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 实验探究题_第1页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 实验探究题_第2页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 实验探究题_第3页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 实验探究题_第4页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 实验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一、光学实验

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

垂直于镜面,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⑵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0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Z/是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次数123

/i30°40°60°

Zr30°40°60°

第1题图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入射角.

(4)硬纸板AB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B沿ON向前或向后折时,不能在纸板B

上看到反射光,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

在”)同一平面内.

(5汝口果让光沿F0方向入射,反射光路沿0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_的.

补充设问

(6)实验中,纸板的表面应该(选填“光滑”或“粗糙”)些;硬纸板的作用是

⑺实验中,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

别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应进行的操作是

实验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第2题图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

(2)选取两支外形(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A、8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

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⑶在实验过程中,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20cm处,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

与玻璃板的距离是cm;

(4)实验中,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

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补充设问

⑸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实验过程中,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蜡烛,为了观察成像的位置,实验者要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面”、“后面”或“任何方位”)进行观察.

(7)经过多次实验,分别记录蜡烛A、蜡烛B在纸板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下一步应如何

处理“白纸”上的信息以便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第3题图

⑴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标

尺刻度的范围内(选填标号).

A.40-50cmB.50-60cm

C.60-70cmD.70-80cm

⑵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变(选填“大”或

“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

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我们.

(3)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凸透镜8cm处,此时一(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

像.

-2-

4.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第4题图

(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水平高度.小明按要求调好后,

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为了能找到凸透镜成像时像的位置,需要对光屏进行的操作是:

,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即将超出光屏的上边缘,这时可以向上移动(选填

“蜡烛”、“凸透镜”或“光屏”),再次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⑶小明摘下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拿走眼镜,需将光屏

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小明戴的眼镜对光有(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实验中,光屏相当于人眼睛构造中的.

-3-

二、热学实验

实验1探究水沸腾时的规律

1.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0510时间/min

第1题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当先调整图甲中—(选填“A”或“8”)的高度.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6两条图线.由图可知:

实验中水的沸点为℃;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

别为in”、mb,则ma—:加(选填“>"、"=”或“<”

(3)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

(4)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那么,水的沸点可能与有关.

补充设问

(5)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丙所示,则图中(选填

“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第1题图丙

(6)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形成的,水沸

腾时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些“白气”是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7)烧杯中的水质量为100g5初温为90℃5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为96°C,这段时间内水

吸收的热量为J[c*=4.2X103J/(kg.℃)].

实验2探究固体熔化时的特点

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最后应调整_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的位置.

-4-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不断有液态物质出现,同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从而确

定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物质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熔化后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所示.若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进行,分析图像可知:试管中的物质(选填

"能"或"不能”)沸腾.

⑷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

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选填序号).

①烧杯中的水过多

②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实验3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

3.利用图中的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情况.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分别接入电阻丝,装入质

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插入温度计.

⑴装置中电阻丝的阻值应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实验中用来反映

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按照下表中的数据,请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J/(kg.r).[c

水=4.2X103J/(kg・℃)]

液体质量/g初温/℃加热时间/min末温/℃

煤油150201050

水150201035

第3题图

⑵夏天,海边昼夜温差变化小,这是因为水的大.

(3)在烧瓶中重新填装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煤油,接入阻值不同的电阻丝,此装置就可以探

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补充设问

(4)停止加热后,的温度下降得快,更适合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5)讨论时,老师启发同学们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中,用同样的热源

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______________也可以完成该实验.

-5-

三'力学重点实验

实验1测量物质的密度(含特殊方法)

1.小明想知道橡皮的密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第1题图

(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的处,若此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左

侧,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到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橡皮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祛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橡皮的质量为g;他又用量筒和水测出橡皮的体积为8cm3,则橡皮密度为

________g/cm3.

2.为预防新冠肺炎,小明用密度为0.8g/cn?的纯酒精配制了浓度为75%的酒精.他查阅资

料得知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7g/cnP.为检验自己配制的酒精是否合格,他进行

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WHIW,

IV

第2题图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

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

衡.

(2)将适量配制的酒精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通过加减磋码的一

番操作,当小明将祛码盒中最小的磋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该

(选填序号).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移动游码

C.取下最小的祛码后移动游码

(3)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98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则

量筒中酒精的体积为cm3.

(4)测量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酒精的总质

量为g.

(5)小明配制的酒精的密度为g/cnf.为符合要求,他应该向配制的酒精溶液中添加适

量的(选填“纯酒精”或“水”).

-6-

3.小明在复习“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时,想测量他爱吃的李子的密度,征得老师同意

后进行如下操作:

rrniTiWj10(

七区A

JJI|*nipinf>niinn|ivn|i

第3题图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并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处,分度盘的指针如图

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一颗新鲜的李子放到天平的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添加的祛码数和游码位置如图

乙所示,则李子的质量为g.

(3)小明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老师建议他用一个质量为50g的烧杯代替量筒继续做实验,

他思考后,接受了老师的建议,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把李子放入烧杯中,发现李子沉入水中,如图丙所示,用油性笔

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M;

第3题图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李子的总质量为112g;

③将李子从水中取出,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图丁所示;

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10g.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李子的体积为cn?,密度为g/cnA。水=1.0X103

kg/m3).

4.现有一瓶饮料,小明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0o的金属块测出了饮料的密度〃

第4题图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加1,读数如图所示,为g.

(3)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饮料,使金属块浸没在饮料中,在烧杯液面

位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瓶和饮料的总质量为m2.

(4)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饮料,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

的总质量为机3.

(5)0=(用符号表示).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饮料,测量结果(选填“偏

大”、“偏小”或“不变”).

-7-

实验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5.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第5题图甲

⑴小宇分别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他这样做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其中木块在毛巾表面匀速滑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N.

第5题图乙

(2)小宇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于是他将木块沿竖直方向依次切

开(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在同一木板上匀速拉动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他

分析表中数据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老师却指出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原因是:

次数木块大小接触面积S/cm2滑动摩擦力f/N

1整块1602.0

21201.5

35块801.1

4孤400.5

6.为了探究“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小马同学设计

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第6题图甲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在水平

长木板上做直线运动.

(2)实验中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在同一次实验中,小马发现,当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同一物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

-8-

(4)在实验中,小马通过改变物块的重力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次数123456

木块的重力(N)2.03.04.05.06.07.0

测力计读数(N)0.81.31.61.92.42.8

第6题图乙

(5)本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6)小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发现效

果更好.图乙实验中(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水平长木板做直线运

动.

实验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7.在一次物理兴趣小组活动中,某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

验,如图所示.

七中2曲料与'长为木械4>面

E匕的

第7题图

⑴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

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⑵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如下表:

接触面小车受摩擦力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

材料情况距离s/cm

毛巾大20.2

棉布较大40.0

木板小90.1

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

离越;进一步推理出的结论是: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作用时,将

.早在3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

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本实验所运用的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还可用于研究

(填写实验名称即可).

补充设问

(3)分析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的作用.

-9-

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小车在水平面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选填”在棉布上更

多”、“在木板上更多”或“两次一样多”),小车的动能转化为能.

(5)实验中若再添加一小木块,就可用图丙装置来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具体的操作

是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_______由静止自由滑下,去撞击置于木板表面相同位置的木块并进

行比较.

实验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8.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等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第8题图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中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选填字母);

A.直接从U形管右测中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胶管重新安装

(2)正确操作后,分析乙、丙两图的实验现象,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

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的形状(选填“上窄下宽”或

“上宽下窄”);

(3)玲玲保持丙图中探头的位置不变,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她发现U形管两侧液

面的高度差又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

结论.她的操作不可靠,原因是加入盐水后液面位置改变了,正确操作是应将探头适当

(选填“上移”或“下移”);

(4)红红用丁装置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在左侧加入适量的水,在右侧缓慢倒入待测液体,

直到观察到橡皮膜相平,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多选);

A,右侧待测液体到容器底的深度历

B.右侧待测液体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历

C.左侧水到容器底的深度加

D,左侧水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加

根据你选用的物理量推导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用题中字母和。水表

示).

补充设问

⑸玲玲把探头放入水面下6cm处,探头受到水的压强是Pa.(g取10N/kg)

(6)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玲玲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

实验思路,不需写具体步骤).

实验5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

9.物理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挂着一

实心圆柱体,如图a、b、c、d、e分别为实验情景.(g取10N/kg)

第9题图

(1)通过a、c两次实验,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是N;

(2)通过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

(3)通过c、e两次实验,可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的关系;

uF/N

2.0、

|,6-------------------

1.0•

0246R10121416卜3

第9题图f

⑷在某种液体中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得到如图f所示弹簧测力计读数与圆柱

体下表面浸入深度的关系图像,则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

实验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0.如图是小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第10题图

⑴在水平静止的杠杆上A、B处,挂5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如图甲所示,杠杆平衡.他

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⑵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杠杆平衡条件应为

实验左侧钩码左侧钩码距离支右侧钩码右侧钩码距离支

次数数(个)点0(格)数(个)点。(格)

12332

21632

-11-

32634

(3)某次实验如图乙,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的最简单操作是

(4)图丙是小明验证结论的实验,E点弹簧测力计示数是N(g取10N/kg).

11.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第11题图

(1)为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

置,此时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达

到平衡.

(2)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⑶实验时,小明在杠杆左侧A位置(左边位置第四格)先挂了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则在右

侧B位置(右边位置第三格)应挂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可以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4)如图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

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实验7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12.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球A从斜面

上某点滚下,撞击在水平面上的木块8,木块8移动一段距离.

第12题图

(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选填“小球A”或“木块2”)的动能.

(2)实验表明,让小球A分别从斜面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高度越大,速度越,木块8

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动能越大.

(3)想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请你选出合适的器材完成实验设计:

①添加的实验器材:.

②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③实验结论:.

-12-

四、伏安法实验

实验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小明所用电路如图所示.

第1题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开关闭合前无需移动滑片.

(2)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小明检查发现仅导线有故障,则故障为()

A.导线④断路B.导线③断路

C.导线②断路D.导线①断路

⑶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1V时,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在

上表中;继续移动滑片,分别读出电阻两端电压为2V和3V时电流表的示数,并依次记录

在表格中.

实验序号U/NI/A

①1.00.20

②2.00.40

③3.00.58

(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小明整理器材时发现定值电阻很热,他联想到:处理数据时,第三组数据之

间的关系与前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他和同组小华就此展开讨论,认为数据差异可

能是由于造成的.由此反思实验过程:实验时每次读取数据后要(写

具体操作),再记录数据,减小此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小明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物图.实

验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5个,阻值分别为5。、10。、15Q、20。、30Q,电源电压恒

为4.5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Q.

第2题图

-13-

(1)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端(选填"A”或"8”).

(2)小明首先用5Q电阻实验,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片,电流表指针无偏转,

电压表指针迅速满偏,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填字母)

A.开关断路B.滑片接触不良

C.电阻断路D.电流表短路

排除故障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在乙图中描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其数值为

(3)第2次实验中,他将5Q电阻换成10Q,如果滑片仍然停留在第1次实验的位置,小明

应向(选填"A”或“2”)端移动滑片,同时,眼睛应注视(选填“滑片”、“电

流表示数”或“电压表示数”).

(4)只用30。的滑动变阻器(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完成5次实验.

(5)该实验电路还可以完成实验.(写一个)

实验2伏安法测电阻(含特殊方法)

3.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甲所示.

第3题图

⑴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尸要移动到—(选填2”或*”)端;

(2)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但电压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则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

是以下四种中的:

A.R处断路B.滑动变阻器处断路

C.&处短路D.电流表处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整滑片P到某一位置后,若两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其中电流表的示数为A,此次测得电阻的结果为&=Q

4.实践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

值约为10Q),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Q1A”.

-14-

第4题图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得交叉).

(2)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除保护电路外,还有作用.同学们把电路元件接

入电路,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就立即发光,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路,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到,

表明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为

Q继续向左移动滑片,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写

出一条即可).

(4)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得出结论:

5.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定值电阻尺的阻值.测量数据记录如下表:

(1)第2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对应的电阻值为Q.

第5题图

实验次数123

电压UN1.52.02.5

电流〃A0.160.24

电阻R/Q9.410.4

(2)根据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定值电阻&=Q(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时,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都不偏转.用一根导线在图甲中先后连接

接线柱B与C、C与。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为0,连接接线柱。与£时,电压表和

-15-

电流表指针明显偏转,则电路的故障是

第5题图丙

(4汝口果没有电压表,电源电压未知,可以用最大阻值为R的滑动变阻器和如图丙所示电路

来测量电阻尺的阻值.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滑片在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A;滑动

变阻器滑片在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h,则电阻氐=.(用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

示)

6.小亮做“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

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

第6题图

(1)在图甲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⑵小亮连接电路时,刚接好最后一根线,就发现小灯泡发光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⑶在改正⑵的错误后,在实验开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先调到甲图所示的最

(选填“左”或“右”)端.

(4)小亮滑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

U—/图像,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Q.

(5)小飞想到用其他的方式也能测量小灯泡的阻值,于是取来阻值为10Q的定值电阻扁和

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用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小飞的实验方

案如下:

第6题图丙

a.闭合开关S,将Si拨至接触点1-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

b.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将Si拨至接触点2,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是U;

则小灯泡的电阻R=(用己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16-

实验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7.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选用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阻值约为10Q,

现有两个规格为“10。2A"、“50。1A”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为6V.

V乙

第7题图

(1)本实验中应选择规格为的滑动变阻器.

(2)分组实验中,某组同学接成甲图所示的电路,试触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只填

符号)

A.偏向没有刻度的一侧

B.不偏转

C.偏向满刻度一侧

(3)在甲图中标记错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接法.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发现此时灯泡不亮且电压表示数很小;为判断是否还有故障,

接下来,应________,观察灯泡是否发光、电压表示数是否变化.

(5)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为W;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6)实验完成后,某同学利用现有器材重新组装如图丙电路,请问可以探究的问题有

第7题图丙

8.小桂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标有“2.5V”的小灯泡、电压为3

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7-

H

0.10.2“A

再T

第8题图

⑴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状态.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3)实验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

能是小灯泡连接处(选填“断路”或“短路”).

(4)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可改变电压表示数.若使电压表示数由2.5V变为图丙

所示,应向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5)小桂调节滑动变阻器,获得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并画出U—/图像如图丁所示.若

该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10s消耗的电能为W额,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一半时工作

10s消耗的电能为W实,则W实(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卬额.

9.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待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为了比较精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压表的量程应选0〜V.

(2)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都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

几乎为零,则故障可能是(选填“电流表与导线”或“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为0.5A,则小灯泡的

额定功率是W.

(4)测量结束后,应先,再拆除导线,最后整理好器材.

(5)某实验小组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描点法,在坐标纸上作出了如图甲所示的/一U图像,

请指出作图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是.

第9题图

-18-

(6)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还缺一根导线连接才完整),可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

功率,其中R为定值电阻.请写出本实验主要测量步骤及所测物理量:

①电路连接完整后,开关S2断开,Si、S3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额.

②,开关S3断开,Si、S2闭合,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2.

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产额=.(用R、U额、。2表示)

1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所用器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

泡、电池组(二节干电池串联,电压为3V)、电压表一块、滑动变阻器(10。2A)、定值电

阻(&=5。)、开关三个和导线若干.

第10题图

⑴请根据图甲电路图,将图乙实物图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小明继续实验

①只闭合S、S2,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

②只闭合S、Si,保持滑片尸不动,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2.25V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④当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20s,则滑动变阻器在这段时间消耗的电能为J.

(3)小红通过课外学习知道,干电池有一定的电阻,我们需要用它的“电压U”和“电阻

两个物理量来描述它(如图丙所示).于是小红在小明完成步骤①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池组

两端,保持滑片尸的位置不变,只闭合S、S2时,读出电压表示数为2.55V>

Hr

电池伍—1

第io题图丙

则小明实验中所用电池组的电阻r是Q.

-19-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一、光学实验

1.⑴量角器⑵入射⑶等于(4)在⑸可逆

【补充设问】(6)粗糙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或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

面内(合理即可)(7)给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标序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入射光线

和对应的反射光线)

【解析】(1)实验中要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因此需要使用量角器量出每组角度;(2)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因此Ni是入射角;(3)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因此可以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实验时,光屏垂直放置在

平面镜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同时出现在光屏上,纸板B折转任意角度后,光屏上看不

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

射入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去,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1)反射(2)相同(3)20(4)虚

[补充设问](5)不变(6)前面(7)将对应的像点与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测

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解析】(1)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2)实验中用未点

燃的蜡烛B与点燃的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就可知蜡烛所成像的大小特点,因此为了方便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应选外形相同的蜡烛;(3)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

的距离相等,则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为20cm;(4)光屏上不能承接到

像,说明该像不是由实际的光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

3.(1)B⑵小远离(3)不能

【解析】(1)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在15cm刻度线的位置,则物距为"=40cm—15

cm=25cm,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像应该在标尺刻度的50〜60cm之间,故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50〜60cm范围内;(2)

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像将变小,像距也

变小,故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远离我们;

(3)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凸透镜8cm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不能在

光屏上找到像.

4.(1)将光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2)光屏(或蜡烛)(3)发散视网膜

【解析】(1)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像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应将光屏在1倍焦

距和2倍焦距之间移动,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2)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应将光

屏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向下移动;(3)拿走眼镜,光屏需靠近凸透镜,说明眼镜对

光有发散作用,光屏相当于人眼构造中的视网膜.

二、热学实验

l.(l)B(2)98保持不变<(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4)气压(或水的纯度、海

拔高度)

-20-

【补充设问】(5)A(6)液化液化(7)2.52x103

【解析】(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2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

然后再调整A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2)由

图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98℃,水在沸腾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