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集成保温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_第1页
低能耗集成保温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_第2页
低能耗集成保温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_第3页
低能耗集成保温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_第4页
低能耗集成保温装配式多层房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模块连接集成装配式房屋模块化预制生产后进行运输、吊装。相比传统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接缝少、吊装快的优点。集成装配式房屋模块接缝主要为模块上下层间框架柱的接缝、水平模块间楼层梁的接缝和水平模块间框架柱的接缝。接缝位置处于复杂应力状态,应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计算。~8.5.4模块上下层间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连接采用套筒灌浆连接,以及水平模块间楼层梁箍筋和框架柱箍筋的连接采用等强焊接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9建筑设备9.2给水排水为了保证集成装配式房屋的耐久性和维护性的要求,给水排水管道宜采用与建筑结构体分离的设计方式,满足装配式内装生产建造方式的施工和管理要求,以达到低能耗的目的。预制结构构件应避免穿洞,如必须穿洞时,应预留孔洞或套管,孔洞或套管选择位置应避开结构钢筋密集区,并且有准确定位,方便结构构件加工,避免后期在预制结构构件上剔沟、槽、孔、洞。在预制结构构件上剔沟、槽、孔、洞等会降低结构构件强度,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可以在管井等管线较为集中的区域预留大洞口,等管线安装完成后采取局部现浇的方式,或采用安全可靠的封堵方式。集成装配式房屋设计应注重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的要求,给水排水管线及各种结构应采用标准化产品,降低施工和维护成本,达到低能耗的目的。集中管井中管线和阀门较多,前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装及检修空间,避免造成安装及检修难度。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减少能耗的一种有效措施,集成装配式房屋宜采用一体化集成产品,应考虑其管道、设备安装及运行维护要求,同时还应满足预制构件的施工安装要求。目前可供选择的给水排水管材种类及连接方式较多,在安装时经常出现已预留安装的管道与所选用的卫生间管道在材质和连接方式不一致,所以为避免管道漏损,应采取可靠的过渡连接措施。建筑内的竖井上下贯通,一旦发生火灾易沿竖井竖向蔓延,需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进行防火分隔。本条规定的竖向分区及分区的标准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完全一致,只是规定了各配水点处供水压力(动压)不大于0.2MPa的要求。控制配水点处的供水压力是给水系统节水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9.4建筑电气集成装配式房屋设计应保证建筑耐久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电气管线宜采用与建筑结构体分离的设计方式,并满足装配式内装生产建造方式的施工及其管理要求。基本模块的外墙结构比较特殊,现场剔槽会影响墙体结构安全和保温效果。不吊顶的集成装配式房屋,电气管线宜优先考虑敷设在地板结构层上的垫层内。如照明线路等,需要沿顶板敷设的线路,从美观上考虑,宜敷设在预制顶板内,无美观要求的可以沿顶板明敷设。装配式构件内的管线需要现场对接,现场可调整的空间不足,就要求构件生产时要准确定位。保温层采用的保温材料大多为可燃物,电气管线敷设其中有安全隐患。外墙敷设时,敷设在保温层室内侧墙体内可避免电气管线对保温体系的破坏。配电箱嵌装在外墙内,会对保温体系产生影响,故推荐明装。保温层采用的保温材料大多为可燃物,配电箱直接安装其中有安全隐患。、8.4.11这两条规定,是为了限制建设单位在低能耗建筑精装修设计时配套耗能大的灯具和家电产品,对于用户自行配置灯具和家用电器,也指导推荐采用节能产品。中国能效标识2级以上产品,为节能产品。关于照明的节能控制措施,人体移动感应加光控延时自熄开关被误触发的可能性较小,更加节能。一般的声、光控延时自熄开关则会经常被多种声响误触发,开关灯次数过多,对普通荧光灯的寿命有很不利的影响,而LED光源则可以承受颗繁开关。

10施工与验收10.1一般规定集成装配式房屋施工应制定以装配为主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根据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的原则,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体现管理组织方式吻合装配工法的特点,以发挥装配技术优势为原则。集成装配式房屋施工具有其固有特性,应设立与装配施工技术相匹配的项目部机构和人员,装配施工对不同岗位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区别于以往的传统施工方式要求,需要配置满足装配施工要求的专业人员。且在施工前应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安全、质量交底,培训和交底对象包括一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监理人员等。工装系统是指集成装配式房屋吊装、安装过程中所用的工具化、标准化吊具、支撑架体等产品,包括标准化堆放架、模数化通用吊梁、框式吊梁、起吊装置、吊钩吊具、预制墙板斜支撑、叠合板独立支撑、支撑体系、模架体系、外围护体系、系列操作工具等产品。工装系统的定型产品及施工操作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的有关规定,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验算。为避免由于设计或施工缺乏经验造成工程实施障碍或损失,保证集成装配式房屋施工质量,并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特提出应通过试生产和试安装进行验证性试验。集成装配式房屋施工前的试安装,对于没有经验的承包商非常必要,不但可以验证设计和施工方案存在的缺陷,还可以培训人员,调试设备,完善方案。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新的结构体系,应在施工前进行典型单元的安装试验,验证并完善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这对于体系的定型和推广使用,是十分重要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经过试验和技术鉴定,并应制定可行的技术措施。设计文件中制定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施工单位应依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单位欲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应经监理单位核准,并按相关规定办理。本条的“新的施工工艺”系指以前未在任何工程中应用的施工工艺,“首次采用的施工工艺”系指施工单位以前未实施过的施工工艺。集成装配式房屋施工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应经专家论证通过后进行施工。应结合装配施工特点,针对模块吊装、安装施工安全要求,制定系列安全专项方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包括《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276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等。10.2施工准备集成装配式房屋施工方案应全面系统,且应结合装配式建筑特点和一体化建造的具体要求,本着资源节省、人工减少、质量提高、工期缩短的原则制定装配方案。进度计划应结合协同模块生产计划和运输计划等;预制模块运输方案包括车辆型号及数量、运输路线、发货安排、现场装卸方法等;施工场地布置包括场内循环通道、吊装设备布设、模块码放场地等;安装与连接施工包括测量方法、吊装顺序和方法、模块安装方法、节点施工方法、防水施工方法、后浇混凝土施工方法、全过程的成品保护及修补措施等;安全管理包括吊装安全措施、专项施工安全措施等;质量管理包括模块安装的专项施工质量管理,渗漏、裂缝等质量缺陷防治措施;预制模块安装应结合模块连接装配方法和特点,合理制定施工工序。预制模块、安装用材料及配件进场验收应符合本规程第11章、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及产品应用技术手册等的有关规定。确保预制模块、安装用材料及配件进场的产品品质。施工现场应根据装配化建造方式布置施工总平面,宜规划主体装配区、模块堆放区、材料堆放区和运输通道。各个区域宜统筹规划布置,满足高效吊装、安装的要求,通道宜满足模块运输车辆平稳、高效、节能的行驶要求。竖向模块宜采用专用存放架进行存放,专用存放架应根据需要设置安全操作平台。安装施工前,应制定安装定位标识方案,根据安装连接的精细化要求,控制合理误差。安装定位标识方案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制,标识点应清晰明确,定位顺序应便于查询标识。安装施工前,应结合深化设计图纸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或基础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混凝土强度和预留预埋等条件是否具备上层模块的安装,并应核对待安装预制模块的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模块和配件的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吊装设备应根据模块吊装需求进行匹配性选型,安装施工前,应再次复核吊装设备的吊装能力、吊装器具和吊装环境,满足安全、高效的吊装要求。10.3预制模块的安装与连接结合部位或接缝处混凝土施工,由于操作面的限制,不便于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时,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套筒灌浆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及施工方案的要求。灌浆作业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作业人员应进行培训考核,并持证上岗,同时要求有专职检验人员在灌浆操作全过程监督。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质量保证措施:1采用经验证的钢筋套筒和灌浆料配套产品;2施工人员是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严格按技术操作要求执行;3操作施工时,应做好灌浆作业的视频资料,质量检验人员进行全程施工质量检查,能提供可追溯的全过程灌浆质量检查记录;4检验批验收时,如对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质量有疑问,可委托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进行非破损检测。当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时,可采取加热保温措施,使结构模块灌浆套筒内的温度达到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有可靠经验时也可采用低温灌浆料。10.4部品安装改动建筑主体、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