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Ecology》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生态学Ecology》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生态学Ecology》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生态学Ecology》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生态学Ecology》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Ecology》课程大纲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生态学》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编号266142学时/学分48/3英文名称Ecology考核方式平时过程性评价(40%)+期末考试测评(60%)选用教材1、林育真,付荣恕主编,简敏菲参编《生态学》(ISBN9787030320032),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2版;2、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主编《基础生态学》(ISBN9787040423785),高教出版社,2015年7月第3版开课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二、课程简介《生态学(Ecology)》属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绪论、生物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等不同层次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以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方面的内容。(1)绪论主要介绍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相关内容;(2)个体生态学主要阐述生物的环境、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以及生物的生态适应性规律等;(3)种群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增长的规律与种群间的相互关系、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存对策、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机制以及应用种群生态学的相关内容等;(4)群落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群落的概念、基本特征、性质、种类组成、群落内的种间关系、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等;(5)生态系统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等。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目标1,知识目标达成: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生态学课程中的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与生态文明思想基本理论(对应毕业要求3-1、3-2)。(2)目标2,能力目标达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表达、乐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认知能力与明辨能力;能灵活运用生态学原理判断分析周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对应毕业要求3-1、3-2)。(3)目标3,思政目标达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哲学观、树立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新时代教师人才(对应毕业要求3-1、3-2)。(4)目标4,素质目标达成:培养学生具有生态文明素养、实事求是的科研素养、开拓进取的创新思维、明确的社会责任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化视野,通过价值引领让学生养成批判探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应毕业要求3-1、3-2)。(5)目标5,情感目标达成: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专业学习的美好情感(对应毕业要求3-1、3-2)。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目标51.师德规范1.1师德修养M1.2依法执教M2.教育情怀2.1职业认同H2.2关爱学生M3.学科素养3.1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H3.2理解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M3.3理解跨学科知识和学习科学知识H4.教学能力4.1教学基本技能M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H4.3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M5.班级指导5.1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H5.2班级建设管理与组织方法H5.3德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体验H6.综合育人6.1掌握育人规律M6.2学科育人H6.3文化育人M7.学会反思7.1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H7.2创新意识与批判反思M8.沟通合作8.1团队协作精神H8.2沟通合作能力M五、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关系课程名称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生态学MHMHLHMH六、教学内容、学时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章(主题)节(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学时课程目标及关联度课程目标关联度绪论(Introduction)0.1

生态学的定义(DefinitionofEcology)目标要求: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0.2

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的阶段(Stagesinthe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Ecology)目标要求:了解生态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与主要发展阶段0.3

生态学研究内容及分支学科

(ResearchcontentofEcologyanditssubdisciplines)目标要求: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0.4

生态学研究方法(EcologicalResearchMethods)目标要求:熟悉生态学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与室内实验的主要方法与原理0.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GlobalEco-environmentalIssuesandChallenges)目标要求:关注人类活动下生态过程的变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0.6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RelationshipofEcologytootherdisciplines)目标要求:明确生态学课程的学科地位0.7

生态学与生态文明思想(EcologyandEcologicalCivilizationThought)目标要求:培养学生树立起牢固的生态文明思想与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3目标1:初步达成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生态学基本概念等知识点H目标2:初步实现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实时线上,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自主学习中勤于思考、提高灵活运用、擅长推理、辩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H目标4:达成素质目标,通过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批判探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H目标5:实现情感目标H目标3:达成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环境保护意识H第1章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1.1

环境与生态因子(EnvironmentandEcologyFactors)目标要求:熟悉环境与生态因子等基本概念1.2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Basicprinciple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smsandtheirenvironment)目标要求:掌握生物与环境关系间各项基本原理,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规律1.3

光因子及其生态作用(Lightfactoranditsecologicalrole)目标要求:了解光因子基本特征,熟悉光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1.4

温度因子及其生态作用(Temperaturefactorsandtheirecologicalrole)目标要求:熟悉温度因子的基本特征,掌握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实践应用,认识阿伦定律、贝格曼法则与约旦规律。1.5

水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Waterfactorsandtheirecologicalrole)目标要求:明确水因子的生态学意义,了解水因子主导的动植物生态类群1.6

土壤因子及其生态作用(Soilfactorsanditsecologicalaction)目标要求:了解土壤因子的基本特征,熟悉土壤因子主导的生态类型,明确土壤因子的重要性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思政内涵1.7

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ecologicalroleofatmosphereonorganism)目标要求:了解大气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大气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认识我国关于双碳目标的内涵,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环境保护意识。12目标1:实现物与环境相关概念、相互关系基本原理、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等基本知识的学习目标。H目标2:实现正确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实践问题的能力目标,提高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H目标3:关注实际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H目标4:达成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遵行科学规律的科学素养。H目标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专业学习的情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局观念H第2章生物与环境(个体生态学)2.1

种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Basicconceptsandbasiccharacteristicsofpopulations)目标要求:掌握种群的基本概念,熟悉种群的基本特征并准确区别种群与个体间的不同特征。2.2

种群的数量特征(Quantitativecharacteristicsofthepopulation)目标要求:熟悉种群的数量特征,认识种群数量特征的主要4类基本参数,掌握种群密度调查的基本方法。2.3

种群增长(populationgrowth)目标要求:掌握种群无限环境中的增长模型与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模型,认识种群增长的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间的科学融合,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2.4

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存对策Populationgeneticevolutionandsurvivalstrategy)目标要求:了解种群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规律,掌握哈迪-温伯格遗传定律,熟悉种群适应环境的R对策与K对策。2.5

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机制(Populationfluctuationsandregulatorymechanisms目标要求:了解种群波动的规律与特点,熟悉种群波动的内在调节机制。2.6

种内关系

(Intra-specificrelationship)目标要求:熟悉种内的两性关系,掌握种内竞争关系,了解种内通讯、空间与社会关系,认识种内的利他行为并结合党史中的抗战精神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2.7

种间关系(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目标要求:了解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主要的种间关系,熟悉并掌握种间竞争模型、捕食模型,结合共生原理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主题的科学内涵。2.8

应用种群生态学(AppliedPopulationEcology)目标要求:熟悉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法则,了解野生生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政策,认识有害生物的科学管理12目标1:熟悉并掌握种群生态学基本知识H目标2:提高学生对种群生态学的认知能力H目标3: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政案例及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H目标4: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H目标5:以种群团体和小组学习的协作方式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H第3章群落生态学3.1

生物群落的特征(CharacteristicsofBiologicalcommunities)目标要求:熟悉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准确区别生物群落与种群间的根本不同之处。3.2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Speciescomponentofthecommunity)目标要求:掌握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中的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基本概念。3.3

生物群落的结构(Thestructureofabiocenosisofcommunity)目标要求:熟悉生物群落结构中的生活型与层片等基本概念,理解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3.4

生物群落的动态(communitydynamics)目标要求:熟悉生物群落波动、演替等基本概念,掌握生物群落演替的根本机制。3.5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communityclassificationandordination)目标要求:熟悉温度因子的基本特征,掌握有效积温法则3.6

陆地主要生物群落

(TerrestrialmajorBiologicalcommunities)目标要求:掌握生物群落分类与排序的基本概念,了解群落分类与排序的基本方法。3.7

海洋生物群落

(Marinebiologicalcommunities)目标要求:认识海洋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3.8

淡水生物群落(FreshwaterBiologicalcommunities)目标要求:认识淡水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3.9

湿地生物群落(WetlandBiologicalcommunities)目标要求:认识湿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2目标1:熟悉并掌握群落生态学的基本知识H目标2:提高学生对群落生态学的认知能力H目标3: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及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思政案例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H目标4:提高学生有关生物多性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文明素养H目标5:以基于群落和小组学习的协作方式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H第4章生态系统生态学4.1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generalcharacteristicsofecosystem)目标要求:熟悉生态系统的的一般特征,掌握生态系统中三大功能类群的基本特征与功能4.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EnergyflowinEcosystems)目标要求:灵活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分析生态系统的能流。4.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Ecosystemmaterialcycles)目标要求:熟悉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结合碳循环分析碳达峰、碳中和等课程思政的科学原理。4.4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目标要求:了解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物理信息等信息传递规律。4.5

自然生态系统(naturalecosystems)目标要求:认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类型。9目标1:熟悉并掌握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本知识H目标2:提高学生对生态系统生态学的认知能力H目标3:基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问题,融合碳达峰、碳中和的思政案例,激发学生科学认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H目标4:基于生态平衡、生态破坏与生态恶化等基本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H目标5:以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和小组、班级学习的协作方式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H七、课程教学方法《生态学》课程先后获批江西师范大学“双万一流”培育课程、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江西省首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超星等大型网络课程平台建立了线上课程,已经持续运行2年,课程资源全面,能够有效满足教学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等方法。1、混合式教学。本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资源,积极探索和倡导问题式和项目式为主导的基于小组协作的混合式学习。教师以章节知识点及课程思政相结合进行线上线下教学,通过设计问题/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小组合作、完成相关课程任务和目标。(有效支撑课程目标)2、翻转课堂教学。课前先布置学生观看配套线上微课程,线上提出小组学习问题,课中针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补充教授,展开课堂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如课程内涵的理解、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区别等。(有效支撑课程目标)4、案例教学法。针对几个课程思政实践性强的专题如:教学设计、课程开发等,选取相应的视频案例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案例,供学生示范、参考和应用。(有效支撑课程目标3)5、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小组主题或项目任务,分工合作,自主阅读教材和视频课程内容,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开展基于小组的问题研讨、探究学习与视频论文制作等项目设计,以发展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实际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开发能力。(有效支撑课程目标5)八、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评价主体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包括线上学习评价和线下学习评价。线上学习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视频观看率、讨论发言情况、提问以及回答问题情况和线上课程的作业、考试完成情况;线下学习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互动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笔试情况。

2.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对应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评价方式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达成: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生态学课程中的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与生态文明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生态学课程中的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与生态文明思想基本理论等平时成绩(40%):包括线上学习情况、线上线下互动情况和平时作业测试情况。期末成绩(60%):期末笔试闭卷考试成绩。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达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表达、乐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认知能力与明辨能力;能灵活运用生态学原理判断分析周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重点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互动的发言表达能力与交际沟通能力、翻转课堂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等平时学习为主,以平时线上发帖回复讨论与单元测试,线下课堂互动发言、翻转课堂表现、小组协作学习、互评、课后作业为主。课程目标-3,思政目标达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哲学观、树立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新时代教师人才考察学生的整体观、层次观与全局观的形成通过教师在线上异步SPOC课堂发布专题讨论版块、学生回帖讨论的思想性与先进性进行考核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达成:培养学生具有生态文明素养、实事求是的科研素养、开拓进取的创新思维、明确的社会责任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化视野,通过价值引领让学生养成批判探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态文明素养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平时作业的设计与案例分析进行考核课程目标-5:情感目标达成: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专业学习的美好情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平时线下课堂学习讨论、翻转课堂与课后作业小组协作等过程进行评价

3、考核方式《生态学》课程考核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平时课程参与、平时作业与测验、小组展示交流和期末考试,综合检测学生理论知识、线上主动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教务在线登分系统中采取:平时成绩(40%,其中线上(20%),线下(20%))、理期末理论成绩(60%)模式,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线上成绩(30%)和线下成绩(30%)两部分。线上成绩包括:在线视频学习(10%),在线测验和作业(5%),讨论发帖(5%)。线下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讨论、小组协作翻转课堂(1)与和平时作业与测验(10%);期末考试(60%)。采取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案如下:序号课程目标考核形式合计在线视频学习在线测验、作业与讨论发帖线下学习、小组协作与翻转课堂期末考试1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达成: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生态学课程中的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与生态文明思想基本理论55050602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达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表达、乐于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认知能力与明辨能力;能灵活运用生态学原理判断分析周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分析现实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5050103课程目标-3,思政目标达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哲学观、树立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新时代教师人才0505104课程目标-4,素质目标达成:培养学生具有生态文明素养、实事求是的科研素养、开拓进取的创新思维、明确的社会责任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化视野,通过价值引领让学生养成批判探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0055105课程目标-5:情感目标达成: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专业学习的美好情感0010010合计10102060100类型与权重评分项目分值具体要求线下成绩(20%)线下学习、讨论和小组协作20积极参与话题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主动承担课堂翻转与小组协作学习。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线上成绩(20%)在线视频学习10按照课程学习进度,观看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的课程讲解视频。在线测验和作业5完成10次章节练习和5次测验线上讨论发帖5每章节发布1-2个讨论话题,每位同学均应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主动发表有效话题的同学给予相应奖励。4、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平时成绩

(40%)室外实践

(0%)期末考试(60%)目标总分目标达成度课程目标-140040400.4×(本目标平时成绩)+0.6×(本目标期末成绩)/400.4×(本目标平时成绩)+0.6×(本目标期末成绩)/300.4×(本目标平时成绩)+0.6×(本目标期末成绩)/10本目标实际成绩/10本目标实际成绩/10课程目标-23003030课程目标-31001010课程目标-41001010课程目标-510010105.评分标准课程教学目标评分标准90-10075-8960-74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教学目标1非常熟悉《生态学(ECOLOGY)》的课程性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认同生态学课程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较好了解《生态学(ECOLOGY)》的课程性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能较好认同生态学课程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基本了解《生态学(ECOLOGY)》的课程性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有意识将生态学课程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进行联系不了解《生态学(ECOLOGY)》的课程性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不能主动将生态学课程与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价值进行联系。教学目标2非常熟悉学习生态学课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善于实践、灵活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辩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并能主动将其作为理论实践的创新基础。较好了解学习生态学课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善于实践、灵活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辩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并能较好将其作为理论实践的创新基础。基本了解学习生态学课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善于实践、灵活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辩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并能有意识将其作为理论实践的创新基础。不了解学习生态学课程的实践与理论价值,缺乏实践、不能灵活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基础不足。教学目标3熟练掌握生态学基本原理中蕴含的新时代思政内容,并深刻领会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能主动将个人的发展与新时代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较好掌握生态学基本原理中蕴含的新时代思政内容,并较好领会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能较好将个人的发展与新时代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基本掌握生态学基本原理中蕴含的新时代思政内容,并初步领会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能有意识将个人的发展与新时代国家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没掌握生态学基本原理中蕴含的新时代思政内容,无法领会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个人的发展与新时代国家的发展需求联系不足。教学目标4深入了解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特点,并具有强烈的生态文明素养和和环境保护意意识,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深刻理解,并能熟练应用于实践中。较好了解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特点,并具有较强的生态文明素养和和环境保护意意识,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较深理解,并能应用于实践中。基本了解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环境保护意意识,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较一定了解,并能有意识应用于实践中。没了解新时代生态文明发展的特点,缺乏生态文明素养和环境保护意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不足,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缺乏了解,能有意识的应用于实践中。教学目标5非常积极参与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敏锐关注生态学学科前沿与全球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充分发展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问题解决、沟通交流、展示分享的关键能力。较好地参与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主动关注生态学学科前沿与全球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能够发展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问题解决、沟通交流、展示分享的关键能力。基本能参与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有意识关注生态学学科前沿与全球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基本发展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问题解决、沟通交流、展示分享的关键能力。不参与基于小组的协作学习、问题/任务驱动的学习,有意识关注生态学学科前沿与全球生态环境的现实问题,没有发展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问题解决、沟通交流、展示分享的关键能力。九、课程学习资源与建议1.主讲教材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主编《基础生态学》(ISBN9787040423785),高教出版社,2015年7月第3版2.参考书目

1、林育真,付荣恕主编,简敏菲参编《生态学》(ISBN9787030320032),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2版;

2、《生态学实验》,ISBN9787030352811,简敏菲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3、Chapman,JL,2001,Ecology:principlesandapplica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国外大学优秀教材,影印版)

4、Molles,MC,2001。生态学:概念与应用。科学出版社、McGraw—Hill(中科院研究生教学丛书,影印版)

5、Strickberger,MW,2002。进化生物学。科学出版社、JonesandBartlettPublishers(国外优秀教材,影印版)

6、Silvertown等著,李博等译,安树青等校,2003。简明植物种群生物学(4th)。高等教育出版社

7、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9、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网络资源

1、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江西省双语示范课程《生态学(Ecology)》,课程网址:/space/index.shtml?t=1636774548514

2、中国大学MOOC,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娄安如、牛翠娟;课程网址:/learn/BNU-1003543135?tid=1207101204#/learn/content4.学习建议《生态学(Ecology)》双语课程是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既要进一步巩固以往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又要结合实践的基础进行深度学习。课程中所学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生态学、种群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群落生态学、群落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等不同层次的生态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解答,是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扎实学好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结合周围环境中的植物、动物种群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本课程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同学们要合理安排线上学习时间,合理利用手机中的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等APP工具,实现移动式、碎片化学习,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附录教学进度表周次学时教学内容安排(含章、节主要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外作业与辅导备注13绪论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雨课堂发送作业题,学生线上答题后提交教师辅导教师线上讨论区发贴;学生线上讨论学习、回贴23第1章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Ecology)1.1环境与生态因子(EnvironmentandEcologyFactors)1.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Basicprinciple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organismsandtheirenvironment)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雨课堂发送作业题,学生线上答题后提交教师辅导教师线上讨论区发贴;学生线上讨论学习、回贴33第1章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Ecology)1.3

光因子及其生态作用(Lightfactoranditsecologicalrole)1.4温度因子及其生态作用(Temperaturefactorsandtheirecologicalrole)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雨课堂发送作业题,学生线上答题后提交教师辅导教师线上讨论区发贴;学生线上讨论学习、回贴43第1章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Ecology)1.5水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Waterfactorsandtheirecologicalrole)1.6水因子及其生态作用

(Waterfactorsandtheirecologicalrole)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雨课堂发送作业题,学生线上答题后提交教师辅导教师线上讨论区发贴;学生线上讨论学习、回贴5第1章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Ecology)1.7大气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ecologicalroleofatmosphereonorganism)1.8

个体生态学的思政拓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翻转课堂雨课堂发送作业题,学生线上答题后提交教师辅导教师线上讨论区发贴;学生线上讨论学习、回贴63第2章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2.1种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Basicconceptsandbasiccharacteristicsofpopulations)2.2种群的数量特征(Quantitativecharacteristicsofthepopulation)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雨课堂发送作业题,学生线上答题后提交教师辅导教师线上讨论区发贴;学生线上讨论学习、回贴73第2章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

2.3种群增长(populationgrowth)2.4种群的遗传进化与生存对策Populationgeneticevolutionandsurvivalstrategy)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雨课堂发送作业题,学生线上答题后提交教师辅导教师线上讨论区发贴;学生线上讨论学习、回贴83第2章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Ecology)2.5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机制(Populationfluctuationsandregulatorymechanisms2.6种内关系

(Int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