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评_第1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评_第2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评_第3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评_第4页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

附录1植被调查样方记载表

附录2工程区域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

附录3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名录

附录4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名录

附录5甘肃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

附录6甘肃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

I

附件

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委托函

II

附图

附图1石羊河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2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规划示意图

附图3石羊河流域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图

附图4石羊河流域地形地貌图

附图5石羊河流域水系图

附图6石羊河流域水文站分布图

附图7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1986年)

附图8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2006年)

附图9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

附图10工程地理位置图

附图11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12工程大坝培厚加高横断面典型设计图

附图13工程施工布置图

附图14红崖山水库下游及北部湖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15工程区域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分布图

附图16工程区域及周边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

附图17工程区域及周边陆生动物分布示意图

附图18工程区域水生生物调查示意图

附图19甘肃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

附图20甘肃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附图21甘肃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分布图

附图22甘肃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23工程与保护区的区位关系图

附图24甘肃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附图25甘肃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分布图

附图26甘肃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植被现状分布图

附图27工程与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区位关系图

附图28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措施布局图

附图29红崖山水库库区淹没范围

附图30工程区域施工期环境监测点位分布图

附图31工程区域运行期环境监测点位分布图

I

前言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水资源

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流域水资源

过度开发利用,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治理石羊河,抢

救民勤绿洲,对改善石羊河流域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石羊河流域日

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多次

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由甘肃省水利厅和甘肃省发改委编

制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07年12月7日获得国务院批

复(发改农经[2007]3378号)。

红崖山水库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民勤县境内的石羊河下游,始建于1958

年,经过一期、二期、三期扩建加固及除险加固,控制流域面积13400km2,设计总库

容9930万m3,调节库容5966万m3,调洪库容3070万m3。红崖山水库是一座以保护和

改善民勤生态为主,兼顾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担负着红崖

山灌区13个乡镇,2个国营农林场农田及生态经济林草灌溉任务,现状实际灌溉面积

66.06万亩,同时承担着有计划地向青土湖输送生态水量的任务。

目前,红崖山水库入库断面来水由中游河道下泄、西营河输水和景电调水组成。

石羊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西营河输水和景电调水时段比较集

中,并且,红崖山水库自1958年水库建成至今已经过半个世纪的运行,由于风大沙

多,致使大量的风沙入库,加之上游来水中挟带一定量泥沙,导致水库淤积比较严

重。目前近三分之一的库容被泥沙淤积侵占,库床逐年抬高,库面蒸发增大,使兴利

库容减少较多,调蓄能力降低,水库下泄水量较大,水资源调配能力减弱。随着石羊

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逐步完成,下泄水量目标逐步实现,调入民勤地表水量逐年增

加,但由于红崖山水库淤积严重,从而导致红崖山水库调蓄能力严重不足,受汛期限

制水位制约,出现兴利与防洪的冲突,致使水库难以满足2020年青土湖生态目标需

要的补水量和灌区用水高峰期的灌溉要求,迫切需要增加红崖山水库的调节库容。

本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水库清淤,大坝适当加高培厚,溢洪道、泄洪闸和输

水洞加固改造,库岸防护,利用清淤土方对水库周边开展防风固沙林建设等。工程建

成后,水库总库容为1.48亿m³,兴利库容为9030万m3,正常蓄水位为1483.10m,水

库死水位仍维持原设计死水位1476.50m,设计洪水位为1483.3m,校核洪水位为

I

1484.07m。设计多年平均供水量20595万m3,其中红崖山灌区农业灌溉17445万m3,

红崖山水库周边防风固沙林47万m3,青土湖3103万m3。加高扩建后,多年平均增供

水量1858万m3,其中,红崖山灌区农业灌溉851万m3,红崖山水库周边防风固沙林

47万m3,青土湖960万m3。

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6个月,工程总投资为48576.31万元。

2015年1月,项目业主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水务局(为了推进项目的建设管

理,经民勤县人民政府同意,于2015年3月20日成立了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

工程建设管理处,作为项目法人负责该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委托我单位(中国水利

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业主委托后,评价单位先后与

有关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并进行多次现场调研,收集相关资料。通过网络、媒体、

实地访问、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工程影响的相关单位和人群开展了公众调查,对公众的

意见与建议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纳入了报告书中。

为使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科学、客观、全面,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

制过程中邀请了甘肃省农牧厅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站、武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兰

州大学分别承担了水生生态、环境现状监测、陆生生态专题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在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评价及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工作及上述专题报告的基础上,

评价单位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

境影响报告书》。2015年4月20-21日,水利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主

持召开预审会。根据预审意见,环评单位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在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环保厅、

武威市水利局、武威市环保局、武威市林业局、民勤县水务局、民勤县环保局、民勤

县林业局、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民勤县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的

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II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总则

1.1.项目概要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中人口最密集、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

一。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

恶化,治理石羊河,抢救民勤绿洲,对改善石羊河流域的生存和生态环境状况

具有重要意义。石羊河流域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

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多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

泊”,由甘肃省水利厅和甘肃省发改委编制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

下简称规划)于2007年12月7日获得国务院批复(发改农经[2007]3378号)。

红崖山水库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民勤县境内的石羊河下游,地理位

置东径102°54ˊ,北纬38°24ˊ,南距武威市区60km,北距民勤县城30km,东

靠民勤县重兴乡黑山村,距腾格里大沙漠边缘3km;西依红崖山黑山头,距巴

丹吉林沙漠边缘约5km;北部为荒漠沙丘地及盐碱地。库区南高北低,上游主

河床由西南向流入库内,是我国著名的沙漠水库,也是亚洲第一沙漠水库。红

崖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经过一期、二期、三期扩建加固及除险加固,控制流

域面积13400km2,设计总库容9930万m3,调节库容5966万m3,调洪库容3070

万m3。水库枢纽建筑物由大坝、输水洞、溢洪道、泄洪闸等组成。其中东坝长

6700m,西坝长1360m,最大坝高16.5m,坝顶宽度6.0~7.4m。红崖山水库是

一座以保护和改善民勤生态为主,兼顾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

型水库,担负着红崖山灌区13个乡镇,2个国营农林场农田及生态经济林草灌

溉任务,现状实际灌溉面积66.06万亩,同时承担着有计划地向青土湖输送生态

水量的任务。

目前,红崖山水库入库断面来水由中游河道下泄、西营河输水和景电调水

组成。石羊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西营河输水和景电调水

时段比较集中,并且,红崖山水库自1958年水库建成至今已经过半个世纪的运

行,由于风大沙多,致使大量的风沙入库,加之上游来水中挟带一定量泥沙,

1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导致水库淤积比较严重。目前近三分之一的库容被泥沙淤积侵占,库床逐年抬

高,库面蒸发增大,使兴利库容减少较多,调蓄能力降低,水库下泄水量较

大,水资源调配能力减弱。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逐步完成,下泄水

量目标逐步实现,调入民勤地表水量逐年增加,但由于红崖山水库淤积严重,

从而导致红崖山水库调蓄能力严重不足,受汛期限制水位制约,出现兴利与防

洪的冲突,致使水库难以满足2020年青土湖生态目标需要的补水量和灌区6月

用水高峰期的灌溉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增加红崖山水库的调节库容。

2010年12月武威市民勤县水务局委托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

红崖山水库清淤加高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2012年12月20至23日,水利部水

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甘肃省武威市召开会议,对设计单位编制完成的《甘肃省

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审查,提出了审查意

见(甘水发[2012]90号)。会后,设计单位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水

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对修改后的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复核。针对复

核意见修改后,2013年6月,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甘

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2013年11月14日,

水利部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送了《水利部关于报送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

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的函》(水规计[2013]441号)。受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发改办投资[2014]587号),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

有限责任公司组成专家组,于2014年3月对《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

加高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估。2014年12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

委员会对项目建议书予以批复(发改农经[2014]2805号)。2015年5月,甘肃

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

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工程采用红崖山水库大坝加高与水库清淤相结合的方

案,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库清淤,大坝适当加高培厚,溢洪道、泄洪闸

和输水洞加固改造,库岸防护,利用清淤对水库周边防风固沙等。工程建成

后,水库总库容为1.48亿m3,兴利库容为9030万m3,正常蓄水位为

1483.10m,水库死水位仍维持原设计死水位1476.50m,设计洪水位为

1483.3m,校核洪水位为1484.07m。设计多年平均供水量20595万m3,其中红

2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崖山灌区农业灌溉17445万m3,红崖山水库周边防风固沙林47万m3,青土湖

3103万m3。加高扩建后,多年平均增供水量1858万m3,其中,红崖山灌区农

业灌溉851万m3,红崖山水库周边防风固沙林47万m3,青土湖960万m3。工

程实施后可解决红崖山灌区6月用水高峰期的缺水问题,从而保障规划中确定

的地下水限采目标的实现。此外,利用底泥堆场建设防护林带,可防沙固沙,

增加滩地植被,控制沙漠化的延伸扩大,对保护绿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工

程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民勤县的长治久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对环境有重

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有关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2015年1月30日,受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水务局(为

了推进项目的建设管理,经民勤县人民政府同意,于2015年3月20日成立了民

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建设管理处,作为项目法人负责该项目的建设管理

工作)的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

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委托函见附件1。2015年2月5

日、3月30日、8月19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建设

管理处在民勤政府网站网站(/Item/48077.aspx)上进行了

三次次公示。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过程中评价单位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与设计单位进行多次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工程规划、设计的有关情

况,收集了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资源论

证报告等相关资料,对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性质及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进行了初步判断。

(2)与工程水行政部门、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就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

重点、技术路线、报告编制、行政审批、实施进度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保

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对拟建工程进行实地考察,拍照并记录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

公众参与调查。

3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走访了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民勤县林业

局等地方有关部门,收集了大量的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现状基础资料。

(5)进行了大气、噪声、水环境质量的现状监测方案设计。

本次环境报告书编制过程中部分专题单位为:水质监测、大气和噪声监测

由武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承担;底泥监测由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承担;

陆生生态监测由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承担;陆生生态遥感解译由郑州大学承

担;水生生态监测由甘肃省农牧厅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站承担。

在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评价及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工作及上述专题报告的基

础上,评价单位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

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5年4月20-21日,水利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

设计总院在北京主持召开预审会。根据预审意见,环评单位对报告书进行了修

改和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以水资源函[2015]298号文件出具了“水利部关于报

送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意见的

函”。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环保厅、甘肃省林业

厅、武威市水利局、武威市环保局、武威市林业局、民勤县水务局、民勤县环

保局、民勤县林业局、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民勤县人民

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1.2.编制目的

调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影响区域自然环境、社

会环境现状,调查水库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工程建设对库区周边环境

以及环境影响区可能产生的影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

评价,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为政府决策、工程可行性研究、环境保护措

施设计及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工程建设与区域环境

保护的协调发展。

4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3.编制依据

1.3.1.委托文件

委托函《关于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展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

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的委托函》见附件1。

1.3.2.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284号,2000年3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

(1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05]46号);

(14)《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发[2005]11号);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1.1修订;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1.1修订;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年8月;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年6月修订;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5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

(24)《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文),1998年11月;

(25)《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2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3

号);

(27)《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8号);

(2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29)《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3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10]63号;

(31)《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2006年9月;

(32)《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

[2006]9号);

(33)《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

(3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3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

1.3.3.规章制度

(1)《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号);

(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号);

(3)《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

(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

号文);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公众参与(征求意见稿)》(国家环境保护部发

文);

(6)《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水规计[2012]474

号);

6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7)《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总体规划(2011-2015年)》(农渔发[2010]44

号);

(8)《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20号,

2009);

(9)《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农业部公告第948号,

2007);

(10)《全国淡水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0年第27号);

(11)《全国植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环境保护部公告,2010

年第27号);

(12)《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

(环发[2010]144号);

(13)《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实施意见》(宁党发[2010]29号);

(14)《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2013]86号);

(15)《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4.6);

(16)《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9年9月26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7)《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甘肃省第十

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2004年6月4日修订);

(18)《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第二批)

的通知》(甘政发[2007]65号);

(19)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2004年11月26日修订);

(20)《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

分成果》(办水保[2013]188号);

(21)《甘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甘肃省第十届人民

7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2004年6月4日修订);

(2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甘肃省人民

政府2000年5月19日);

(23)《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

知》(甘政办发[2005]95号);

(24)《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甘政发

[2006]73号);

(25)《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甘政发

[1999]39号);

(26)《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2003年11月28日,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

1.3.4.导则、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1);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8)《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624-2011);

(9)《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

(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1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

(1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14)《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DL/T5381-2007);

(15)《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290-2009);

(16)《水电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规程》(DL/T5260-2010);

(17)《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

8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3.5.规划报告

(1)《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

号);

(2)《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甘政办发[2011]40号);

(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

(4)《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13号);

(5)《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环发[2007]165号);

(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7)《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

(8)《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35号);

(9)《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

(10)《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国函[2007]6号);

(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令[2013]第21号);

(12)《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

(13)《甘肃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05]95号);

(14)《甘肃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05]47号);

(15)《甘肃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甘政办发[2012]151号);

(16)《甘肃生态功能区划》(甘政办发[2004]136号);

(17)《甘肃省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

(18)《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发展和改

革委员会2007年8月);

(19)《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红崖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专项规划》,2008

年02月;

(20)《甘肃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年10月,甘肃省林业

调查规划院。

1.3.6.相关技术报告

(1)《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2014

年7月;

9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2015年5月;

(3)《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报批稿)》,2015年5月;

(4)《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清淤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

年3月;

(5)《甘肃省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2001年9月,中国林

业出版社;

(6)《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工程红水河生态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2011年10月,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7)《红崖山水库生态用水调度及民勤盆地生态环境修复研究,2014年12

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8)《民勤县红崖山水库第一期工程竣工报告》,1966年8月;

(9)《红崖山水库三期扩建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1989年;

(10)《民勤县红崖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资料》,2007年12月。

1.4.评价原则与方法

1.4.1.评价原则

(1)以国家和甘肃省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和环境影响

评价的有关导则、标准为基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评价工作力求做到科学、公正、客观、明确。

(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和监测,在认真分析监测数

据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环保对策措施。

(4)本次评价工作重点关注红崖山水库的水环境、水生生态环境问题,工

程施工对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同时注重保护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

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

1.4.2.评价方法

(1)采用资料收集、部门走访、专家座谈、现场调查与监测、遥感解译、

GIS空间分析、GPS野外精确定位及植物样方调查等方法,对生态环境、社会

10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环境的影响通过调查或类比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

境影响采用现场监测或相应的预测模式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价。

(2)对环境敏感目标进行逐点评价。

(3)对陆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委托相关专业单位进行专题研究,

采用专题报告形式进行评价。

1.5.评价标准

本工程环评中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严格按照相关功能区划制定,污染物排

放按照污染物排放去向制定,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5.1.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

根据《甘肃省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石羊河干流(蔡旗至红崖山水

库段)和红崖山水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

准。石羊河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见附图1。地表水主要指标标准限值见表1.5-1。

表1.5-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GB3838-2002)(单位:mg/L)

分类

序号项目类别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标准值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值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

1水温(℃)

平均最大温降≤2

2pH值(无量纲)6~9

饱和率

3溶解氧≥90%(或6532

7.5)

4高锰酸盐指数≤2461015

5化学需氧量(COD)≤1515203040

五日生化需氧量

6334610

BOD5≤

7氨氮/NH3-N)≤0.150.51.01.52.0

0.10.20.3

0.020.4

8总磷(以P计)≤(湖、库(湖、库(湖、库

(湖、库0.01)(湖、库0.2)

0.025)0.05)0.1)

总氮≤

90.20.51.01.52.0

(湖、库,以N计)

11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分类

序号项目类别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标准值

10铜≤0.011.01.01.01.0

11锌≤0.051.01.02.02.0

氟化物

121.01.01.01.51.5

(以F计)≤

13硒≤0.010.010.010.020.02

14砷≤0.050.050.050.10.1

15汞≤0.000050.000050.00010.0010.001

16镉≤0.0010.0050.0050.0050.01

17铬(六价)≤0.010.050.050.050.1

18铅≤0.010.010.050.050.1

19氰化物≤0.0050.050.20.20.2

20挥发酚≤0.0020.0020.0050.010.1

21石油类≤0.050.050.050.51.0

2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20.20.30.3

23硫化物≤0.050.10.20.51.0

粪大肠菌群

242002000100002000040000

(个/L)≤

(2)地下水环境

根据工程区域地下水功能,深层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主要指标标准值见表1.5-2。

表1.5-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摘录)

质量分级

序号项目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1色度≤5≤5≤15≤25>25

2嗅和味无无无无有

3浑浊度(度)≤3≤3≤3≤10>10

4肉眼可见物无无无无有

5pH6.5~8.55.5~6.5或8.5~9<5.5或>9

6总硬度(以CaCO3≤150≤300≤450≤550>550

7TDS(mg/L)计)(mg/L)≤300≤500≤1000≤2000>2000

8硫酸盐(mg/L)≤50≤150≤250≤350>350

9氯化物(mg/L)≤50≤150≤250≤350>350

10Fe(mg/L)≤0.1≤0.2≤0.3≤1.5>1.5

12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1Mn(mg/L)≤0.05≤0.05≤0.1≤1.0>1.0

12Cu(mg/L)≤0.01≤0.05≤1.0≤1.5>1.5

13Zn(mg/L)≤0.05≤0.5≤1.0≤5.0>5.0

14挥发性酚类(以苯酚≤0.001≤0.001≤0.002≤0.01>0.01

15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计)(mg/L)(mg/L)不得检出≤0.1≤0.3≤0.3>0.3

16高锰酸盐指数≤1.0≤2.0≤3.0≤10>10

17硝酸盐-N(mg/L)≤2.0≤5.0≤20≤30>30

18亚硝酸盐-N(mg/L)≤0.001≤0.01≤0.02≤0.1>0.1

19NH4+-N(mg/L)≤0.02≤0.02≤0.2≤0.5>0.5

20氟化物(mg/L)≤1.0≤1.0≤1.0≤2.0>2.0

21碘化物(mg/L)≤0.1≤0.1≤0.2≤1.0>1.0

22氰化物(mg/L)≤0.001≤0.01≤0.05≤0.1>0.1

23汞Hg(mg/L)≤0.00005≤0.0005≤0.001≤0.001>0.001

24砷As(mg/L)≤0.005≤0.01≤0.05≤0.05>0.05

25硒Se(mg/L)≤0.01≤0.01≤0.01≤0.1>0.1

26镉Cd(mg/L)≤0.0001≤0.001≤0.01≤0.01>0.01

27铬Cr6+(mg/L)≤0.005≤0.01≤0.05≤0.1>0.1

28铅Pb(mg/L)≤0.005≤0.01≤0.05≤0.1>0.1

29铍Be(mg/L)≤0.00002≤0.0001≤0.0002≤0.001>0.001

30总大肠菌群(个/L)≤3.0≤3.0≤3.0≤100>100

31细菌总数(个/mL)≤100≤100≤100≤1000>1000

(3)环境空气

本工程区域尚没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现场考察,工程其区域为一般

农村地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主要指标的

标准限值见表1.5-3。

表1.5-3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GB3095-2012)(单位:mg/m3)

浓度限值

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

一级二级

年平均0.020.06

二氧化硫(SO2)24小时平均0.050.15

1小时平均0.150.50

年平均0.040.04

二氧化氮(NO2)24小时平均0.080.08

1小时平均0.200.20

24小时平均4.004.00

一氧化碳(CO)

1小时平均10.0010.00

年平均0.040.07

颗粒物(粒径≤10μm)

24小时平均0.050.15

13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声环境

工程评价区总体上属于一般农村地区,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主要指标的标准限值见表1.5-4。

表1.5-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时段标准限值(dB(A))

功能区昼间夜间

0类5040

1类5545

2类6050

3类6555

4a类7055

4类

4b类7060

(5)土壤环境

本项目库底清淤用于恢复耕地和防风林带,应同时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GB15618-1995)(主要指标的标准限值见表1.5-5)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

控制标准》(GB4284-84)(主要指标的标准限值见表1.5-6)。

由表1.5-5和1.5-6对比可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严

于《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因此,本项目执行严格标准,

即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其中,红崖山水库清淤部分用

于南坝外堆土恢复为耕地,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

准;红崖山水库清淤部分用于防风林带,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三级标准。

根据可研阶段对清淤土料的试验检测,土壤pH值大于7.5,清淤用于堆土

后恢复为旱地。

表1.5-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单位:mg/kg)

项目镉汞砷铜铅总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

二级标准限值0.61.025100350250300600.50.5

三级标准限值1.01.5404005003005002001.01.0

14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表1.5-6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单位:mg/kg干污泥)

项目镉汞砷铜铅总铬锌镍

标准限值201575500100010001000200

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污水排放标准

施工期废污水经处理后,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

中一级标准限值要求,全部用于施工场地周边绿化、洒水降尘,不外排。红崖

山水库库区为甘肃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禁止污水排放。排放标准限值见

表1.5-7。

表1.5-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限值

序号项目标准值(mg/L)序号项目标准值(mg/L)

1pH6-94悬浮物70

2COD1005氨氮15

3BOD5306石油类10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工程所在区域属于二类区,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二级排放标准和无组织排放标准,见表1.5-8。

表1.5-8-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浓度限值浓度单位

年平均0.06

二氧化硫SO2日平均0.15

1小时平均0.50

年平均0.20

总悬浮颗粒物TSP

日平均0.30

年平均0.10

3

可吸入颗粒物PM10mg/m(标准状态)

日平均0.15

年平均0.08

二氧化氮NO2日平均0.12

1小时平均0.24

日平均4.00

一氧化碳CO

1小时平均10.00

15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表1.5-8-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标准

无组织排放限值

污染物

控制点浓度mg/m3

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

(3)噪声排放标准

工程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昼

间70dB(A),夜间55dB(A)的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标准限值见表1.5-9。工程

运行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昼间

55dB(A),夜间45dB(A)的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标准限值见表1.5-10。

表1.5-9《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昼间夜间单位

施工期噪声

7055等效声级LeqdB(A)

表1.5-10《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