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一调试卷_第1页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一调试卷_第2页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一调试卷_第3页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一调试卷_第4页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一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语文一调试卷-学生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中国传统节日也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

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作物生长

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

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

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另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

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还有重阳节在陕北也是正式收割的季

节……故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

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岁时节日

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节俗。如清

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

自然里直抒胸臆。同时,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

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时机,有着协调、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在人情日渐冷漠的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和谐

人事”、沟通心灵的平台。

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情感的激发器,其中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情理、

报本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

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摘编自韩艳娟《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材料二:

发展与创新是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所在,是节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节日虽然所依托的是过去的人或历史,

但其所体现的精神却总是为当代人所认同的。要想使传统节日更好地传承下去,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处理好传

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不断寻找新的过节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文化能够适应它所处的时代。

因此,传统节日需要创新,需要增加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活动内容,与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要相适

应,与现代文化及其传播手段相适应。通过发展创新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接轨,使节日形式、节日精神更贴近

时代特征,满足当代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然而,

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节日的本真性这一原点。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

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

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

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

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

传统节日的创新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这也是旧传统的新形式,主要体现在

外在形式上,比如节日产品、组织形式、节俗活动的创新,节日话语符号的变化等。其中,通过节日形式上的创

新,赋予节日以现代感,增加节日的娱乐性尤为重要。当然,节日形式的创新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其前提是应

该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其次,节日创新也可以体现在节日主题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将现

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注入传统节日中,增加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挖掘并发展与节日的独特性相关的当代意义,

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只有通过节日的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

的元素,才能让中国传统节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离不开创新,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再生与重建的过程,是面对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如何

进行取舍的过程,是重新定位传统节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节日永远处于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中,处

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平衡的张力中。同时,传统节日的创新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历史价

值与文化精神的坚持。全球化给中国传统节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发展创新来发挥传

统节日文化的活力,由此确立全球化语境下与其他文化的对话空间,这应该是一个文化共同体面对未来所做的应

然选择。

(摘编自林慧《论全球化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农耕文化,现在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这与其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化有关。

B.传统节日往往与自然界的征候密切相关,可以使人融入自然,同时还具有协调人际关系的特殊功能。

C.因为当代人认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所以尊重其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

D.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再生与重建,就需要对传统节日重新定位,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新的价值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不仅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问题,也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重要意义。

B.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还可以有效抵制外来文化的渗透。

C.传统节日创新既要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要考虑节日的形式和载体。

D.既然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延续性的特点,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端午节一一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唐•权德舆)

B.龙抬头一一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唐•白居易)

C.七夕节一一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

D.寒食节一一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宋•王安石)

(4)材料一中提到,传统节日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请结合材料一,联系

你熟识的某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加以说明。

(5)在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中,我们如何看待传统节日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

加西亚•马尔克斯

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约两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约只好穿过被雨水淹没的院子把它们扔到海里

去,因为他刚刚出世的孩子发了一夜烧,他寻思都是这些螃蟹招来的晦气。中午,光线十分微弱,佩拉约扔完螃

蟹回到家里,模模糊糊地看见院子当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蠕动和呻吟。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

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

佩拉约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吓坏了,赶紧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达。他女人当时正把凉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头

上,被佩拉约一把拉到院子中间。两个人惊愕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

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

他们叫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邻居来看看他。

“他是一个天使,”她告诉他们说,“我可以肯定,他是为你们的孩子来的。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太老了,

结果被雨打落在地上。”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

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半夜,孩子醒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

于是两口子大发慈悲,决计把天使放走。但是,当他们趁着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左邻右舍全都聚集在鸡

笼前逗天使玩儿。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

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

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开,惊动了贡萨加神父,他七点前赶到时,首先重温了一遍教义。当贡萨加神父走进

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这证实了那东

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他那副可怜的模样与高贵的天

使毫无共同之处。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

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个小时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

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

好奇的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赶到这里。佩拉约和埃利森达甭提多高兴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

房间都堆满了钱,而等着朝圣的香客已经排得一眼望不到边了。

这时,有人在村里搞了一个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个由于违背父母之命而变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门

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而且允许观众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问题,还允许颠来倒去地观察她,好让所有

的人都不怀疑这桩可怕的事实的真实性。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

女的脑袋。最叫人揪心的还不是她那离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经历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当

她几乎还是一个小姑娘时,有一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门去参加一场舞会,当她跳了一宿舞从森林里回来的时候,突

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

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空无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处爬。房东两口子对此毫

不惋惜。他们用收的门票钱造了一幢两层的住宅,有阳台花园,门槛修得高高的。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

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

天使不仅熬过了那个严酷的冬天,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恢复了,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

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

一天早上,埃利森达正在切洋葱片准备午饭,似乎觉得一阵海风吹开了阳台门的插销,刮进屋里。于是

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他十分笨拙,结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

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

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

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翅膀的老人是在雨下到第三天时在佩拉约家院子里被发现的,老人的到来完全出乎佩拉约的意料,夫妇二人

对此感到惊愕。

B.小镇居民最初对长翅膀的老人充满好奇,后来戏弄、参观,最后将他遗忘,这是他们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的

表现。

C.贡萨加神父到场后要先温习教义,认为不懂拉丁语便是“不懂上帝的语言”,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

虔诚。

D.小说的故事虽然荒诞,但是给人一种真实感,这得益于文章细节之处描写逼真详尽,场景具体,情感表达真实。

(2)关于文中蜘蛛少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女变成蜘蛛,是由于违背父母之命,当时她参加完一场舞会,刚刚回来。

B.展出蜘蛛少女的人为了牟利而不顾少女感受,他与佩拉约是同一类人。

C.“忧伤”一词反映出少女内心的痛苦,名声大噪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D.人们转而去关注蜘蛛少女是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

(3)马尔克斯在谈自己作品的共性时,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分析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4)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原则。请以本篇小说为例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

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

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

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继告公子

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

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继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臣固

闻王之胡服也,不像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中国者,仁义之所施也,诗书

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着离.

中国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

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

上党,而襄主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非

社稷之神灵,即鄙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

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苜曰:“臣愚不

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B.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C.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D.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的“以”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以”含义、用法相同。

B.不佞,没有口才,不会用花言巧语讨好人;也用作谦辞,文中为公子成的自称。

C.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位于黄河流域;与《李凭箜篌引》中“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含义相同。

D.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但是对政策能否顺利推行尚不能确认,因此他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肥义,希望

能得到他的认可。

B.肥义坚决支持赵武灵王的改革,认为要想成就大事不必顾及别人的非议,从而打消了赵武灵王的顾虑,坚定

了他改革的决心。

C.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在赵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赵武灵王希望他能在胡服骑射改革中起表率作用,最终

亲自探访说服他。

D.公子成因为生病不想在胡服骑射改革中争当先进,在听了赵武灵王的解释后,明白了穿胡服的重要意义,成

为改革的拥护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②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

(5)赵武灵王劝说公子成赞成胡服骑射改革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I②烟雨。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苹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

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

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

C.轻舟低篷在苹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

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

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2)柳永《望海潮》中“,”两句,写希望把杭州的美景画出来带到朝廷中去夸耀,

侧面突出了杭州之美。

(3)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议论入词,“,”两句,歌颂了一种高

尚纯洁、超凡脱俗的爱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天走了,百花开始凋谢,黛玉对于时序的移动特别敏感,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林姑娘就特别①

。大观园是贾宝玉心中的人间仙境,也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百花一样,到了暮

春就开始凋谢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喝了仙茶与仙酒,“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与《葬花吟》的意义也是

对照的,《红楼梦》中常有这种点醒意喻之笔。《葬花吟》中有很多黛玉感伤自身之语。“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

是最要高洁、②的女孩子。“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

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他找丕到安身的地方。“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不如埋葬它,化作春

泥更护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写这些骤然看来好

像自怜自艾,其实不止,她已经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③的事。

《葬花吟》不光是黛玉的自挽诗,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暂的东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对短暂繁华的一种哀悼,对

文明高峰即将走下坡的哀悼。伤春悲秋的抒情诗传统,到此时是个顶点。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

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①,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

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没有了上下之分,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

向生长。这时,②,植物的根和基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

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③?研究

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

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

(1)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给我找的麻烦己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

B.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

C.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

D.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终极格斗冠军赛UFC281比赛中,中国选手张伟丽战胜了草量级现任冠军卡

拉•埃斯帕扎,重新夺得了金腰带,让观众直呼“燃爆了”……而经历过赢得金腰带、卫冕、两度失利、再夺挑

战权等一系列起伏后,如今,张伟丽的心态更加淡定、平和。

在媒体采访中,当她被问及战胜对手还是战胜自己更重要时,32岁的张伟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胜自

己”,她说:“人生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所以突破自己是

最重要的!”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答案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

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

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

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

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

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5)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

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

【解答】(1)C.“才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二段“在节日里,人们重复

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可知,“当代人认同

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只是“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并非唯一因素。

(2)D.“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

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

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

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

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可知,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性,重点

体现在其核心价值和内涵上;而时间、仪式属于形式,在创新中也要融入现代因素,而不是顺其自然。

故选:D。

(3)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A.表现的是节日里的美好祝愿,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B.诗句是说在二月二节日里各种草菜都返青,和农耕有关。

C.表现的是节日里的情感,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D.表现的是节日里的情感,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故选:Bo

(4)材料一第二段“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明确观点后,举了具体

的事例,”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

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据此可知,解答时选取自己熟识的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加以说明即可。

示例1:中秋节,中秋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到这一天一家人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品尝月饼和各种瓜果,一起赏

月。所吃月饼为圆形,象征着团圆,是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家人团聚品尝月饼,能起到增进家人感情、促进家

人和谐的作用。而赏月则是借当日的圆月来寄托追思,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

示例2: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吃粽子,寄托了对古代

贤人的追思。而佩戴茱萸、艾草等则是寄托了人们祈福辟邪的愿望。端午节南方有赛龙舟的习俗,代表着人们力

争上游的追求。

(5)根据材料二“首先是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这也是旧传统的新形式,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比如节日产品、

组织形式、节俗活动的创新,节日话语符号的变化等。其中,通过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赋予节日以现代感,增加

节日的娱乐性尤为重要。当然,节日形式的创新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其前提是应该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

涵”可知,在形式创新中,要在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前提下,赋予节日形式以现代感。

根据材料二“节日创新也可以体现在节日主题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将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注入传

统节日中,增加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挖掘并发展与节日的独特性相关的当代意义,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广泛的传

播。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只有通过节日的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元素,才能让中国传统节

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

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

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可知,在内容创新中,既要尊重传统节日的本真性,也要将时代的价

值取向与节日的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

答案:

(1)C

(2)D

(3)B

(4)①中秋节有品尝月饼的习俗。月饼是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家人团聚品尝月饼,能起到增进家人感情、促

进家人和谐的作用。②中秋有赏月的习俗。月圆之夜,托月追思,能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

愿。

(5)①在内容创新中,既要尊重传统节日的本真性,也要将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的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②

在形式创新中,要在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前提下,赋予节日形式以现代感。

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

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要结合语境以及全文主旨等分析场面描写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比较明确,从结构安排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探究。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根据名言或原理分析文本,需先对名言进行

分析,再结合文本进行解释。

【解答】(1)C.“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错误,原文“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

时,……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

可知小说里神父代表了以教皇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在确认天使身份这件事上神父持教条主义且又滑稽可笑。

故选:Co

(2)D.”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理解片面,小说里“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她原原本本地讲

述她不幸经历”等内容说明与老人相比她的来源是可探究的,她的出现让人们的好奇心再一次得到满足,追求新

奇刺激,喜新厌旧的人们于是完全冷落了老人的存在。

故选:D。

(3)“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那人

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

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

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等内

容,可知老人是孤独的。老人是落难的天使,他悲惨、弱小、无力,却完全不被众生同情和关怀,直到他振翅离

开的那一刻,落难天使都是孤独的。

“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

动物”“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

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

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己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

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众生是

孤独的。他们对天使的亵渎甚至伤害体现出人类的愚昧、贪婪、自私。人们内心麻木不仁,信仰缺失,这种精神

扭曲最终只能使人走向灵魂的孤独。

小说主题:在人们对待老人的各种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内心变得麻木不仁,人的生存状况孤独;神父也无

法与老人交流,而他赖以交流的工具竟是基督教义以及上头的指令,而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表现了精神世界的

孤独;居民所表现出来的对老人各种荒唐甚至没有人性的行为又指向了另外一个事实: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理

解和温情,这是人与人之间多么深刻的隔阂;“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

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人们纷纷为蜘蛛女的荒诞故事趋之若鹫,老人再次被“抛弃”,而小镇的居民

在一场闹剧般的热闹过后恢复了平静,他们依旧不懂得关爱,不懂得理解;“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

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也较为隐晦地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期盼。

(4)小说虽然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在情节安排上是荒诞的,在形象塑造上是神异的,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

上,却是真实、准确的。

“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他是一个天使”“大家都知道了佩

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天使本是传说中的形象,作者却煞有介事地将其

当作确有形象来写,人神世界交织,故事奇幻,耐人寻味,给小说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

“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那

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

最后几家的房顶后”“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突

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长翅膀的老人,不听父母的话而变成蜘

蛛的女孩等,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荒诞离奇。

“雨下到第三天”这是神话隐喻。《圣经》神话中事关大洪水的经典描述的有意模拟,是对基督临世神话的完美

模拟,让小说具有了神话精神。”他是一个天使”,小镇上的村民说老人是天使,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

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

假……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

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等人物的描写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答案:

(1)C

(2)D

(3)①长翅膀的老人自降临直到振翅离开,他一直是孤独的。

②老人的孤独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冷漠、精神扭曲和灵魂孤独。

③作者以“孤独”表达对民族历史和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精神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

期盼。

(4)①人的世界和神鬼的世界交织。一个本不可能存在的长翅膀的老天使居然降临尘世,人神世界交织,故事

奇幻,耐人寻味。

②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小说对老人翅膀、蛛形少女的描写极尽夸张,荒诞离奇。

③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贡萨加神父等人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

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

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止匕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

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

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己有之的阅读

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词语,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同时本

题还考查了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

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

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

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

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

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

译。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

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解答】(1)句意:现在大王却抛弃这些优秀文化去因袭落后部族的服装,这是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并且更新古代

的道德准则,违背众人的心意,从而使学习的人背离了先王之道,抛弃了中原先进文化的行为啊。我希望大王您

慎重地考虑这件事。“袭”是动词,“远方之服”是其宾语,所以它们之间不宜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D;“畔

学者”与“离中国”这两句话结构一致并且在句式上也是整齐划一的,所以它们中间是可以断开的,由此可以排

除A、Do

故选:Bo

(2)C."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相同”表述错误。“李凭中国弹箜篌”中的“中国”指的是国之中央,

意谓在京城,所以含义不同。

故选:Co

(3)D.“公子成因为生病不想在胡服骑射改革中争当先进”表述错误。结合原文相关语句“吾固闻叔之病也”

可知,选项对“病”的理解错误,在本句中它的意思是“忧虑、不满”而不是生病。

故选:D。

(4)①“狂”,狂狷的人;“知”,通“智”,理智;“贤”,贤明;“戚”,担忧。译文:狂狷的人觉得高兴的事,

有理智的人往往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高兴的事,贤明者却往往对此感到担忧。

②“邪。邪恶;“因”,凭借、依靠;“累”,受到伤害。译文: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行为就不会有邪恶;依靠

君王内外亲族的支持,名声就不会受到损害。

(5)①结合原文相关语句“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可知,从圣人的

做法谈起,强调这样做既有利于民众,也有益于国家。②结合原文相关语句“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

远可以报中山之怨”可知,施行胡服骑射既能坚守国土,又能报中山侵略先王的仇恨,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非

常有必要性。③结合原文相关语句“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王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

“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以及“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可知,武灵王

这样做是继承简子、襄子的遗愿,进而实现先王的遗志。

答案:

(1)B

(2)C

(3)D

(4)①狂妄无知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为此担忧。

②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行为就不会有邪恶;依靠君王内外亲族的支持,名声就不会受到损害。

(5)①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既有利于民众,也有益于国家。②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既能坚守国土,又能报中山国欺

辱我国的仇恨。③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就是继承简主、襄主的意愿,能够实现先王的志向。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白天闲坐没事的时候说:“现在我准备把穿着胡人衣服、练习骑马射箭这一套强国策略推广给广

大臣民,但我估计一定会有人对这种举措说三道四。”大臣肥义进谏说:“我听说,在事业上犹豫不决就不能建功

立业,在行动上疑虑重重就不能取得名声。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要不囿于世俗的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

人的非议了。凡是主张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一般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谋划。愚

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时就有所察觉。大王您可要马上按您的想法去

实施赵武灵王说:“我不是犹豫穿胡人衣服这件事,而是担心天下人会笑话我。狂妄无知的人觉得高兴的事,

聪明的人往往会为此而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往往为此感到担忧。如果天下有支持我的

人,那么改穿胡人衣服的成效就不可估量。即使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讥笑我,胡人的土地、中山国的土地我也一

定会得到。”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人的衣服,并且派王孙维告诉公子成(自己的意思),说:“我已经改穿胡人的

衣服了,而且将要穿着它上朝,我想让王叔也改穿胡人的衣服。在家里听命于父母,在朝廷上要听命于君王,这

是自古至今的不变的道理。况且我曾听说过,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行为就不会有任何的邪恶,依靠君王内外亲

族的支持,名声就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害。所以我希望仰仗王叔的合乎正义的行为,来促成改穿胡人衣服这件事的

成功。我派王孙维特地到您那里去拜望,目的就是请求您赞成支持我并也穿上胡人的衣服。”公子成拜了两拜说:

“我本来已经听说大王改穿胡人的衣服这件事了,只是我卧病在床并且不能够快步,因此没能事先向您进言。现

在大王您既然命令我穿胡人的衣服,我一定大胆竭尽我的愚忠。中原地区是德政仁义普遍施行的地方,是《诗》

《书》《礼》《乐》所使用的地方,是远方国家前来参观和学习的地方,是四方未开化的民族所崇拜和效法的地方。

现在大王却舍弃这些优秀文化,而沿用边远地区部族的服装,这是改变古代的教育方法,变换古代的道德准则,

违背众人的心意,背叛了圣贤们的教导,脱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的行为啊。我恳请大王您慎重地考虑这件事

使者把公子成的话报告给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说,“我本来就知道王叔一定会反对这件事。”于是马上去公子成家

里,亲自谒见他说:“衣服,是用来方便人们穿着的;礼制,是用来方便人们办事的。因此圣贤之人观察当地的

习俗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措施,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礼法,为的是既有利于他们的民众,也能增强他们

国家的国力。况且从前简主不把我国的疆域局限于晋阳和上党两个地方,接着襄主兼并了戎族并且获取了代地这

个地方,并且还从根本上排斥了各部胡人。这些道理不论是愚笨之人还是聪明之人都是能够再明白不过的。过去,

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军队,掠夺我国的土地,拘囚我国的百姓,引水围灌郁城,假若不是我国祖宗神灵的保佑,

都城几乎失守了。先王对这事感到非常气愤,直到今天那个仇恨还没有报。现在我们推行穿胡人衣服、骑马射箭

的政策,从近处说,可以保卫上党这个形势险要的地方;从远处说,可以报中山国欺辱我国的仇恨。可王叔您却

偏偏要顺应中原原有的习俗,来违背简主、襄主的意愿,并且仇恨改变服饰的命令,却忘记了国家曾遭受的耻辱,

这不是我期望您做的啊!”公子成听了,对赵武灵王拜了两次跪地谢罪说:“我愚蠢到竟没有体会到大王的意图,

所以大胆地说了一些世俗的言论。现在大王想要继承简主、襄主的意愿来实现先王的志向,我怎么敢不服从命令

呢。”公子成又拜了两拜,于是赵武灵王就赐给他胡人们经常穿的衣服。

4.【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仔细阅读两首诗歌,然后根据题干作答即可。

【解答】(1)B.“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分析错误。根据“谁记当年豪举”,“又

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愤慨不平之气可以看出他依然想有所作为,并不是怡情山水、隐逸闲适。塑造的是一个

壮志未酬而只能无奈隐居的闲散的江边渔翁形象。

故选B。

(2)在两部作品中,陆游与苏轼都自称“闲人”,之所以如此称呼,与当时二人的处境有关。陆游当时告老还乡,

在乡间闲居。而苏轼则是被朝廷贬谪到边远的地区担任一个可有可无的官职。所以二人都自称“闲人”,是因为

两人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

虽然都自称“闲人”,但二人在其中所表露的情绪却有所不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

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

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

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因此说苏轼在

《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豁达,虽然有被贬的郁闷,但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

的豁达。

与苏轼不同,陆游词中的“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

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一一君恩(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

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

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

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答案:

(1)B

(2)同:从处境来说。陆游和苏轼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

异:苏轼自称“闲人”除了有被贬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

陆游自称“闲人”,表现出的则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5.【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

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

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暴霜露斩荆棘(重点字:暴)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重点字:异)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重点字: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

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3)本题考查的是辨析修辞手法。首先要对基本常见的修辞手法加以掌握,其次,分析句子,确定修辞手法的

构成,最后明确表达效果。

【解答】(1)①处是说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腻、敏感,可以用“多愁善感”。多愁善感: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

细腻、感性,内心情感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②处是说黛玉自命清高的性格,可以用“孤高自许”。孤高自许:

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③处是说生命的逝去是人力没有办法阻止和改变、毫无办法的,应选“无可奈何”。无

可奈何:指毫无办法。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全句因误用关联词“因”导致缺少主语,可以将“因”

放到“觉得红尘一无是处”前面;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