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四种结构与高考容易失误作文类型_第1页
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四种结构与高考容易失误作文类型_第2页
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四种结构与高考容易失误作文类型_第3页
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四种结构与高考容易失误作文类型_第4页
202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四种结构与高考容易失误作文类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总分式

《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出场,便对黛玉说了这样一番话:“天

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

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

头、心头一时不忘。……”。

寥寥数语中,难为凤姐的是,她不仅夸赞了黛玉,还安慰了迎

春姐妹,迎合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更不露声色地达到了她讨好了老

祖宗(气派不凡,富有慈爱之心)的目的。

细细想来,凤姐的这番话竟颇像一篇袖珍型的,结构完整的议

论佳作。

论点:黛玉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暗含:只有老祖宗这样的人

物,才配有这么酷的孙女);

论据:虽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像个嫡亲的孙女;

结论:所以老祖宗天天想念着黛玉。

结构方法:总----分----总。

论证技巧:天衣无缝。

见人就说人话,见鬼就讲鬼语,能够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滴

水不漏,无懈可击,这是王熙凤做人的风格。我们做人不可学凤姐,

作文却可向凤姐讨技巧方法。

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

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

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

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一一用论

据证实论点一一做出结论”。

例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典型地体现了这

一结构特点。文章开篇第一句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是什么”,也

即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为什么?“其理由如次”:一、二、三部分从历史经验、从存在问

题、从主观主义的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

四部分提出改造的具体措施。也就是“怎样做”。

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在引论提出论点后,

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

论据进行分析。

例如荀子的《劝学》(课文节选部分):开篇先提出“学不可

以己”的论点,接着分别从学习的效果(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

的重要作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

意积累、用心专一)等几个方面来证明。最后没有总收照应,也没

有针对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

3、分一一总式:议论时不是先提出论点,而是直接引用、分析

论据,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归纳论点。

如毛泽东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这种结构的典范。

它先论“民主的”文化,再论“科学的”文化,三论“大众的”文

化,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主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在这几种形式中,总——分——总式最为典型,它是议论文的

标准形式;总一一分式有关无尾,似乎给人以不完篇之感;分-

总式开篇不定主脑,行文容易散乱。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

和运用总——分——总式这一结构最为重要。

二、并列式

传说宋神宗时,京都相国寺的墙壁上,曾题写过四个大人物同

时以《酒色财气》为题的四首诗。其中有大家最熟悉的文学家苏轼

和王安石,他们两人写的诗是:

苏轼的《酒色财气》

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

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种

平行关系,有的是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而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

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有的则表现在阐述中心论点的几

个论据之间。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较为灵活,通常是把最重要的分

论点或论据放在前面。

用并列结构阐述观点,要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选择的分论点或论据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二个方面或更多的

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

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

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

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

使文章严谨有力。

三、递进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其

分论点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

部分加以综合,并进一步使中心论点得到确立。

递进式要求选择不同高度,同一方面的分论点或论据来证明观

点。

其分析问题,一般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层层

深入的思维轨迹。它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已不再是并列、平等的关系,

而是推进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系;犹如剥笋,一层比一层深入,

最后挖掘出本质和灵魂:因此,也有人把递进式称为“剥笋式”。

所要注意的是递进式至少要有两个高度的论点和论据,它分析

事理的特点是层层展开,步步深入。

四、对照式

这类文章往往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在本论部分从

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

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

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

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下面这

段文字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教育专家魏书生对人称''害群之马”的学生不歧视,不放弃,

满腔热忱,高度信任,让学生选他当“炉长”,给他做好事创造条

件,提供机会。又让学生以《炉长》为题作文,热情赞扬他无私奉

献的精神,致使那位“炉长”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老师的温存似

如酥春雨,催促春芽萌生。

夏斐的母亲因女儿学习成绩下降,以残酷的殴打代替教育,竟

然将亲生女儿打死,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父母教育子女,老师教

育学习,是不能采取简单、粗暴、冷酷无情、打骂、恫吓等野蛮手

段的。

毛泽东主席说过:“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

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

理服人,才能叫人心悦诚服,教育方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特别提示:议论文的并列、递进和对照式三种结构是就“本论”

部分说的,它展示的是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轨迹;

而总——分——总式是就议论文的构成部分而言,它们的关系

是:

其中并列式是面(横向)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

分论点、论据与论据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递进式是点(纵向)的

深入,用的是纵向思维,其层与层,论据与论据之间有较为严格的

顺序;对照式是两个相反的观点或论据的对举,用的是反向思维,

其观点与观点、论据与论据之间一般是可能互易位置的。

马上来练一练吧!一定要做完题再看答案哦!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

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

“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

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范文:

在怕的背后

“奥数、英文、周树人”,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我们因奥

数难寻的解题方法而退缩,因英文有别于母语语境而不敢迈进,最

后面对周树人艰深难懂的文字,我们彻底恐惧。这一系列的胆怯,

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紧扣作文材料,概括

描述“三怕”的情形,分析“怕”的原因,进而揭示造成学生“三

怕”的三方面的原因,点明题旨,总领全文。]

“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思维”。

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

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

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现在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

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着青少年走向

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

±,"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

们抛却惰性,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

服的知识收入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难以接受之处,

但如果我们能破除惰性思维,征服这一切自然不在话下。[提出分论

点之一,并予以论证。]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引导不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

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

授方式”,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

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

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

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提出分论点之二,并予以论证。]

“怕”的背后,有国家教育体制的不健全。

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

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

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

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

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

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

恐惧的情绪。[提出分论点之三,并予以论证。]

在“怕”的背后,我们逐渐慵懒的思维宣告着对“难点”的让

步;老师的不当引导尘封了我们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另外,教育体

制存在的漏洞抹杀了我们探索的兴趣。“奥数、英文、周树人”并

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守旧的教师和现行教育体

制的导向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照应标题,

总结全文。]

总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按照“总一分一总”的框架架

构全文。开头扣住材料所说“三怕”现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这一系列的胆怯,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学校、国家的责任。”

观点明确,旗帜鲜明。

全文时时处处紧扣材料,既不旁逸斜出,也不拖泥带水,充分

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教育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

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

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确实是一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的考场佳作。

高考容易失误作文类型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事实论

据,除了要真实可靠之外,还要典型新鲜。所谓典型,即作为论据

的材料应该具有代表性、普遍性,能反映事物本质,同时又具有生

动的个性和厚重的分量。所谓新鲜,就是材料能引起人的惊奇,对

人的心灵有冲击力。随便拿一个事例来做论据,虽然可能实有其事,

但不如众所周知的典型材料更能说服人。而用那些被读者的视听磨

钝的旧材料,虽然真实可靠,但不能给人新鲜感,同样也会影响说

服力。

坦然面对自己的丑陋

某生

西施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她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

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同村女孩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

皱着眉头,因为她本来就长得丑,刻意模仿西施的动作,显出装腔

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其实,丑是客观的,遮不住,捂不

T,与其徒劳地遮捂,不如坦然地面对。

笑对身材之矮,彰显坦诚之美。

我们数学老师,个子不高,只有1米6多一点,班上的大多数同

学都要超过高。平时叫同学上黑板板演,他站在同学身边,要比学

生矮半头,真给人鸡立鹤群之感。但是他十分坦然,并不为自己的

矮难过,有时候还会自我调侃,说自己1米62是标准的三等残废。

面对有目共睹的丑,与其千方百计地遮掩,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

这时丑就会转化为一种人格的美,你坦白的是已然的丑,彰显的却

是内心的坦诚和自信。记得鲁迅笔下的阿Q,捂不住自己头上的癞

疮疤,就企图去捂别人的嘴,结果遭殴打,受奚落,丑亦甚焉。

不怕体形之丑,捍卫高洁之心。

加西莫多,一个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教堂敲钟人。他独眼、驼背'

罗圈腿,而且还是个聋子,可说是奇丑无比。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

的心灵,因副主教对他的养育之恩而甘心成为他的奴仆,为报答爱

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而宁愿肝脑涂地。他对爱斯梅拉达怀有极为强

烈的爱慕之情,却只是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她,不去亵渎她。当目

睹心中的爱人被无情地处以绞刑,他无助而又绝望,最终到墓地去

与她同葬一穴。他的丑达到人类的极至,而在他身上表现出的深刻

的人性美,却使他成为文学史上最独特又最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勇批失误之谬,成就追求之志。

有一个叫杨善洲的老干部,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批评过一些积极主

张推行家庭承包制的同志,后来他在检讨中写道:“事实证明,这

些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我对他们的批评是错误的。虽然我在干部

会议上,在一些群众会上作过公开的检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但错过了时机,全区实行家庭承包制比先进地区慢了一两年,影响

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古语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焉。不计较

个人名声,唯真理是从,勇于批判自己的谬误,敢于跟昨天决裂,

这才是真正的追求者,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伟大的志向。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有缺陷不可笑,可笑的是捂着癞疮疤充

美女;人有过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像蔡桓公那样,病在肌肤而讳疾

I矢O

文章中心论点明确集中,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主要存在问题有

-:一是身材之矮和体形之丑内容相同,第一'二两个分论点没有

区分度;二是论据过于一般化,或者故事陈旧老套,没有新鲜感,

或者材料普遍,没有典型性。下面我们对本文所用的四则材料略作

分析:

第一个材料是东施效颦的故事,其作用是引出话题和中心论点,

材料和观点是吻合的,但故事本身家喻户晓,人们耳熟能详,用它

来引出话题和中心论点,没有新鲜度,难以对读者心灵产生冲击波。

第二个材料是数学老师笑谈自己身矮的故事,用来证明第一个分

论点“笑对身材之矮,彰显坦诚之美”,材料和观点是一致的,但

故事平淡一般,没有独特之处,缺少典型性,其说服力自然有限。

第三个材料是《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的故事,这是一个被无数

人们讲过千万次的故事,每年都要在考场作文里大量出现。无论故

事对于自己的观点是多么切合,但面对人人讲、天天讲的老故事,

读者会心生反感的。

第四个材料一个老干部自我检讨的故事,人物和故事都可能是真

实的,但人物影响不大,故事也没有特别之处,用这样的材料来做

论据,说服力是有限的。

坦然面对头上的癞疮疤

某生

报载,某地新农村建设工作滞后,成绩平平,便用白石灰粉刷墙,

遮盖民宅原来的面貌,以应付检查,结果被媒体揭露,备受舆论谴

责,这让人想起华君武老人的那幅“捂丑图”来。其实,丑是客观

的,遮不住,捂不了,与其徒劳地遮捂,不如坦然地面对。

笑谈容貌之丑,彰显坦诚之美。

有一位老师,身材矮胖,学生背后叫他“土豆”,他并不生气。

一次课间操后,他故意用慢动作伸了一个懒腰,然后问同学,这种

情形像什么,大家回答不出来。他笑着说:“这叫土豆发芽。”半

晌,大家回过神来,一阵哈哈大笑。在笑声里,我们忘记了他的生

理缺陷,看到的是他性格的可爱。面对有目共睹的丑,与其千方百

计地遮掩,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认,这时丑就会转化为一种人格的美,

你坦白的是已然的丑,彰显的却是内心的坦诚和自信。记得鲁迅笔

下的阿Q,捂不住自己头上的癞疮疤,就企图去捂别人的嘴,结果

遭殴打,受奚落,丑亦甚焉。

深揭灵魂之鄙,捍卫高洁之心。

巴金是文革受害者,他最有资格批判别人,可是文革结束后,他

写《随想录》,批判文革,揭露自己:“在那个时期我不曾登台批

判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倘使我能够上台亮相,我会看

做莫大的幸运。”明明自己是受害者,不怨恨别人,反而主动解剖

自己,说自己在当年没有做蠢事和坏事,不是不想做,而是因为没

有资格做。别人纷纷推谢责任,往自己脸上贴金,巴老却主动揭露

灵魂深处的丑陋,这是何等高洁的心灵。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者,

勤于自我反思,严于自我解剖,不护短,不遮丑,唯其如此,我们

才能摆脱昏庸、低俗和无聊,永保高洁的灵魂。

勇批失误之谬,成就追求之志。

李立三在主持中央工作时犯过错误,此后一直检讨了30多年。

1930去苏联,被安排到军事学院当教授,向中国学员讲党史,学员

一致反映:“'立三路线'讲得最好,批判得最透彻!”1946年,

李立三回到东北,化名为一些单位讲党史,场上一片赞扬。有人问

他:“你怎么知道犯错误人的心理?”他回答:“我就是李立三。”

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古语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焉。不计较

个人名声,唯真理是从,勇于批判自己的谬误,敢于跟昨天决裂,

这才是真正的追求者,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实现伟大的志向。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有缺陷不可笑,可笑的是捂着癞疮疤充

美女;人有过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像蔡桓公那样,病在肌肤而讳疾

I矢O

升格文的成功首先表现在分论点的调整上。作者将原文的前两个

分论点改为“笑谈容貌之丑,彰显坦诚之美”“深揭灵魂之鄙,捍

卫高洁之心”,从而使文章沿着“容貌之丑”“灵魂之鄙”“失误

之谬”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展开。这样,全文的三分论点就有了质

的区分,不再缠头裹足,互相牵扯。

升格文在论据材料的选用上特别值得称道,下面我们将两文所

用的材料作逐一比较。

引出话题和中心论点,原文用东施效颦的故事,升格文改用报

上的新闻材料。后者虽然不如前者那样具有经典意义,但是它是现

实生活中的故事,而且许多读者未必有所耳闻,这样的材料远比东

施效颦更能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阅读心理。

原文和升格文都用老师的故事来作“坦诚之美”的论据,但故

事有了很大的不同。前者里的老师笑谈自己的身材缺憾,“坦诚”

精神可见,但故事并无特别之处。后者身材矮胖,同学以土豆来称

代之,比喻独特新鲜,已经很有趣味,而老师故意用慢动作伸懒腰,

屏示"+五妗荐”>垫事早奇妙

第三标材料,用巴公自我检讨i弋替加西莫多的故事,其新颖不

言而喻,而且也很具典型性。作为受害者,不怨恨别人,反而在别

人主动解剖自己,说自己当年没有做蠢事和坏事,不是不想做,而

是因为没有资格做。这样的事例足够感人,作为论据,其说服力自

然要记于文学形象。

第四则材料,用李立三的例子代替杨善洲的例子。首先,两人

身份地位不同,前者做过党的负责人,是高级干部,后者是一般干

部,他们的社会影响不同;其次,同为自我批评,方法不一样,一

个是一般的自我检讨,一个是讲课中悄然联系。正是这样的不同,

决定了它们作为论据,其论证力量的不同。

【技法提炼】

一'遴选典型,一以当十。

典型材料,是指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能体现同一类事物

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的材料。选用论据,不能只看它与观点是否吻

合,还要看它有无独特之处。只有挑选具有独特个性的材料作论据,

才能产生不用则已、一用而能以一斑见窥全豹的效果。

二、弃旧用新,人无我有。

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

海迪,变换角度使用,把它们当万金油。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

能引人注目。应当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的论据来说

理,这样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新鲜感,说理效果会更好。

三、厚今薄古关注现实。

有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