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汇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

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是高级社时期成立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

生产的入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

副组长。

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不该参

加主要劳动了。大队成立了敬老院,经过评议,请陈秉正老人退休入院。这老人只进

去了三天,就觉着只做那些揭麻皮、拣棉花之类的轻微劳动,有气力没处使,自动要

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

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他先做榜样,让徒弟们在一边跟着

看。他一边做一边讲,往往要重复讲十几遍,然后才让大家动手,他跟着看。因为规

律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

没有计划陈秉正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

工作重新示范。

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也招呼相隔八九段梯田下

边的沟岸上的副组长王新春。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

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秉正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提

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

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

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

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

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

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锻头一银头剜开、一条堰

一条堰垒起来的。”

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

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

第1页共18页

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

化了,你们的手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

一九五九年冬天,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

套,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儿媳妇说:“暂且

给我放过去吧!”儿媳妇说:“爹!你就戴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在

沟里闸谷坊,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

又陆续接上来——锄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

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

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儿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

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

带束住腰。儿媳妇说:“这回可戴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戴上

走了。

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

货员正忙着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两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

用。他认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买杈的人越来越多,老人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

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出

了村,他觉得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

有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

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

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重新返回白云岗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

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给了他。

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

他除了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戴上。

会议结束后,吃过了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

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

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走得不太顺当。于是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

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不要找它了吧!手套给我没有

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

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

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第2页共18页

(有删改)

文本二:

我也曾写过一些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能得

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

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

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脸。这些经验非久

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得

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连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

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

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

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

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

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题小做,篇

幅不长,而意义很大。

(摘编自老舍《读〈套不住的手〉》)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对一个饱经沧桑的农民的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思想

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

B.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又生动幽默,如“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口语化很明

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

C.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刻画陈秉正的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

事。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入、延伸。

D.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以及像他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

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

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体现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

B.老舍认为,《套不住的手》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

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

C.《套不住的手》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

第3页共18页

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

D.手套在文中有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陈秉正老人有手套而不戴,是为了让双手更利

落地劳作,体现出老人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3.文章是如何塑造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老舍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谋篇

布局上的“窍门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濠梁之上

李海瑞

秋风送爽,大地一派灿烂,绿的绿,红的红,黄的黄。

庄子一身麻布衣裳,补了几个新补丁,葛布头巾缚着的稀疏头发,被风吹得有些

散乱,然而越发显得飘逸不拘了。他的好朋友惠子穿丝戴冠,气宇轩昂,好有派头。

相约已久的出行一路顺风。一路游乐,就来到了濠水一带。

向来健谈的惠子又说了:“庄兄,万物从形式上去看,推求它们的相同与差别很

不究竟,这是小同异;若是从内容上去看,能推求到它们的相同与差别,那才是大同

异呢。”

一直不喜多言的庄子也打开了话匣子:“惠兄,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

化成一只蝴蝶,飞越了高山,飞过了草地,飞入那春光烂漫的油菜花丛里。翩翩起舞

弄花影,郁郁袭人沁我心。可惜,美梦总不长留!醒来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

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这是你所说的大同异呢,还是小同异呢?我庄周与蝴蝶

本是有差异的,可我们又能相互转化,二化而为一,这岂不是你说的大同异?”

“知我者,真庄兄也!”惠子忽地两手一拍庄子双肩,喜道:“正是此意!小同

异是不可转化的,各有各的特别处,如人是人,花是花,虫是虫,人又可分男人和女

人,花又可分多个品种,虫也如此。大同异是可以转化的,就像人、花、虫都是生

命,而生命却是共同的。所以你既是蝴蝶,蝴蝶又是你。嘻嘻!”

“世人看问题的角度总是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束人又缚己,哪里能够逍

遥?”庄子有些愤愤了。

二人边说边走,清澈的濠水缓缓向他们身后流去,伴着西斜的秋日。

惠子迈着新学来的邯郸步,缓急有度,轻重得宜,腰间还吊着几串玉佩。随着自

己稳健的步伐,玉佩碰击出阵阵叮当声,既清脆悦耳,还婉转动听,荡人心神。看

第4页共18页

来,惠子近几年越来越秋风得意、风度翩翩了!庄子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

在惠子跟前更显寒酸。可庄子依旧神态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个神人一样,虽槁

项黄酸,却始终能游目八荒,睥睨万物。

呼吸着浓浓秋日气息,两人并肩来到濠水一处桥梁上。木桥已有些年头,发黑的

颜色表明木桥是经历过风吹日晒雨淋的,可依然倔强地横跨在濠水之上,静静地注视

着濠水缓缓向北流去。

惠子踱着邯郸步抢先上了桥,感慨道:“庄兄,请看,这桥流水未流啊!”

“惠兄,此言差矣!孔夫子不是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吗?你如何说这水未

流呢?”

“庄兄,你还不知道孔夫子执着于现世有为,不能从往、今与来三世看问题吗?

你说是水流之久,还是桥驻之久呢?”

“呵呵,又是惠兄古与今同的道理了。其实从万事万物之合理来看,天地就是

‘一指',万物就是‘一马'。何必分是桥流还是水流呢?”

一缕秋风吹过,两人一阵沉默,河水依旧缓缓北流。这时,水中游来一群灰白色

的鳏鱼。鳏鱼游姿清晰可见,似乎在凭虚御空,一会儿静静呆住不动,一会儿忽然向

远处游去,既轻快又敏捷。

庄子赞叹道:“蜂鱼游得这样自由自在,多么快乐!”

“庄兄,何以见得?你不是鱼,你怎么断定鱼是快乐的?鳏鱼有可能是在觅食,

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凶险。人不也经常这样吗?表面看起来很是潇洒,很不可一世,可

内心惶恐得很哩!”

“惠兄,此言差矣!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兄,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了。可是,你也不是鱼哦,你凭什么就说鱼是

快乐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红脸了。

迎着斜日余晖,庄子捻了捻稀疏的胡须说:“惠兄,刚才你说啥,你记不得么?

你说,我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就冲这点,可见你是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你既然

能知道我,那我也能知道鱼呵。我就是在这濠水桥上知道鱼是快乐的,呵呵!”

“惠兄,你还执着在小同异的境界而未能上升到大同异的境界,从而不能通达鱼

之乐啊!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

向来健谈的惠子此时竟语塞了,半晌不说话。

庄子冲惠子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他希望这鱼今晚也能游入自己的梦中,就像几日

第5页共18页

前蝴蝶飞入自己梦中一样。

斜日更向西,眼看就要落山了。二人此刻都有些肚饿,谁也没有再言语,这无声

仿佛把时间凝住。

这时,从水面传来洪亮的声音:“不对,不对,你们咋能一看到鱼,就断定它们

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你们读书的圣人不是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吗?看来关键就在于你知不知道,你知道可我不知道,我知道可你不知道,咋能让别

人都知道呢?哈哈!来吧,两位,今天老夫请二位夫子吃烤鳏鱼,喝濠酒。吃过鱼,

喝过酒,可能啥都知道了!哈哈哈。”

两人这才发现桥后泊着一只乌篷小船,船头屹立一位发须皆白的渔夫,正朗声高

笑地撑着篙……

夜里,庄子果真做了一个梦,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蜂鱼,还是一尾蜂鱼化作了

自己,正优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突然,在水曲的一片芦苇丛里,自己却一个劲儿

地逃,既要躲避渔夫的大网,又要躲避鸥鹭的利喙,紧张得整夜不能安稳,补丁修饰

过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个湿透。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描绘“一派灿烂”的秋景,以斑斓色彩显示秋天的盎然生机,为庄子与惠

子及渔夫的出场做了铺垫。

B.庄子的“麻布衣鞋,新补丁盖压旧补丁”与惠子的“穿丝戴冠,气宇轩昂”形成对

比,暗示了庄子内在气质不凡。

C.在庄子看来,世人看问题往往拘泥于外在形式,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这样是无

法真正体会到自由与逍遥的。

D.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烤鲸鱼,喝濠酒”,既解决了两个读书人的“肚饿”问题,

又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

6.下列关于庄子与惠子就“梦蝶”展开的论说,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反映出其内心世界对自由的追求。

B.庄子为不能在梦中长留而倍感可惜,因为他无法体会蝴蝶的快乐。

C.从内容上看,庄子与蝴蝶都是生命,而生命又是共同的。

D.惠子为庄子推求到了“梦蝶”的“小同异”和“大同异”而高兴。

7.“濠梁之辩”过程中,惠子的情绪随辩论内容推进而起起伏伏。请结合文中相关部

第6页共18页

分简要分析。

8.“濠梁之上”这一故事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记叙了庄子与惠

子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辩论。作者在二人辩论后加上了“庄子梦鱼”的故

事,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五面包围中(节选)

魏巍

坚守坑道第15天,又有了新的困难:坑道里的存水用完了。人们把那几个存水的

大汽油桶,翻来覆去磕打,再也倒不出一滴水来。

团指挥所几次派运输队送水,伤亡很大,水却很有限。

由于缺水,大家眼瞅着饼干硬是咽不下去,有时候饼干的碎末被呛得从鼻孔里喷

出来。

坚守坑道第18天,有人偷偷喝尿。战士们脱光了膀子,抱着手榴弹,紧紧贴着潮

湿的石壁,人们仿佛第一次认识到:水,是何等的珍品!

这时候,在精神上负担最重的,除了郭祥,恐怕就是卫生员小徐了。这个十六七

岁说话还有些童声童气的孩子,虽然同别人一样渴得嗓子冒烟,但他更难受的却不是

这个,而是伤员们极力抑制着的低声呻唤。他觉得伤员们喝不上水,全是他的过错。

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终于发现一条细细的石缝,不时渗

出一两滴水珠。他就撕了缕棉花,把水珠蘸起来,拧到小碗里。尽管石缝是那样的吝

啬,总算有了一丝希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工作,居然拧了大半碗水。然后,他

就把小搪瓷碗架在小油灯上烧起来。

小小一点灯头火,总算把水弄热了。他立刻把小碗端到几个重伤员跟前:

“同志们!醒醒,喝水啦!”

“你端给参谋长喝吧!他哑得快说不出话了,这样下去怎么指挥呢?反正我

们……”

“对!对!快给参谋长端去吧!”大家异口同声。

小徐把小碗放在桌上:“参谋长!喝点水吧!”

“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呀?”

“他们都不肯喝,说你还要指挥打仗呢!”

“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

第7页共18页

小徐站在那里不动。

郭祥只好端起碗,递给步话机员小马,小马哽咽得很厉害。

“不行!我不能喝。”

望望桌上大半碗水,分毫不少,郭祥叹了口气,把小碗高高擎起,说:

“同志们,我带头喝!你们也非喝不可!谁要是不喝,就是对我们的胜利不关

心!”郭祥装作一饮而尽的样子,却只抿了小小的一口,递给小马。小马也只抿了一

小口,又递给小徐。小徐只沾了沾唇,就端给重伤员们。其他人也都抿了一点。

转到郭祥手里,居然还剩下小半碗,几粒明亮的泪珠,扑哒扑哒掉到小瓷碗

里...

坑道口传来刺耳的叫声:

“中国士兵们!我们断绝了你们的一切联系,你们已经完全陷入绝境了。你们用

19世纪的武器和高度现代化的联合国军作战,不过是无效的抵抗和绝望的挣扎。还是

快快投降吧!”

“中国士兵们!你们实在太可怜了。你们被上级骗出来,来到千里迢迢的异国,

住的是深山土洞,过的是野蛮人的生活,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眼看就要困死,饿

死,干部却不闻不问,你们何苦还要为他们卖命?还是到自由的世界来吧!”

“参谋长!有人乘机说破坏话了!他说,如果上级还要我们,干吗叫我们在这儿

受罪?……”

“走!我们找他谈谈。”

坑道中部,战士们多半脱光膀子,靠着壁坐,有的擦枪,有的在拧手榴弹盖;独

有白鹤寿半躺半卧,眯细着眼在想什么,整个身躯就像一尾鱼切掉头尾后的“中

段”。

郭祥在他面前一站,严厉地问:

“你刚才说了些什么?”

“你究竟是什么意思,你自己清楚。我告诉你,不管什么人,他想借机挑拨离

间,瓦解我们的士气,他就是瞎了眼了。上级为了给我们送东西,牺牲了多少好同

志!我们吃的、用的,都是同志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为什么要凭空造谣?”

白鹤寿手指轻微战栗着,低下头去。

坚守坑道多日,总攻尚未开始,郭祥觉得有必要解释几句:

“我们坚守坑道,就是为了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有把敌人消耗到一定程

第8页共18页

度,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我们的反击就会一举成功!”

“同志们!我们在最前沿坚守坑道是非常光荣的。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受敌人五

面包围,还是第一次,恐怕你们也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吧!这是非常难得的为祖国和

人民立功的好机会。虽然我们没吃的,没喝的,但我们不是敌人手心上的可怜虫,我

们是钻到牛魔王肚子里的孙悟空。我们应该拽住牛魔王的心肝狠狠地打几个滴溜儿!

谁滴溜儿打得好,我就给他记功!”

晚九时,疙瘩李带领两名战士去炸坑道前面的地堡,手里用麻绳提溜着十几个空

罐头盒,前后总共不过五分钟。

“好干脆呀!”

“全靠副连长的那几个破罐头盒子,他钻到东边那个炸弹坑里把罐头盒子一摇,

敌人机枪就冲着他打,我们从西边就上去了。”

郭祥正准备派第二个小组出发抢水,忽然听见一片声嚷:

“上级给我们送水来啦!”

“同志们送水来啦!”

坑道里战士们、轻伤员们全站起来,把进来的两个人团团围住,有的抢上去握

手,有的抱着他们的膀子,眼里流着涔涔的热泪。

乔大夯身上横七竖八挂满了军用水壶,背上一个沉重的麻袋;后面的战士身上也

背着二三十个水壶。

“俺们送来的东西不多,知道你们断水好几天了。大伙都觉着萝卜这东西解渴又

解饿,俺就背了点。”

话音未落,老模范背着一个大口袋进来。后边跟着四五个人,一个个都背着口

袋,满身灰黑色泥土,显然都是从焦黑的土地上爬过来的。

郭祥指指那些大口袋:

“这里面装的都是些什么呀?”

“你猜猜看!”老模范笑着说,“这是祖国人民的慰问品哪!”

坑道里的气氛由欢欣、热烈、活跃,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战士们紧贴潮湿的石壁,减轻焦渴的感觉,来渲染缺水的状况;依然抱

第9页共18页

着手榴弹,来凸显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警觉。

B.卫生员小徐走来走去,一遍又一遍察看石壁来找水,体现了他内心的急躁、焦灼,

他认为伤员们喝不上水,是他的过错、失职。

C.郭祥看到水喝一圈居然还剩下小半碗,泪珠掉到瓷碗里,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深为同

志间的相互关心和战友间的无私而感动的心理。

D.文中对乔大夯的刻画虽着墨不多,但突出了他的勇敢无私、任劳任怨,同时也表现

了他为送不上水而深深自责的心理。

10.关于文中“坑道让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生员小徐让重伤员们醒醒,喝水,体现了他对受伤的同志们的关心。

B.伤员们让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认为参谋长指挥打仗,有更重要的职责。

C.小徐把水端给参谋长喝,是出于无奈,也为后文的继续让水做了铺垫。

D.参谋长对卫生员小徐的批评,是对伤员的关心,从侧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题。

11.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何艺术特色?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12.有人为小说加了一个结尾:”这些远离家乡为一个神圣的目标战斗在邻国山岭上的

人们,这些在弥天的烟火中无比坚强刚毅的战士,竟突然变得像被搂在母亲怀中的孩

子一样。”你认为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泉水润泉城

王国政

济南因泉水闻名。清代刘鹑在《老残游记》中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八个

字,道出了济南泉水之多、分布之广。

我对济南泉水的了解始于四十多年前。那年,我从邻居三叔家里看到了老舍先生

的散文《济南的秋天》,文中有几句是这样描述的:“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济南真的到处都是泉吗?泉水能像村里

的山泉水那样用手捧着直接喝吗?读到这里,我年少的心里产生了好奇。一个乡下孩

子,对泉城济南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机缘出现在十五年前。2005年初春,我调入省城工作,梦一样走进了济南。那时

候,单位办公楼在杆石桥一侧,属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往东数百米就是的突泉、五龙

潭、黑虎泉、珍珠泉、护城河和泉城广场。周末,我怀着急切的心情,冒着寒冷走进

晌突泉公园观赏。晌突泉三股泉水的喷涌之势令人惊叹,相比之下,村里山泉水的潺

第10页共18页

潺细流黯然失色。天气虽冷,但望着那一池池、一汪汪清澈的泉水,我的心里暖融融

的。

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济南人爱泉、惜泉。为了保护泉水,规划修建的地铁工程多

番论证,谨慎施工。作为群泉之首的的突泉,水位的高低变化牵动着成千上万济南人

的心。水位上涨,人人面露喜色;水位下降,全城人跟着心急。前几年遭遇大旱,的

突泉一度几近停喷,三股水偃旗息鼓,爱泉的济南人就像是自己家里停了水、断了电

一样,心急不已。这些年,随着护城河的疏浚,加上良好的保护意识,的突泉再现生

机。那汩汩喷涌的泉水,仿佛也在昭示着济南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发展脚步。

泉水滋养了济南这座城,也孕育了这里的文化。诗圣杜甫曾用“海右此亭古,济

南名士多”的诗句,形容济南积淀深厚、人才众多。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是其中的杰

出代表。而今,位于济南的突泉公园一隅的漱玉泉,相传李清照曾在泉边掬水梳妆、

填词吟诗,她的词集《漱玉集》即以此泉命名。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那里,有泉水

从众多脉孔里喷涌而出,谓之“百脉泉”。也许,正是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其不尽

的文思。

时至今日,泉水孕育的文化一脉相传,影响着每一个济南人。济南人有爱读书的

传统,书店、书屋、书吧多,各种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和文学沙龙遍地开花。受其影

响,我也参与其中,与书友、文友交流阅读感受和写作体会。参与这些内容丰富、层

次较高的读书、讲座、交流活动时间久了,对于我这样一个底子薄的人来说,真是受

益匪浅,不仅写作水平有了长足进步,而且眼界也得到了极大开拓。我一面用心感受

着济南的泉水和泉城的文化,一面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身边的城市和身边的人。

泉水与济南人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轰轰下泻,澎湃万状”的黑虎泉边,每天

前来打水做饭、饮用泉水的市民络绎不绝,水壶、矿泉水瓶、塑料桶……各式各样的

容器悉数上场,令前来赏泉的外地游客艳羡不已。泉水已成为济南人的生命之水,它

滋养着济南人的身体,涵养着济南人的心性。在大明湖南门对面,有一条久负盛名的

曲水亭街,一条小河从街上穿过,河里流淌着清清的泉水。闲暇时我常去曲水亭街转

转,街上的景致百看不厌。前年盛夏的一天,坐在临街摆放的茶桌旁,年逾花甲的老

燕递给我一杯用泉水冲泡的绿茶,然后如数家珍地跟我讲起曲水亭街及济南这座城的

往事。有游客从身边经过,我担心影响老燕的生意,便起身准备告辞。可老燕却拉住

我,笑着说不差这一会儿工夫。临别时,实在过意不去的我要付钱给老燕,可老燕说

什么都不收。三个多月后,我写的《曲水亭街》一文刊发在晚报上,我将报纸送了一

第11页共18页

份给老燕,老燕在文章里读到了自己,“嘿嘿”笑个不停。

这就是济南人,友善、低调、包容,有着一副热心肠,与他们打交道时让人从心

里感到熨帖。记得有一次,我到派出所办事,年轻的工作人员态度和蔼,手把手告知

如何填表,下一个环节怎样办理,使人如沐春风,似饮甘霖。还有平日里,公交车司

机的一句“您好”,出租车司机亲切的笑容,困难面前好心人的热心相助……都像泉

水一样清澈、透亮,使人难忘。

时间像是流动的水。如今,我已在济南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早已视济南为第二故

乡,感情和依恋与日俱增。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一天天里,幸福感像泉水一样涌进心

头。济南的泉水,也流淌在每一个生活在济南的人心中,永不枯竭。

(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刘鹦《老残游记》中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既照应了题目,也写出

了济南泉水的数量多、分布广。

B.文章引用《济南的秋天》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济南泉水的好奇和向往,设置悬

念,为下文描写泉水蓄势。

C.文章写到疏浚护城河,使泉水再现生机,说明济南人爱泉惜泉,依泉而生,伴泉而

居,与泉水结下不解之缘。

D.文章写到李清照和她的《漱玉集》,是为了说明“百脉泉”奔涌不息的泉水赋予了

她不尽的文思和才华。

1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墨点题,引出写作对象,行文处处围绕“泉水”“泉城”展

开,结构严谨,叙写集中,主旨显豁。

B.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济南的泉水,如将济南的泉水与“村里山泉水”进行对

比,突出表现了济南泉水的喷涌气势。

C.作者将状物抒情和叙写自身的经历结合在一起,文章既真实动人,又摇曳多姿,增

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抒情色彩。

D.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修辞手法灵活多变,最后两段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同时使用了

排比、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

15.文章着重描写了老燕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用意?

16.本文题目是“泉水润泉城”,请联系全文,探究“润”字的意蕴。

第12页共18页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

的现象”错误。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一双手的描写,赞扬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

质,并没有间接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项,“比《老农陈秉正

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误。从文本二第2段内容“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关于老农

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

到老人的手……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可知,老舍并没有

拿本文与《老农陈秉正传》比较的意思,且《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假设中的作品,

并不真实存在。

3.答案:①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的形象。②语

言描写:通过陈秉正与年轻人、儿媳妇的对话描写,塑造出了一个朴实随和、热爱劳

动的农民形象。③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第一次弄丢手套

时想到不能浪费孩子们的心意,体现了他处处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④侧面衬

托: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和不理解,从侧面

衬托了陈秉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助人为乐的高尚品

德。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根据文本一第5段对陈秉正的手的描写

可知,文中运用了外貌描写,展现出陈秉正作为劳动人民勤劳的一面。根据文本一第

7段、第8段和最后一段内容中的语言描写可知,陈秉正为了劳动而顾不上自己的

手,为了劳动方便而不戴手套,体现出他对劳动的热爱和质朴直爽的性格。根据文本

一第10段中“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他认为机会不可错

过”“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等内容可

知,文中运用了心理描写,体现了陈秉正处处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根据文本一

第4段“陈秉正一见王新春过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

开”、第6段“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

恐怕还是荒坡哩'”和第7段中年轻人的抱怨等内容可知,文中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

法,突出表现了陈秉正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的高尚品德。

第13页共18页

4.答案:①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让读者对这双手产生“为何套不住”的

思考,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情节一波三折。文章以“手套”为线索展开,两次

戴手套、两次丢手套将零散的事情连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③伏笔照应。文

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手很有力,连王新春都怕

和他握手,然后交代他的手短粗有力是由于长期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

民形象。④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

住手套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从读者层面来看,标题“套

不住的手”设置悬念,令人产生好奇心,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情节的发展来

看,小说以“手套”为线索展开,先写家人为保护陈秉正的手而买手套给他,然后写

他为了干活而忘戴手套,接着写因为戴手套劳动不便而丢手套,最后写回家后归还手

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从手法上来看,小说运用了伏笔照应

的手法,文章在第2段就交代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有气力没处使,

自动要求出院,依旧当他的教练组长”,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手

很有力,连王新春都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随后交代

他的手短粗有力是由于长期劳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形象。从结尾的设

置来看,小说的结局突转。两次丢手套之后,陈秉正老人将手套还给了儿媳妇,因为

自己的手是套不住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

象。

5.答案:D

解析:“解决了他们的思想问题”错误。由最后一段可知,庄子并不能真正体会到鱼

的“喜怒哀乐”,因此他们的思想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6.答案:B

解析:“倍感可惜”说法过重,“无法体会蝴蝶的快乐”不准确。原文“可惜,美梦

总不长留!醒来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说的是

“可惜”,感慨的是“不知是蝴蝶托梦给我,还是我托梦给蝴蝶”。

7.答案:①庄子赞叹蜂鱼快乐时,惠子连续发问,可以看出他质疑庄子时的急切心

理。②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急于在论辩中占据上风而情绪激

动。③庄子提出因为他快乐,所以鱼快乐时,惠子为自己前后观点的矛盾而内心羞

愧。

第14页共18页

解析:结合“庄兄,何以见得?……人不也经常这样吗?”可知,庄子赞叹鳏鱼快乐

时,惠子连续发问,可以看出他质疑庄子时的急切心理。结合“可是,你也不是鱼

哦,你凭什么就说鱼是快乐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红脸了”可知,

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急于在论辩中占据上风而情绪激动。结合

“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乐,所以鱼快乐呵!”“向来健谈的惠子此时竟语塞

了,半晌不说话”可知,庄子提出因为他快乐,所以鱼快乐时,惠子为自己前后观点

的矛盾而内心羞愧。

8.答案:①与上文渔夫请庄子和惠子吃鱼的情节自然衔接,呼应了上文“庄子梦蝶”

的故事,使故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②庄子在濠梁之辩中的气定神闲与结尾处的“整

夜不能安稳”形成对比,扬抑结合,使庄子这一形象更为全面立体,更好地表达了作

者的观点。③庄子自以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真正化作鱼后,感受到的却是

鱼的窘迫,可见以己之心度鱼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是不恰当的,从

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入手。结尾“夜里,

庄子果真做了一个梦……”写了“庄子梦鱼”的故事。情节上,上文渔夫说“来吧,

两位,今天老夫请二位夫子吃烤蜂鱼,喝濠酒。吃过鱼,喝过酒,可能啥都知道

了”,此处写“庄子梦鱼”的故事,与上文自然衔接;前文“前几日我做了一个梦,

梦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写到“庄子梦蝶”的故事,此处呼应上文的故事,使故

事情节更为丰富完整。人物上,结尾“自己却一个劲儿地逃……睡衣也被汗水浸了个

湿透”写庄子“整夜不能安稳”的形象,与前文“庄子麻布衣鞋……游目八荒,睥睨

万物”,在濠梁之辩中的气定神闲形成对比,丰富了庄子的形象,使庄子这一形象更

为全面立体,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主题上,前文“天地为一,鱼我为一。我快

乐,所以鱼快乐呵”写庄子自以为“我快乐,所以鱼快乐”,而梦到自己真正化作鱼

后,“整夜不能安稳”,感受到的是鱼的窘迫,可见以己之心度鱼之心,把自己的感

受强加到别人身上,是不恰当的,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

9.答案:D

解析:“勇敢无私”“深深自责的心理”错误。文中只提到“乔大夯身上横七竖八挂

满了军用水壶,背上一个沉重的麻袋”,来给战士们送水送萝卜,体现不出“勇敢无

私”;他说“俺们送来的东西不多,知道你们断水好几天了。大伙都觉着萝卜这东西

解渴又解饿,俺就背了点”,体现不出“深深自责的心理”。

第15页共18页

10.答案:D

解析:"批评……从侧面反映出本文的主题”错误。“小徐!你怎么不端给伤员喝

呀?”“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吧!”等不是参谋长对卫生员

小徐的批评,而是对参谋长的语言描写,故“侧面”也不准确。

11.答案:①人物对话富有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运用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②通

过场景组合压缩情节,节省笔墨,便于浓墨重彩地塑造英雄形象。③运用对比,通过

敌我之间的对比、英雄与反面人物的对比来凸显英雄形象。

解析:分析人物塑造一般从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和侧面描

写(他人衬托、环境、他人评论等)两方面入手。根据“同志们!醒醒,喝水啦!”

“对!对!快给参谋长端去吧!”“傻孩子,光凭一个人能打仗吗?快端给伤员喝

吧!”等可知,人物对话富有个性,小徐的、伤员的、参谋长的,都符合人物各自的

身份;“郭祥装作一饮而尽的样子……其他人也都抿了一点",大家谁也舍不得多喝

水,运用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体现了大家的无私、为别人着想。“坚守坑道第18

天……紧紧贴着潮湿的石壁”“坑道中部,战士们多半脱光膀子……”“坑道里战士

们、轻伤员们全站起来,把进来的两个人团团围住”“坑道里的气氛由欢欣、热烈、

活跃,一下变得严肃、庄重和静穆起来”,以坑道为整体场景,综合描述,通过场景

组合压缩情节,节省笔墨,便于浓墨重彩地塑造英雄形象。"中国士兵们……不过是

无效的抵抗和绝望的挣扎”,体现了敌我之间的对比;“他说,如果上级还要我们,

干吗叫我们在这儿受罪?……”“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受敌人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