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高三语文模拟卷二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年下半年高三语文模拟卷二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年下半年高三语文模拟卷二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年下半年高三语文模拟卷二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年下半年高三语文模拟卷二 含详细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下半年第二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媒体的媒介形态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习惯、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

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型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不得不使人们时时保持

一种待命状态。搜索引擎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习惯也带来冲击,譬如,上网搜索成为不少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而

[1A]记忆策略也发生变化,更多的选择记忆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的获取路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传媒形式是一种解构。其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出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的特点。大

量短小、碎片化的信息,解构现有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但是同时新媒体也通过对不同碎片的拼接,形成一种新

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在解构权威的同时也在建构新的话语体系。当然,传播渠道的急速扩展,也必然造成冗杂、

无效的信息充斥传输媒介,降低人们参与的热情。

新型移动终端的出现、物联网等迅速发展,人与物的直接“对话”越来越常见。互联网即时通讯、视频聊天技

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变成了“人一物一人”的互动,手机、电脑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2B】新媒

体给社会交往带来了方便,但在享受技术优势时,也要防止人的异化,人创造了新的传播技术,不该被自己创造的

东西所控制,要防止为物所役。

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最为直接的收获就是表达渠道的犷展,每个人都被赋予了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的权利,

都可以借助方便快捷的渠道使自己的声音被传递。但是渠道的扩展并不一定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众声喧哗的

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仅是能够表达,成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渠道的多元,要求传播内

容的丰富和高质量,而信息相对过剩与优秀资源的稀缺,是目前的新问题。新媒体造就的趋向无限快节奏的生活方

式,也可能会将人们引向精神的泯灭。一切处于矛盾中,等待着我们抉择和妥善处理。

(摘编自《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材料二:

麦克卢汉在研究广告时发现,信息时代的生产中,商品本身越来越具有信息的性质,成本中相当部分用于广告

预算。商品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质量,并且越来越取决于它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以旅行为例,旅行的过程

与其说是在欣赏新的环境,不如说是在寻找已经在媒介里获得的想象,用实物来验证自己想象中的符号。于是“世

界本身成为一个博物馆,馆中的藏品是在别的媒介里曾经见过的”。

这些吉光片羽的论述,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1B]我们的世界被符号化了,我们所接触的

不再是世界本身,仅仅是一些象征符号。我们借助这些符号来构建起对世界的想象,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比

如一双耐克的球鞋,在我们眼中,它并不只是一双整,那个商标让我们联系到乔丹、美国、潮流——当然,它的价

格也会比一般的国产球鞋贵很多,尽管它们很可能就出自同一家工厂。我们所消费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商品,更重要

的是它所象征的世界------个建构的品牌故事。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进一步发挥了麦克卢汉这一思想。他提出,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拟像的世界,真与假很难

区分。有时“假”的拟像甚至会比“真”的还要真,称为“超真实”。比如电影《黑客帝国》就是按照这种哲学理

念创作的。人们以为自己生活在花花世界,其实只不过是身上插着无数导管生活在营养液里,但是这个想象中的“母

体”真实得让人流连忘返,甚至不愿面对痛苦的现实。

(摘编自《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认知的途径》)

材料三: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教化主要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团体、教堂来实现。而在最近的半个世纪,大众传媒越来

越成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国外的研究表明,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中,儿童要观看长达5000小时的电视

节目,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时间大约18000小时,而同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12000小时。

媒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从传统的印刷媒介到不断完善的电子媒介,它们和它们承载的信息成为现代生活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社会个体的认同。在此意义上,媒介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社会化的重要途

径。媒介以其无处不在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

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介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干预地来观察和认识世界。【1C】媒介被称为“第二课堂”,

一方面边缘化了家庭的教育角色,另一方面对体制化的学校教育形成冲击和挑战。

媒介与信息的结合导致信息的极大丰富。面对不可确知的世界,除了用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外,更重

要的是提升大众本身媒介素养以自救。

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澳大利亚在20世纪70年代将媒体素养教

育作为抵制西欧和好莱坞流行文化的策略和方式,通过法令使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每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12年级教

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美国也以教授批判性的收看电视技巧为切入点,开始了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纳入教育体

制。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界从1994年起,将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提上日程。

媒介素养教育的初哀和目标即是培养公众对大众媒介动作的熟悉并保持批判意识,致力于对大众媒体商业和宣

传手段、技巧进行公开揭示,以此来匡时救弊。因为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的信息系统,并非完全自足自为,而是组织

的产物,有自身的利益诉求。随着人们对媒介功能和影响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已经由单纯

抵制抗拒媒介的控制,逐渐扩展到增强对媒介认识、识别和运用能力提高的层面,即获取、分析、评价与传播各种

形式的信息的能力。

(摘编自陈力丹《提升媒介素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使得人们的记忆退化,只记住信息点和路径。

B.电子媒介时代,世界被符号化,人们仅仅借助抽象符号来建构起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C.媒介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核心,被称为“第二课堂”,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处于无足轻重的边缘地位。

D.针对新媒体带来的问题,材料一认为需要妥善处理,而材料三重点从提高大众自身素养方面给出了建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的优点是能够建立一种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和建构新的话语体系。

B.人们可能为自己创造出的新技术所控制,这是“人一物一人”的互动交流方式所导致的。【强加因果】

C.有了发声渠道并不能保证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因此要提高表达质量,使之成为优秀资源。

D.信息时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深在消费者头脑中所营造的形象,是商品营销的手段。

3.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体现具有“媒介素养”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来临,针对喝白酒、抽香烟能预防病毒的说法,有人查看其发布渠道,发现是朋友圈传播,再

向医生求证,知道是假的。

B.某位青年学生的手机中安装《澎湃新闻》等权威媒体、知网等专业资料文献网站、知乎等智能软件,从大量

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

C.有人曾用手机不停地刷微信、发微博、打游戏,发现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在读书

和学习时主动关机。【属于自律能力】

D.“小猪佩奇”卡通形象备受儿童喜欢,有人进一步改编,如塑造小猪佩奇纹身、怪异发型等,一些家长及时屏

蔽这种卡通形象.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不同。

4.①材料一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了新媒介影响的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从正反两方面阐述;②材料三采用层进

式结构,先指出媒体的重要性,再说明媒体的具体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解决的办法。

5.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5.①正视新媒体对人们的正负面影响,积极发挥正面影响作用,消除负面影响。②揭示拟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

别,直面真实的现实。③政府运用好制度力量对信息传播加以规范。④培养媒介素养,加强批判意识,能够辨别和

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父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

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

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吗?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

我还记得起来。

试卷第2页,共6页

(贤一郎不睬。)

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

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

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

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

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吗?

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

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

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

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

新二郎:可是...

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

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保重吧!

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吗?您有地方去吗?

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

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她方扔掉吗!(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裒求地)贤一郎!

阿胤:哥哥!

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的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

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都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

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个性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

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8.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

8.贤一郎亲眼见过以前父亲的荒唐,所以痛恨他;新二郎只见过现在年老体弱的父亲,所以可怜他。

9.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

看法。

9.同意。从父权家长制的角度,贤一郎应该接受父亲;从情感的角度,父亲的归来是贤一郎没预料到的,他恐惧、

厌恶、憎恨和悲哀,这是矛盾之处。但血缘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隔的,当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

忏悔,看到父亲的确需要照顾,听到母亲的哀求,知道弟弟妹妹对父爱的渴望,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所以结尾出

现了突然转变,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保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冬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

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葬食少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

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目: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

耳。”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萧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王之困固

陵,用张良计,召齐王④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格科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徒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信之里,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目:“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

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藤食:在睡觉时用的草垫子上吃饭。②漂:漂洗衣服。③蒲伏:通“匍匐”,在地上爬行。④齐王,破楚之前,

韩信灭齐,被封齐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B.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浦伏/

C.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D.众辱之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俄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跨下/蒲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爵位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或功臣的封赐名号之一,传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B.布衣,借指平民。富贵人家穿绸缎,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高祖,刘邦的庙号。古时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专立名号,就是庙号。

D.国,本义指疆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指分封的诸侯国或国都,后泛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家境贫寒,当初为平民时,一连数月在南昌亭长家寄食,被亭长妻子赶了出来。

B.韩信知恩图报。他尽管穷困潦倒,但对多日赐饭的漂母,仍表示将来要重重地报答。

C.韩信能屈能伸。面对“屠中少年”的挑衅、侮辱,能够审时度势,隐忍不发,委曲求全。

D.韩信恩怨分明。发达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千金;而只给了南昌亭长百钱.

13.翻译:

(1)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4.韩信为什么没有惩治那个曾经侮辱过自己的“屠中少年”,反倒给他封了官?请简要说明。

试卷第4页,共6页

13.(1)(韩信)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楚国的中尉。

(2)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强盗进入函谷关和防止意外的变故。

14.①韩信认为这个人是个壮士,有爱惜之意,②当初虽一时受辱,却并无刻骨怨恨。③如今功成名就,给少年封

官,反而突显了自己气量恢弘,胸怀大度,④在某种程度上,少年的行为促成了自己的功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见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

16.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6.①磊落刚正,心怀天下。在朝堂之上能够忠直敢谏,归隐田园后仍然关心国事。

②清廉自律,淡泊名利。在宠荣之前保持戒慎警醒,与长松野水为伴陶冶情操。

③勇于自省,重视传承。敢于以人为鉴来解剖自我,能继承和发扬优良家风。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也引发孔子不同的

评价,其中“_____,”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微微一笑的缘由。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出了自己心系国家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采用怀古伤今的手法,感叹六朝繁华不再,委婉地流露出

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答案】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夏天到了。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

多,,―像渗浪通着一艘熊的规般。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杳味。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

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

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

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这

样的旋律里,他们的肩上挑着收割的麦子,挑着收获的喜悦,挑着夏秋两季。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拟夸张对偶B.比喻借代引用

引用比喻排比D.比喻对偶借代

19.文段景物描写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麦浪翻滚着,沙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涉着一艘艘的舰船。

19.①“扑打”将麦子拟人化,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写出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形象。②昭示着麦子的生

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

20.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

的感染和损害;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二是识别和清除体内发

生突变的肿瘤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人体内细胞在各种原因的刺激下,有一部分细胞会发生突变导致肿瘤,免疫

系统识别到这种突变细胞后就会设法清除,,而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时人体容易长肿瘤。三是通过自身免疫耐

受和免疫调节使免疫系统内环境保持稳定。修补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1.①正常情况下②维持人体健康③恢复其原来功能(维持其生理平衡)

22.请用三个动词概括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每词不超过2个字。

22.①防御②监视③自稳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②在武汉抗疫一线,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身份不同,有护士,有志愿者,有辅警,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00

后”。穿上防护服,他们是战士:脱下防护服,他们是“大孩子”。疫情凶险,他们无惧风险;面对挑战,他们敢

于应战。——《人民日报》

③习近平同志在西安考察时说:“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的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

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学习强国》

④”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樱花绽放的时候,一定来店里喝咖啡,那味道一定香醇甘甜!”——《武汉日记》

开学第一课上,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经历面向本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和

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