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古生代地史学_第1页
晚古生代地史学_第2页
晚古生代地史学_第3页
晚古生代地史学_第4页
晚古生代地史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晚古生代地史学扬子板块东南被动大陆边缘华夏板块华北板块早古生界地史特征:华北板块主体自晚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晚期开始海侵寒;∈:华北板块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其南缘以活动大陆边缘与秦岭洋毗邻。O:碳酸盐沉积,下统发育齐全,岩相稳定中上统仅在少数地区有沉积;O1北部为正常浅海环境;南部属上潮间—潮上蒸发环境,O1末期至O2岩相稳定,海侵广泛,O3地壳上升,华北板块再次成为古陆剥蚀区,仅在西南缘一带有沉积。S:华北板块主体继续处于隆起状态第8章早古生代的地史

LatePaleozoicgeohistory

8.1晚古生代概述8.2晚古生代的生物界8.3中国的泥盆纪8.4中国的石炭纪8.5中国的二叠纪8.6古生代重大地质事件重点和难点晚古生代总体特征:了解晚古生代生物面貌:掌握关键点晚古生代各纪的地史特征:华北和华南古晚生代的故事(重点、难点:要求掌握各纪华北和华南的总体特征)联合古陆(Pangea)五次生物大绝灭之三:O末、泥盆纪F/F,二叠纪末期(了解)•Pz2分3纪,长达165Ma;•泥盆纪由Murchison和Sedwedge(1939)创建,是依据英国英格兰西南半岛上的一个郡(Devonshire)的“老红砂岩”建立。•石炭纪由Conybeare和Phillips(1822)据英格兰北部含煤地层而命名;石炭纪两分明显,分Mississippian和Pennsylvanian两统;•二叠纪源自德文Dyas,Marcou(1859)命名;下部Rotliegendes(赤底群)红色碎屑岩;上部为Zechstein(镁灰岩群);P过去两分,现三分;分别以俄、美、中三个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为标准,命名为统。晚古生代的划分和命名生物史: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重要变革,陆生植物开始大量繁盛,形成最早的森林、昆虫和煤;鱼类和两栖类时代,原始爬行类逐渐征服大陆;F-F,P-T之交大绝灭。沉积史:海相和陆相沉积均十分发育;煤系地层;全球C-P冰川构造史:总体上是一个全球板块汇聚的时期,在C2形成初步廓,P晚期形成了全球规模的Pangea;一个大洋-Panthalassia;全球构造格局发生重大转折。晚古生代的总体特征1脊椎动物的演化(鱼类、两栖类时代)D3时植物的根系可达1m2陆生植物的发展和植物分区3海生物脊椎动物界的发展及生物分区早古生代海洋环境中占统治地位的三叶虫类、笔石类、鹦鹉螺类、古杯类等大大减少;而代之而起的是蓬勃发展的新类群,如珊瑚、腕足、蜓类、菊石、牙形石等生物古地理分区:古特提斯大区(Paleo-TethyanRealm、北方大区(BorealRealm)、南方大区(SouthRealm)泥盆纪F/F集群绝灭:珊瑚25科,具铰纲腕足17科,菊石14科,海百合13科,盾皮鱼12科,层孔虫11科(几乎全部),竹节石(几乎全部),三叶虫8科,介形虫10科;浮游植物90%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三叶虫、笔石、竹节石、软舌螺和长身贝类等中国泥盆纪的总体特征•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中国D古地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柴达木地块(QD)+祁连造山带(QL)+华北板块(NC),成为一体;•扬子板块(YT)+华夏板块(CT)→华南板块(SC);•华北-柴达木板块与华南板块相隔不远,但独立发展;•分隔华北、塔里木(TR)和西伯利亚(SB)板块的为古亚洲洋•SC海相地层发育齐全;NC大部无沉积,为剥蚀古陆。华南泥盆系沉积示意剖面图•D1由滇东、钦防向NE大陆海侵,形成地层超覆;•D1中晚期,海侵范围达桂北、湘南一线•D2晚期,海侵遍及湘中-赣西•D3早期,海侵达湘北,可能淹没江南古陆与中扬子连通•这种海侵规程与桂中D地层序列所显示的海平面变化规律一致。1D1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岩相分异,有浅海碳酸盐,亦有深海沉积2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滇黔桂地区:南丹型和象州型;湘粤:超覆区,亦有岩相分异,”宁乡式”鲕状赤铁矿.湘赣交界、鄂西: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闽中: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泥盆纪华南板块内部古地理变化石炭纪总体特征中国C古地理是D的继续和发展。NC和SC板块之间的秦岭小洋盆继续存在;•NC、TR(塔里木)和SB(西伯利亚)及其间的古亚洲洋内发生造山运动,导致古地理变革;•C是地史上冰期、间冰期交替的时代,海平面变化频繁;•Pangea泛大陆汇聚期;C2初具轮廓,陆地面积扩大,出现大规模森林(largeinsects);地史上第一个最重要的成煤期;•C1,SC大部分地区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NC大部分地区缺失,仅在边缘有海相沉积;•C2,SC大部分地区滨浅海含白云质灰岩,岩相单一;NC大部分地区陆相为主,夹海相层;岩关阶:滇黔桂地区:岩相分异;湘粤:陆表海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湘赣交界至广东陆丰:海相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沉积大塘阶:滇黔桂地区:碳酸盐岩为主;湘粤:下部为滨海沼泽,上部为浅水灰岩湘赣交界:滨海含煤碎屑沉积;赣东、浙闽:陆相含煤沉积

下扬子地区:滨海碎屑沉积至碳酸盐沉积晚石炭世:海侵扩大,陆棚浅水碳酸盐沉积,岩相、厚度稳定华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华北板块石炭纪古地理特征华北地区自奥陶纪晚期开始,一直处于隆起遭受缓慢剥蚀状态。早石炭世除大别山北麓出现较厚的近海和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堆积外,主体部分仍然是一个近乎准平原的低地。到中、晚石炭世本区开始缓慢沉降,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华北板块石炭纪地层序列华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吴家坪组东吴运动P1=P1+P2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演化华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早二叠世梁山期:滨海-湖沼相陆源碎屑沉积限于昆明、贵阳至江南古陆一线以北的上扬子地区;栖霞期:最大海侵期,岩相均一茅口期:岩相分异明显,湘中、下扬子地区滞留静水环境的硅质、泥质沉积;闽浙赣地区近海碎屑含煤沉积;上扬子地区灰岩;康滇古陆附近,晚期出现玄武岩喷发。晚二叠世东吴运动:大规模海退,玄武岩喷发,华夏古陆上升龙潭组:岩相分异加剧双向陆缘的局限陆棚海盆地。

自西向东,玄武岩→陆相火山喷发夹煤→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海相碳酸盐岩(吴家坪组)→海陆交互含煤沉积(湘赣地区及粤北)→粗碎屑含煤沉积(粤东及闽中)(西侧)长兴组\(东侧)大隆组;康滇古陆东侧陆相含煤沉积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中上部)华北及东北南部普遍出现聚煤环境

山西组:华北中部为有利成煤带

石盒子组:淮南地区发育含煤沉积及富含Lingula的夹层

石千峰组:红色河湖碎屑沉积广布华北板块二叠纪古地理华北板块二叠纪地层序列联合古大陆的逐步形成

C2-P1北美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阿帕拉契亚褶皱带

P西伯利亚板块与欧洲板块碰撞,形成乌拉尔褶皱带

C1/C2天山运动

中间地块逐渐北移

1奥陶纪末的集群绝灭时间:奥陶纪末期表现:100个科的生物绝灭,三叶虫、鹦鹉螺类、笔石、腕足类、海百合等门类的一些科原因:(1)大陆冰盖聚集,海平面下降。(2)全球性的从体降温。时间:F\F表现:(1)浅海珊瑚和层孔虫几乎全部绝灭。(2)竹节石全部绝灭(3)浮游生物绝灭90%(4)菊石绝灭80%成因尚无定论2晚泥盆世的集群绝灭3二叠纪末期的集群绝灭时间:二叠纪末期表现:三叶虫、蜓、四射珊瑚突然绝灭,具铰腕足类大部分绝灭,苔藓虫等二叠纪生物大量消失。在全球,一半以上的科死亡,77—96%的种消失。成因:成因争论,有火山喷发、海平面下降、陨石撞击等假设。本节课小结晚古生代主要特征:生物史、沉积史:海陆、冰川、煤、构造史:超大陆生物界:无脊椎繁盛、陆生植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扬子板块晚古生界的地史特征:D:D1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岩相分异,有浅海碳酸盐,亦有深海沉积,D2-3: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C:C1,大部分地区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C2,大部分地区滨浅海含白云质灰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