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晋升高级职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1页
神经内科晋升高级职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2页
神经内科晋升高级职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3页
神经内科晋升高级职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4页
神经内科晋升高级职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内科晋升高级职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脱髓鞘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预后与早期诊断及治疗明显相关。目前临床上治疗主要采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然而该方案对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本文报道了一例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效果不佳,而采用血浆置换后症状发生好转。在此对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提高对疾病诊疗的认识。病例回顾病史概述14岁男性,因头痛伴恶心、呕吐3天,发热1天入院。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头痛,伴恶心、呕吐,1日后上述症状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MRI示脑水肿,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发病第2天患者开始发热,最高体温38.5℃。查体及辅助检查查体:体温37.8℃,脉率72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45/86mmHg,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余未见显著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68.8%;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18cmH2O,常规生化示:白细胞计数30×10^6/L,糖3.53mmol/L,氯119.4mmol/L,蛋白1830mg/L;病毒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G24.5AU/mL,巨细胞病毒抗体IgG127U/mL,抗风疹病毒抗体IgG37.6IU/mL,EB病毒壳抗原IgG279U/mL,EB病毒核心抗原IgG600U/mL。诊治过程入院后考虑颅内感染、病毒性脑炎,给予脱水降颅压、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入院后第3天出现双眼左侧快速水平眼震,双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不稳;复查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第7天出现精神症状、吞咽困难,双下肢肌力减退伴痛觉减退、深浅反射减弱、大小便排出困难;考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入院后第8天给予甲强龙500mg联合免疫球蛋白(0.4g/kg)冲击治疗;第10天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伴2型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示pH=6.9,二氧化碳分压232mmHg,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后转入ICU。入ICU查体:体温38.8℃,脉率102次/min,呼吸频率23次/min,血压149/88mmHg,中度昏迷,口角及双上肢不自主抽动,双眼左侧快速水平眼震,颅神经查体不合作,给予疼痛刺激可见双上肢回缩,双下肢无动作,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入科后继续给予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同时给予抗痫、脑保护、保证脑灌注、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14天,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7天,患者神志清楚,呼吸仍无力,潮气量380mL,呼吸频率11次/min,不能脱机拔管,双下肢肌力仍为0级,复查腰穿:压力为17cmH2O,常规生化示白细胞计数15×10^6/L,糖3.48mmol/L,氯129.6mmol/L,蛋白定量1010mg/L;脑电图:弥散性中度异常;头颅+胸腰椎MRI:示胸3~4段脊髓内可见斑片状等长T1长T2异常信号,边界不清,短TI反转恢复信号稍高,考虑急性脊髓炎;膀胱过度充盈,考虑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复查病毒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G28.9AU/mL,巨细胞病毒抗体IgG180U/mL,抗风疹病毒抗体IgG67.4IU/mL,EB病毒壳抗原IgG565U/mL,EB病毒核心抗原IgG600U/mL。考虑患者对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应性不佳,且病毒IgG呈高水平状态,仍有上升趋势,停用丙种球蛋白,激素改泼尼松片60mg口服,逐渐减量,同时隔日行血浆置换疗法(2500mL/d),共5次。入院后第17天,血浆置换2次后,患者达潮气量520mL,呼吸频率15次/min,顺利脱机拔管;入院第23天,5次血浆置换治疗结束后,患者双下肢肌力达到3级,仍有小便潴留,其余未遗留神经缺失症状,智能正常,转康复科继续治疗。讨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发病率每年约0.2~0.8/10万,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其多灶性神经缺损表现取决于炎症脱髓鞘累及部位和严重程度,包括锥体束、大脑半球、椎体外系、小脑、脑干、脊髓等的不同组合。本例患者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颅内感染征象,数天内病情急剧进展,出现精神症状,痫性发作,脑干、小脑及脊髓受累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典型的ADEM常根据在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背景下,发生急性或亚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多灶的弥漫性损害,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多数ADEM患者的MRI病灶与临床症状同时出现,但也有病灶延迟几天至几周才出现的患者,甚至有的在整个病程中未发现MRI异常,提示如果临床表现符合ADEM,即使MRI正常也不能排除诊断。本例患者共行3次MRI,前两次未见异常信号,第3次示胸3-4段异常信号,但患者同时有脑干、小脑受损的临床表现,结合患者发病过程,考虑ADEM诊断仍成立。关于ADEM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有分子模拟理论和炎症瀑布反应理论。针对这两种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有两种:①

免疫抑制:大剂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早期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能减轻脑和脊髓的充血和水肿,保护血脑屏障,抑制炎性脱髓鞘过程。体质量30kg以下儿童为10~30mg/(kg•d),30kg以上者为1000mg/d,连用5天,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欠佳或病情较重患者也可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0.4g/(kg•d),连用5天,但其时机和疗效尚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②

血浆置换:美国血浆置换协会对ADEM采用血浆置换的推荐等级为Ⅱ类推荐,C级证据,每次置换血浆量按40mL/kg或1~1.5倍血浆容量计算,隔日一次,连续5次,可直接清除这些炎症反应因子,减轻患者症状。本例患者在应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后病情并无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