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运动与免疫_第1页
讲运动与免疫_第2页
讲运动与免疫_第3页
讲运动与免疫_第4页
讲运动与免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讲运动与免疫前言第一节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第二节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第三节运动免疫调理内容简介第2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免疫机能属于人体的防御机能,也是人体体质的代表性指标之一。诸多的研究表明适宜的运动和短时间的紧张运动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持续大强度运动则会导致免疫机能降低。因此了解免疫机能与运动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广、宣传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对于科学安排训练比赛,使运动员在承受着最大负荷的同时还能保持身体健康,挖掘运动员的最大潜力,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前言第3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Ⅰ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一)免疫学几个重要的概念免疫(Immunity):原意为“免于疫患”;目前对其完整的表述是机体排除异己抗原性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的功能。对免疫功能的认识应该包括下列三点:a.免疫应答不一定必然由病原因子所引起。b.免疫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抗感染。c.免疫应答的后果并不总是对机体有利。现代免疫的概念: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第4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原(Antigen):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异己物质。抗体(Antibody):是指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第5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的防御功能: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2、免疫的稳定功能: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细胞的能力。维持机体在生理范围内的相对稳定。3、免疫的监护功能:免疫的这种功能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第6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特性

形成作用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抗原)产生免疫反应非专一性专一性生来就有的后天逐渐形成的弱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构成人体总的防御功能,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可分开,相辅相成。时相即刻---96h96小时以后(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7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属哪种免疫?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属哪种免疫?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哪种免疫?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属哪种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哪种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属哪种免疫?第8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皮肤和黏膜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第9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特异性免疫受到某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第10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原)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当过敏原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才会发生过敏,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几百种。第11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2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共同组成,他们是机体免疫功能及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性免疫器官(人类包括骨髓、胸腺)、周围免疫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第13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与免疫或与之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红细胞,肥大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等。

T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熟后经胸腺依赖区周游全身。可分五个亚群。B细胞:来源同T,在造血组织内成熟后进入外周淋巴组织,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第14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白细胞吞噬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如游离在血液和体腔中的巨噬细胞非吞噬性: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第15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K细胞:由骨髓多能干细胞衍生而来,存在于腹腔渗出液,脾,淋巴结等处,占总数的5-10%,杀伤寄生虫,真菌,病毒感染细胞等较大的靶细胞。NK细胞:不需要抗原刺激和抗体参与直接杀死靶细胞,存在于外周血,脾和淋巴结等组织,有抗肿瘤,抗感染等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包括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可抗感染,抗肿瘤,参与免疫反应,有粘附特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要的吞噬细胞(50-70%)第16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过去称γ-球蛋白,1968国际会议定名Ig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膜型(mIg)。抗体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不都具有抗体活性,抗体是生物学和功能上的名称,免疫球蛋白(Ig)是结构和化学本质上的名称。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血液,组织液和分泌液中,执行各种功能人类免疫球蛋白根据重链稳定区的分子结构和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分为五类:人血清中IgG含量最多,IgA次之,IgM较少,IgD与IgE仅微量。

第17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第18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补体(系统)(Complement):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中正常存在的,与免疫有关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蛋白质。细胞因子(Cytokine,CK):由免疫细胞(单核/巨嗜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经刺激而合成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第19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Ⅲ免疫反应1.定义: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感应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反应。2.特征:a.精确的识别作用;b.特异性和排他性

c.免疫记忆性;d.过继性或转移性

e.扩大化和多样化现象

f.作用的两面性;g.耐受性3.过程:A.感应阶段;B.增值分化阶段;C.效应阶段第20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类型:

a.依获得的方式分为:先天免疫(固有免疫)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

b.依免疫应答有无专一性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c.依免疫的效应因素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第21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引发的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为:感应阶段:与体液免疫过程基本相似。增殖分化阶段:活化的TH增殖激活TD和TC,部分T变为记忆T淋巴细胞。效应阶段:TC发挥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攻击靶细胞,细胞释放多种淋巴因子,TD参与对抗病原体感染的炎症反应。第22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免疫过程1、感应阶段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第23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与宿主细胞接触(使细胞裂解死亡)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感应

阶段反应

阶段效应

阶段第24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体液免疫:有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分为:感应阶段:巨噬细胞捕获抗原加工处理提呈TH。增殖和分化阶段:TH活化增殖释放IL,BCGF,BCDF使B淋巴细胞成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阶段:多数B淋巴细胞成为浆细胞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发挥免疫效应。部分B淋巴细胞变成记忆B淋巴细胞。第25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感应阶段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体液免疫过程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B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第26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感应

阶段反应

阶段效应

阶段第27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细胞免疫(CI)体液免疫(BI)抗原的性质蛋白质(TD-Ag)蛋白质和多糖(TD-Ag&TI-Ag)主要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效应慢,24-48h快,几分钟至几小时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抗体有利作用对细胞内寄生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免疫、肿瘤免疫对外毒素、化浓球菌某些病毒的免疫不利作用△型变态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反应型变态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比较第28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运动有益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共识,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与运动的性质(运动负荷强度、持续时间、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等)有关,此外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生物节律的影响。第29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过量运动导致机体抗病能力降低激烈运动引起运动员免疫功能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削弱,如大强度训练后的运动员上感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这将大大影响运动比赛成绩。过度训练综合征:是指持续数周或数月才能恢复的,并有主、客观症状的较重的过度疲劳综合征,它一直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一.运动与机体的抗病能力第30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大强度运动后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大强度短时间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大量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大运动量的运动员对疾病的易感性明显上升,尤其是上感的风险明显升高,这将严重影响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实验结果同样表明剧烈运动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若长期持续进行某项运动,免疫机能会逐渐降低以致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现象,表现在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降低;分泌型IgA明显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受到影响等。

总的来说急性运动后免疫指标会出现短暂的变化,一般的规律是升高降低恢复到初值;持续的高强度运动会使免疫指标出现不利的变化。

第31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耐力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长时间运动至力竭NK细胞在运动过程中提高,运动后1.5-2h最低,到运动后21-24h接近安静水平。

暂时性免疫缺陷:机体在运动后某段时间内免疫功能下降至最低点的现象。如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力竭运动后,单核细胞的粘附性,杀伤活性降低,吞噬活性未变,2h后恢复正常。第32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适中运动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适宜运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研究表明长期的规律运动可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对获得性非特异免疫机能则影响不大。流行病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适当的习惯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肿瘤的产生。和缓的运动有利于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症状,增强四肢麻痹病人的机体防御能力。第33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常年坚持锻炼者安静状态表现“免疫节省化现象”。运动习惯对细胞免疫有较大影响,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小。长期坚持长跑锻炼者血浆免疫球蛋白(IgA等)高于常人,患上呼吸道感染几率减少。长期持续跑步30分时有时产生“跑步欣快感”,表现心情愉快,内心舒畅,是由于运动使β-内啡肽升高所致。第34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运动前后T淋巴细胞的变化第35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二.运动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一)运动对免疫器官的影响运动主要通过神经影响免疫器官的血流量,从而影响免疫器官的活性。(二)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a.对外周白细胞的影响运动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以及各亚群细胞的绝对数升高,各亚群所占相对比例发生重新分配。发生机制:运动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多血管中贮存的边流白细胞、免疫器官中的淋巴细胞释放出来计数和组分变化。

第36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对嗜中性白细胞活性的影响嗜中性白细胞的功能:趋化作用、吞噬作用、杀菌作用。

运动对其影响:急性运动胞质酶的释放影响溶菌和呼吸化爆发活动。c.对单核细胞活性的影响吞噬细胞的功能:吞嗜和杀伤功能抗原提呈作用;合成及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运动对其影响:急性运动细胞毒活性,巨嗜细胞粘附力没有改变。第37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d.对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影响运动对NK影响:急性运动短暂的细胞毒活性增加(1h恢复)而NK细胞百分比上升总的细胞毒活性上升。对于运动对单个细胞的影响说法不一。运动时NK细胞的活性还与内分泌及多种细胞因子有关。e.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适宜的运动对淋巴细胞转化影响不大,大强度的耐力运动后反应性降低。运动对T细胞活性影响明显,而对B细胞活性影响不大。第38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运动对免疫分子的影响

a.运动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平常运动无变化或微弱变化中等强度运动血清IG提高20%左右剧烈运动大部分IG显著降低IGM赛前显著增加

b.运动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几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及其作用:

IL-1:致热、促进伤口愈合、刺激造血;激活T细胞进而分泌IL-2、IL-6、干扰素IFN;参与NK细胞识别和溶解肿瘤的过程;

IL-2:主要由单核细胞产生,作用非常广泛。

IL-6:类似IL-1运动对他们的影响:长期耐力运动血浆IL-1升高(可能与肌肉损伤有关)血浆IL-2通常降低对INF、TNF(肿瘤坏死因子)影响不大。第39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运动对补体的影响

补体的功能: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补体活化在靶细胞表面形成攻膜复合体溶细胞2.调理作用:主要是C3b、C4b促吞嗜作用3.参入炎性反应:C3a、C4a、C5a(过敏毒素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4.清除免疫复合物(IC)5.免疫调节作用运动对其影响:运动对补体影响较小总的来说急性运动后免疫指标会出现短暂的变化,一般的规律是升高降低恢复到初值;持续的高强度运动会使免疫指标出现不利的变化。第40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节运动免疫调理

(一)运动免疫抑制(exercise-inducedimmunosuppression)现象大训练量引起的免疫抑制一直是困扰运动员的重大问题。大量流行病学调研结果显示大运动量的运动员对疾病的易感性明显上升,尤其是上感的风险明显升高,这将严重影响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实验结果同样表明剧烈运动会降低机体免疫力,若长期持续进行此种运动免疫机能会逐渐降低以致发生严重的免疫抑制现象。表现在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淋巴细胞转化能力降低;分泌型IgA明显减少;细胞因子的生成受到影响等。第41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机理

引起免疫抑制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牵涉到前面讲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免疫增强、抑制信息之间的相互平衡。以下主要从免疫抑制角度进行分析:1.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a.植物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b.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用人工损坏动物大脑核团及束路实验可知:左侧大脑半球的大脑皮层损坏可引起免疫减弱,而右侧损伤反而引起免疫增强,其机制尚不清楚。第42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激素、神经递质等信息物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从对免疫机能调控作用角度来说可将这类物质分为:免疫抑制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GC、SS、雄性激素、孕激素、儿茶酚胺、血管活性肠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免疫增强类:GH、促甲状腺激(TSH)、T3、催乳素、Ach、

β-内啡肽、P物质等。上面的两类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态,在运动应激情况下免疫抑素大量分泌平衡被破坏,引起明显的免疫抑制。第43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血糖浓度变化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运动可以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这不仅影响到能量的供应,还会从以下两方面引起免疫抑制:a.加强HPA轴的激活程度,从而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间接引起免疫抑制。b.淋巴细胞的能源不足造成免疫力降低。第44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氧自由基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自由基是指原子外层电子轨道中含有末配对的电子基团,其化学活性活泼因而极易与体内的糖、脂、蛋白质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功能结构的破坏,从而引起免疫抑制。急性运动中氧自由基显著上升并且会持续到运动后可相当长时间。产生原因可能是:

a.机体在缺氧情况下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生成均增加,从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增加。

b.线粒体呼吸功能加强自由基产生增多

c.氧气运输中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自动氧化也可产生自由基。第45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谷胺酰胺浓度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近来研究表明谷胺酰胺也是淋巴细胞、巨嗜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且比例不低于糖。研究表明谷胺酰胺生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骼肌,肌肉释放谷胺酰胺是免疫细胞利用谷胺酰胺的限速因素。而大运动量运动中肌肉释放谷胺酰胺减少(机制不明),从而影响免疫机能。第46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J”形模型

J形模型描述了有规律的运动与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中强度的人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不运动的人群,而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感染率却明显增加。

尽管这个模型与长跑运动员的流行病学研究状况一致,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其他类型运动员的情况以及明确定义不同的运动范畴的运动量并揭示其机制。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高于均值均值低于均值不动不等量大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各种运动量与上呼吸道感染关系的J模型示意图。中等量降低感染危险,而过量则增加感染的危险。(三)运动免疫的理论学说第47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开窗”理论

开窗理论描述了急性大强度运动后运动员与感性增加的时期。在一个大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中和运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激活了免疫功能,而随后又伴随着较长时间(3-72h)的免疫功能消弱的开窗期,此时免疫功能缺失,增加亚临床和临床感染的危险。这段时间的长短与运动类型、持续时间、强度有关。这个理论对J形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

运动休息开窗期在大强度的急性运动后,机体的免疫能力会短暂损害,病原微生物会侵入机体,并导致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这段时期成为“开窗”期第48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

免疫细胞上有许多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受体,运动是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从而使免疫系统发生相应变化,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实现运动时机体对免疫系统的调控。内分泌系统神经激素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激素细胞因子神经肽等细胞因子第49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免疫抑制因子调节”学说

剧烈运动可以使体内产生免疫抑制因子,由应激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与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是机体对运动应急不适应的一种表现。血清中的这种抑制因子可以反映机体抵抗力变化。免疫抑制因子有可能是竞技体育运动员在体力负荷与精神压力的双重刺激下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的物质基础。5.自由基学说

氧自由基通过攻击免疫细胞膜的途径,形成免疫损伤,造成免疫机能下降。急性运动使体内氧自由基显著增加,在运动后恢复期仍然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3~72h)。

第50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营养物质耗竭学说

我国学者实验表明,锌缺乏和限制饮食会损伤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增殖反应和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的功能。动物实验表明运动会加重锌缺失和限制饮食对免疫细胞的损伤作用。运动员所进行的规律性的强度训练可能过度消耗了维持免疫系统良好功能所必需的某些物质如维生素C、谷氨酰胺,从而引起免疫缺失。

第51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7.心理应激学说精神免疫学研究表明,心理应激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增加。高强度、超负荷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生理应激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的双重压力下必然对机体的免疫机能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与竞赛焦虑和心理应激直接相关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运动员从非竞赛期进入竞赛期后,皮质醇水平升高,而免疫球蛋白A水平降低。

第52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诱导运动性免疫抑制发生的关键角色1.三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2.糖皮质激素

a对性腺轴的抑制作用

b对甲状腺轴的抑制作用第53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运动性免疫抑制的作用和意义

1.作用:a.充当运动应激过程中的保护性抑制;运动过程中,免疫抑制现象作为对运动应激的活动的反作用,使机体不至于应激反应过高影响机体的安全

b.机体运动能力和状态的提示信号过负荷的运动,运动应激程度过大、时间过长必将会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这时免疫功能降低实际上是作为无法工作的”信号”提示机体应适时中止运动了。

c.对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进行反调控做为运动中保护性因素免疫系统尽量维持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平衡。第54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意义:通过上面可以看出运动中的免疫系统的反馈性抑制对机体的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但运动后的抑制作用则对机体是不利的我们应通过调理措施尽快恢复免疫机能第55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运动免疫抑制的调理措施目前为了取得好的运动成绩,国内、外都非常重视运动免疫调理措施的研究。现在男际上,主要是应用营养补充进行免疫调理,在我国除了利用营养措施外,尚有中医的优势。

1.营养调理

a.糖的补充--应用较广泛的调理手段补充时间:运动前-不宜距离运动时间过近以免引起胰岛素效应反而导致血糖降低;运动中-少次多量的原则浓度不宜过高运动后-应抓紧进行补糖以利于维持血糖水平

b.谷胺酰胺的补充--补充淋巴细胞的能量供给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制剂于运动后补给。第56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抗氧化物自由基不仅可以抑制免疫机能,而且是重要的致疲劳的物质,因此服用抗氧化物来对抗自由基可以达到调理以上两方面的目的。常用的抗氧化物包括维生素C、VE、胡萝卜素等。d.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包括硒、铁、锌、铜等,它们可以保护细胞膜,促进机体恢复。某些元素过多导致中毒。第57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中药调理中医把免疫功能降低主要归因于正不压邪、阴阳失调所致。因此调理的基本思路是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利用补益法从补气、补血和补阳入手,扶持正气提高免疫机能。

第58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要重视对于“不可偏食,五味各走其道”,酸生肝,苦生心,咸生肾,甘生脾,辛生肺。食过酸(木)--伤脾(土)食过甜(土)--伤肾(水)食过辛(金)--伤肝(木)食过咸(水)--伤心(火)食过苦(火)--伤肺(金)第59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运动员自我调理

减少心理压力、注意饮食多样化、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疲劳、生活有节律、感冒较重时应在彻底痊愈后再恢复大强度训练。第60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运动员降低感染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

(1)将训练之外的生活和精神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过重的心理压力可以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率升高。(2)在饮食中应该按照“食物金字塔”的原则以及能量需求,进食多样化的平衡膳食。(3)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疲劳。(4)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规律破坏本身就可导致免疫机能下降。(5)降体重的速度不宜过快:极可能导致负性免疫变化。第61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重大比赛之前,尽可能避免与病人接触,尽可能不到人多之处,减少感染机会。(7)运动员到异地参加比赛,尤其是冬季比赛时,有条件时建议接种流感疫苗。(8)如果轻微感冒,待症状消失后再进行大强度训练比较安全。感冒期间可进行轻、中度活动。(9)感冒较重,兼有发烧、极端疲乏、肌肉疼痛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待彻底痊愈后再恢复大强度训练。

(10)室内颜色不能太刺激,浅色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提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助于机体恢复,提高免疫功能第62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goodbye第63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goodbye!第64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思考题一、判断题1、运动能够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2、免疫指的是机体对抗感染的抵抗力,并且免疫的结果总是对机体都是有利的。(×)3、正常机体对自身组织不会发生免疫应答而会形成免疫耐受(√)4、黏膜免疫系统是具有黏膜定向的细胞运输系统。(√)5、嗜酸性粒细胞有微弱的吞噬作用,但杀菌力极强(×)6、B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细胞主要介导体液免疫(×)7、免疫应答必然由病原因子所引起,但免疫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抗感染。(×)8、执行免疫系统功能的细胞均属免疫细胞(√)第65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选择题1、以下几类免疫球蛋白中,人血清中以(A

)含量最多。

A、IgGB、IgAC、IgMD、IgE2、下列不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B)。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扁桃体3、下列属于淋巴细胞的是(C)。

A、单核细胞B、巨噬细胞C、杀伤细胞D、粒细胞4、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C)。A、溶菌作用B、调理作用

C、抗原递呈作用D、免疫粘附作用5、(C)是强烈的免疫抑制剂。A、促甲状腺素B、乙酰胆碱

C、糖皮质激素D、甲状腺素第66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免疫球蛋白示意图第67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体外测定免疫细胞功能状态主要依据:体外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离体条件下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及某些特异抗原的增殖反应)。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物质有:a.非特异性刺激物: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

EB病毒;能产生A蛋白的葡球菌b.特异性刺激物:特异性抗原物质运动对T细胞的影响:运动巨嗜细胞激活白介素1(IL-1)分泌增多TH活化分泌IL-2T转化反应增加;另外运动还可以通过分泌皮质醇(抑制T细胞活性)、胰岛素(增强T细胞活性)影响T细胞活性。第68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关系示意图第69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ADCC作用示意图第70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第71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免疫细胞示意图第72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一.流动脑(mobilebrain)的提出

1.定义:blalock在1985年提出,他认为机体有两个大脑:一个是固定于颅腔中的固定脑即大脑,另一个则为遍布全身不断”流动”的大脑,即免疫系统。

2.提出原因:因为免疫系统可以像大脑一样识别、感知各种非感性刺激(non-cognitivestimuli)并通过各种”免疫递质(细胞因子、胸腺素、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作为应答。细菌等抗原性刺激就属于非感性刺激。第73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组成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三者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他们之间作用是双向的、并且存在共同的信息物质(如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等)受体、存在共同的交汇点。三.神经-内分泌-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三者的关系正如三个重合的圆(如图1),每个系统均可以独立发挥作用;又可以两两相互作用;最终构成一个大的系统网络。第74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物质基础

1.神经系统对免疫系统调控的物质基础

a.“硬件系统”:直接支配免疫器官的各种神经。这些“硬件”主要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肽能神经。一般来说交感神经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副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

b.“软件系统”:主要是指分泌的各种神经递质。他们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这些神经递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胺类:主要有NE、E、DA、5-HT、H等。氨基酸类: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等。神经肽类:内源性阿片肽、脑啡肽、肠啡肽等。其他:NO、CO等。

第75页,共83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调控的物质基础

a.正性影响为主类:生长激素、甲状腺素等。

b.负性影响为主类:ACTH、GC、E等

c.不同情况下影响不同类:性激素等3.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调控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