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1页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2页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3页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4页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分层作业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四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为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A。材料“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反映了新中国坚定地站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A正确;“求同存异”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故D错误。故选A。【补偿训练】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因此C正确。2.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及的重要外交原则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另起炉灶”【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及的重要外交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正确;B、C、D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提出的外交方针,排除。3.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参加日内瓦会议【解析】选A。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突破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与更多的国家开展外交关系,故A与题意相符。4.(2020·广东学业考)1955年,《人民日报》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目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联合国大会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解析】选B。由时间“1955年”和材料信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这一次会议是万隆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5.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解析】选C。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脱两极格局影响,故A错误;“求同存异”思想于1955年提出,故B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束缚,具有灵活性,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故D错误。【补偿训练】20世纪50年代,西方报纸评论:“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评述的是 ()A.抗美援朝B.日内瓦会议C.亚非会议D.中国重返联合国【解析】选B。抗美援朝发生在亚洲的朝鲜半岛,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日内瓦会议发生于1954年,中国作为五大国(苏、美、英、法、中)之一针对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进行的会议,符合题意,故B正确;亚非会议发生于1955年印尼的万隆,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错误。6.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在对外政策中主要体现在 ()A.推行“一边倒”B.主张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谈判与接触C.坚持独立自主D.积极同亚非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解析】选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封锁,因此不可能是与其谈判,故B错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实行的,故C错误;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召开万隆会议,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故D正确。【补偿训练】以下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外交活动是 ()A.与印度就西藏问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促成朝鲜问题和平解决C.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并促成“万隆精神”D.促成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解析】选C。与印度就西藏问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50年代初期,故排除A;日内瓦会议主要是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故排除B;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是在2000年,故排除D;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选C。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周恩来访问印度(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二,在中印会谈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它的提出有何意义?(12分)【解析】第(1)题,反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第(2)题,在与印度领导人会谈中周恩来倡导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20·合肥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可能在两个超级大国中间奉行中立、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使自己超脱于冷战之外。这表明选择“一边倒”政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政府的态度 B.国内外客观形势C.人民的意愿 D.中国的外交政策【解析】选B。根据材料“不可能在两个超级大国中间奉行中立、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战略,使自己超脱于冷战之外”可见当时的国内状况和国际形势对“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很大,B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政府的态度和人民的意愿,A、C排除;“一边倒”政策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之一,不属于原因,D排除。2.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建交“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争取世界的和平”符合我国建设国内经济的需求和应对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故A正确;“一边倒”具有很强偏向性即建立外交关系偏向社会主义阵营,故B错误;此时中国的外交仍为革命外交,故C错误;“一边倒”从国际格局上来看主要应对冷战的挑战,而非地缘政治因素,故D错误。3.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B.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C.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解析】选D。从材料“1952年”“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三类国家”“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初期,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不再以单纯的意识形态为依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D正确。4.(2020·佛山高一检测)李世安在《世界当代史》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这一外交原则的公布,受到国际舆论,特别是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大大促进了亚非拉各国之间团结合作的发展。”这一“原则”是指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解析】选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所以得到了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故选B;“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会得到亚非拉和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排除A;“求同存异”主张是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和题干中“欧洲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不符,排除C;“一国两制”是中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方案,不是外交原则,排除D。5.如图所示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选C。由“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访晤英国外交大臣”“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代外长范文同会谈”“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故本题选C。【补偿训练】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A.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B.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C.形成了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D.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会议通过《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故A正确;日内瓦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但不能说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区域合作的问题,故C错误;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D错误。6.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参加亚非会议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改善中美关系【解析】选B。本题题眼是“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1955年4月,中国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相符,故B正确。【补偿训练】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 ()A.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C.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选A。“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化,故A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修正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B错误;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提出时正是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美苏冷战对峙格局正式确立的时期,故C错误;“求同存异”方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无关,故D错误。7.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 ()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解析】选B。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的主张,加深了南南合作,促进了中非关系,故万隆会议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正确。万隆会议对南南合作和中非关系有促进作用,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无关,排除A。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万隆会议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其宗旨,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补偿训练】1955年亚非会议上,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拉开了南南合作和不结盟运动的序幕,当时万隆会议 ()A.推动了亚非各国在实现政治独立斗争中相互支持B.实现了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C.建立起亚非国家联合反殖反帝反霸区域政治集团D.形成亚非国家开放的多边贸易区域性官方论坛【解析】选A。周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被与会各国广泛接受、认可,增进了各国的政治互信,故A正确;万隆会议的成果重在政治层面的相互信任、支持而非经济领域的合作,故B错误;万隆会议践行了反殖反帝反霸的国际政治斗争准则,并未建立区域性的政治集团实体,故C错误;万隆会议并未建立区域性的官方论坛,故D错误。【拓展延伸】二、非选择题(22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