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讲政治制度讲义-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7讲政治制度讲义-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7讲政治制度讲义-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7讲政治制度讲义-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7讲政治制度讲义-高三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单元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与教化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古至今,东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人事管理、法律教化等都是国家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国情不同,国家管理必然有其独特性。中国西方古代以中央集权和科举选官为主的政治制度、以礼法结合为特点的中华法系,无不建立在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础之上,上以国家的统一为依托,下以社会的稳定为基础建立在工商业经济基础上的古代西方文明,以古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法为典型代表。中古时期,西欧历经封君封臣制、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等多元发展历程近代学堂选官、公务员制度等体现了从晚清到民国政治近代化的曲折发展历程文官制度的确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确定等体现了西方国家制度和法律探索的重大成就现代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制度、法律体系。公务员制度的推行、依法治国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二战后,西方的民主制度和法治继续得到发展

第27讲政治制度目标任务课堂目标听课问题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3.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1.如何区分夏商周三代建立在部族联合和分封制基础之上的贵族政治与秦朝以来建立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基础之上的官僚政治的具体差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如何从中央和地方权力划分等角度,梳理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脉络?(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如何简述君主制与共和制、单一制与联邦制等西方政治体制的产生与演变历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如何梳理近代中国共和政体取代君主政体的经过以及从民国体制到共和国体制的变化?(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能特训素能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史料一①1995年在西安出土的秦代“右丞相印”封泥②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摘编自《新唐书·百官志一》③明朝谢环的《杏园雅集图》(局部)描绘了明成祖时杨士奇等多位内阁大臣议事的场景史料二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吸取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地方王国势力膨胀④。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十三州代表中央巡察地方。东汉时改州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州牧成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手握重兵,位于郡守之上⑤。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并不时派巡察使者对各州县官员进行监察⑥。安史之乱以后,掌兵权的节度使开始作为地方行政长官,节度使的辖区叫道,道成了州上面的一级行政单位⑦。——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迁》问题:(1)史料一中①②③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印证了中国古代中枢机构变化的哪些史实?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并分析其弊端。试答:(1)(2)[素能教练][素能拓展]1.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条主线发展演变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的权限缩小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这是对相权限制、压缩的表现宰相权力不断分化既实行分权,即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以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基本策略与演变趋势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基本策略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2.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规律中央集权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行政效率降低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素能二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史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公民的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①。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②。……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③。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④。据亚里士多德估计,每6个雅典公民中就有1人可能担任某种公职。——据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浅析》等整理史料二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问题:(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民主提供了渊源”这一观点。(2)根据史料二,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试答:(1)(2)[素能教练][素能拓展]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主权在民公民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公民法庭是最重要的司法机关;雅典政治向全体公民开放轮番而治公民内部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有权参政议政。在运作方式上,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抽签选举,即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以抽签方式决定权力制约议事会这一具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职能的权力机构,既受到公民大会,也受到人民直接广泛参与的公民法庭的制约法律至上雅典严格实行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雅典人认为法律神圣不可侵犯公民意识关心城邦、参与政治、轮番执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2.与中世纪相比,西方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表现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中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实行封建制度,理论上国家的土地、人口都为国王所有,“主权在君”;近代以来,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主权在民”成为各国构建政治制度的指导思想从贵族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中世纪欧洲的王权也受到限制,但是,限制力量主要来自贵族、教会;近代政治制度中限制王权的主要是议会,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限制王权,国王大多不是实际的统治者;而共和制下,国家首脑经推选产生从任命制到选举制中世纪的各级官吏基本上都是由国王任命的,国王的喜好决定了官吏的任免;近代各种层次和领域的选举成为官吏产生的主要形式,“选举”成为西方近代最常见的政治活动近代政党政治兴起中世纪没有政党;近代以来,社会各种政治势力表达诉求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政党,政党政治逐渐成为近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素能三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史料一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持续时间不长,或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影响有限,或深度不够①……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②……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在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③。——摘编自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史料二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④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⑤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⑥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⑦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⑧——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问题:(1)根据史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试答:(1)(2)[素能教练]

[素能拓展]对历史上改革的一般规律性认识改革原因(背景)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改革过程不否定过去,改革则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社会则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在否定过去和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改革结果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在压力。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时断时续,进入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改革成败原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原因。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③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还要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改革的艰巨性和多样性所有改革都是在新旧势力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难,才能完成改革。改革也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进行改革

真题特训真题剖析(2022·全国乙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秦国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方法教练]读解题的关键:一是明确儒家的荀子倡导仁义,而法家的商鞅追求功利,由此理解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二是评价时要注意辩证地看待提原因“民勇于公战”→民众养成好战之风“‘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士兵具有功利性“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荀子提倡仁义思想评价“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提升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严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缺乏仁义,形成逐利尚武的社会风气调商鞅变法的军事措施及作用获(1)原因:民众养成好战之风;士兵具有功利性;荀子提倡仁义思想。(2)评价:提升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严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缺乏仁义,形成逐利尚武的社会风气◎思维延伸◎你如何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之间的关联?提示:真题再练一、历史解释——中国古代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1.(2019·江苏卷,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材料“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说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发生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2019·全国Ⅰ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被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汉武帝在经济上对诸侯王进行限制,进而削弱了诸侯实力,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白鹿皮,被称为‘皮币’”,而且是有定价的,这说明“皮币”不是货币,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享有租税权,所以汉朝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控制有所加强,排除D项。3.(2019·浙江4月选考,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调整相权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答案:B解析:宋代,参知政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目的是分割相权、削弱相权,故选B项。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汉代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排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项。二、时空观念——西方政治制度的多元演进4.(2019·全国Ⅰ卷,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公民)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陪审(公民)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并进行最终判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法庭由公民抽签产生,这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公民法庭执行判决权,不是法律服从民众意愿,排除A项;公民法庭是抽签产生的,而不是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的,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公民法庭的作用而不是法律,排除D项。5.(2019·海南卷,16)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材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说明1787宪法存在局限性,故选D项。材料“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