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册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

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关于下列粒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H:P

A.PH3的电子式为W,其热稳定性不如NH3

B.HS-的电子式为是含有极性键的18电子的粒子

C1

H:C:H

C.CH2CI2的电子式为C!,是分子结构呈四面体的分子

D.KF的电子式为K1:F:「,它是易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

参考答案:

C

H:P:H

试题分析:A.PH3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由于非金属性N>P,所以磷化氢

的热稳定性不如NH3,故A正确;B.HS中硫原子核外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电子式

为离子中硫氢键为极性共价键,硫氢根离子为18电子的粒子,故B正确;

9:

H.(5:H

C.CH2ch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是分子结构呈四面体的分子,故C错

误;D.氟化钾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其电子式为:

K+H:「,氟化钾易溶于水,故D正确;故选C。

2.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体积为VmL的AgN(L溶液分别与100mLNaCl、MgCl2>A1C13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6:3:2B.1:2:3C.2:3:6D.2:6:3

参考答案:

A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与等量的AgNOs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Ag,+C「=AgClI,则等体积的NaCl、

MgCk、A1CL三种溶液中C「的物质的量相等,以此来计算.

解答:解:设NaCl、MgCLA1CL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

由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Ag*+C1=AgClI,则三种溶液中C「的物

质的量相等,则:

x=yX2=zX3,

解得x:y:z=6:3:2,

因溶液的体积相同,则溶液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浓度之比为6:3: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难度不大,明确离子之间的关系得

出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3.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B.石油产品都可用于聚合反应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D.煤就是碳,属于单质

参考答案:

AC

4.下列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所选用的方法和仪器正确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

用镶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放入

A钠与水的反应

装满水的烧杯中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500mL的容量瓶中,

B

钾溶液500mL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闻氯气的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

D取出分液漏斗中的上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

层液体烧杯,上层液体继续从下口放出

参考答案:

C

5.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用蒸储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储水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参考答案:

C

6.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营养物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食用的蛋白质、糖和油脂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C.糖类均有甜味,均易溶于水

D.75%酒精常用于消毒是因为酒精使蛋白质变性

参考答案:

D

A.糖类中的单糖和双糖,以及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糖类中的单糖不

能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C.糖类中的多糖没有甜味,纤维素难溶于水,故C错误;D.

75%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常用于消毒,故D正确;故选D。

7.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gH*SO:C10-

BNa,Co“时NO;

CNa*H*Cl~时

DNa.CuuCl-SO:

参考答案:

D

8.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

302

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Pt的说法正确的是

m198m198

A.Pt和7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B.-Pt和:*Pt的中子数相同,互

称为同位素

R2198皿198

C."Pt和"Pt是同一种核素D.飞Pt和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

位素

参考答案:

A

9.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入等质

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参考答案:

B

生成氢气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n(甲):n(乙)=5:6,设甲中产生H25mo1,则乙中产

生H26moL

甲:2A1+3H2sO4===Ab(SC)4)3+3H2T

233

10

3mol5mol5mol

乙:2Al+2NaOH+2H?O===2NaAlO2+3H2T

223

4mol4mol6mol

甲、乙中加入的铝是等量的,甲中n(H2soQ和乙中n(NaOH)相等,

103

故甲中铝过量4moi—mol=-moL乙中氢氧化钠过量5mol—4mol=lmol。

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gH2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B.1mol/LNaOH溶液中Na+的数目为NA

C.常温常压下,11.2LCb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2.8g铁粉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5NA

参考答案:

A

【详解】A项、氢气为双原子分子,2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Imol,分子中含有2moi氢原

子,所含原子数目为2NA,故A正确;

B项、缺1mol/LNaOH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则H.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

分子个数小于0.5NA个,故C错误;

D项、2.8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05mol,与足量盐酸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转移电子的物

质的量为O.lmol,数目为O.INA,故D错误;

故选Ao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注意掌握有关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

积、阿伏伽德罗常数等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解答关键。

11.有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

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

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

B

解析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①③相连时,①为负极;

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说明④为负极;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为负极。

综上所述可知,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③④②,B项正确。

12.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

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B.X可能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

C.Y可能与X同主族D.Y一定是金属元素

参考答案:

C

13.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32g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0.5molH2。含有的原子数目为L5NA

C.ImolHz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0.5N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参考答案:

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m(C>2)

【分析】A、根据N(O)=2N(O2)=2n(O2)NA=2M)NA计算.

B、根据N(原子)=2N(H2O)=2n(H20)NA计算.

C、根据N=IINA计算.

N

D、根据n='A计算.

【解答】解:A、N(O)=2N(02)=2n(O2)

m—2)32g

NA=21(02)NA=232g/inolNA/mol=2NA,故A错误.

B、N(原子)=3N(H2O)=3n(H20)NA=3X0.5molXNA=1.5NA,故B正确.

C、N=nNA=lmolXNA/UIOI二NA,故C正确.

N-5-

D、n=NA=NA/Zmo1=0.5mol,故D正确.

故选A.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6.8g固体KHSO4与3.9g固体NazCh中阴离子数目相同

B.常温下铁、铜均不溶于浓硫酸,说明常温下铁、铜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已知:2CO(g)+O2(g)===2CO2(g);A”=-566kJ-mo「,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

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量,8《弋+。2(。)

\AH=-566kJ•Inol-,

反应过程

参考答案:

A

【第桁】A.NUHSd固体中阴巨沼1HSO»-,6“NaHSO,都*含有麻5千料质的量汽

61*1IMmol-OOSsMl.NaXX中旭耳子是(V,3%N«◎中卿I子统质的量为3alitaot-OO§0l,放

A正硝;B.常温不,钱与布眸复生钝化反应,触B错误;C.有的离子化台朝中除含司口子镜汴,还含

wntitt.®N«OH,欧含有育子也又含有总价虢,故cars,D,此反应n触热反应,acojwoigi?

量比8s的导能*高,应H206和Os的反应生成6,故D错谓,

15.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

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解释

AKI淀粉溶液中通入C12,溶液变

C1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浓HN03不稳定,分解生成N02

B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又溶于浓硝酸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领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

D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参考答案:

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SO42-、Na+、CCV,

H+、HCO3,C「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实验,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共

存.

①用pH试纸测溶液pH,pH试纸显红色.

②取2mL溶液,用氯化银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结果又生成了

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上述实验中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参考答案:

2-2

(1)H+、SO4;CO3\HCO3;

(2)Na\Cl

【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分析】①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与H+离子反应的离

子不能共存,

②取2mL上述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钢溶液和稀硝酸,结果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

淀,该沉淀为BaSCU,故能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离子,

③取②中的上层清液,此时引入了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

的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离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①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试纸显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呈酸

性,CO32cHCO3一与H+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则一定不含有CO32-、HCO3-;

②加入足量氯化钢和稀硝酸溶液,结果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为

BaSO4,说明溶液中含有S(V-离子,

③取②中的上层清液,此时引入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

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离子;

2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H+、SO4\一定没有CO32,HCO3-离子,故答案为:

2-

H+、SO4;CCh?-、HCO3-;

(2)取②中的上层清液,此时引入了氯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结果又生成了不溶于稀

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C「离子,故答案为:Na\Cl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8分)准确称取22.7g某矿石样品(含AI2O3、FezCh和不溶于水和酸的杂质),放入

有100mL某浓度的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

溶液,产生的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

答:

(1)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若a=10,矿石样品中Fe2<)3的质量是多少?

(3)试计算a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5mol/L(2分)

(2)16g(3分)

(3)4ml<a<70ml(2分)

18.

(io分)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L,在一定量的'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

为XYR)+3O]®=XD,(©+2YO,@,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

672mL,密度是Pg,L。则:

(1)反应前%的体积是mLo

(2)化合物石,的摩尔质量是。(用含P的代数式表

示)。

(3)若工好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是3:16,且P=2.56g/L,贝|x、Y两元素

分别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