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1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2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3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4页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4课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背景1.魏晋南北朝以来,eq\x(1)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eq\x(2)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使eq\x(3)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易混易错】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二、内容1.程朱理学(1)代表:北宋的程颢、eq\x(4)程颐兄弟,南宋的eq\x(5)朱熹是集大成者。(3)发展①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eq\x(9)官方哲学。②元朝曾将《eq\x(10)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③明初,确定了eq\x(11)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4)影响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②对其他国家也有影响,远及朝鲜、日本。2.陆王心学三、评价1.积极(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eq\x(16)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eq\x(17)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2)强调人的eq\x(18)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eq\x(19)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宋明理学用eq\x(20)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eq\x(21)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图示巧记】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讨论交流1]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试答: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讨论交流2]明初程朱理学为何能够上升到统治地位?试答:伴随“八股取士”的进行,科举考试要求文章只能从朱熹对四书五经的注释中来作答,因此程朱理学便上升到统治地位。[讨论交流3]从哲学上看,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属于什么派别?试答: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但又主张“格物致知”,因此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求理的方法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因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讨论交流4]我们今天可以利用理学的哪些方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试答: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需要发扬这样的思想。1.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是新儒学。(√)2.朱熹最早提出了“三纲五常”的观点。(×)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这里的“理”主要是指天体运行规律。(×)4.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追求科学的真谛。(×)5.王守仁的“致良知”主张与孟子的“性本善”基本一致。(√)主题一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史料一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王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史料二格,至也。物,犹事也。穷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史料三“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守仁《传习录》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对“理”的认识上,二程与王守仁有何不同。有本质的区别吗?(2)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求“理”的方法上,朱熹与王守仁有何不同。(3)据上述史料,分析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关系如何。答案:(1)①不同:二程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理在心中,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②没有本质区别:二者都承认理的存在,都为封建统治服务。(2)①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深刻探究万物,明道德之善。②王守仁主张“致良知”,通过内心自省,恢复良知本性。(3)二者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是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和升华;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提示:主题二全面认识宋明理学1.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二程集》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中庸章句》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陆九渊集》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答案:观点: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性与天理同一(或道德规范就是天理)。发展: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或哲学化、思辨化)。2.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史料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思考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答案: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3.宋明理学的影响史料一哲学家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及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史料二“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理学蕴涵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2)史料二反映了理学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答案:(1)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2)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的特点提示:(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宋明理学的影响提示:(1)积极方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这可以促进文明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消极方面宋明理学强调尊卑等级、重男轻女以及重礼轻法等观念,轻视自然科学和个体自由,这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题组一程朱理学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D)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解析:理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此“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2.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B)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处也有理,故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B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故C项错误;重视传统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经验的总结,故D项错误。3.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A)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解析: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反映出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故A项正确。4.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旨在强调(C)A.儒家自古以来就讲求个人的道德修养B.人的正常欲望是天理,超越于此的是人欲C.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思想D.人要克制欲望才能发明本心符合天理解析:材料中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5.近代“科学”一词最初汉译作“格致”,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格物致知”的字典解释为“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这说明(B)A.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B.格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C.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D.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解析:西方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观察,重视理论研究,与“格物致知”观点有相通之处,故B项正确。6.如图是某道观中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的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置于同等地位一同祭祀主要是由于朱熹(B)A.奠定了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B.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C.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主张解析: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处于同等地位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的理学思想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故选B项。A项是孔子的成就;C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王守仁的主张。题组二陆王心学7.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B)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 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解析:王守仁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往往被私欲所侵蚀,因此要加强道德修养,即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故B项正确。8.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C)A.程颢 B.朱熹C.王守仁 D.董仲舒解析:从材料中“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不必外求,这是王守仁“心学”思想。9.“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守仁(A)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解析:圣人之道就是天理在材料中未曾体现,故B项错误;“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更多的体现对格物致知的发展,故C项错误;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10.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C.理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D.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解析: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孔子说法不妥,孔子是创始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韩非;理学集大成者是朱熹;心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故D项正确。11.理学家王守仁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守仁(A)A.反对穷理格物 B.教人明辨善恶C.主张静心无为 D.阐发禅宗学说解析:依据材料“‘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可知天理存在于人心,所以没有必要格物致知,故A项正确。12.“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作者的核心主张是(C)A.“克己复礼” B.“格物致知”C.“致良知” D.“发明本心”解析:从材料“良知”的信息可以判断是王守仁的学说。“克己复礼”是孔子的主张,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朱熹的学说,故B项错误;“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故C项正确;“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主张,故D项错误。题组三宋明理学1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B)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两者的实质都是用儒学的纲常、伦理道德来约束世人、维护专制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14.近年来,“穿越”成为文学、影视创作的热门题材。如果让王守仁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有可能达成的共识是(B)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解析:“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和行都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