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四十七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四十七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四十七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四十七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第四十七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47中2024届毕业班校一模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春晚的一首《上春山》,为我们铺展开春的画卷,令仍身处北国的“尔滨”人民心chí④(A.驰B.弛)神往。而今,宜人的春风,正悄①(A.qiāoB.qiǎo)然吹绿了杨柳,吹开了花蕾②(A.léiB.lěi)。一fú⑤(A.副B.幅)独属于雪国儿女的“春之画卷”正徐徐铺开:远山朗润起来,寂静的江水涨③(A.zhǎngB.zǎng)起来,松花江畔,春草漫漫,柳绿更带春烟,鸟儿呼朋引伴,人们走到户外,在山河与草木间寻找希望和慰jiè⑥(A.藉B.籍)。春季的哈尔滨,正是踏春赏玩的好时节。1.(3分)请为文中①②③处选择正确读音(只填选项序号)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2.(3分)请为文中④⑤⑥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选项序号)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3.(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选择修改正确的项()A.春季的松花江,正是踏春赏玩的好时节。 B.哈尔滨的春季,正是踏水赏春的好时节。C.哈尔滨的春季,正是踏春赏玩的好时节。 D.春季的哈尔滨,正是踏春赏玩的好时光。4.(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一家津津乐道地谈论春晚精彩的节目。B.清晨,斯大林公园内,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太极拳。C.五月,随着丁香花的盛放,哈尔滨将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D.游客在哈尔滨大剧院湿地公园内,饱览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5.(3分)根据语境,你认为“为给长距离迁徙储备能量”一句放在哪一处最合适()【甲】鸟类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危险的过程,迁飞距离往往达到数千公里:【乙】迁徙中,长时间、长距离、高能耗的连续飞行,大量消耗了它们体内的脂肪,使其体重几乎减半,十分艰辛。【丙】候鸟需要在一些地方中转,停留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丁】湿地是候鸟们较容易获取补给的地方之一。A.【甲】 B.【乙】 C.【丙】 D.【丁】6.(3分)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B.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晏殊、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C.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D.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7.(7分)根据语境,填写出古代诗文名句。时序更替,周而复始。当我们告别了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的奇丽壮美的雪景“①,②”,便迎来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花初放,草才生,即将呈现欣欣向荣的春之丽景“③,④”。诗人笔下的春,不仅有形有色,还有香有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就有“⑤”的描述。如此美景在杜甫写就的《春望》中,却因忧国思家而移情于物,徒增伤感“③,⑦”。二、阅读(45分)(一)比较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与《出师表》(节选),完成8~10题。(10分)【甲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刘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8.(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闻: (2)光: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0.(4分)甲、乙两文的主人公对他们的君主提出的相同建议是①,甲文的建议被采纳后出现了②,③(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效果,乙文中此建议的目的是④。(用原文回答)(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1~14题。(11分)材料一: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节俗,赛龙舟往往被视为“救屈原”的象征。南朝《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但自隋朝开始,就不断有人对这一观点提出怀疑。到了现代,闻一多在《端午考》等论文中,认为赛龙舟是以龙为图腾的古代越民族,在年复一年的竞渡活动中形成的。鼓声起,龙舟发,人们通过这些活动,传达着一个共同的朴素愿望:期盼未来的美好生活。崇尚集体协作的龙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粘合剂”,将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集聚在共同的文化轨道。(摘选自《中国青年报》,原文有剧改)材料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24节气串起的倒计时环节中,一个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龙头带着水花浮出水面,这正是广东龙舟雕刻工作室张伟潮的龙头作品。雕龙头是一项非常细致复杂的工作。手工制作龙头需要经历选木、开料、勾画、雕刻到打磨、抛光、裱漆等十多道繁琐工序,花费的时间短则一周,长则十来二十天,但是前期的功夫常常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摘选自《潇湘晨报》)材料三: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且它的出现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要早得多。《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摘选自《淮南日报》)11.(2分)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节俗,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救屈原”的象征。B.龙舟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对集体协作的崇尚。C.手工制作龙头从前期准备到最终完成,需经历十多道工序,历时较长。D.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12.(3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1)《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2)崇尚集体协作的龙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粘合剂”,将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3)早在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13.(3分)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推测“龙舟文化”传承至今的原因是什么?14.(3分)顾颉刚在《怀疑与学问》中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材料一中,通过南朝《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来说明端午节赛龙舟的节俗自古以来与“救屈原”有关,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加以说明。(三)阅读《抬头看见花》,回答15~19题。(15分)抬头看见花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儿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称它为“梅”,大概是它开在冬天吧。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伏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精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③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成为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④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的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让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用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⑤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⑥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薄片,翻卷开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⑦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急骤的风雨打落,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改动)15.(4分)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将下面图表补充完整。16.(3分)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画线语句。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17.(3分)文章写了很多“花”,其中纸花、木花并非自然之花,却依然给人以美好之感,请结合全文推测作者为什么要写它们?18.(3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19.(2分)文题“抬头见花”中的“花”既指自然之花,也指①,更指②。(四)阅读《经历风雨增长才干》,回答20~23题。(9分)经历风雨增长才干沈童容①习总书记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代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必须练就过硬本领,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经历风雨、增长才干。②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跌了一跤就打退堂鼓、畏缩不前,就无法从经验教训中获得滋养,成事、成才更无从谈起。而百折不挠的意志,需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浇铸。【甲】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九死一生、千难万险,不但没有阻挡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反而令我们变得愈益强大。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前行路上的灯塔。③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乙】躲在“舒适圈”中坐而论道、耽于空想,是难以收获成长的。到现实中、在奋斗中摸爬滚打,研究现实矛盾,实践胸中所学,才能不断提高本领、积累经验。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挺膺担当,投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线,锤炼意志、磨练本领。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娇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风景、民俗为更多人所知:科技攻关前沿,广大青年竭智尽力,青年工程师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变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收获了成长,实现了个人价值,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④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生逢伟大时代,青年要增强紧迫感,经风雨、见世面、成大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0.(3分)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1.(2分)请将下面两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相应的位置。①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②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22.(2分)选文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①习总书记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②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娇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风景、民俗为更多人所知。()23.(2分)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舒适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三、作文(50分)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1)命题作文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起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开始或起身跳舞。起舞,不只是舞者和乐而蹈的姿态,更是人们面对生活,所表现出的一种昂扬奋进,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因何起舞,如何起舞……起舞的背后有故事,有情感,也有哲理……只有起舞,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请以“起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2)材料作文碰到任何困难都要赶快往前走,不要“欣赏”那个让你摔倒的坑。——黄水玉我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蜡烛。——史铁生如果你想让人造一艘船,不要让他去收集木头,也不要发号施令,而是要激发他对海洋的渴望。——《小王子》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不要因暂时的困难而停止前行的脚步:无论能力大小,都要努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源自内心的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47中校一模语文试题(2024.3.27)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5分)1.①B②B③A2.④A⑤B⑥A3.C4.C5.C6.D7①忽如一夜春风来②千树万树梨花开③乱花渐欲迷人眼④浅草才能没马蹄⑤野芳发而幽香⑥感时花溅泪⑦恨别鸟惊心二、阅读(45分)(一)比较阅读(10分)8.(2分)(1)闻:使……听到(2)光:发扬光大9.(4分)(1)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10.(4分)①广开言路(或开张圣听)②国内政治修明(或朝政弊端越来越少)③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1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