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芣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芣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芣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芣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芣苢》

——劳动之歌学习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掌握《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2.领会诗歌中比兴的艺术手法;提高鉴赏诗歌文学形象的能力。3.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中热情、喜悦的劳动气息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重点:诗歌内容和思路的理解,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动词的含义。难点: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课堂导入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无论是久远的过去,还是当下,我们都不能离开劳动而独活。对于现代劳动我们很熟悉,那么我们今天来“劳动之歌”展厅看一看久远的过去,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劳动场景?fúyǐ

芣苢

《诗经·国风·周南》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初年至

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

篇。

《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

编订。《诗经》在

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

》。

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并沿用至今。 2.《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

;《雅》是

,又分《大雅》(74)和《小雅》(31);《颂》是

又分为《周颂》31《鲁颂》4和《商颂》5,共40篇。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

《诗经》西周诗三百305孔子先秦时期春秋中叶西汉诗经周代各地的歌谣(160)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正声雅乐兴比赋《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yuan得我所。……——《魏风•硕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按表现手法文学常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兴比赋兴了解时代背景

《周南·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应是社会比较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们尚能安居乐业的周公时代的作品。《芣苢》

《芣苢》之作,兴采之也,如后人采菱则为采菱之诗,采藕则为采藕之诗,以述一时所采之兴尔。

——宋·郑樵《诗辨妄》芣苢——车前草

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活动一:

读诗入境,

吟诵展示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翻译: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茂盛的样子薄言:“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有:取得,获得。

诗歌大意古义:助词,无实义。今义:浅薄的话,多用谦词。一词多义:动词,取得,获得。翻译: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拾取。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翻译: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活动二:

描摹画面,

场景再现课堂活动

前人读《芣苢》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描述画面,再现劳动场景。结构图解第一章:人们结伴出发去采摘芣苢第二章:采摘芣苢时的动作描写,数量由少到多第三章:芣苢越采越多,人们采摘完毕,满载而归详写妇女们采摘车前草的情景字甲骨文小篆含义纵观六个字,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

采摘

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劳动过程)(劳动欢乐)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诗中的六个动词的顺序可以改变吗?01一想到如此茂盛的芣苢,即将“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动作轻快,情绪高昂。采摘前的喜悦图02慢慢摘取的动作就变成了飞快的拾取,紧接着由手指的动作变成了手指与手掌的协作,从“拾”变成了大把大把的“捋”。采摘时的竞技图03飞快地采摘,让他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车前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他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衣襟塞进腰带里。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小结小结整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活动三:

品赏特色,

生其气象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方玉润《诗经原始》

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吴师道芣苢——劳动者的欢歌这首诗美在哪里?

句式之美

重章叠唱

音韵之美

节奏明快,回环往复用词之美

采、有、掇、捋、袺、襭形象之美

平凡而快乐的劳动人民①重章叠唱。

本诗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请赏析本首诗的艺术特色。②赋的手法。

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请赏析本首诗的艺术特色。③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请赏析本首诗的艺术特色。重章叠唱的作用3.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2.反复咏唱,深化诗的主题。1.创造诗的氛围和意境。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色调清丽,风格明快,意境优美。主题归纳对接高考,

拓展训练真题点击【2014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榛榛。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硕大的样子。③榛榛(zhēn

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练习(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

重章叠唱(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①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②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