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化学治疗药-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磺胺类药讲解_第1页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磺胺类药讲解_第2页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磺胺类药讲解_第3页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磺胺类药讲解_第4页
药理学-化学治疗药-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药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磺胺类药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磺胺类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概述

磺胺药为人工合成的防治全身细菌感染的第一类化疗药物。

(一)药物特点1.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2.对某些感染性疾病(流脑、鼠疫等)疗效显著。3.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在抗感染中仍占一定地位。

(二)药物分类1.肠道易吸收类:磺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2.肠道难吸收类:柳氮磺吡啶(SASP)3.外用类:磺胺嘧啶银(SD-Ag)、磺胺醋酰(SA)

(1)高度敏感: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杆菌、流感杆菌。

(三)抗菌作用

广谱抑菌药

1.

抗菌谱:大多数G+、G-菌

(2)较敏感: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及卡氏肺孢子菌等。局部外用磺胺类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沙眼衣原体有效。(3)无效: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

2.抗菌机制:影响叶酸代谢蝶啶+PABA二氢叶酸合成酶二氢蝶啶+谷氨酸二氢叶酸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还原酶磺胺药(-)

3.注意:(1)使用磺胺药必须首剂加倍、足够疗程。(2)局部感染应先清创排脓,且不宜与普鲁卡因合用。

4.耐药性:单用易产生,同类药有交叉耐药性。

耐药机制:(1)合成过量PABA与磺胺类药竞争作用靶点。(2)产生对磺胺类亲和力低的二氢叶酸合成酶。(3)降低胞膜对磺胺药通透性。(4)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四)不良反应

1.肾脏损害

腰痛、结晶尿、蛋白尿、血尿甚至尿少、尿闭等,SD最重。注意多饮水,碱化尿液。

2.过敏反应常见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本类中有交叉过敏性,注意询问过敏史。

3.血液系统影响

G-6-PD缺乏者可致溶血性贫血;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髓造血,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4.其他

(1)胃肠道反应

(2)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失眠、共济失调等,用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和驾驶。

(3)致畸,孕妇禁用。

(4)新生儿或早产儿核黄疸,严重可致死。新生儿、早产儿、哺乳妇禁用。

二、常用磺胺类药磺胺嘧啶(SD)口服易吸收,易透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流脑;诺卡菌属引起的肺部感染、脑炎及脑脓肿;鼠疫及弓形虫病。不良反应主为肾损害。

磺胺甲噁唑(SMZ,新诺明)

抗菌作用>SD,脑脊液浓度低。适于敏感菌引起的中耳炎,泌尿系、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防治卡氏肺孢子菌肺炎(首选药)。注意肾脏损害。柳氮磺吡啶(SASP)

口服吸收少,在肠道内经微生物作用释放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而起抗菌、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主用于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磺胺嘧啶银(SD-Ag)

具SD及AgNO3两者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大,并能促进创面愈合。适用于防治Ⅱ、Ⅲ度烧伤继发创面细菌感染。

不良反应主为用药后局部有一过性刺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