3饮食文化

遍布于世界各地中餐馆印证了中华饮食美誉,全国各地各具特色风味饮食是吸引游客一大动力,而中国饮食文化更是一份厚重历史遗产。

26/424.3.1食文化

饮食成为一个文化,是在农业发展和人类定居之后。周秦两汉时,已形成以汉族为主体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圈,饮食礼仪、饮食制度逐步完备。隋唐两宋时期因为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使饮食文化得到深入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鼎盛期,其主要标志是八大菜系逐步形成。中国食文化地域流派

地方菜肴升华为菜系需要一定条件:首先是有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大量酒肆饭馆、技艺高超专业厨师;其次是要有一批含有较高文化素养消费者,即美食家。所以“八大菜系”最早形成是川、鲁、苏、粤,以后又增加了闽、浙、湘、徽。27/42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锅巴肉片、宫保鸡丁、水煮肉片、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蒜泥白肉鲁菜:咸鲜香滑,源远流长。

胶东:绣球海参、红烧干贝肚、芙蓉干贝、芙蓉蛤仁济南:奶汤鲫鱼、糖醋黄河鲤鱼、锅烧肘子、油爆双脆苏菜:清爽鲜嫩,味淡趋甜。

松鼠桂鱼、清蒸鲥鱼、西湖醋鱼、清烩鲈片、水晶肴肉、扬州狮子头粤菜:生猛海鲜,取材广泛。

烤乳猪、白灼虾、龙虎斗、太爷鸡、香芋扣肉、五彩炒蛇丝、菊花龙虎凤蛇羹28/42中国食文化特点重视食物美感。包含色、香、味、形、触等,其中又以味为中心。中国烹调理论关键是“本味”与“变味”结合。烹调目标是除去食物原料中不好味道,但还要保持其本味,使食物味美适口。重视饮食养生,形成医食同源观念。与礼制紧密结合。聚餐时要正确排定座次,以表达尊卑长幼;进餐过程还要遵照礼要求,以表达文明风范。29/424.3.2酒文化在中国,酒不但是一个饮料,而且是喜庆、亲情、友情载体,也是英雄气概象征。酒能够引发英雄行为,也能借以发泄对现实不满。有时候,酒能激发人激情,成为文学创作动力。还能够用于烹调和炮制中药。所以,酒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中国酒按其香型分类。酱香型以茅台为代表,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浓香型以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为代表,香味浓郁、绵柔甘冽。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清香纯粹、诸味调和、余味爽净。另外,桂林三花酒为米香型,湖南白沙液、湖北白云边则为“浓头酱尾”之混合香型。黄酒由糯米、粳米或黍米酿制,酒精度较低,除饮用外,还可用于烹调和炮制中药。著名品牌有:绍兴元红酒、绍兴善酿、丹阳封缸酒、即墨老酒等。30/4231/424.3.3茶文化中国是茶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唐人陆羽所写《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对茶起源、历史、栽培、采摘、烹制等作了详细叙述,唐以后,陆羽被奉为“茶神”或“茶圣”。茶主要类别:绿茶: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红茶: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四川川红、江西宁红、湖南湖红等。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大红袍、肉桂、凤凰水仙、冻顶乌龙茶等。32/424.4文学艺术文化文学艺术与旅游有着亲密关系,有文学艺术相伴旅游活动品位更高。我国旅游文学丰富而多彩,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宝库。33/424.4.1旅游文学中国旅游文学类别中国古代各种文体,几乎都曾被用于旅游作品,包含诗词、文赋、碑刻、楹联、传说乃至小说、戏剧等。诗词:古代山水诗、花鸟诗、怀古诗、风物诗几乎都与旅游活动相关。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岑参,宋代词人柳永、苏轼、秦观、辛弃疾、张孝祥都有写景名篇传世。游记:游记作为一个完备文体,出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郦道元《水经注》统计了我国一千多条水系源流及流经地域风土人情、历史古迹、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它以优美文字描述了祖国秀丽山水,是游记文学名篇。《徐霞客游记》文笔清新流畅、文辞自然,写景轩荡起伏,栩栩如生,把游记文学带入一个新发展时期。楹联:楹联是中国独有文学体式,它与景观互为依存、融为一体,有“锦上添花”艺术效果。34/42中国旅游文学特征思想性与知识性结合文人笔下锦绣山河不但激发读者爱国主义热情,也带给人丰富知识。真实性与艺术性结合旅游文学用生动、洗练、文采飞扬文字描写自然和人文景观,带给读者美享受。关注现实和寄托理想中国文人善于借景生情、托物言志,所表示往往是对民生疾苦、国家兴衰关心,对黑暗现实憎恨和对美好人间向往。35/424.4.2艺术与旅游文化我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创造出全部艺术作品,都是今天旅游资源,包含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以及含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戏剧、音乐和舞蹈艺术。36/42雕塑艺术雕塑艺术产生和发展雕塑艺术源于陶器、玉器、青铜器制作。南北朝时期,伴随佛教传输,洞窟造像艺术风靡,其气势之大、数量之多、造型之精美令后人叹为观止。五代以后雕塑逐步追求精雕细琢,反应了雕塑艺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改变,也反应了雕塑艺术走向成熟。雕塑艺术主要类型佛教造像:我国佛教造像包含石窟造像、山陵造像和殿堂造像。全国现存大型石窟不下百余处,寺庙佛像我国处处都有。建筑木雕:建筑木雕始于对部分构件装饰加工,后逐步成为建筑中不可缺乏部分,它与庭院草木、室内陈设家俱相互映衬,表达了中国人特有文化精神与审美趣味。陵墓雕塑:陵墓雕塑包含殉葬陶俑和地面神道两侧石雕。秦始皇陵兵马俑数量众多,气势恢弘,唐关中十八陵、河南巩县宋陵和明十三陵都保留了数量较多陵墓石雕。37/42书画艺术书法鲁迅先生认为汉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这是书法艺术产生客观条件晋代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兰亭集序》是书法珍品。唐代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各领风骚。宋代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深受后人推崇。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清代何绍基、包世臣及“扬州八怪”均成就卓著。绘画西方画重“形似”,中国画求“神似”。这种神似,在人物是指人精神,在动物、花草树木是指其形态特点和意趣,在山水风景是指其境界、立意。中国画特点:利用“散点透视”;重视情景交融;结合诗书画印。书画艺术是主要旅游资源,因为:各种书画展对海内外游客极具吸引力;条幅字画是古代园林和建筑点睛之笔;宗教壁画是宝贵艺术财富。38/42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是利用“散点透视”典范。39/42戏曲歌舞戏曲古典戏剧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到达高峰,元代杂剧、明清传奇各领风骚。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