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3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2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3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2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3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2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3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2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3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题专训2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2022高考新题型诗歌鉴赏之主观比较鉴赏试题专训(2)

时间:45分钟分值:48分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一向:一晌,一会儿。

1.本词“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与晏殊另一首《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都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分别从景物选取与情感抒发的特点上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6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景物选取:“满目”两句,“满目山河”取景大、笔力重,“落花风雨”虽回到眼前,

但整体上以大驭小,气象宏阔;“无可”两句,“落花”“归燕”选取的都是庭园中眼前所见的景物,选

取的景物小,细腻轻巧。(2)情感抒发:“满目”两句情感抒发强烈深重。“空”“更”修饰念远、

伤春,形成递进,加浓了感伤的气氛;“无可”两句抒情含蓄深婉。花的凋落让人无可奈何,归来的燕子

却似曾相识,其间意绪蕴含丰富,耐人寻味。(每点3分)

【赏析】

①一向:一晌,片刻,一会儿。年光:时光。有限身:有限的生命。②等闲:平常,随便,无端。③

销魂:极度悲伤,极度快乐。④莫辞频:频,频繁。不要因为次数多而推辞。⑤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

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这是一首伤别之作,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及时行乐的思想,反映出词人的无奈与洒

脱。全词在章法结构上下关合:下片“满目”句照应上片次句,因离别而念远;“落花”句照应上片首句,

因慨叹人生短暂而伤春。结句借用《会真记》中的诗句,即转即收。全词一改词人的闲雅之风,取景阔大,

笔力雄厚,深沉而温婉,别具一格。

该词是宴会上即兴之作。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

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

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

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1

”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

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

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在短暂的人生中,别离是不只一次会遇到的,而每一回离别,都占去有限

年光的一部分,词人唯有强自宽解:”酒筵歌席莫辞频痛苦是无益的,不如对酒当歌,自遣情怀吧。

这句写及时行乐,聊慰此有限之身。

上片起调不做任何铺垫,直言年华有限,稍纵即逝,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富有深度的哲理,让人不觉为

之一振。紧接着,词人将离别看成是平常事,可见人的一生离别之多,因而〃易销魂”,但词人转而又写“酒

筵歌席莫辞频”,表达人生短暂,莫为离别伤神,应当及时行乐的思想。

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

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

语本李蟒《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

中解脱出来。

”不如怜取眼前人。”意谓去参加酒筵歌席,好好爱怜眼前的歌女。作为富贵宰相的晏殊,他不会让痛

苦的怀思去折磨自己,也不会沉湎于歌酒之中而不能自拔,他要"怜取眼前人”,也只是为了眼前的欢娱而

己,这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贯态度。

下片抒情。起首两句为空想之辞:到了登临之时,放眼望去尽是大好河山,不禁徒然思念起远方的友

人;等到风雨吹落繁华之际,才发现春天易逝,不禁更生伤春愁情。这两句词意境开阔、辽远,表现出词

人对时空不可逾越,消逝的事物不可复得的感慨。结句中,词人以"不如"一词转折,再次表达了自己及时

享乐的思想:与其徒劳地思念远方的亲友,因风雨摇落的花朵而伤怀,不如实际一些,珍惜眼前朋友的情

谊。这也是词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江仙

陈与义①

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陈与义:南宋爱国词人。本篇当为宋室南迁,作者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

北)逢端午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2.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2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都关注时局、心系朝廷、热爱国家。(2分)异:①陈词有对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

的愤懑之情;(2分)②辛词表示自己并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痛恨。(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比较理解与分析能力。“万事一身伤老矣”,这一声长叹,包

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年岁己高,事业无成,报国

无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

才的慨叹。

【赏析】

词一开头,吐语挺拔,一语惊人。“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

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深感流落天涯之苦,节序匆匆,自己却报国无志。他在两湖间流

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

烂的榴花比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陈与义因《墨

梅》诗为徽宗所赏识,名震一时,诸贵要人争相往来,歌舞宴会的频繁,可想而知。而现在流落江湖,“兵

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晚晴野望》),难怪五月的榴花会如此触动他对旧日的追忆。但是,“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没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高歌《楚辞》之后,满帘生风,其慷慨悲壮之情,是可以想象的,

但更加突出了作者的痛苦心情。从“高咏”到“歌罢”一曲《楚辞》的时空之中,词人以一“酬”字,交

代了时间的过渡。在这值得纪念的节日里,词人心灵上的意识在歌声中起伏流动。“节序匆匆”的感触,“榴

花不似舞裙红”的怀旧,“无人知此意”的感喟,都托诸于激昂悲壮的歌声里,而“满帘风”一笔,更显出

作者情绪的激荡,融情入景,令人体味到一种豪旷的气质和神态。

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

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正如他在诗中所咏的,“老矣身安用,飘然计本”(《初至邵阳逢入

桂林使作书问其地之安危》),“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伤春》),其对自己岁数的悲叹,与词

同调。“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墙边五月的葵花,迎着

东方的太阳开颜。“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词人用此来映衬自己旷达豪宕的情怀。“戎葵”虽

为无情之物,但“凝笑”二字,则赋予葵花以人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虽然年老流

落他乡,但一股豪气却始终不渝。这“凝笑”二字,正是词人自己的心灵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三句写此时此刻的心情。满腔豪情,倾注于对屈原的怀念之中。“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

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用酒杯托意而意在

3

言外,在时间的流逝中,深化了“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慨叹。突出了作者的悲愤之情。情绪的激荡,促使

词人对诗人屈原的高风亮节的深情怀念,“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

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酎

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己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

“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3.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手法: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②赏析: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

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

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

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

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各2分)

【赏析】

周密《野步》用优美的文字,描摹出了一幅春日郊外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春天的麦田是如草地般的绿色,东风吹过,麦田里一阵翠浪软软向远方飘去。稻田里的肥水滋养着新

生的青蛙,让它们尽情欢叫。告别稻田,诗人又来到了一片野地,看到一对蝴蝶飞舞,它们忽高忽低,好

像喝醉了酒一样,在醇美的东风中,留恋于野草香花,安逸自然。

此诗的妙处在最后两句。本来蝴蝶舞姿跪跄,应十分清醒才是,可诗人偏偏认定它们的舞蹈是喝醉酒

导致的。推其情理,诗人漫步田野,目遇翠麦,耳听新蛙,时感东风拂体,早就恨不得醉倒在这暖暖的春

风里了。诗人将这种情感外施于物,一口断定蝴蝶是喝醉了,并因此而“羡”,更显得诗人对春日野景陶

4

醉无穷。“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

情和盘托出。

所以说,诗的前两句是情感的缘起,后两句是情感的抒发,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清新悠雅的语言风格,

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

赵翼《野步》此诗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诗人当时六十三岁,已退居在家,但诗人并没有象

一一般老年人那样,因畏寒而足不出户,反而勇敢地拄着手杖到郊外的原野散步漫游,在野外短途散步中,

诗人看到大自然中的枫树一片火红,生机郁郁,让人倾慕,相形之下,自己已白发满头,于是创作此诗,

借嗔怨秋风表达自己对届入暮年的一种淡淡的失落感受。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此诗开头一句就点出了深秋季节:时序更迭,秋气渐凛,料

峭的霜风,阵阵中人,已使夹衣也难以御寒,必须换上木棉重裘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本不甚寒,正是“己

凉天气未寒时”,但老人气血衰竭,已非此不可。江南深秋,棉袄也足可应付,但诗人已换上更为保暖的

木棉重裘,可见其畏寒之极。其中,一个“催”字下得很有分量,言下有紧迫性,写出了光阴如箭,抛人

无情的主观感受,实为三、四两句张本。接着的第二句通过几个短语,形象地刻画出主人公的龙钟老态,

点出了题旨。“倚杖”并非“拖筑”,“近游”也非“远足”,脚力不济而只能就近盘桓散心的情形不言

而喻。寥寥七字,把人物的情态和活动范围交待得十分清楚,一个在秋风中踽踽独行的低偻老者的形象跃

然纸上。与第一句共同勾勒出的形象是:在早寒的秋风中,诗人拄着拐杖,顶着峭寒,乘兴出游。在“峭

寒”中,诗人的心情是旷达的、舒缓的,但难免有瑟索感。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由前两句的蓄势可知此处的怨俳绝非强说闲愁的调侃之词。

秋风似一个守约的君子,年年如期而至,“管闲事”、煞风景”般地非要把枫叶吹红、青发染白不可,“红

他枫叶”尚不足恨,因为第二年还可重发返青,“白人头”却是无从再黑了。本来秋风没有感情,也不好

管闲事,枫叶之红、青丝之白,都与秋风没半点关系,诗人发此怪怨,实属无理。但越是无理,越是有情,

诗人自入秋以来,一直不堪寒冷,再加上年事已高,感伤之情就从没断过,此刻他看到瑟瑟作响的红叶,

一腔悲怀再也把持不住,便冲秋风抱怨道:“最是秋风管闲事。”这里的秋风,实际上已经超出它本身的

含义,成为了整个秋天、甚至永远无情地流逝着的时间的代表,正是无情的岁月逼红了枫叶,也催老了诗

人。在此,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尽管仍不忘幽默,出语诙谐,色彩对比鲜明,又用

与秋风对话的语气将秋风拟人化,说得轻松俏皮,显得活泼而特别有生气,流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却也

从中透出一种浓重的悲秋情调,蓄意悖理的手法让哀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使人读而黯然。其中,末

句采用“句中对”的形式。“红”与“白”的对照,使人感到衰飒之中犹不失清丽。此处,诗人将自己的

感情外化为原本无辜的秋风,以蓄意悖理的手法,让哀凉之感直达读者心灵深处,仿佛读者自己已经成为

5

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在秋风中不禁洒泪。诗意或脱胎于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的“流光容易把人

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但二者意境是有所不同的:蒋词写春景,伤春未免无聊;此诗写秋意,悲秋

更觉沉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①岂贤,四国流言旦②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

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

造谣攻击他。

4.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

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近之处:都有保持内心高洁、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

理由:二者在对待他人评价的态度上十分接近。①王安石:首联,面对“众人纷纷”,他“非吾喜非

吾病”毫不争辩,也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南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

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白己本身的德行。②屈原:“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

芳”感叹无人了解白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

【赏析】

诗的一二句说,一般人所说的“是”与“非”,不是评价是非的真正标准,当然也不是评价我的是非

的真正标准。三四句,就举例为证。所举之例,乃是最为著名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因而最具说服力。五六

句反过来说,只有圣人的评价值得重视,因为他们不会颠倒轻重。七八句回归现实,指出:从根本上来讲,

决定美恶的,还是自身。“不吾知其亦己兮,苟余情其信芳”,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

郁芳柔。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柴侍御

6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5.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6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

深切思念。(2分)②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

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赏析】

《送柴侍御》这首诗作于玄宗天宝七载(748)作者被贬龙标时,作者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

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

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

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

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

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

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

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

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

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

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7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赠别之作,是诗人严维在长江南岸的丹阳(今江苏镇江)送友人渡江北上而

作的,抒写作者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与韦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

前两句是写送行。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和友人出行的

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此时,千

种离情,万般愁绪,一齐涌上诗人心头。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点明送别的时间为秋天。”一叶落而

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这里是

用双关语,表面上是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

着的“愁”字。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因“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

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后两句写别后的情景,表达送别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

向是江北。此句与第二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第二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

北”,对比照应,突出了江水的阻隔。丹阳在江之南,“江南”到“江北”,既是友人行舟的路线,也是

作者目送方向。“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日晚”暗示思念时间之久,见出友情之深。由“望”

自然而然地带出末一句:“寒鸦飞尽水悠悠。”这一句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

表达作者的悠悠情思,情景交融,合为一体。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点点,给人增添愁思。而此时此刻就

连这使人感伤的寒鸦也“飞尽”了,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友人远去,相见

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无比空阔、无比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

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

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

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6.“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

8

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6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内容上:同:情感相同,都是抒写离别之愁绪。(2分)异:对象不同,柳词抒写爱人

离别之愁,刘诗抒写朋友离别之愁。(2分)(2)手法上:同: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2

分)异: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托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或

者答“有所思”一语双关。(2分)(答出以景结情或者双关都给分。)

【赏析】

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夏初。十年前他和他的挚友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

被贬放湖湘远郡。是年正月刚得召还长安,时仅一月,因游玄都观,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

诸君子》一诗,触怒权贵,又被排挤到更加荒远的岭南州郡去。而柳宗元这时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两

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柳宗元作《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赠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

柳州赠别》则是对柳宗元诗所作的回答。[

这首《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载于《全唐诗》卷三六一。开头一、二两句,寥寥几笔,就把

刘柳二人屡遭挫折的经历勾画出来了。对起述事,句稳而意深,为下文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可谓工于发

端。

三、四句承上抒感,而用典入妙。刘禹锡初次遭贬,即谪为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此时再

贬连州,所以叫做“重临”。关于这次“重临”州政的状况,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

两度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而刘的“重临”,则是背着不忠不孝的罪名,带着八旬老母流徙南荒。

这是积毁销骨的迫害。诗人通过“事异”两字把互相矛盾的情况扭合到一起,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

政者的不满和牢骚。下一句,诗人又用了春秋时柳下惠的故事: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

人”三次遭贬黜,这里用以比作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同时也暗示他们都是因坚持正确的政见而遭打

击的。用典姓切、事切,可谓天衣无缝。“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词,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

意。

第三联五、六两句,将笔锋从往事的萦回折入眼前的别况。“归目并随回雁尽”句,把两位志同道合

的友人分手时的情景描绘得多么有情有致:两位迁客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

大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十分传神,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

为凄惋地传达出来了。“愁肠”句,从张说“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诗中化出。心已伤楚,更不堪断

断续续催人泪下的哀猿悲啼。诗人以“回雁”、“哀猿”衬托别绪,诗境也变而凄厉了。这等地方,正是

作者大力经营处,真足以摇荡人心。

9

“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

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原来连接双方的,

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这里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

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十分有力。其技法与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

八首》之六)相似。不过杜诗抒发的是个人对云山万里的故国的怀念,这里则用“相望”二字,把这一对

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从彼此两方写出,与杜诗不尽相同,而有袭故弥新之妙。寄离

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既深稳又绵渺,不愧大家笔墨。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寄李信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①李信(dan)元锡:李彳詹,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蜕,为作者在长安鄂县

时旧友。

7.范仲淹曾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为“仁者之言”;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

类似诗句:“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比较两处情感的异同。(6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点:①都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苦难后,对自己苟取俸禄的愧疚心情;②都对蒙受苦难的

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不同点:①白诗作为讽喻诗,也是对窃位苟禄的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评。②韦诗

表达了作者有志无奈、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之情。诗人因身体多病想辞官归田,想到自己辖区内还有百姓

流离失所,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问心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

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

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本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

对国家俸禄。这一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诗人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诗人想辞官归隐,

但因为诗人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诗人又不能一走了事。

10

这一联充分写出了诗人作为一个清廉而又正直,满怀报国之志向却又施展不出的官员的进退两难的境地,

和处于这种进退两难境地的苦闷矛盾的思想而又无奈的心情。

白居易《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诗句,“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意思

是我享受三百石的官薪,年终还有余粮。想到这件事,私下惭愧,整日不能忘怀。表达了作者看到百姓苦

难后,对自己苟取俸禄的愧疚心情;也都对蒙受苦难的百姓寄予了深切同情。而白居易的诗是一首讽喻诗,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此句诗既有对于诗人自己无

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同时也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是对

窃位苟禄的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批评。

【赏析】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

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

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讹盘

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

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

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有志无奈且多病,

想辞官归隐;但觉得自己未尽职责,心中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

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信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

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

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

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

诗的思想境界较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