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13 ɑng eng ing ong(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_第1页
汉语拼音13 ɑng eng ing ong(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_第2页
汉语拼音13 ɑng eng ing ong(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_第3页
汉语拼音13 ɑng eng ing ong(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_第4页
汉语拼音13 ɑng eng ing ong(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拼音13ɑngengingong(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学会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及它们的四声,能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包含ɑng、eng、ing、ong的生字。3.能正确地读词语,读儿歌。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及它们的四声的读音。2.ɑ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正确拼读和书写。三、教学难点1.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2.ɑ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正确拼读。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内容。2.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画了四只小动物在唱歌。小猫和小兔唱的是“天空”,小猴和小熊唱的是“水中”。二、学习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1.引导学生发现:小猫和小兔唱的是“天空”,小猴和小熊唱的是“水中”。它们唱的歌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唱的歌里都有“ɑng、eng、ing、ong”。3.引导学生认读“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三、学习ɑ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1.引导学生发现:图中四个小动物唱的歌里还有许多音节,你能找出这些音节吗?2.引导学生找出音节,并认读这些音节。3.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音节都是由“ɑ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4.引导学生拼读音节,并注意发音方法。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开课本,读一读“ɑ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2.让学生拼读音节,并注意发音方法。五、课堂小结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及它们的四声,学习了“ɑ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和书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及它们的四声。2.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ɑ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和书写。二、学习生字1.让学生翻开课本,读一读生字。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生字都包含了“ɑng、eng、ing、ong”。3.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注意发音方法。三、学习儿歌1.让学生翻开课本,读一读儿歌。2.引导学生发现:儿歌中的词语都包含了“ɑng、eng、ing、ong”。3.引导学生读儿歌,并注意发音方法。四、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开课本,读一读生字和儿歌。2.让学生拼读音节,并注意发音方法。五、课堂小结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及它们的四声,学习了包含“ɑng、eng、ing、ong”的生字和儿歌。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2.让学生家长监督孩子完成课后练习。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发现音节、拼读音节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ɑng、eng、ing、ong”四个后鼻韵母及它们的四声,学会了“ɑ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拼读和书写。同时,通过学习生字和儿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关注的细节: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发音方法及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正确拼读。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后鼻韵母“ang、eng、ing、ong”的发音方法1.“ang”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先发“a”音,然后迅速过渡到“ng”音。发音过程中,舌尖抵住下齿龈,舌根抬起,软腭下降,使气流从鼻腔通过。注意,发音时“a”音要短促,迅速过渡到“ng”音。2.“eng”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先发“e”音,然后迅速过渡到“ng”音。发音过程中,舌尖抵住下齿龈,舌根抬起,软腭下降,使气流从鼻腔通过。注意,发音时“e”音要短促,迅速过渡到“ng”音。3.“ing”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先发“i”音,然后迅速过渡到“ng”音。发音过程中,舌尖抵住下齿龈,舌根抬起,软腭下降,使气流从鼻腔通过。注意,发音时“i”音要短促,迅速过渡到“ng”音。4.“ong”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先发“o”音,然后迅速过渡到“ng”音。发音过程中,舌尖抵住下齿龈,舌根抬起,软腭下降,使气流从鼻腔通过。注意,发音时“o”音要短促,迅速过渡到“ng”音。二、后鼻韵母“ang、eng、ing、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的正确拼读1.“a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拼读:(1)与“b、p、m、f”相拼时,如“bang(帮)、pang(胖)、mang(忙)、fang(方)”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ang”音。(2)与“d、t、n、l”相拼时,如“dang(当)、tang(汤)、nang(囊)、lang(狼)”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ang”音。(3)与“z、c、s”相拼时,如“zhang(张)、chang(昌)、shang(上)”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ang”音。2.“e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拼读:(1)与“b、p、m、f”相拼时,如“beng(蹦)、peng(澎)、meng(猛)、feng(风)”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eng”音。(2)与“d、t、n、l”相拼时,如“deng(灯)、teng(疼)、neng(能)、leng(冷)”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eng”音。(3)与“z、c、s”相拼时,如“zeng(增)、ceng(曾)、seng(僧)”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eng”音。3.“i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拼读:(1)与“b、p、m、f”相拼时,如“bing(冰)、ping(平)、ming(明)、fing(fing)”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ing”音。(2)与“d、t、n、l”相拼时,如“ding(丁)、ting(听)、ning(拧)、ling(灵)”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ing”音。(3)与“z、c、s”相拼时,如“zing(zing)、cing(cing)、sing(sing)”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ing”音。4.“ong”与相关声母组成的音节拼读:(1)与“b、p、m、f”相拼时,如“bong(bong)、pong(pong)、mong(mong)、fong(fong)”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ong”音。(2)与“d、t、n、l”相拼时,如“dong(东)、tong(同)、nong(农)、long(龙)”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ong”音。(3)与“z、c、s”相拼时,如“zong(宗)、cong(聪)、song(松)”等,发音时先发声母,然后迅速过渡到“ong”音。三、教学策略1.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ang、eng、ing、ong”的发音特点。例如,可以使用图片展示猫、天空、水中等与“ang、eng、ing、ong”相关的场景,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学习和感知发音。2.语音模拟法:教师可以通过模仿“ang、eng、ing、ong”的发音,让学生听辨和模仿。教师可以夸张发音,让学生更清楚地听到和感受到发音的口型和气流的变化。3.游戏互动法: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发音。例如,可以设计“音节接龙”游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拼读含有“ang、eng、ing、ong”的音节,巩固发音。4.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成员互相练习和纠正发音。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本中的场景,练习发音和对话。5.反馈评价法: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发音中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纠错能力。四、教学注意事项1.注意发音口型的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ang、eng、ing、ong”的发音方法。2.注意声母与后鼻韵母结合时的发音连贯性,避免声母发音过重或过轻,影响整个音节的发音准确性。3.对于发音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耐心指导,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发音障碍。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意识,让学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