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地理试卷汇编: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_第1页
2021年-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地理试卷汇编: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_第2页
2021年-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地理试卷汇编: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_第3页
2021年-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地理试卷汇编: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_第4页
2021年-2023年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地理试卷汇编: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1-2023北京重点校初二(上)期末地理汇编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和变化一、选择题(2023秋·北京平谷·八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3月5日央视《新闻联播》最后的“大美中国”栏目展现了湛江的红树林。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红树林好像一段段绿色的“海上长城”伫立着,仿若“海岸卫士”,默默守护身后的家园。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C.气温从北半球向南半球逐渐降低 D.南半球陆地更广,等温线更平直2.红树林主要分布在(

)A.北美洲海岸地区 B.非洲内陆地区C.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 D.所有大洲的海岸地区3.推断红树林的特点(

)A.喜湿热 B.爱温凉 C.畏盐碱 D.惧海浪4.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其主要作用是(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淡化海水 D.保护海岸(2023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极地地区降水量多 B.内陆地区降水量多于沿海地区C.赤道附近降水量多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多6.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B.海拔低,水汽难以凝结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7.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该地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温(2023秋·北京东城·八年级统考期末)图为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和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组合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

)A.南美洲西部的等温线密集且平直 B.大洋洲的年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C.北美洲年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D.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年降水量较少9.影响伦敦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半球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10.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正确描述是(

)A.南半球气温由高纬向低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年平均气温高C.北半球降水由赤道向北极逐渐减少 D.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西岸降水多11.(2022秋·北京东城·八年级北京五十五中校考期末)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气温出现在()A.1月 B.2月C.7月 D.8月(2022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是世界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及历届冬奥会举办地位置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图中代表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3.该月气温(

)A.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降低B.同纬度的大陆东岸高于大陆西岸C.同纬度的陆地高于海洋D.最高值30℃出现在中纬度地区14.观察四个方框中等温线走向,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15.图中冬奥会举办地在该月平均气温都低于(

)A.-20℃ B.-10℃ C.0℃ D.10℃(2022秋·北京石景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朝鲜半岛与中国陆地相连下图为朝鲜半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朝鲜半岛1月平均气温(

)A.甲地-6℃ B.乙地-2℃~-4℃ C.大部分地区在0℃以上 D.自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17.甲、乙两地1月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河流(2022秋·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国云南省的小粒咖啡味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及咖啡豆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

)A.北半球等温线相对于南半球较为平直B.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比陆地气温高C.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D.等温线南北延伸大致与经线平行19.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20.咖啡豆产地(

)A.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B.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C.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D.主要分布在西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21.提高我国云南小粒咖啡国际知名度,适宜的做法是(

)A.将林地开垦成耕地,扩大种植规模 B.多施化肥和农药,增加产量C.提高质量,多种经营,拓展国际市场 D.降低产品价格,加大产品出口(2022秋·北京门头沟·八年级统考期末)世界气温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与“世界7月平均气温”,完成下面小题。22.观察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

)A.10℃以下 B.-30℃以下 C.20℃以上 D.-20℃以下23.7月份,全球平均气温最高地区出现在(

)A.赤道附近 B.大洋洲、南美洲北部C.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D.欧洲西部、亚洲东部24.南极洲地区,7月份与1月份的平均气温有显著不同,原因是(

)A.人类活动的影响 B.地球自转的影响C.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D.地球公转的影响(2022秋·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该区域(

)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包括四大洋、两大洲C.海洋和陆地都是分开的 D.亚洲面积比北美洲大26.经判断,甲图是该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乙图是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理由是(

)①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此地位于北半球②亚洲在西、北美洲在东,此地位于东半球③图甲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0℃,图乙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0℃④图甲等温线比图乙等温线稀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7.图中区域(

)A.同纬度下的1月,太平洋气温高于亚洲内陆地区B.同纬度下的7月,太平洋气温高于亚洲内陆地区C.太平洋地区南北温差,1月小、7月大D.7月北美洲气温高于20℃(2022秋·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玉米与小麦、水稻并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下图为世界玉米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

)A.年平均气温自高纬向低纬增加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C.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南纬30°~60°之间海洋面积最小29.玉米(

)A.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北温带地区 B.主产区分布在七大洲的平原地区C.产区都分布在大陆东部沿海地区 D.产区都在年均温20°C以上的地区30.要保障粮食安全,最适宜的做法是(

)A.增加农业劳动力,提高粮食产量 B.将草地开垦为耕地,扩大耕地面积C.科技兴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D.大量进口粮食,完全替代本国生产(2021秋·北京西城·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1.据图,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陆地上的等温线较海洋平直 B.年均温最低的区域在南美洲C.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3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

)A.①地所在等温线南北延伸 B.②地年均温为20℃C.③地等温线分布最为密集 D.④地气温低于10℃33.关于①地~⑤地间气温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地高于②地——海陆位置 B.②地低于③地——纬度位置C.③地高于④地——海陆分布 D.④地低于⑤地——地形(2021秋·北京昌平·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4.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中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B.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C.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经线方向一致D.气温大体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35.图中(

)A.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B.海洋比陆地温差小C.北半球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小 D.热带地区比温带地区温差大36.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2021秋·北京怀柔·八年级统考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37.由低纬向高纬,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是(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规律38.影响上述气温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不确定(2021秋·北京延庆·八年级统考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9.关于气候的两大要素包括(

)A.风和雨 B.干和湿 C.冷和热 D.气温和降水40.从图可见,①与②气温不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B.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C.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D.以上三个因素综合对气温的影响41.图中①的气温值是(

)A.-2℃ B.2℃ C.12℃ D.-12℃42.②地的最大数值为(

)A.9.9℃ B.6℃ C.-4℃ D.12℃43.世界最寒冷的地方是(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二、选择题组(2021秋·北京房山·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下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4.图中(

)A.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C.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D.南纬30°-60°之间海洋面积最小45.红树林(

)A.分布区域北界的纬度高于南界B.集中分布于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C.多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D.广泛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46.红树林被称为“消浪先锋”,其作用是(

)A.保护海岸 B.吸烟滞尘 C.淡化海水 D.涵养水源(2021秋·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世界的“干极”。下图为阿塔卡马沙漠及周边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7.图中沙漠(

)A.分布在内陆地区 B.属于温带地区沙漠C.主要在秘鲁和智利两国境内 D.深入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境内48.推测该区域降水分布特点是(

)A.智利的降水多于阿根廷 B.纬度越高,降水越多C.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脉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2021秋·北京通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四季交替,冷暖变化,下左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C),右图为该区域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单位:°C)。读图,完成下列小题。49.该区域(

)A.地处北半球,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B.地处南半球,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C.大部地处热带,全年高温,气温变化小D.大部地处北温带,全年寒冷,气温变化大50.从空间差异看,该区域(

)A.1月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小B.7月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C.1月同纬度下,太平洋上气温高于亚洲大陆D.7月同纬度下,太平洋上气温高于亚洲大陆51.该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是(

)A.北极圈穿过地区比北回归线穿过地区高 B.太平洋地区比北冰洋地区低C.一般随纬度升高,气温升高 D.—般随纬度升高,气温降低(2021秋·北京顺义·八年级统考期末)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具有保护海岸的重要作用。下图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52.据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B.气温从高纬向低纬逐渐升高C.北半球等温线分布更平直D.南半球年均温低于0℃的范围更广53.红树林(

)A.多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 B.集中分布于北半球的海岸地区C.分布区域覆盖了所有大洲的海岸地区 D.主要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54.红树林被称为“消浪先锋”,其作用是(

)A.涵养水源 B.吸烟滞尘 C.淡化海水 D.保护海岸三、解答题55.(2022秋·北京石景山·八年级统考期末)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地理规律是初中地理学习目标之一。图1(a)、图1(b)分别为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局部),图2为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①地1月平均气温______;①②两地最大温差接近______;③地7月份可能出现的景观是______(单项选择)。A.

B.

C.

D.(2)图1中,北京不同季节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比较图1(a)和图1(b),______(单项选择)。A.图1(a)北半球等温线更密集

B.图1(b)海洋上的等温线更弯曲C.①地和④地同处相同月份

D.③地和④地同处相同季节(3)图1所示区域平均气温分布一般规律: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______;同纬度地区相比,海拔越高,气温______。(4)图2显示,赤道地区年降水量比两极地区______;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______半球比______半球多。(5)结合图1、图2,归纳甲地气候特征:______。56.(2021秋·北京大兴·八年级统考期末)动手实践出真知为了更好地学习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孙老师带着同学们开展了“研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探究活动。图为“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数值说变化同学们描画等温线时,发现赤道附近气温在_________以上,世界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位于_________洲。通过读等温线数值变化,可以总结出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_。(2)画走向析原因同学们在描画等温线时,发现等温线大都沿_________方向延伸,说明气温的分布与_________因素有关;等温线不是平直的,在大陆边缘处有明显的弯曲,这说明气温的分布与_________因素有关;甲地区气温较同纬度地区_________(高/低),说明气温的分布还与_________因素有关。(3)寻特殊找差异与北半球相比,南半球0℃等温线更_________(平直弯曲),在南极圈附近等温线更_________(密集/稀疏)。

参考答案1.B2.C3.A4.D【解析】1.据图可得,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更为平直;年均温最低区域在南半球。故选B。2.读图可知,红树林在大陆的东西两岸都有分布,故A和B错误。红树林多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故C正确。在南极洲和欧洲海岸没有分布,故D错误。故选C。3.由红树林的分布特点可知,这些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可以推断红树林的特点是喜湿热,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海岸不受海水侵蚀,保护沿海地区,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和淡化海水无关,故选D。【点睛】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红树林主要生长于低纬度地区。5.C6.A7.C【解析】5.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综合所述,故选C。6.亚欧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山岭的阻挡,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所以A符合题意,BCD说法错误。故选A。7.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里形成一个宽广的漏斗状谷地,向南敞开。暖湿的西南季风进入这个谷地时,被迫抬升,形成惊人的雨量。所以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故选C。【点睛】世界年降水量分布一般规律是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8.D9.C10.D【解析】8.读图分析,南美洲西部的等温线比较弯曲而且十分密集,A错误。大洋洲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上,B错误。北美洲年降水量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C错误。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量较少,D正确。故选D。9.读图分析,伦敦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降水较多,乌兰巴托位于内陆地区,距海洋远,降水较少,因此影响伦敦和乌兰巴托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读图分析,南半球气温由高纬向低纬逐渐升高,A错误。在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冬季比海洋低,夏季比海洋高,B错误。北半球赤道附近降水较多,北极地区降水较少,但不是北半球降水由赤道向北极逐渐减少,C错误。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D正确。故选D。【点睛】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11.C【详解】一年当中,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大,且白昼较长,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冬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小,且白昼较短,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7月,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2.A13.A14.C15.D【分析】12.由图可知,此时北半球各地气温普遍在0℃以下,代表是北半球冬季气温分布图,最可能是1月,4月是北半球的春季,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10月是北半球的秋季,气温都不会这么低,故选A。13.读图可知,该月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降低,故A正确。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和西岸,有的西岸高于东岸,有的则低于西岸,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东岸冬季气温低于西岸冬季气温,故B错误。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故C错误。最高值30°C出现在低纬度地区(0°~30°之间为低纬度地区),故D错误。故选A。14.读图可得,图中丙比丁的气温高,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甲和乙、乙和丙、乙和丁体现的是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因为乙处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故选C。15.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所示的冬奥会举办城市在该月的平均气温都低于10℃,气温以0℃至-10℃之间的居多,故选D。【点睛】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海洋上是8月,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16.B17.A【分析】16.读图可知,甲地位于-6℃与-8℃之间,其气温应低于-6℃,A错误。乙地在-2℃~-4℃等温线之间,气温为-2℃~-4℃,B正确。0℃等温线位于朝鲜半岛南端,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C错误。气温受纬度影响,由北向南逐渐升高,D错误。故选B。17.甲地纬度较乙地更高,气温受纬度影响,由北向南气温逐渐升高,A正确。甲地与乙地均位于朝鲜半岛西部沿海,海陆分布差异小,B错误。两地都位于朝鲜半岛西部沿海,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河流因素对气温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决定因素)、地形(高度、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18.C19.A20.B21.C【解析】18.读图可知,北半球等温线相对于南半球较为弯曲,A错;北半球冬季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比陆地气温高,南半球反之,B错;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从赤道向两极递减,C对;等温线南北延伸大致与纬线平行,D错;故选C。19.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排除BCD,故选A。20.读图可知,世界咖啡产地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地区,主要为非洲、亚洲、南北美洲热带地区,排除ACD,故选B。21.将林地开垦成耕地,扩大种植规模不利于水土保持,A错;多施化肥和农药,增加产量,会增加环境负担,B错;提高质量,多种经营,拓展国际市场,争取更大利润,C对;降低产品价格,加大产品出口会对农民造成亏损,D错;故选C。【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和地形等。22.A23.C24.D【解析】22.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图中北半球中部附近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0℃,所以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0℃以下。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由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7月份全球平均气温最高地区出现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这两个地区均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7月平均气温大约为30°C。A、B、D错误,C正确。故选C。24.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辐射就出现了季节的变化,所以南极洲地区,7月份与1月份的平均气温有显著不同的原因是地球公转的影响。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球的公转的影响主要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四季更替以及五带的划分等。25.D26.C27.A【解析】25.由图可知,图中区域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故A错误。包括太平洋、北冰洋两大洋和亚洲、北美洲两大洲,故B错误。海洋与陆地连为一个整体,故C错误。亚洲面积比北美洲面积更大,故D正确。故选D。26.图中区域中,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穿过,此地位于北半球;甲的气温普遍低于0℃,是1月,乙气温普遍高于0℃,是7月气温图;图甲的气温曲线比乙更曲折,故选C。27.同纬度下的1月,太平洋气温高于亚洲内陆地区,故A正确。同纬度下的7月,太平洋气温低于亚洲内陆地区,故B错误。太平洋地区的南北温差,1月大、7月小,故C错误。7月北美洲气温多数低于20℃,故D错误。故选A。【点睛】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C。28.A29.A30.C【解析】28.读图可知,年平均气温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自高纬向低纬增加,A正确。同纬度地区,由于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因此冬季海洋比陆地气温高,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B错误。因为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C错误。读图可得,南纬30~60°之间海洋面积最大,D错误。故选A。29.读图可知,玉米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北温带地区,A正确。玉米主产区分布在北美洲、亚洲、欧洲的平原地区,B错误。玉米产区广泛分布于南北半球的大陆东岸和亚欧大陆西岸,C错误。玉米产区多分布在年均温低于20℃地区,D错误。故选A。30.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行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的道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合适做法,C正确。增加农业劳动力,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数量有限,且不是最适宜的做法,A错误。将草地开垦为耕地,会破坏生态环境,B错误。可以进口适量的粮食,但不能让其完全替代本国的农业生产,D错误。故选C。【点睛】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31.C32.D33.D【解析】31.海洋表面比较均匀,对气温影响较小;陆地地形复杂,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多,所以海洋上的等温线较陆地平直,A错误。由图可知年均温最低的区域在南极洲,B错误。由图可知,图中气温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表示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C正确,D错误。故选C。32.由图可知,①地所在等温线东西延伸,A错误。②地所在的等温线为年均温为零下20℃,B错误。③地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C错误。④地最近的等温线为10℃等温线,该地为安第斯山脉,海拔较高,所以气温低于10℃,D正确。故选D。33.①在南回归线附近,②在南极圈附近,纬度不同,气温①地高于②地——纬度位置,A错误。②③两地都位于南极圈附近,纬度相近,②位于陆地上,③位于海洋上,气温②地低于③地——海陆位置,B错误。③位于南寒带,④位于热带,气温③地高于④地——纬度位置,C错误。④⑤两地纬度相近,都位于陆地上,④位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脉,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气温④地低于⑤地——地形,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让学生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递变方向、根据等温线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根据等温线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34.D35.B36.C【分析】34.读图可知,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低纬度地区,A描述错误;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因此北半球等温线比较弯曲,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B描述错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方向一致,C描述错误;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的辐射逐渐减弱,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所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D描述正确。故选D。35.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A错误;海洋增温慢降温慢,增温和降温幅度小,陆地增温快降温快,增温和降温幅度大,所以海洋比陆地温差小,B正确。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广大,等温线比南半球密集,温差较大;C错误;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冬季低温,因此热带地区比温带地区温差小,D错误。故选B。36.在山地和丘陵,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乙地位于平原地区,海拔低,气温高,所以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C正确。故选C。【点睛】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37.B38.A【分析】37.读图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低纬度地区气温在20℃以上,越往南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由低纬向高纬,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是逐渐降低。故选B。38.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读图可知,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影响世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降低的变化特点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故选A。【点睛】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递减或递增。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39.D40.B41.A42.A43.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等温线判读等知识点。39.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两大要素,气候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故选D。40.读图可知,①与②气温不同,但纬度位置大致相同,①位于陆地,②位于海洋,可知是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故选B。41.①在0℃至-10℃等温线的之间,据等温线的读图规则,只有A选项-2℃符合要求,故选A。42.②位于10℃至0℃等温线的之间,据等温线的读图规则,有A、B选项都符合要求,又因题干问的是最大数值,故选A。43.世界年气温平均分布的规律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南极洲的纬度最高,又因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地貌以冰川冰原为主,镜面反射强烈,因此南极洲为世界最寒冷的地方,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读图分析,掌握有关世界平均气温分布的知识点。44.C45.C46.A【解析】44.读图分析可知,世界年平均气温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地区有的海洋比陆地气温高,有的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南纬30°~60°之间海洋面积最大。故ABD不正确。在地球上海陆面积之比是7:3,无论怎样划分成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故C正确。45.读图可知,红树林多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分布区域南界的纬度高于北界,集中分布于等温线稀疏的海岸地区,大陆的东西岸都有分布。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46.红树林位于海岸附近,对海浪有消减作用,避免了海浪对海岸的直接冲击,所以有保护海岸的作用。故选A。【点睛】该题考查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红树林的分布和作用,分析解答即可。47.C48.D【解析】47.读图可知,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而不是内陆地区,排除A;该地区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主要位于热带地区,排除B;沙漠主要在秘鲁和智利两国境内,C正确;该沙漠没有进入到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境内,排除D;故选C。48.智利境内沙漠地区多,降水应该比阿根廷要少,排除A;受纬度因素的影响,降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降水越少,排除B;图示沿海地区为沙漠地区,所以沿海地区降水少,排除C;南美洲西部为安第斯山脉,受地形的影响,东侧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49.A50.C51.D【分析】49.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A正确,B错误;该区域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气温变化大,CD错误。故选A。50.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1月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A错误;7月等温线稀疏,南北温差小,B错误;1月同纬度下,太平洋气温高于亚欧大陆,C正确;7月同纬度下,太平洋上气温低于亚欧大陆,D错误。故选C。51.读图分析可知,北极圈穿过的地区比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年均气温低,A错误;太平洋地区年均气温比北冰洋地区高,B错误;一般随纬度升高,气温降低,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52.B53.A54.D【分析】5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分布图发现,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故A错误,B正确。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在海陆交界处等温线出现大的弯曲;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等温线较为平直,C错误。读图,北半球年均温低于0℃的范围比南半球更广,D错误。故选B。53.读图可知,红树林多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A正确。红树林分布区域北界的纬度(约30°N)低于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