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所有知识全攻略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所有知识全攻略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所有知识全攻略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所有知识全攻略_第4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所有知识全攻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2023年12月T8联考与本文的教考衔接试题

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

岩,鲁邦所詹。”“岩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

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

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个大境界。汉

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

“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

这倒也是一种办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岳》,自是绝唱,“贷宗夫何如,齐鲁

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

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惘。相比之下,

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

很有气势,但有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

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

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

这话是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适用。

20.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中感叹号的用意。

21.“洒狗血”指演员在台上用过火的表演讨好观众,文中评价李白的诗“天

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是“洒狗血”,你如何理解?

22.你觉得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泰山的描写是否与本文段的观点相符?

请陈述理由。

参考答案:

20.①感叹号用在此处是直接抒发自己面对泰山的心理感受,极高大、极壮

阔,自己对此极震撼。②一连串的感叹号也表现出汉武帝找不到更好的、

具体的方式来描述和赞美泰山。

解析:感叹号通常表示强烈的感情,其具体作用需结合具体语句展开分析。

从后文中“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这一句来

看,这里的感叹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泰山景色让汉武帝惊叹至极,

但是,因为超出既往的经验,所以无从说起。

21.①文中认为李白的诗底气不足,写不出泰山的气势。②“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自己屹立泰山极巅的傲岸形象,有些

用力过猛。

解析:根据题干中对“洒狗血”的解释,结合文段内容与李白诗句的释义,

即可得出答案。

22.示例一: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写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的群山,在

泰山面前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这是从宏观处着笔,写出了泰山宏阔

的大境界。

示例二: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写登山过程中夕照城郭的景象与登顶

后的日出霞光景象,景物描绘都是基于现实,在写实中展现泰山的气势磅

礴。

示例三:不符合。姚鼐《登泰山记》里通过写山石、松树与冰雪,描绘了

泰山严冬的景观,这是从微观处着笔,突出了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

解析:考生需要找出文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即“这是写实,然而写

出了一个大境界”“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姚鼐《登泰山记》

中既有宏观,也有细致的微观,考生寻到一处即可得分。如果考生答有的

地方符合,有的地方不符合,只要举例得当,也是可以的。《登泰山记》

要求全文背诵,这也是对课文内容的考查,充分体现教考衔接。

二、(史上最全)《登泰山记》情境默写一网打尽一句不少+易错易考精简版

一网打尽一句不少

1.《登泰山记》中,写作者在泰山山顶看到的雪景的句子是:

2.《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

了登泰山时路途的艰辛。

3.《登泰山记》中«”和“”分别

指出了泰山的南面和北面都有河流经过。

4.《登泰山记》中,点出泰山的最高点,为下文埋下伏笔的句子是:

5.在《登泰山记》中“,”两句,写

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埋下伏

笔。

6.《登泰山记》巾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的句子是:

7.《登泰山记》中“,”两句,用如

丹砂一般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

8.《登泰山记》中,""一句指出了作者游览泰山的出发日

期,“”一句则指出了出发地点和当时的天气状况。

9.《登泰山记》中,“”一句指出作者从中谷进山;走了一

小半段,越过中岭,",

10.姚鼐《登泰山记》中,介绍“天门”的两句是:“,

11.《登泰山记》中,",”两句指出

作者从京师到泰山需要翻山越岭,突出路途艰难;从“”一句可

以看出泰山的所在城市。

12.《登泰山记》中,写作者登上天门之后,在山顶远望所见的夕阳、山水美景的句

子是:",,。”

13.《登泰山记》中,",”两句指出

了古时候登山的进山习惯和路边所见。

14.《登泰山记》中,运用比喻写作者登上天门之后,在山顶远望所见的山水美景的

句子是:“,

15.《登泰山记》中,作者与友人在日观亭中等待泰山日出的时间是:

16.《登泰山记》中“,”两句,直接

指出了太阳出来以后,作者回头看群峰,发现它们有的被日光照耀,有的没被照到。

3

17.《登泰山记》中,“,”两句,写

出了道中石刻的应接不暇以及作者的意犹未尽。

18.《登泰山记》中,泰山上松树的特点是:“,

19.《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将出时天边的景色的两句是:

20.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指出泰山南北两个山谷的河流流入地点的句子是:

21.姚鼐《登泰山记》中,点明古长城地理位置的句子是:

22.姚鼐《登泰山记》巾,“”和

“"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2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开始登山时,先用“”一句介

绍了山道的长度,接着用“,”指出通往

山顶的台阶材质及大致数量。

24.姚慎在《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25.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自己与友人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

26.《登泰山记》中,介绍泰山正南面有三谷,其中中谷的情况是:

27.《登泰山记》中,介绍泰山正南面有三谷,其中东谷的情况是:

28.在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看到泰山路边的石刻情况是:

29.《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

30.《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

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日光的照

耀下红白错杂,宛若鞠躬致敬,显得矮小。

31.在《登泰山记》巾,"”一句通过对比,写出了日观峰附

近积雪之厚,照应了前文的“",再次凸显了天气的恶劣。

32.在姚属《登泰山记》中,点明碧霞元君祠地理位置的句子是:

33.姚鼐《登泰山记》中,交代登泰山的时间和同行之人的句子是:

4

34.在《登泰山记》中,介绍泰山上石头的情况的句子:

35.《登泰山记》中,用短句描绘了泰山严冬的景观的句子是:

“,,o”语言简练

峭劲,与前文“大风扬积雪击面”相回应。

其他高频易错

1.在姚鼐《登泰山记》巾,作者写日出前,天边云彩瞬息变化、五彩缤纷的句子是:

2.《登泰山记》巾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

“,"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

媚、肃穆巾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3.在《登泰山记》中,",”两句,写

出了太阳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表现积雪反射的光很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O

参考答案

一网打尽一句不少参考答案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3.汶水西流济水东流;4.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5.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6.稍见云中白若樗播数十立者山也

7.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8.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9.余始循以入复循西谷遂至其巅;10.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1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1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3.循东谷入道有天门;14.汶水、徂徐如画而半山居零若带然

15.戊申晦五鼓;16.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17.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生石罅皆平顶

1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0.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2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22.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23.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2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25.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6.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27.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28.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29.稍见云中白若樗藉数十立者山也;30.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31.而雪与人膝齐大风扬积雪击面;32.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33.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34.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

少圜

35.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其他高频易错参考答案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汶水、徂徒如画而半山居零若带然

3.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高频易考易错试题精炼

1.《登泰山记》巾,写作者在泰山山顶看到的雪景的句子是:

2.《登泰山记》巾,",”两句写出

了登泰山时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巾“,”两句,写

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埋下伏

笔。

4.《登泰山记》中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的句子是:

5.《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将出时天边的景色的两句是:

6.姚鼐《登泰山记》中,“”和

”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霎弥漫的环境。

7.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自己与友人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

8.《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的语句是:

9.《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

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峰在日光的照

耀下红白错杂,宛若鞠躬致敬,显得矮小。

10.在《登泰山记》巾,"”一句通过对比,写出了日观峰附

近积雪之厚,照应了前文的“",再次凸显了天气的恶劣。

11.在姚鼐《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前,天边云彩瞬息变化、五彩缤纷的句子是:

1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

,"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

6

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13.在《登泰山记》中,“,”两句,

写出了太阳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1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表现了冰雪之盛的句子是

“”,表现积雪反射的光很亮的句子是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道中迷霎冰滑磴几不可登

3.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4.稍见云中白若樗藉数十立者山也

5.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6.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7.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8.稍见云巾白若樗蓿数十立者山也;9.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0.而雪与人膝齐大风扬积雪击面

1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12.汶水、徂徐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3.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1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三、全文翻译+理解助背+思维导图

原文:泰山之阳,研西流;其阴,济水东流。|皆入汶,阴谷皆入园。当其

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向阳山谷

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原文:余速圈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圉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杲月丁国,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雕。四十五里,圜皆顾石

为回,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

始做以入,道少半,越中冏复圃西谷,遂至其蜀。古时登山,循东谷人,道有天门。

天门云。道中迷寒冰滑,圄几不可圈。及既上,固山负雪,明回天南,革晚日照

汶水、而半山居霎若带然。

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

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

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

水。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道路不到一半,翻过巾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

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

7

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

岭和山顶,象门槛一样阻挡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

大雾迷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深

青色的山被白雪覆盖,明亮的雪光照耀着南边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

城,汶水、徂徐山就象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象

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原文:戊申画,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阚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穗嘉I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国。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

视日观回西峰,或得日或否,I绛皓驳I色,而皆若回。

译文: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五更时,我和朱孝纯坐在日观

亭上,等着看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

下一片云雾迷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小白点象“五木”骰子一样立在那

里,都是远山。天边云彩上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象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那就是东海。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

的没有,紫红、淡白,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又都象弯腰曲背的样子。

原文: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圈失。圜不当道者,皆不

及往。

译文: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

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

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灭不清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

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原文: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

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

译文: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

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

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

附近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原文:桐城姚鼐记。

译文:桐城人姚鼐记述。

理解助背:

1.《登泰山记》开篇交待泰山阴阳两面水流的语句是“泰山之阳,汶水西

迄其阴,济水东流。”

2.《登泰山记》中,“居雾”以静写动,写出了雾的轻盈,呈停聚不动的

状态。“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了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

伟的句子是“半山居雾若带然”o

3.“苍山负雪”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

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明

烛天南”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

明亮。

4.《登泰山记》中“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中的两个“皆”字,顿

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

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5.《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是“望晚日照

城郭,汶水、徂徐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三句设喻新奇,用很少的笔

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

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在《登泰山记》中,描写日已出的两句是“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6.《登泰山记》中以“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写出

了由南麓登山路途漫长、石阶难登、台阶众多的情状。

7.《登泰山记》中作者从中谷登巅,表现其沿途所见的语句为“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8.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o这一比喻写出了西边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

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9.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石头的情况的句子: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10.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树木的情况的句子: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思维导图

山记)人鲁日■■山・日土过.文章

UMMNiw,知**wr.山..gma■・色10日出

M(im-ms)?we.BSH04

-ma

giamMn»£±a^iMEUi,例rfMajur.世

WNMil”.«MAUintlUMMaK.JtmfL•

IM李■■正IMS,口中・各代文学史上

•・wrMMMIF.‘方VMM人才・岷・1ttm》一■*三

工■住,西5«外映"文1»"«少IW・比而分态.

2im・达逸.1M文■金文只,/5»,"分9H1出・后AhlHmma.

暨泰山记

mw-M・.15.9.■

七千《拿

«mnM«SKJB

e天.日mm

结构导BB幡日士事曾哂

am:9mM

■山日国

8iE±OJMM

B±BMM

.堡9M

・WIM

ASM

f说明作者登山路线

山巅(至)

南。京师

(乘)(循)

西谷*

L齐河长清、

(历)刘中岭(越)

泰山西北谷口

(穿)3(越)

、|长城之限□(中谷)

9南麓(登)

长遂跋涉

泰安

历尽唯牢〈至)

四、知识梳理:相关成语+文化常识+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相关成语

1.独占鳌头:指独占领先地位,成为第一。

2.青云直上:形容人的事业或地位不断上升。

3.巨轮将至:比喻事情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势不可挡。

4.一步登天:形容成功或升迁非常快,进展迅速。

5.壮志凌云:指雄心壮志,胸怀大志,追求高远目标。

6.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7.略知一二:表示了解某个事物或问题,但只是粗略地知道一些皮毛,不

够深入。

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挡。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高大的泰

山也看不见了。比喻被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事物的

本质。

9.泰山梁木:原是孔子自喻,后用为推尊贤哲之词。

10.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见闻浅陋,不认得著名人物。

11.河山带砺:河:黄河。山:泰山。带:衣带。砺:磨刀石。黄河像衣带

那么细,泰山像磨刀石那么小。比喻不可能的事。也比喻经历的时间久远。

12.挟山超海:夹着泰山跨越北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13.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14.泰山鸿毛:比喻轻重悬殊。也说鸿毛泰山。

(二)文化常识

1.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为五岳之长。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一般指

东岳泰山(位于山东)、西岳华山(位于陕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

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如下: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情绪。

3.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诗人,桐城人。人称惜抱

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曾参与编修《四

库全书》。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4.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

承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桐城派的文章,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

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5.阴阳:阳”和“阴”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

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

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阳指山南水北,阴则是山北水

南。

6.阳:山的南面。

7.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

8.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9.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10.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11.五鼓:五更o

古代计时单位

五更五鼓五夜现代

时间

一更一鼓甲夜19:00〜

21:00

二更二鼓乙夜21:00〜

23:00

三更三鼓丙夜23:00〜

1:00

四更四鼓丁夜1:00~

3:00

五更五鼓戊夜3:00〜

5:00

12.樗璐(chupu):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

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13.岱祠:东岳大帝庙。

14.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15.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

16.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17.绛,大红。

18.皓:白色。

19.丹:朱砂o

20.古代农历日期的别称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

①朔---农历每月初一。

②既朔一一农历每月初二。

③蛾眉----农历每月初三、初四。

④小望一一农历每月十四。

⑤望一一农历每月十五。

⑥既望一一农历每月十六。

⑦晦一一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三)重点词语

1.以:在。

2.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3.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4.蹬(deng):石级。

5.级:石级。

6.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7.几:几乎。

8.负:背,覆盖。

9.烛:动词,照亮。

10.稍:逐渐。

11.居:停留。

12.或:有的。

13.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

14.圜:通“圆”,圆形。

15通假字

(1)须臾成五采“采”同“彩”

(2)多平方,少圜“圜”同“圆”

16.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⑵多平方古义:平的方形的,指山石的形状。今义:数学用语。

17.词类活用

⑴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照)

(3)山多石,少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有;少有)

18.文言句式

⑴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

(2)此东海也判断句

(四)一词多义

⑴阴

①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

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没有阳光)

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

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阴影,树荫)

⑤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冷)

⑥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光阴,时间)

⑵坐

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同“座”,座位)

③王日:“何坐?”曰:“坐盗。”(因……而获罪)

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⑶及

①及既上(等到)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

③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④皆不及往(赶得上,来得及)

(4)道

①循东谷入,道有天门(道路)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

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

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⑤万户侯岂足道哉(称道)

⑥道皆砌石为磴(道路)

⑦道少半(走,走路)

⑸以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

②余始循以入(连词,表顺承关系)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助词,表方位)

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

⑥以刀劈狼首(介词,拿、用)

⑦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用来)

⑧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以为)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在)

2.崖限当道者(阻挡)

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对着)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2.余始循以入(我,代词)

3.余所不至也(我,代词)

4.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1.越长城之限(界限)

2.崖限当道者(门槛,像门槛一样)

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

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无实义)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

2.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

或日(有的人)

或得日或否(有时)

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六者(逐渐)

其制稍异于前(略微,稍微)

五、易考挖句练习+易错字挖空+重点词义挖空

(-)挖句练习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最高日观峰,

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

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其级七千有余。泰山

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

半,越中岭,,。古时登山,循东谷

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

巅,,世皆谓之天门云。,

o及既上,,o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o,山也。

,o日上,,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

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桐城姚鼐记。

(二)易错字词挖空

泰山之阳,()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

阴谷皆入济。()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

南十五里。

余以()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风雪,历齐

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至于泰安。是月丁未,

与知府朱孝纯()由()登。四十五里,道皆()

石为(),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所谓环水也。余

始()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0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余

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当道者,世皆谓之天

门云。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

天南;望晚日照(),汶水、()如画,而半山()

若带然。

(),五(),与()坐日观亭,待日

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稍见云中白若()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成()。日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

得日,或否,()(),而皆()。

亭西有(),又有()元君();皇帝

行宫在碧霞元君()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

以来,其远古刻尽()0()不()道者,

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色,多平方,少()o少杂

树,多松,生(),皆平顶。冰雪,无(),无鸟兽音

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齐。

桐城()记。

答案

汶水汶当乾隆乘限子

颍南麓砌磴郦道

元循巅溪水山巅崖

限磴城郭徂徐居雾

戊申晦鼓子颍云漫樗茄须臾五

采丹绛皓驳色

若偻岱祠碧霞祠祠显

庆漫失僻当

苍黑圜石罅瀑水膝姚鼐

(三)重点词语意义挖空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

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

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

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

()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

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

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

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

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

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

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

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徒如画,而半山居

()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

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

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

皓()驳()色,而皆若()偻()O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o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

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O

答案

南面,山的南边、水的北岸为阳向西北面,山的北边、

水的南岸为阴向东山南面谷中的水山背面谷

中的水在那

在从冒经过界限到

达这用砌石,名词作状语石阶

说顺着相当于“而”再山

顶门槛在等等几乎等

到已经背,覆盖照停留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更弥漫逐

渐天边奇异同“彩”纯

正朱砂晃动摇荡托着有

人有的大

红白杂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

鞠躬的样子

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这模糊或缺失对

平的、方形的同“圆”缝隙

六、沙场练兵之检测

1.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答案】D【解析】D项古今同义,烂木头。A项,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B项,古义:传授学业。今义:跟随老师学习;学生对老师的自

称。C项,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上文

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2.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答案】D【解析】A项,“日”,名词用作状语;B项,“上”“下”名词

用作状语;C项,“水”,名词用作动词。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榆柳荫后檐

C.鼓瑟吹笙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答案】D【解析】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A、B、C三项都

是名词的活用。A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南。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遮蔽。C

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故选D。

4.下列各项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三夜阴霭败场圃

A.采采米苜,薄言裙之B.一竿晴日舞比邻

C.急炊大饼偿饥乏D.多博村酷劳苦辛

【答案】B【解析】B项和例句都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句中“败”,

使……毁坏,B项“舞”,使……欢欣鼓舞。A.裙,名词活用作动词,提

起衣襟兜东西。C.饥乏,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饥愤困乏的外孙。D.苦辛,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勤苦辛劳的外孙。故选B。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②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答案】D【解析】①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②东:名词作动词,向

东进发。③渔:名词作动词,打鱼。④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

侣。故选D。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其贤不及孔子

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④蚓无爪牙之利

⑤小学而大遗⑥今之众人

⑦师不必贤于弟子⑧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①②⑧B.②③⑧C.③⑤⑦D.③④⑧

【答案】B【解析】①“博学”古义指广博地学习,今义指学问广博精深。

④“爪牙”古义指兽类的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⑤“小学”古

义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⑥“众人”古义指一般的人,今

义指大多数人。⑦“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用不着,不需要。

7.下列加点的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虎鼓瑟兮鸾回车,②栗深林兮惊层巅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孔子师郑

子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⑦不耻相师⑧则群聚而笑

之⑨小学而大遗

A.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⑨B.①⑤/②⑥/③⑨/④

⑦/⑧

C.①⑥/②⑤/③⑧/④⑦/⑨D.①④/②⑤⑥/③/⑧

⑦/⑨

【答案】C【解析】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形容词

作名词)

8.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答案】C【解析】生,同“性”,天性。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纵一苇之所如

C.须臾成五采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答案】B【解析】A项,“冯”同“凭”;C项,“采”同“彩”;D项,

“圜”同“圆”。

10.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或师焉,或不焉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解析】A项“生”通“性”逐项“不”通“否”4项“知

通“智”。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