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_第1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_第2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_第3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_第4页
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医学生理学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分类: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第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神经元神经元的相互联系感觉分析功能对运动的调节功能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功能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的功能第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一、神经元neuron(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元胞体soma突起轴突axon树突dendrite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myelinatednervefiber无髓神经纤维轴突小体第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结构:受体部位产生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递质释放的部位功能:感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分析综合或储存,再传出分泌激素第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神经冲动nerveimpulse第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神经纤维的分类:传出纤维:第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传入纤维:第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纤维直径髓鞘温度粗细有无升高降低快慢快慢快慢纤维粗,内阻小,局部电流大,传导快朗飞氏结,跳跃传导温度高,代谢增强第1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轴浆流动

axoplasmicflow(三)神经元的蛋白合成和轴浆运输顺向快速轴浆流动顺向慢速轴浆流动逆向轴浆流动胞体轴突末梢胞体轴突末梢胞体轴突末梢快慢中速含递质的囊泡细胞体合成的蛋白质运输递质运输营养物质营养神经纤维反馈控制胞体合成蛋白质神经生长因子病毒、毒素第1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配神经的营养因子1.神经的作用功能性作用营养性作用trophicaction2.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neurotrophin神经生长因子NGF第1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及其作用支持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稳定细胞外K浓度,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参与神经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免疫应答第1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神经元的功能联系突触synapse接头junction一、经典的突触传递组成突触前膜presynapticmembrane突触间隙synapticcleft突触后膜

postsynapticmembrane第1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突触的分类第1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突触的显微结构第1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突触前神经元的电活动突触间隙递质的释放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兴奋抑制关键:Ca2+第1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postsynapticpotential,IPSP突触后膜去极化,正离子内流突触后膜超极化,负离子内流局部兴奋第1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突触前神经元突触间隙突触后神经元AP沿轴突传递到突触前末梢Ca通道开放Ca内流触发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和递质释放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扩散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化学依赖性离子通道开放(Na、K)膜电位去极化,产生EPSP总和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AP在突触后神经元上传递第2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EPSP与IPSP的比较EPSPIPSP突触前神经元递质突触后膜离子流NaKCl突触后膜电位结果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去极化超极化神经元兴奋神经元抑制第2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神经肌接头和突触传递的比较神经肌接头突触化学性突触电突触递质受体作用兴奋传递AChN2受体N型Ach门控通道终板膜去极化一次冲动释放的Ach足以使肌膜产生一次APAch及其它递质N1及其它受体EPSP或IPSP需总和无有第2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突触的抑制和易化—兴奋的调节抑制突触前抑制

presynapticinhibition突触后抑制postsynapticinhibition突触前易化presynapticfacilitation易化1.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第2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突触前抑制第2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性质突触前神经元突触方式递质释放抑制部位抑制机制突触后膜兴奋性影响范围去极化抑制超极化抑制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轴-轴突触轴-体、轴-树突触兴奋性递质减少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去极化减弱产生IPSP不变降低仅对某传入神经末梢产生抑制突触后神经元胞体所有兴奋性活动均受抑制第2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突触前易化第2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神经纤维传导单向传导双向传导突触延搁,慢快、均匀总和(EPSP)不能总和兴奋节律可变兴奋节律不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不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易疲劳不易疲劳电-化学变化电变化第2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七)突触传递的调制递质释放的调制突触后膜受体的调制受体数量受体的亲和力上调下调--控制进入胞体的Ca量第3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八)突触的可塑性

plasticity突触的可塑性强直后增强posttetanicpotentiation习惯化habituation敏感化sensitization第3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电突触传递

electricalsynaptictransmission

缝隙连接膜间隔近:2~3nm水相孔道相连双向性传递传递速度快促进不同神经元同步放电第3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接头传递(一)神经-平滑肌和神经-心肌接头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第3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特点: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特化结构一个曲张体支配多个效应器细胞递质扩散距离远时间长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决定递质的作用第3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接头后膜电反应兴奋性接头电位excitatoryjunctionpotential抑制性接头电位inhibitoryjunctionpotential第3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1.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和酶系,并能合成该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兴奋使之释放入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存在使之失活的酶系或其他失活方法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第3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调质

neuromodulator由神经元产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效应。递质和调质无明显的界限3.递质的共存一个神经元可以存在两种或多种递质和调质4.递质的代谢合成、贮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再合成第3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几种神经递质的失活机制神经递质失活方式酶降解弥散入血重摄取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

第3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受体receptor配体ligand激动剂agonist拮抗剂antagonist受体的分布第4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第4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神经递质受体的一般特征:对一个配体有多个受体亚型--产生多样化效应分类:与离子通道相耦联的受体--化学门控通道通过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产生效应的受体分布于突触后膜或前膜脱敏现象desensitization同源脱敏异源脱敏第4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分布: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分类:毒覃碱受体muscarinicreceptor烟碱受体nicotinicreceptor肌肉型烟碱受体神经元型烟碱受体第4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儿茶酚胺及其受体递质分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分布: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分类:

受体

受体第4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和效应第4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阻断剂:酚妥拉明---

受体派唑嗪--1受体育亨宾--2受体普洛萘尔--

受体第4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多巴胺系统:黑质-纹状体中脑边缘系统结节--漏斗部分第5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5-HT及其受体低位脑干的中缝核4.氨基酸类递质和受体兴奋性--谷氨酸、门冬氨酸抑制性--甘氨酸、

氨基丁酸第5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肽类递质和受体下丘脑调节肽---垂体阿片肽--

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脑-肠肽: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胃泌素等6.其它递质受体系统NO、CO第5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反射reflex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反射与反应2.反射弧reflexarc第5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反射的基本过程第5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原则divergenceprinciple聚合原则convergenceprinciple一对多同时兴奋或抑制传入神经多对一易总和、整合传出神经第5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链锁状联系环状联系第5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单突触反射---腱反射多突触反射四、局部回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局部回路神经元局部神经元回路三、单突触与多突触反射第5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中枢兴奋传布的特征单向传导中枢延搁总和和阻塞兴奋节律可变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局限化与扩散后发放第5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六、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适宜刺激adequatestimulus最后公路finalcommonpath中枢兴奋状态和中枢抑制状态反射反应的习惯化和敏感化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第5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四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一、感觉传导通路(一)脊髓和脑干第6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浅感觉深感觉感觉皮肤、粘膜的痛、温和轻触觉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和辨别觉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交叉部位脊髓半离断脊神经节脊神经节脊髓后角神经元延髓薄束核、锲束核丘脑丘脑脊髓延髓对侧浅感觉障碍同侧深感觉和辨别觉障碍第6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丘脑的核团第一类细胞群----感觉接替核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第三类细胞群----髓板内核群后腹核:外侧—脊髓丘脑束核内侧丘系换元站内侧—三叉丘系换元站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通路换元站外侧膝状体:视觉传导通路换元站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特定感觉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皮层兴奋状态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感觉区—产生特定感觉第6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感觉投射系统sensoryprojectionsystem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接受冲动特异性感觉非特异性脑干上行激动系统丘脑核团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投射部位大脑皮层特定的感觉区域(第4层)大脑皮层各区定位点对点无维持大脑皮层的觉醒产生特定的感觉作用第6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网状上行激动系统ascending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第6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第6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觉感觉的大脑皮层定位体表感觉肌肉本体感觉内脏感觉视觉听觉嗅觉中央后回(3-1-2区)中央前回与岛页间中央前回4区第一、二体表感觉区,运动辅助区和边缘脑枕页距状裂上、下缘颞横回、颞上回海马第6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表感觉:交叉投射,头面部感觉为双侧投射区域大小与体表感觉的精细度有关倒置安排感觉柱第6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视觉:一侧皮层接受同侧眼颞侧视网膜和对侧眼鼻侧视网膜的投射视网膜上半部投射到距状裂下缘黄斑区投射到距状裂后部周边区投射到距状裂前部第6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1.触-压觉:2.肌肉本体感觉:3.温度觉:感受器点状分布,分布不均,手指尖最敏感。位置觉和运动觉。感受器点状分布,分布不均冷点多于热点躯干对冷的敏感性高于四肢第6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痛觉:快痛与慢痛感受器与中枢初级痛觉过敏primaryhyperalgesia次级痛觉过敏primaryhyperalgesia躯体深部痛:第7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7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内脏痛和牵涉痛第7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7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五节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皮层诱发电位evokedcorticalpotential自发脑电活动

spontaneouselectricactivityofthebrain一、皮层诱发电位主反应后发放平均诱发电位第7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第7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分类慢波快波波形频率波幅最显著的部位出现特点θαδβ1~34~78~1314~3020~200100~15020~1005~20额叶顶叶颞叶枕叶额叶顶叶睡眠时,婴儿期、极度疲劳、麻醉困倦、入睡或受强烈感觉刺激、幼儿清醒时安静闭目清醒觉醒、注意力集中兴奋激动、睁眼时第7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α波阻断脑电波形成的机制:第7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觉醒和睡眠的机制(一)觉醒状态的维持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行为觉醒—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脑电觉醒—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第7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睡眠的时相慢波睡眠快波睡眠脑电图肌肉眼睛血压呼吸躯体唤醒阈梦其它机制意义同步化高振幅慢波去同步化低幅快波肌紧张降低肌紧张显著降低无运动眼球快速运动偏低而较稳定增高,升降运动缓慢而均匀较快而不规则安静出现抽动较高高主述少主述多生长素分泌增多神经元活动增高中缝核上部5-HT递质系统中缝核下部5-HT递质系统,蓝斑下部NE递质系统促进体力恢复和生长促进精力恢复,记忆活动和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第7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睡眠发生的机制上行抑制系统慢波睡眠的产生间脑睡眠区延髓同步化区前脑基底部睡眠区异相睡眠的产生脑桥网状结构第8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一、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α神经元γ神经元前角大α小α快肌纤维慢肌纤维梭内肌运动单位motorunit第8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牵张反射性质刺激传入纤维收缩成分收缩特点反射弧特点生理意义腱反射肌紧张muscletonus位相性牵张反射紧张性牵张反射快速短暂牵拉肌腱缓慢持续牵拉肌腱I类I和II类快肌纤维慢肌纤维同步快速收缩持续交替不易疲劳单突触多突触辅助诊断维持姿势Tendonreflex第8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牵张反射的机制肌梭musclespindle本质--本体感受器结构--附着与梭外肌,并联关系梭内肌分类:核链纤维、核袋纤维传入纤维分类:Ia--核袋、核链纤维II--核链纤维第8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8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内肌、梭外肌的神经支配及其相互关系梭内肌梭外肌脊髓前角IaIIαγ第8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梭产生的感觉形态动态性反应静态性反应核袋纤维核链纤维第8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8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肌梭腱器官性质与梭外肌的排列关系传入纤维对α神经元活动的影响骨骼肌效应生理意义长度感受器张力感受器并联串联Ia,IIIb兴奋抑制收缩收缩的肌肉舒张维持肌紧张避免肌肉过度牵拉腱器官tendonorgan第8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引发随意运动调节姿势协调不同肌群的活动第8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运动调节系统的功能(一)大脑皮层的运动区部位--中央前回、运动前区特点:躯体运动的交叉支配精细的定位倒置安排运动柱motorcolumn第9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9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运动传导通路皮层脑干束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侧束皮层脊髓前束延髓锥体处交叉、脊髓前角外侧,控制四肢远端肌肉,与精细、技巧运动有关脊髓白质前交叉,前角内侧,控制躯干和四肢近端肌肉,与姿势的维持和粗大运动有关第9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软瘫硬瘫巴宾斯基征

Babinski’ssign--检查皮层脊髓侧束的功能第9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一)脊髓的整合功能1.脊休克spinalshock定义:表现: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血压—下降 外周血管—舒张粪尿—潴留发汗反射—消失原因--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第9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姿势反射posturalreflex屈肌反射Flexorreflex对侧伸肌反射crossedextensorreflex节间反射intersegmentalreflex第9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表现:伸肌紧张亢进状态原因: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与脑干网状结构的联系Facilitatoryarea: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脑桥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等。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部位Inhibitoryarea:延髓网状结构等大脑皮层运动区,纹状体、小脑前夜蚓部第9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9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图10-33第9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状态反射attitudinalreflex迷路紧张反射toniclabyrinthinereflex颈紧张反射tonicneckreflex反射中枢--前庭核反射中枢--脊髓翻正反射rightingreflex第99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一)结构第100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功能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三)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1.运动过少而肌紧张加强

—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表现:肌紧张增高,随意运动减少,面部表情呆板,静止性震颤病因: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导致纹状体递质系统功能亢进第101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

—舞蹈病chorea,手足徐动症表现: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病因: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功能减退,导致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第102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小脑的功能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层小脑分布绒球小结叶前叶后叶中间带后叶外侧带神经联系前庭神经核接受视听觉传入核脑桥投射纤维与大脑皮层形成反馈环路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前叶调节肌紧张后叶中间带协调肌肉运动拟订运动程序协调随意运动损伤表现站立不稳前叶-肌紧张减退或增强后叶-意向性震颤共济失调丧失精巧运动能力第103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04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意向性震颤intentiontremor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ataxia第105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第106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交感和副交感的结构特征起源神经节效应器节前递质节后递质功能活动时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T1~T6脑和骶髓椎旁,远离效应器效应器附近分布广局限AChAChAChNE安静环境剧变促进同化,积聚能量,减少消耗促进异化,消耗能量,提高应激能力第107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08页,共121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交感和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