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一般护理-第四节饮食护理_第1页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一般护理-第四节饮食护理_第2页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一般护理-第四节饮食护理_第3页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一般护理-第四节饮食护理_第4页
《中医常用护理技术基础》课件-一般护理-第四节饮食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护理第四节饮食护理饮食护理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合理的饮食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饮食不当则可使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饮食护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适宜的饮食,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CONTENTS食物的性能01饮食调养的原则020304饮食禁忌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01食物的性能食物的性能(-)四性1.四性的含义性是指食物具有的不同属性,包括寒、凉、温、热四性,习称“四气”,加上不寒不热的平性,又可称为“五性”。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常用的300多种食物中,平性食物最多,温热性食物次之,寒凉性食物最少。2.四性的确定确定食物“性”的依据和药物是相似的,是从食物进入人体作用于脏腑经络以后所发生的反应按中医药理论概括出来的。一般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食物,属于温性或热性;二者均不明显者属于平性。此外寒热温凉尚有阴阳属性之分,寒凉的属阴性,温热的属阳性。3.四性的作用与适应证见表1-l。食物的性能(二)五味1.五味的含义所谓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另外还包括淡味和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以常见的300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次之,苦味较少。2.五味的确定五味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来确定:一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它是食物真实味道的反映;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不同味道的食物作用于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和疗效来辨别。3.五味的作用与适应证见表1-2。食物的性能(三)归经1.归经的含义食物的归经是指食物对机体某部位选择性作用,即某些食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治疗作用。食物归经实际是指明食物治病的适用范围。2.归经的确定食物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以食物食用后人体的反应为依据,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如肺经病变常见咳嗽,用孽养、芥菜能缓解咳嗽,说明它们归肺经。最后要说明的是,食物既有性、味、归经,也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但这种趋向不如药物显著,故不专门介绍。此外,极少数食物也有一定的毒性,如生食白果过量,则会中毒。02饮食调养的原则饮食调养的原则食物作用于人体,需根据一定的原则而应用。饮食调养的原则有三因制宜、辨证施食、辨病施食、调整阴阳、协调脏腑等。本节重点介绍三因制宜、辨证施食和辨病施食。饮食调养的原则(一)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四时季节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应依据春夏秋冬四季阴阳消长的变化来调节人的饮食,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1)春季春季属肝,万物生发向上,故饮食以疏肝养肝为主,忌酸涩。(2)夏季夏季属心,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外发,故饮食宜祛暑生津,以清心护心为主。(3)秋季秋季属肺,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故饮食宜酸润,以润肺养肺为主,忌辛散寒凉之物。(4)冬季冬季属肾,气候寒冷,阳气潜藏,阴气极盛,故饮食宜滋补,以补肾为主。饮食调养的原则2.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饮食护理亦应有差异。如云贵川湘居处山区,气候潮湿寒冷,居民易感受寒湿,故喜食辛辣之品;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居民易受寒伤燥,宜食温阳散寒、生津润燥之品。3.因人制宜由于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对病邪的抵抗力、病后恢复能力等均存在差异,故在饮食调护时应因人而异。体质属寒者,宜食热性食物;体质属热者,宜食凉性食物,忌热性食物及辛辣烟酒等;体质过敏之人,不宜吃海鲜腥发之物。女子以血为本,饮食应以补阴补血为主,尽量选择多汁多液食物。小儿脏腑娇嫩,饮食宜高营养,容易消化,性味不宜过偏。成年体质壮实的外感风寒患者,可选用发散作用较强的食疗方,如姜糖饮、姜糖苏叶饮、葱白粥等。老人体衰虚弱,饮食宜清淡、松软、温热,对老年体虚而感风寒者,食疗时宜配补益食品,如人参桂枝粥、木耳粥等。总之,食物的寒热属性和配伍,与患者个体情况相宜才有益于健康,否则容易诱发疾病。饮食调养的原则(二)辨证施食所谓辨证施食,即指根据患者疾病的证候类型指导患者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以达到配合治疗目的。对食物的选择既要考虑患者疾病的病证类型,又要根据食物本身的四气五味和归经等诸多因素实行辨证施食。如泄泻病,属湿热内蕴,宜食马齿苑;证属食积中焦,宜食山楂、萝卜;证属脾胃虚弱,宜食山药、大枣、荧实、意仁等;证属肾阳虚衰,宜食羊肉、狗肉等血肉有情之品。辨证施食能调节机体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促进内环境趋向平衡、稳定,是饮食调护的重要原则。饮食调养的原则(三)辨病施食不同病证往往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点,食物所含有的物质成分,往往对某一种或几种疾病具有特异性作用,故饮食调护时也要辨病施食。如消渴病患者,宜多食富含南瓜多糖的南瓜;瘦瘤病患者,宜多食富含碘元素的紫菜、海带。以辨病施食来指导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实践中,辨证施食与辨病施食是提高饮食调护效果的两个重要原则,即在食物选配时,既要注意证的特殊性,又要重视病的内在实质。在病的诊断确立之后,辨明其证是正确选用食物的前提;掌握每一种食物的性能特点,有针对性地施用,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基础。辨证施食与辨病施食,两者相辅相成,不可顾此失彼。03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恰当的饮食对保持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出不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不节是多种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要求“食能以时,味不重珍,衣不热”和“凡食,不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因此,除了掌握饮食原则外,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有节1.适量进食《素问•五常政大论》“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灵枢•五味》“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均指出饮食应以适量为宜,过饥或过饱均可发生疾病。过饥则摄食不足,气血生化之源缺乏,久之则气血衰少而为病,气血不足则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也易引发其他病证。反之,过饱则饮食摄入过量,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可致脾胃损伤、消化不良等病证。2.按时进食《尚书》所载“食哉惟时”,指出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每日按时进餐,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脾胃活动时能够协调配合、有张有弛。3.按需进食陶弘景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意思是说,人若不渴而勉强饮水,会使胃部胀满,若不饿而勉强进食,则会影响脾的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按需进食,指根据工作性质、心情、食欲等情况自行调整饮食。但不是绝对地“随心所欲”,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随意进食,而是于外适应变化的环境,于内适应变化的需要,使饮食活动更符合内在规律。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一)饮食平衡1.种类均衡《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即强调了饮食合理调配的重要性。食物种类多样化并合理搭配,人体才能摄取各种必需的营养,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因此,全面的饮食,适量的营养,乃是保证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2.五味调和《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其指出饮食五味得当,均衡进食,得以补益五脏,五味过之则伤五脏。如偏食辛辣,可使胃肠积热,在上则口腔破溃,牙龈出血,在下则大便干燥或成痔疾;过食甘味可助湿生痰、化热,或生痈疡等病。3.寒热适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形寒饮冷则伤肺。”说明饮食应冷热适宜,过食生冷不但损伤脾胃,还会影响到肺。饮食的冷热要适宜,做到寒温适中。过热的食物,易烫伤消化道,发生糜破溃疡,日积月累易致癌变;过冷的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发生胃痛、腹泻等病证。妇女行经期过食生冷易患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疾患。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三)饮食须洁1.饮食清洁饮食不洁或食入有毒食物,可引起胃肠道疾病和食物中毒,导致腹痛、吐泻,甚至严重中毒,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注意饮食卫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已明确告诫“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梅多食,坏人齿”“猪肉落水浮者,不可食”“肉中有米点者,不可食”等。2.饮食新鲜新鲜的食物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而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可食,否则易出现腹痛、泄泻、呕吐等中毒症状,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当天的饮食应当天吃完,最好不要过夜,尤其夏令季节更应注意。此外,食物最好煮熟。煮熟不但能杀灭存在的细菌,而且较易消化。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勿食生菜、生米,勿饮浊酒”“勿食生肉”“一切肉惟须煮烂”。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四)饮食清淡1.饮食宜清指避免进食过多肉类、油腻或辛辣食物及大量饮酒,以免损伤脾胃、诱发疾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说明肥甘厚味易引起痈疽疮疡等疾病。2.饮食宜淡《千金要方》指出:“咸则伤筋,酢则伤骨,故每学淡食。”强调饮食不宜过咸,应少吃盐。西医学证实,经常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及饮食过咸等易导致高血压,并可诱发中风和心脏病。由此看来,我国民间所流传的“粗茶淡饭延年寿”确有一定道理。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五)合理烹制1.谷物类烹制米类淘洗次数要尽量减少,蒸饭不可去米汤,煮粥不要加碱,面粉不要加工过细、过精,少做油炸食物等。2.蔬菜类烹制一般说来,蔬菜应先洗后切,立即烹制,防止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蔬菜炒熟后应立即食用,如果烹调后搁置一段时间,营养素的丢失会随之加大。做菜最好的方法是急火快炒,可以减少营养素的破坏。煮菜时间不要太久,煮菜时应加锅盖,防止维生素丢失。由于维生素C、维生素B等易溶于水,煮菜时有部分营养素会转入菜汁中,因此要菜和汤一起吃。炒菜或做汤,可加适量的淀粉,对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并能调味。能够生吃的蔬菜在洗净后可以直接食用,如西红柿、黄瓜等。3.肉类烹制肉食类食物,应烧熟煮烂,以利消化吸收。煮肉时,适当放少许食醋,则易于煮烂。炒肉时可先用淀粉或酱油拌一下,这样既保护维生素和蛋白质,而且肉质鲜嫩可口。炊具的使用,以铁锅炒菜效果最好,维生素损失较少,还可以补充铁质。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六)保持良好进食习惯1.进食宜缓细嚼慢咽,从容和缓,可分泌大量的唾液,其中淀粉酶有助于消化,溶菌酶有助于杀菌及分泌抗癌物质。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中指出:“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2.进食宜乐进食时保持心情舒畅,肝气得舒,脾胃功能正常。《备急千金要方•食治》指出:“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所以患者进食时,不谈论病情,以免影响食欲。如遇大病房抢救或有导尿、灌肠等操作时,一定要用屏风遮挡。3.进食专注进食时要专注,不要一边进食一边做其他事情。在患者进食时,护理人员应停止一些操作,如发药、健康宣教等工作。4.食后漱口进食后漱口,令牙龈不败,口中无异味或异味减轻。《饮膳正要》中说:“食后漱口,清旦刷牙,不如夜分刷牙,齿疾不生。”04饮食禁忌饮食禁忌《金匮要略》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根据人的体质特点和疾病证型强调饮食宜忌非常重要,否则可能导致疾病或加重病情。例如,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性暖性食物;热证应忌辛辣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食物;阳虚者忌寒凉,宜温补类食物;阴虚者忌温热,宜淡薄滋润类食物。又如“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苦”。水肿病忌食盐,黄疸泄泻忌油腻,疮疳肿毒、皮肤瘙痒忌鱼虾蟹,经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忌胡椒、辣椒、韭菜等。饮食禁忌(一)病中禁忌《金匮要略》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根据人的体质特点和疾病证型强调饮食宜忌非常重要,否则可能导致疾病或加重病情。例如,寒证应忌生冷瓜果等凉性食物,宜食温性暖性食物;热证应忌辛辣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食物;阳虚者忌寒凉,宜温补类食物;阴虚者忌温热,宜淡薄滋润类食物。又如“肝病忌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肾病忌甘,肺病忌苦”。水肿病忌食盐,黄疸泄泻忌油腻,疮疳肿毒、皮肤瘙痒忌鱼虾蟹,经常头晕、失眠、性情急躁忌胡椒、辣椒、韭菜等。饮食禁忌(二)配伍禁忌1.食物与食物由于每种食物的功效不同,因此有些食物不宜在一起配合食用。据文献记载,柿子忌螃蟹,葱忌蜂蜜,蟹鱼忌觅菜等。关于食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历代文献中有不少记载,但古人的总结是以经验性为主,应辨证看待,有必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做进一步研究。2.食物与药物食物和药物都有四气五味之性,因此,在功效上食物对药物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食物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