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业2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业2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业2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业2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五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业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堂检测]1.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大力倡导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并使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兴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热潮。该热潮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十年 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1958年5月30日,时任主席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实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所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2.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姓名张卫红推荐评语性别男出身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二十多年年龄35岁家庭出身贫农文化程度小学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解析:选C。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此人出身贫农,小学文化程度,能上大学,说明这是“文革”时期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结果。3.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解析:选C。“群众推荐制度”是看谁家庭成分好,这一制度有很大的弊端。1977年恢复高考主要是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了教育春天的到来,也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4.新中国成立后十几年间,我国初步形成了国民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包括()①学前教育②大中小学教育③成人教育④全日制教育⑤半工半读和业余教育A.①② B.②③④⑤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①②③④⑤内容都属于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范畴。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首先开设英文馆,并随对外交往形势的发展和洋务运动的深入,增设其他语种和近代西学课程,逐渐由一所外语学校发展成集外语和近代科学于一体的技术学校,其英语教学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材料二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销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纷纷建立,综合性大学俄文系招收人数大幅增加。——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材料三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语阿语其他22211131812681613359111731213——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京师同文馆为什么要首先开设英文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促使我国对外语教育实施重大调整的因素有哪些?(3)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外语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第(1)问洋务派建立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是为洋务运动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第(2)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语教学进行了变革,一方面撤销合并英语等其他语种的学科,另一方面增加俄语的学习。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包围封锁;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紧密。第(3)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外语教学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大了英语教学的比重,俄语教学比重缩减。原因就在于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要面向世界,英语成为必须要掌握的语种。答案:(1)为中外交往培养对外人才;推动洋务运动不断深入发展;学习西方先进科技。(2)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我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中苏关系密切。(3)变化: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外语语种增多。原因: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实行多边和平外交政策;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某《幼儿园暂行规程》规定:当前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等。这一规定最可能出现在()A.20世纪50年代前期B.20世纪50年代后期C.20世纪60年代后期D.20世纪70年代后期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当前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可得知该时期属于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故A项正确;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不再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故B、C、D项错误。2.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B.邓小平整顿教育,恢复高考制度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A、B、C三项都是“文革”后邓小平复出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政策。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故只有D项符合图片中“1957年”这一时间要求。3.下表表明了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中等学校80993所14.1倍1432万人6.9倍小学1681000所4.9倍11626.9万人3.9倍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战略D.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和知识再现能力。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65年。根据所学知识,B项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C项提出于1995年,D项实现于20世纪末。4.观察下表,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1957—1960年各类各级学校增长情况(单位:所)学校时间高校高中初中小学1957年229218489125473001958年7914144247877768001959年8414144166917374001960年1289469017115726500A.“希望工程”的启动B.“文化大革命”开始C.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D.“大跃进”的影响解析:选D。A、C两项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实施的教育措施,排除;“文革”时期我国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不可能出现教育迅速发展的状况,排除B项。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强调建设的“快”,影响到教育领域,就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选D项。5.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二、无产阶级的新教材的编写,是一桩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我们正处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殷切地期望各地革命委员会广泛征集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提出意见和批评。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中的“无产阶级”“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革命委员会”等,可以判断是“文革”时期的教科书,故选C项。6.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过江之鲫般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这年的高考,积聚了太多的期望,这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是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对“时代拐点”理解正确的是()A.教育界的拨乱反正全面完成B.吹响了“科教兴国”的前奏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新时期教育改革全面展开解析:选B。1977年,由于“文革”的冲击而中断了11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B正确。恢复高考是教育界拨乱反正的开始,A错;国民教育体系在“文革”前已经初步形成,C错;D中“全面展开”与史实不符。7.下图是1972-1995年我国各类学校数量的发展变化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最准确的是()A.“双百”方针推动了教育快速发展B.基础教育发展总体高于高等教育C.中小学教育质量有所下滑D.三类教育得到了协调发展解析:选B。由图示中的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知,总体发展情况是小学(百所)、中学(十所)数量明显多于普通高校(所),B项正确。“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到践踏,没能起到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A项错误。中小学学校数量下降不能说明教育质量有所下滑,C项错误。从图中无法得出三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结论,D项错误。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获得巨大的发展,体现在()①提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②实行九年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A.①②③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选B。新时期,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制定《义务教育法》等多部法律,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①④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取得的教育成就,故排除。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材料三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3)材料二、三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分析材料二中的第二段话和第三段话,这两段话分别介绍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