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茶文化课件_第1页
宋代茶文化课件_第2页
宋代茶文化课件_第3页
宋代茶文化课件_第4页
宋代茶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以前,中国的茶道以煎茶道为主。到了宋代,点茶法成为时尚。第1页/共15页宋代点茶法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点茶程序第2页/共15页宋代点茶法蔡襄的《茶录》记载,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

“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第3页/共15页宋代点茶法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度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第4页/共15页茶筅,文人美其名“搅茶公子”第5页/共15页宋代点茶法点茶法和唐代的煮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加以击拂,产生泡沫后再饮用,也不添加食盐,保持茶叶的真味。第6页/共15页斗茶的兴起宋代,朝廷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需要一种方法来评定茶叶品位高下。根据点茶法的特点,民间兴起了斗茶的风气。斗茶,多为两人捉对“撕杀”,三斗二胜。第7页/共15页斗茶胜负的标准汤色

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偏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火候过了

头。第8页/共15页汤花

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也有二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以鲜白为上;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斗茶胜负的标准第9页/共15页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好像“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被称为“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第10页/共15页宋代的点茶法和日本抹茶道的区别之一

宋人点茶法煮水和注水都采用茶瓶,茶瓶是宋代点茶重要煮水和注水工具,又叫汤瓶,水注,汤提点,要求注汤有准。煮水工具第11页/共15页

日本抹茶道采用的点茶法却不用茶瓶煎汤,改用宽口的釜(类似唐代的煮茶工具)煎汤,再用柄舀到茶碗。第12页/共15页茶诗

汲江煎茶

宋·苏轼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喜得建茶

宋·陆游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奁初喜坼封开。

雪霏庚岭红丝碨,乳泛闽溪绿地材。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

故应不负朋游意,白挈风炉竹下来。

第13页/共15页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莫分茶

北宋·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