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素材_第1页
端午节作文素材_第2页
端午节作文素材_第3页
端午节作文素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端午节作文素材一、端午节的来历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立刻划船捞救,始终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合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予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渐渐进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说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恶日说。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呆;越地区“龙”的部落进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㈠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㈡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㈢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夏至说。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㈠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消遣活动,可见不肯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宏大诗人屈原。㈡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㈢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二、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来历可算是众说纷纭,端午的习俗就更多了,在我们南阳,现在端午的习俗主要有:插艾叶,煮鸡蛋,吃粽子,佩香囊,带五色线等。

插艾叶

端午节前,大人势必会采回一把艾回来。拿出几支来,分插在门楣二边。这是风俗,据说,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可保身体健康。

吃大蒜、鸡蛋

在我们南阳,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殊早,将事先预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早餐食大蒜、鸡蛋、油条等,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大多以糯米、花生、红枣为原料;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的品种也在不断丰富,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奇有避邪驱瘟之意。过去香囊是用干蒜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芳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外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这些香囊不仅香味长久,消退汗味和体臭味,而且能驱走身边的害虫,消退疾病,清爽精神。不过,近年来,香囊的制作就很精致了,很少有用干蒜头做的那种单一外形,材料更加精致,式样也日益翻新,不仅有十二生肖等各种图案,还有奥运福娃等时代气息深厚的各色样式,真让人眼花缭乱。

戴五色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利色。因而,节日早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行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损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青少年好像感觉不到端午节特有的兴奋了,听祖辈们说:过去过端午节,那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候,既可以吃到平常不能常吃到的鸡蛋,还能带上花花绿绿的彩线,香气扑鼻的香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别的活动,让他们兴味无穷。首先是泡叶水:端午节前的晚上,大人会把一盆子清水放在室外,然后让孩子们四处采摘各种果树叶子,什麽石榴叶、苹果叶、核桃叶要至少五种,回来洗净泡在脸盆里,鲜鲜亮亮的一大盆子,看着养眼,闻着润肺,以备其次天早晨洗脸。老人们都说用这样的水洗过夏天不长疮,效果应当赛过现在的熏香浴。也有人很早起床。要乘太阳没升起来前,来到草地上,脱去衣服,在湿碌碌的草地上打滚,让露水沾满全身,或干脆跳进河水里洗个澡,说有利于身体。其次是喝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红黄色的粉状物,也有驱毒的作用。先用小碗把一小包红色的雄黄面面,倒入碗里,然后倒入白酒。用筷子搅动,这酒就成了红黄色的,筷子拿出来后,酒仍在转,成人和酒吃下。儿童则让大人用酒碗里的雄黄,抹在耳朵眼,鼻子眼,甚至屁眼里。说这样一抹,一年来,百虫不侵。连蛇也不咬。由于蛇怕雄黄。白蛇传就是证明。也有涂在额头上,有的还写上一个“王”字,这样,夏日的“暑毒”便不能为害了。

三、传承节日的意义首先,端午习俗大多有防疾除疫、卫生保健之效,体现了关爱生命、讲究卫生的含义。其次是强民爱国,端午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概、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有益身体强健和民众团结,再加上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节日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第三,和其他中国民俗节日一样,端午节也具有增进亲情友情、亲密人际关系的功能。把传统的端午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挖掘,显示了民族团结、复兴的文化内涵和寓意。特殊是今年,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年,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们更有必要过好这个节日,以此来增加中华民族的分散力,也借端午节可以驱邪避疫的寓意,护佑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摆脱灾难,幸福生活。

【指导老师点评】

在城市化高速进展的现代社会,南阳民俗正面临传承式微的堪忧境况。特殊是现在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据粗略调查发觉,对于端午节,多数南阳人在记忆中只剩下吃粽子,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已经远去,端午节民俗文化已遭受严峻的集体失忆症!马汉楚同学能够和同学们一起,查找资料,采访老人,自觉主动的挖掘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