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大气第二单元大气第5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考基落实自学导引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组成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氧二者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_______维持_________的必需物质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99%生命活动组成含量作用干洁空气二氧化碳含量很少绿色植物________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_________作用臭氧含量很少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可杀菌治病光合保温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组成含量作用水汽含量很少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杂质成云致雨(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臭氧总量减少。释疑解惑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导致二氧化碳、氟氯烃含量增加,臭氧总量减少,这种变化直接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影响人类的生存,对社会经济具有潜在的重大威胁。2.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温度、密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2)各层特点大气运动状况垂直分层高度图示特点对人类活动影响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①空气密度小,______低②在__________千米高空,有若干_______影响无线电______通讯气压80~500电离层短波垂直分层高度图示特点对人类活动影响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①气温随高度______________②大气以______运动为主①______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②利于________增加而上升平流臭氧高空飞行垂直分层高度图示特点对人类活动影响对流层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②空气_______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_________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下降对流复杂多变释疑解惑(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低纬厚,高纬薄;夏季厚,冬季薄。一般低纬可达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仅8~9千米。(2)水汽、固体杂质几乎全部在对流层,因此天气现象只发生在该层。二、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①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__。紫外线红外线③对能量最强的_______吸收得很少.(2)反射:无选择性。__________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反射作用明显。(3)散射:有选择性。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辐射方向,________中波长较短的____、____色光最易被散射。可见光云层可见光蓝紫2.大气的温室效应(1)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_______。(2)大气温室效应:大气把________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______________还给地面。(3)影响:减小了____________,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地面太阳大气逆辐射气温日较差三、全球的热量平衡1.表现: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______的热量和______的热量是相等的。2.现状:人类活动使大气中_____________等气体增多,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____________。收入支出二氧化碳气候变暖四、全球气温时空变化规律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2)气温的年变化14时日出前后北半球南半球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陆地___月1月__月7月海洋8月__月2月___月71282.气温水平分布:受太阳辐射影响,全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地区______。递减考点串讲课堂互动考点一

对流层逆温现象及其影响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但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小于0.6℃或者大于0.6℃,气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

2.逆温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就是逆温现象。若由地面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低于0.6℃,也属逆温现象。一是辐射逆温,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是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而形成,常出现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日出前,形成和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二是平流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三是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由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3.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空气对流运动受阻,飞机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学以致用1.下图是某地气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甲、乙、丙、丁四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A.甲B.乙C.丙D.丁(2)若该地气温由甲逐渐演变到丁,则造成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台风过境②晴朗无云的夜晚③冷空气南下④热带海洋气团影响⑤暖锋过境⑥连续阴雨A.①④B.③⑥C.②③D.⑤⑥(3)下列哪种地形易造成该地气温由甲到丁的演变(

)A.山地B.谷地C.平原D.丘陵解析:根据图像中甲、乙、丙、丁四图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判断该图表示逆温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乙、丙、丁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乙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丁图逆温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层的出现可能与地形、辐射、平流、锋面等原因有关;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演变易发生在谷地。答案:(1)A

(2)C

(3)B考点二图表分析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大气的热力作用表现为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受大气的选择性吸收和大气逆辐射等因素影响。具体分析如下:由图可知,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物理过程具体内容热量来源Ⅰ“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太阳辐射物理过程具体内容热量来源Ⅱ“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的同时,也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辐射物理过程具体内容热量来源Ⅲ“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出红外线长波辐射,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大地,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大气辐射方法突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简化认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学以致用2.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B.②和③较小C.③和④较小D.①和⑤较小(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B.①大③小C.③小⑦大D.④大⑥小解析:①②③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而空气稀薄,所以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大气保温作用差(即大气逆辐射差),导致气温较低;但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条件好,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差,夜晚温度低,作物呼吸作用小,有机质消耗得少,更利于产量的提高。答案:(1)B

(2)B考点三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在平流层中,整体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地区等温线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地区等温线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北半球等温线较弯曲,1月(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向北(高纬)凸出;7月则相反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低,夏季大陆气温比海洋高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区等温线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异小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区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气温较低,平原气温较高;寒流经过,气温较低,暖流经过,气温较高地形、地势、洋流地区等温线特点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中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0℃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冬季南北温差大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太阳辐射注意:全球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极端值均出现在大陆上。7月世界最热的地方位于北纬20°~30°的大陆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1月北半球寒冷中心位于西伯利亚。世界极端最低温值出现在南极大陆上。方法突破图解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t1>t2>t3>t4):学以致用3.读我国部分地区的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A、图B等温线分布图反映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秋季春季D.冬季夏季(2)图A中等温线大致呈______走向,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东部地区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受____影响。(3)图B中等温线中部密集,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根据图中轮廓及纬度判断,图A为我国南方地区,图B为我国西北地区。第(1)题,从数值上看,A图回归线附近气温较低,为冬季;B图40°N附近气温较高,为夏季。第(2)题,从整体上看,图A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东部地区等温线向东北延伸,是受海洋影响造成的。第(3)题,图B等温线中部密集区是天山位置,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密集。答案:(1)D(2)东西纬度(太阳辐射)海洋(3)地形(天山)

考向剖析以考视点考情分析近三年命题规律:1.从考查内容来看,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热力状况、逆温、气温的日变化、对流层大气运动,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及其原因等是常考点。如2010年全国卷。2.常见的命题角度有:结合等温线图考查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以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以臭氧总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气温的垂直变化曲线为背景考查逆温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问题背景往往贴近生活,起点较低,但综合性较强。3.对能力考查比较明显,通过提供曲线图(如气温曲线图、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臭氧总量变化曲线图、气温垂直变化曲线图等),综合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热力状况和保温效应,注重考查提取有效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0年全国文综。结合景观图判读是本讲考查的另一重点。

1考向大气垂直分层与逆温现象例1真题导航(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2)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命题立意】本组题以文字材料和地理图像为命题情境,通过大气垂直分布、大气的运动状况和地理区域判断,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点,难度较大。【解析】(1)可以根据气温在垂直高度上的变化判断大气的对流强弱和稳定程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降温越快,对流越旺盛,大气温度在垂直高度上变化越均匀,表明大气越稳定。读图可知,此时甲、乙、丙三地相比较,甲地气温随高度的升高降低最快,因而对流最旺盛,因而B选项错误;在垂直高度上,丙地随高度的升高变化最均匀,且变化幅度较小,说明丙地最稳定,D选项正确;而甲地和乙地相比较,乙地变化较小,表明乙地比甲地稳定,因而A项和C项都是错误的。(2)因图中显示的是8时的气温状况,且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为20千米/时,中午时,大约向东移动80千米,届时,甲地气温上升幅度最小,而乙地对流旺盛;丙地将位于低压的东侧,应吹偏南风,甲地将位于低压的西侧,应吹偏北风。综上所述,只有B项正确。【标准答案】(1)D

(2)B(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