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考点复习提纲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考点复习提纲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考点复习提纲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考点复习提纲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考点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重点考点复习提纲

1.1疆域

L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

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

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

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气候条件好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4.中国领土四至:

o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o

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群岛中的曾母暗沙,(3。2。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均。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o

的相交处,(135E)o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14个陆上邻国分别是:朝鲜、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

斯坦、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度、尼泊尔、不

丹、缅甸、老挝、越南。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文莱。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

6.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

政区

第1页共14页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

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跨经度最广、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跨纬度最广、完全位于热带的的省级行政单位:海南省

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L2人口

1、我国人口特点:①世界人口最多②人口增长快③人口基数大

Q: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人口迅速增长?课本PIl第二段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Q:人口数量多的有利和不利?课本PIl第三段

有利:劳动力充足

不利: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需求大,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

沉重的压力。

Q: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970年:人口数量多时:控制生育(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016年:人口数量少时:鼓励生育(一对夫妻科剩余两个孩子

的计划生育政策)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东多西少

我国以黑河一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

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

第2页共14页

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

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3民族(1+55)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数最多(约1600万人)。我国人口超过500万

的少数民族有9个,分别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

蒙古族、藏族。

1、人民币上的民族文字:中文、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

2、少数民族和节日

傣族:泼水节;藏族:雪顿节;苗族:苗年;蒙古族:那达慕节;高山族:

丰收节;回族:开斋节。

3、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

台湾:高山族;海南:黎族

4、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

2.1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P23图2,2

P25图2.6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第3页共14页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

积的1/3。

4、山区面积广大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不利: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有利:发展林业、牧业、采矿业、旅游业

5、常考的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考北京)、昆仑山、秦岭、

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长白山、武夷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6、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P27图2,9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喝尔盆地)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500米以下

第4页共14页

7、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地方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

处,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我国陆地海拔最低地方是(艾丁湖)

8、地形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P27最后一段

①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②便利东西交通

③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2气候

气温P31图2.13和2.14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P31图2.13

和2.14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漠河和海口的1

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o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

(20℃)以上。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

鲁番)。

3、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第5页共14页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P32图2.17

降水P34图2.18

4、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集中在4-10月,年际变化很大。

5、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o

6、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年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根

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

和(半干旱区)四类地区。P36图2.19

7、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

旱)区为主。

气候P38图2.24

8、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9、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P40

10、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

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P38图2.24

11、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

第6页共14页

原山地)气候。

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

气温:一月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3河流P44活动题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

洋)。

2、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

流,称为(外流河)。

3、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

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5、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全长(1800)千米。

长江

6、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

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还是我

第7页共14页

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7、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宜昌)、(湖口)

8、流经主要省级行政区域: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

西、安徽、江苏、上海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生态问题:上游:水土流失

中下游:泥水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P49活动题

9、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

段。人们还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10、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11、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

黄河

1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流入(渤海)。黄河是我国的(第

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3黄河(含沙)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凌汛)。

14黄河的贡献:

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在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第8页共14页

为沿岸地区提供灌溉之利。

上中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旅游

15、流经主要省级行政区域: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河南、山东

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生态问题:上游:土地荒漠化严重、凌汛

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华北平原):水患、凌汛

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

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P5LP52活动

16、黄河河床逐渐抬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坎,黄河成为(地上河)。

17、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线(河口)、(桃花峪)。

2.4自然灾害

1、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

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3、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4、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第9页共14页

5、(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6、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

广。

7、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8、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9、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10、寒潮灾害(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外,其他都受影响)

11、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一环太平洋地

≡f≡i≠⅛

辰TP

【西南地区】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

10、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11、防灾减灾P58、59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土地、

森林、水和水能等)

2、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3、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石油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耕地:东部

5、农业用地草地:西部

第10页共14页

可利用林地:东北、西南天然林区;东南人工林区

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用地

难以利用土地

6、土地资源特点:L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耕地少,难以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7、土地国家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8、东多西少:东部季风区

一空间分布

水资源时空分布南多北少:南部雨季长

夏秋多、冬春少:夏季风影响

时间分布

年际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

9、华北地区:春旱、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用水量大

缺水严重地区-西北地区:三浮风区

10、东线工程:京杭运河输送到山东和天津

「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华北地区

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措施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输送到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运送到北京

西北地区:长江上游水引入黄河

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

IL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又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铁路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自然条件

第11页共14页

3、呈现东密西疏的原因参照人口分布的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

4、铁路干线:三横五纵

三横:

京包线一包兰线

陇海线一兰新线

沪杭线一浙赣线一湘黔线一贵昆线

五纵:

京沪线

京九线

京哈线一京广线

焦柳线

宝成线一成昆线

5、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6、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7、小麦(以旱地为主的耕地)

种植业(耕地)一分界:秦岭-淮河线

东部(平原)-1水稻(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林业(林地):东北、西南天然林区;东南人工林区

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