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56张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56张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56张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56张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课件5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小说阅读一、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二、小说的要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三小说考题题型一、“理情节”题型:二、“析人物”题型:三、“看环境”题型:四、“明主题”题型:五、“讲技巧”题型:六、“品语言”题型一、情节011概括情节的各个阶段2分析情节的叙述方式3分析情节的线索4分析情节设置的技巧5分析情节特点6分析情节作用考查的角度:1概括情节的各个阶段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内容鲁镇祝福景象祥林嫂凄然死去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被迫改嫁祥林嫂再到鲁镇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结局序幕

顺序倒叙(1-2)(3-33)(34-53)(54-65)(66-111)(112)有形的套子无形的套子爱情经历序幕(1-5)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华连卡的到来别人的怂恿漫画事件骑车事件病死别里科夫死后的影响(介绍别里科夫的套子)封闭孤僻胆小多疑(6-38)(6)(7-17)(18-36)(37-38)(39-40)与科谈话2分析情节的叙述方式a叙述顺序b叙述人称(叙述角度)情节清楚造成悬念情节完整,内容充实。

补充解释,使情节更合理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作用(好处)1.顺叙:

2.倒叙:

3.插叙:4.补叙:

5.平叙:a叙事顺序:b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增加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张弛自然,多角度塑造人物(叙述角度)作用3分析情节的线索事、物、人、情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进贾府”如《项链》中的“项链”如《故乡》中的“我”4情节设置的技巧1悬念2抑扬3照应4伏笔5对比6衬托7铺垫8突转9线索明线暗线5情节的特点开头

相关位置倒叙开篇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结尾

结尾突转式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戛然而止式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意味深远,喜剧式收尾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首尾呼应式

使得结构紧密、完整特点艺术效果

悲剧式收尾就首尾来说写景开篇式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设疑开篇式设置悬念,引出下面情节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一波三折式(悬念迭出式)就全文来说伏笔铺垫式使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相互对比式

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表达效果,彩线串珠式小说以“某某”为线索,贯穿全文,能够起到概括故事情节作用。(1)

为后面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2)设置悬念(3)照应前文

、照应标题

(4)形成对比

(5)推动情节发展(6)使情节起波澜(7)线索

(8)刻画人物性格

(9)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10)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环境6分析情节的作用思考的角度具体的作用补充关于小说标题一小说“标题”考查的内容:1标题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1、小说以“”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有人认为小说以“”为题不如以“”为题好,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理由。4、小说以“”为标题,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二

常见的题型含义作用三答题思考的角度(1).从环境角度:看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从情节角度:是否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是否概括情节。(3).从人物角度:是否主要人物,

是否突出人物特点。

(4).从主题角度:是否揭示了主题。

(5)从手法角度:象征、隐喻、对比、讽刺1标题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解题思路:1表层含义:与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的关系2深层含义:象征意义、双关意、比喻义1从情节来说:“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2从环境来说:.“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一小说以《祝福》为题的作用是:深层含义: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表明

那“祝福”是富人的事,这样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形成对比,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二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表层含义:1从情节来说:“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2从环境来说:“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二、人物021分析人物性格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3分析人物的作用4分析描写人物的作用考查的角度: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5小说安排某某人物有何用意?6小说多次写到某某内容,对刻画某

个人物有何作用?7小说写人物对话,表现人物什么心理?常见题型:人物性格写人方法人物作用描写作用1分析人物性格概述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形容词形容词+事例2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自然环境

环境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他人(言)

(行)(白描)(细描)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抑扬)3、小说中人物的作用(1)主要人物的作用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要小说反映的社会主题)。(最能体现小说主旨的人物)(2)次要人物的作用A对主要人物起对比、陪衬作用,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別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中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如《祝福》《孔乙己》中的"我”。C推动情节发展或造成情节陡转,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谦和富安的出现,就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D构成主要人物的生存环境,营造氛围,如《祝福》中的柳妈、四婶等人物共同营造了鲁镇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害人的迷信氛围。E揭示或凸显主旨《祝福》中的柳妈、四婶等人物同主要人物一同掲示主题。4分析描写人物的作用从人物角度从情节角度从主题角度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处境、性格等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呼应、对照等凸显主题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例如:《祝福》在祥林嫂再次到鲁镇时又一次写到她的肖像,有何用意?1从情节方面:与祥林嫂初到鲁镇的肖像描写呼应,

表现人物的变化。2从人物方面:表现丧子、再次丧夫给祥林嫂重大打击。但顺从善良依旧。3从主题方面:再次表现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摧残。答案: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三、环境03(1)环境描写的内容(2)分析环境描写的方法(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考查的角度:

(一)景物描写的内容:自然环境:

人们的服饰(《药》中对士兵服饰的描写,表明故事发生在清末)人们的行为(《祝福》中人们的行为)

室内陈设(《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府室内外的描写,表明贾府的地位)自然界的色彩、声响、形状社会环境: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选自《祝福》)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肃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选自《故乡》)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例如(1)角度:远近、高低(仰观、俯视)

(2)顺序:时间的顺序(春夏秋冬、早中晚)空间的顺序(上下、左右)(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联想想象(5)点面结合(6)白描、细描(二)景物描写的方法:(三)环境描写的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①交待人物生存环境,

②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展示社会风貌

③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④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

⑤暗示小说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作用:①渲染气氛,为小说定下感情基调;②烘托人物形象,

③表现人物某种心情

④推动情节发展;

⑤象征和暗示社会背景。

⑥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⑦深化作品主题四、主题04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⒈常见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⒉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

作者背景、人物特征、情节发展、语言情感色彩、整体倾向。3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现什么社会现象。4概括主题表达格式

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歌颂了………

批判了

揭示了褒贬中性五、技巧051、常见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②结构安排有何特点2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细节、铺垫、伏笔悬念、抑扬、讽刺铺垫”与“伏笔”的区别铺垫与伏笔是文学作品中结构情节的两种表现手法,它们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但它们是有区别的。一、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

是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二、从形态上看

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

伏笔,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

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三、从字数来看

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打上交道。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例如:

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讽刺手法有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漫画法:鲁迅说:“漫画要使人一目了然,所以最普通的方法是‘夸张’。”夸张是漫画的特点。

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也是夸张,把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的套子就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写他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