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世界主要产品的贸易地理_第1页
02第二章-世界主要产品的贸易地理_第2页
02第二章-世界主要产品的贸易地理_第3页
02第二章-世界主要产品的贸易地理_第4页
02第二章-世界主要产品的贸易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第二章_世界主要产品的贸易地理第一节世界农产品的产销地理一、世界粮食的生产与贸易粮食是国际市场上的大宗贸易物资,1999年的收成面积为679,983千公顷,1999年世界粮食产量为206,418万吨,2000年世界粮食产量保持在204,941万吨。世界粮食的贸易额进入1990年代一直在2亿吨左右,1998年为20,720万吨,占世界粮食生产量的11%左右。在世界粮食贸易中有以下特点:(1)粮食净进口国的数目持续增加,要紧集中在进展中国家。近40年来许多从不进口粮食,甚至出口粮食的进展中国家逐步变为净进口国。这些国家要紧集中在亚非拉地区,包括

南亚、西亚和北非等一些国家,它们约占世界国家和地区的90%。进展中国家中除泰国、阿根廷每年有较多出口,以及少数其它几个国家能少量出口外,都成了粮食净进口国。目前世界进口粮食较大的国家要紧包括: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巴西、埃及、意大利、墨西哥;(2)粮食出口地域更为集中,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目前,每年出口粮食在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只有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和阿根廷等少数国家,它们占到世界总出口的90%左右。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一样占世界出口量的一半;(3)粮食贸易的主体商品是小麦、稻谷和玉米,三者合计占世界全部粮食产量的80%以上被誉为世界的“三大主粮”。其他粮食作物还有大麦、燕麦、黑麦和粟类等。在国际粮食市场结构中,小麦高居首位,占粮食贸易的50%左右。小麦1999年种植面积215,272千公顷,产量为583,624千吨。小麦的国际贸易几乎涉及所有国家。世界要紧小麦出口国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其中美国最大,1999年出口额达152,276公吨;要紧进口国有中国、日本、埃及、俄罗斯、巴西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玉米是国际贸易中居第二位的粮食作物,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40%左右。美国是世界上玉米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年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70%左右。其他玉米出口国要紧包括:法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要紧进口国有日本、韩国、中国。稻谷是仅次于小麦的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然而国际贸易量不大,目前不足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9%,约占世界稻谷产量的3%。泰国、美国、越南、印度是世界要紧的稻米出口国;沙特阿拉伯、伊

拉克、中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是要紧进口国。世界粮食的贸易运输以海运为主,其海运周转量一直在1亿吨以上。要紧海运航线有北美——远东航线;北美——西亚、北非航线;阿根廷——远东航线等。二、世界要紧经济作物生产与贸易经济作物是轻工业原料。它们的生长多半要求有专门的自然环境,因而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区,生产则要求精耕细作,使用劳动力多,因此经济作物一样来讲其价值都较高,例如1998年世界农产品总贸易额达4,397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53,393亿美元的8.2%,其中粮食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不足2%;粮食输出国要紧是发达国家,而经济作物的生产和输出要紧是不发达国家,只有棉花、甜菜、大豆等是例外。世界要紧经济作物生产与消费的地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天然纤维包括棉花、麻类、羊毛、丝等,它们是纺织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纺织工业是仅次于食品工业的重要的轻工业部门,它为人们提供最差不多的生活必需品。由于人造纤维的进展,天然纤维在纺织工业原料中所占的比重日趋下降,目前估量为40%左右,由于天然纤维有许多仍为化学纤维所不能代替的优点,因此,今后天然纤维的地位将会受到爱护。天然纤维中要紧是棉花,其他天然纤维所占比例则专门少。1999世界籽棉种植面积为33,154公顷,产量为52,146千吨。棉花为亚热带作物,要紧产于北纬20度—40度之间的地区。最大的种植区是亚洲的中部、南部和东南部。中亚、包括我国天山南北,那个地点气候干燥,夏季日照充足,只要有水灌溉,对棉花的种植是十分有利的,所产棉花产量高、质量好。中亚是要紧

棉花生产区,乌兹不克斯坦2000年棉花产量为95万吨。我国的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也是要紧棉花产区。我国棉花量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总产量达442万吨。印度的德干高原和印度河平原,以及西亚的一些国家,都专门适于棉花种植,2000年印度的棉花产量为206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亚洲棉花总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亚洲的人口约占世界的60%,消费量大,日本、中国、印度等这些中家每年都需要进口棉花。日本是个不生产棉花的国家,所需棉花100%要进口。印度、巴基斯坦过去一直是出口棉花的国家,1970年代以来要紧用棉布和其他纺织品出口替代棉花出口。第二棉花生产大区是美国南部,它曾经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区,战前产量曾占世界40%,战后进展缓慢,比重已降至20%,但它仍旧是世界上棉花最重要的出口区,近年来出口经常占世界三分之一,2000年的棉花产量375万吨,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世界上第三个产棉大区是非洲,1999年非洲年产皮棉425万吨,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8.1%。以非洲东北的埃及、苏丹所产长绒棉最为闻名,它们所产长绒棉占世界长绒棉总产量的80%以上。1999年埃及产长绒棉64万吨。第四个棉花生产大区是拉丁美洲,要紧分布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和中美洲各国,1999年巴西产皮棉61万吨,阿根廷皮棉52万吨。战后,进展中国家由于民族工业的进展,棉花自销率大大提升;另外为缓和日益增长的粮食压力,许多进展中国家都紧缩了棉田的播种面积,有的是为了改种其他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因此尽管战后单位面积提升了,而世界棉花的总产量却是减

少了。目前世界要紧棉花输出国有美国、巴基斯坦、埃及、墨西哥等;进口国要紧是日本、南朝鲜、意大利、德国、法国以及我国等。麻类纤维作物有黄麻、亚麻和剑麻等。亚麻要紧分布在俄罗斯,黄麻90%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恒河平原,2000年世界黄麻产量达402万吨,出口量为316万吨。2000年印度、孟加拉国的黄麻产量分不为174、185万吨。剑麻分布在坦桑尼亚、巴西、墨西哥等国,它的纤维坚强耐腐,是制造船缆的好材料,但近来因化学纤维的进展,使它衰退下去。麻类纤维的要紧进口国是西欧、北美发达国家,部分加工成绳索或麻袋后才输往发达国家。中国也是黄、红麻要紧产区,其产量几乎与孟加拉国相近,但都用于内销,而孟加拉国投入市场的占80%。羊毛是毛纺工业原料。世界羊毛近年来的总产量都在230-280万吨,2000年为233万吨。羊毛以大洋洲最多,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0%,亚洲约占20%以上,其他各洲各约占10%。就国家而论,90年代中期往常以澳大利亚最多,年产约在70万吨左右,其次是俄罗斯45万吨左右,新西兰居第三位,年产38万吨左右,中国与阿根廷各产约18万吨左右。南非、乌拉圭、土耳其等也差不多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近年我国羊毛增长较快,2000年世界羊毛产量前三位的国家是澳大利亚、中国、新西兰,羊毛产量分不为67、33、26万吨。世界羊毛市场上70-80%来自澳、新,且有70%以上是输往西欧、日本的。天然橡胶由于世界人工合成橡胶的进展,在世界橡胶消费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了。目前天然橡胶和人造橡胶的比例约为

1:3,仍旧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天然橡胶近年来的产量约在600-750万吨左右。天然橡胶产在高温多士的热带地区,以东南亚国家最多,其次是西非几内亚湾一带。以国家而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生产最多,三国占世界70%以上,年产量450-600万吨之间。马来西亚有“橡胶王国”之称,但近年产量被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超过,2000年泰国产量224万吨,印度尼西亚产量为149万吨;马来西亚的产量为77万吨。此外,斯里兰卡、印度、中国、越南、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年产量都在10多万吨。进展中国家的橡胶生产要紧是向发达国家输出。进展中国家天然橡胶消费仅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5%左右。咖啡、可可、茶叶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拉美有15个国家生产咖啡,其中巴西一国就占世界总产的三分之一,有“世界咖啡王国”之称,十世纪以来,它的产量和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一。哥伦比亚的咖啡产量不管在拉美依旧在世界上都居第二位,就其质量而言,居世界首位。它的优质软咖啡生产分布广,闻名于世。此外中美地峡各国也有普遍分布。在原产地非洲大陆,当今不论在东非或者西非都有广泛的生产,但近来以西非的科特迪瓦进展最快,它是目前世界上第三大咖啡生产国,2000年生咖啡产量为365,000公吨。东非的乌干达和肯尼亚也是非洲生产较多的国家。亚洲的咖啡要紧产于印度尼西亚。2000年世界生咖啡总产量为7,274,856公吨,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产量为4,172,393公吨,其中巴西为1,888,924公吨。世界生产的咖啡75%进入世界市场,要紧为发达国家所购。可可同咖啡一样都生于热带高温多士地带,是有名的热带经济作物。2000年世界可可产量为3,251,360公吨。1970年代初非洲的加纳可可生产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加纳可可生产量为436,700公吨。尼日利亚、加蓬、科特迪瓦等也有大量种植。近年来科特迪瓦的可可种植发

展专门迅速。可可在1980年代初期的世界总产量是170万吨左右。世界可可生产量占第二位是巴西,2000年生产192,949公吨,加纳占第三位,年产量约20余万吨,再次是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年产量各10余万吨。非洲是可可生产的第一大产区,拉美国家次之,东南亚也有种植。世界生产的可可70%左右进入国际市场,要紧进口国与咖啡相同。茶叶的分布范畴比咖啡、可可广,在北纬42°以南和南纬33°以北宽敞低纬地带都有种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但要紧分布在进展中的20多个国家中。2000年世界茶叶产量是299万吨。亚洲是世界最大茶叶产区,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差不多上世界要紧茶叶生产国的出口国。印度近年来年产茶叶60—80万吨之间,约占世界茶叶总产的1/4,年出口在30万吨以上,均占世界第一位;斯里兰卡的茶叶生产商品性最高,年产量25万吨左右,90%出口;中国近年来的产量在60-70万吨左右,出口量20多万吨。肯尼亚、印尼、土耳其的茶叶生产也较多。2000年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的茶年产量分不是75、68、29万吨。茶叶的进口国是欧洲、北美国家,年贸易量都在150万吨以上,世界上茶叶进口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年进口量4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总进口量的1/4,但有部分是转口他国的。美国和俄罗斯进口量8万多吨,巴基斯坦年进口7万多吨,埃及进口3万多吨。2000年世界糖的总产量为152,287万吨,其中三分之二为蔗糖。三分之一为甜菜糖。甜菜和甘蔗的生产分布是有专门大差不的。甜菜生产完全分布在温带,且大多数在发达国家,其中以欧洲最多,约占世界甜菜产量的80%以上,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有种植。其次是北美地区,产量约等于欧洲的十分之一。甜菜生产最多的国家是法国3,000多万吨,德国2,500多万吨,意大

利、波兰、英国、土耳其等年产甜菜糖也在1,000万吨以上,美国的产量在2,900万吨左右。2000年世界甜菜生产大国产量情形是:法国、美国、德国、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意大利分不产3,145、2,950、2,522、1,685、1,404、1,319、1,313、1,175万吨。我国北方各省甜菜种植进展也专门快,年产糖超过100万吨以上。甜菜糖进入国际糖市场的每年只有400-600万吨,其贸易范畴仅限于欧洲。甘蔗是喜高温多雨作物,产于热带,以拉丁美洲为最多,其次是亚洲和澳大利亚。近年世界蔗糖产量如表2-1所示:表2-12000年世界要紧蔗糖生产国家产量(单位:万吨)国家 巴西 古巴 印度 澳大利亚 墨西哥 美国 菲律宾 南非巴西印度中国泰国墨西哥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古巴菲律宾产量324673151068285121492746333834370036003373有些蔗糖生产国按人平均糖产量专门高,如古巴和毛里求斯可达半吨以上,但国内消费量则专门低,成为蔗糖输出国。世界上生产的蔗糖,每年约有三分之一投入国际市场,发达国家是世界蔗糖要紧进口国,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也进口粗糖。世界上近年来烟叶产量约700万吨左右,其中一半产在亚洲国家,其次是北美,约占五分之一,再次是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产量较少。以国家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烟叶生产国之一,2000年的产量达255万吨,印度70万吨,巴西59万吨,美国50万吨,土耳其26万吨,津巴布韦23万吨,印度西亚14万吨,意大利和希腊13万吨左右。世界烟叶的年贸易量约为250多万吨,发达国家烟叶进口占世界总进口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其中西欧又占二分之一。

油料作物的种类专门多,一年生的有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棉籽、亚麻籽、向日葵、蓖麻籽等;多年生的有油橄榄、油棕、椰子和油茶、油桐等。前者含油占世界植物油总产量的80%,后者仅占20%左右。大豆的年产量都在16,100-16,500万吨之间。世界上产大豆最多的国家是美国,2000年产量7,538万吨,占世界大豆年产一半左右,其次是巴西,2000年产量3,269万吨;阿根廷居第三位,2000年产量为2,020万吨;中国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的产量是1,541万吨。欧洲共同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市场和压榨能力最大的地区。它要紧依靠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日本的大豆年进口量为700多万吨。目前世界花生年平均产量在3,000-3,500万吨之间(带壳,下同)。2000年世界花生产量为3,451万吨。近年我国花生产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产花生最多的国家,2000年产量为1,44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印度花生产量近年来都在600-700万吨之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产量为610万吨;美国、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苏丹产量均在100万吨左右。花生进口国要紧是发达国家。油菜籽的年产量在4,200万吨左右,年产最多的是中国,2000年产量达1,138万吨,其次是加拿大,2000年产量712万吨;印度也是油菜籽要紧生产国,2000年产量612万吨。另外欧洲共同体也是重要油菜籽产区,德国、法国、英国、2000年总产量分不为358、357、113、万吨。世界葵花籽总产量约1,400万吨,产量最多的是俄罗斯、美国、阿根廷。欧洲其他国家和亚洲的土耳其也有广泛的种植。亚麻籽和芝麻的世界产量专门少,每年约200万吨左右。亚

麻籽主产于俄罗斯等欧洲国家;芝麻主产于中国、印度、墨西哥和苏丹等国。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蓖麻油生产国与出口国,每年产油量约40万吨,出口量占世界蓖麻油总出口量60%左右,要紧运销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多年的生油橄榄要紧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如西班牙、突尼斯、土耳其、希腊等国,世界年产约160-170万吨。油棕、椰子和腰果差不多上热带经济作物。棕油年产约500万吨,以马来西亚最多,年产占世界一半以上,其次是印尼和非洲的尼日利亚、科特迪瓦等国;椰子要紧产在东南亚,菲律宾是世界上椰子生产最多的国家,每年可出口椰子油100万吨,其次是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种植,腰果以印度为最多,常年产量占世界二分之一,其次是东非的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巴西是又一个世界要紧腰果产区。油桐为亚热带、暖温带经济作物,中国是要紧产区,2000年世界桐油籽产量为560,060公吨,2000年中国油桐籽480,000公吨;世界其他产区有阿根廷、巴拉圭,以及非洲的马拉维等。三、其它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一)世界要紧木材的生产出口区。1、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与东南亚热带雨林木材出口区。亚马逊河流域炎热多雨,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森林面积28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世界1/5的森林资源,木材蓄积量达8亿多立方米,其经济价值超过7000亿美元。雨林中植物各类繁荣,堪称热带生物的天然宝库,其中巴西木、巴西果树、楞胶树和可可树等树种,经济价值较大。巴西木能够提取红色染料。“巴西”国家名称确实是由巴西木而得名。巴西

果树的果实含油量达70%以上。用材林有乌木、黄松、西班牙松等,2000年成材出口1,015,000立方米,是世界木材要紧输出区。刚果河横跨赤道南北,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但由于树种纷杂,交通不便,进行工业性采伐比较困难,因此林业规模较少,2000年刚果出口工业用圆木207千立方米。东南亚热带雨林。森林占该地区面积的1/2,树种繁多,盛产柚木、柴檀、楠木、樟木、铁木、乌木等名贵木材,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是本区的最大木材出口国,两国每年硬木出口量分不为6800千立方米和6608千立方米。2、加拿大木材出口区。加拿大全境35%是森林,其森林工业产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林产品出口总值占世界第一位。其中锯材、原木、胶合板每年都有大量出口。此外利用木材作为原料的纸桨和造纸工业专门发达,白报纸产量和出口量都占世界第一位。纸桨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出口量占第一位。加拿大能够成世界上纸桨和纸张最大出口国是因为加拿大森区大部分处于高纬及边缘地区,除部分成材林外,偏北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冰冷而不能成材,是造纸的最好原料。3、北欧木材及其制品输出区。北欧的芬兰、瑞典、挪威森林面积分不占据土的71%、52%和25%以上,多数为针叶林,要紧树种为云杉和松。瑞典可供采伐的木材达2.36亿立方米,每年采伐量约占西欧的1/5,仅次于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芬兰木材蓄积量为15亿立方米,森林工业是芬兰的传统工业,全国有一万多个锯木厂,产值占全国1/4,其中新闻纸出口占世界第二位。木材加工和造纸工业产

品的出口值经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2以上。(二)世界要紧渔场。1、北海渔场。北海渔场位于挪威海和北海等海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那个地点是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为挪威、丹麦、冰岛等国的海洋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北海渔场仅上述三国年获渔量达700多万吨,要紧鱼种为鳕鱼,是世界上重要的鱼产品出口区。2、日本的千岛渔场。日本有着进展渔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其东北部沿海相汇,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并有发达的造船业相配合,因此日本专门早就已成为世界上要紧的渔业国家之一。鱼在日本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肉食品。最高年获量1000多万吨,约占世界鱼获总量的15%左右。然而,由于俄罗斯占据北方四岛,对日本捕鱼多方限制,致使产量持续下降,捕捉量已不能满足本国需要,每年尚需进口一部分。3、北美的纽芬兰渔场。纽芬兰渔场是世界第三大渔场。大西洋西岸的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相汇处,形成了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加拿大年获鱼量约100多万吨,其中2/3供出口,要紧输往美国。4、南美西海岸的秘鲁渔场。秘鲁渔场是世界第四大渔场,但渔场小,产量不稳固,平均年产量只相当于日本渔场的1/3。秘鲁渔场南起智利北部的安托法加斯塔,北抵秘钽北部的阿古哈角,南北长近2000公里,东西宽约200公里。要紧渔种为鱼(秘鲁水丁鱼)。这种鱼含蛋白质高,大部分用来制造鱼粉和鱼油。鱼粉是牲畜和家禽的上好饲料,同时也可肥田,1970年产量达1238万吨,超过其它三大渔场,跃居世界首位。

秘鲁常年鱼粉产量约200万吨,绝大部分供出口,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1997年产鱼量7,770,562公吨。秘鲁渔场受“厄尔尼诺”洋流阻碍,产量起伏专门大,它直截了当关系列世界饲料市场价格。上述世界要紧木材出口区和世界大渔场都位于世界几个大工业品产销重心区周围,因此,两者能相互促进共同进展。第二节世界矿物的生产与贸易一、世界石油的生产与贸易近50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的进展,石油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专门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各要紧工业国完成了从以煤为要紧能源到以石油为要紧能源的过渡以来,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们明显地迅速增长了。石油成为战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要紧动力。1960年石油在世界能源中占34.6%,1970年上升到44.5%,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能源的运用,石油所占的比重开始下降,2000年为37%左右。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那个比重仍旧专门大,日本占73%,意大利占67.5%,法国占62.8%,德国占58.3%。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工业国,因为有丰富的煤和天然气能够利用,因此比重较低,美国为48%,英国为44.5%,俄罗斯是37%。

表2-2世界石油的供需量(单位:万桶/日)年份199019951997199819992000供给量经合组织171019201990197019402000其中:北海390590620620630650非经合组织497050705420552054505660其中:欧佩克245027602990304029303040世界总供给量668069907410749073907660需求量经合组织375040504180423042804290其中:美国170017701860189019501955欧洲1260114101440147014501500日本510570570550560550非经合组织285029303130313031903300前苏联840460390380360370中国230340390410430450其它亚洲国家530790902870880920世界总需求量660069907310736074807580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世界石油生产迅速的进展起来,专门是1950-1973年是世界石油生产直线上千的大进展时期。1950年世界原油总产量是5.2亿吨,1960年就达10.5亿吨,十年增长了一倍,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进展;1970年世界原油生产又翻了一番多,达22.6亿吨,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

11.5%;1973年,世界原油总产量达28.83亿吨,较1970年增长27.6%,平均每年增长9.2%,2000年增长到7580万桶/日。世界上的石油在蕴藏、生产与消费的地理分布上差不多上极不均衡的。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北美的石油资源已被大量勘探和发觉,它占有世界资源探明量的80%以上,而亚非拉宽敞地区的石油资源则差不多上还处于未经或专门少勘探过的状况。战后通过五十年代的进展,世界石油探明量在地区分布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到1960年,亚非拉地区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探明量的80%,其中专门是波斯湾地区,它富集了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60%,成为举世瞩目的“石油宝库”。这种情形的显现,要紧是西方国家为了掠夺石油资源而进行大规模勘探的结果。由于那个缘故,进展中国家的石油资源开始都集中操纵在西方石油公司手中(要紧有EXXON-MOBIL,TEXACO,CHEVRON,BPAMOCO,SHELL,PHILLIPS,ARCO,REPSOL-YPFTOTAL-FINA等)。目前剩余探明储量较大的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墨西哥、利比亚、尼日利亚和俄罗斯,1999年分不是3,532,760、153,450、1,282,160、1,333,992、1,223,508、990,264、652,292、402,380、306,900、662,535万吨。19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勘探活动的普遍和深入,使世界石油探明量倍增。1997年世界原油剩余探明可采量为1409亿吨,相当于1950年的35倍。西方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的24国消费量大,占总储量的比重底。14个石油输出国拥有的石油储量超过1200亿吨,占石油总储量的70%左右。2000年世界石油剩余储量为10285亿桶。近几十年来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海陆分布上亦有专门大的变

化。战前和战后初期,石油的勘探活动差不多上是在大陆地区进行的,随着六十年代世界石油需求的激增,以及海洋勘探技术的进步,海洋探油工作有了迅速的进展,而海底油田藏量大,运输方便,也大大刺激着海洋石油勘探工作的进展。到七十年代后期,世界海底探明的石油储量在250亿吨以上,约占世界探明石油总储量的30%。近年来又有新的进展。目前,世界已被探明的石油储藏区和生产基地要紧分布于以下地区:(1)波斯湾地区。那个地点是世界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输出最多的地区,截至1999年1月1日止,该地区探明剩余可采储量是1100亿吨,约占世界同期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的70%,其中沙特阿拉伯一国就拥有353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科威特蕴藏有128亿吨;伊朗、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都拥有100亿吨以上的石油储量。1999年该地区的原油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占世界出口量的一半左右。目前该地区其他工业尚不发达,因而自身的石油消费专门少,90%以上的石油都为外输,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它输出的原油每年约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0%,其中约有25%是输往日本,50%是输往西欧,约有12.5%是输往北美。(2)北美地区。1960年代往常,美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中心,其产量经常占世界三分之二左右,号称世界“石油帝国”,但近20年来生产停滞不前,先后被波斯湾地区和苏联所超。美国的石油生产要紧分布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沿岸的得克萨斯州和路易安那州,以及加利福尼亚洲大陆和沿海。美国是海洋采油技术最强大的国家。1960年代末,美国在阿

拉斯加的北坡冻土地和邻近海域找找到了北美最大的油田,原油储量在13亿吨以上,专门可能达45亿吨。天然气储量达7,300亿立方米。1979年阿拉斯加原油产量达7,700万吨,已成为美国仅次于得克萨斯的第二大产油州,1999年美国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30亿吨,居世界前列。(3)前苏联是世界上石油工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有悠久的历史,资源也丰富。1940年前苏联的石油工业要紧分布在外高加索一带,以巴库为中心,它生产的石油占全苏总产的80%以上。1940年以后,前苏联在伏尔加一乌拉尔地区生产的石油占全苏总产的80%。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西伯利亚秋明大油田的发觉又将中心转移到西伯利亚,目前西伯利亚生产的石油占全苏的50%以上。从1974年起,前苏联的石油产量就跃居世界第一,一直保持到1989年苏联解体。(4)北海地区。北海油田要紧属英国和挪威两国。北海油田于六十年代中叶发觉,挪威之后,英国也在北海地区加大了勘探,到1981年止,英国已有14个油田投产,日产165万桶。北海油田的发觉与开发使英国等如此传统的石油进口国家变成了自给有余略有出口,给经济带来生气,其意义是重大的。1999年英国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7亿吨。(5)拉美地区。拉美地区的石油生产与资源分布要紧集中在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委内瑞拉的石油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914马拉开波地区就开始了石油折商业性生产,随后它的石油产量见称于世界。六十年代后增长专门慢,进入七十年代后反而下降了。委内瑞拉的石油藏量相当丰富,而且在东部沃里诺科平原地带还有极为丰富的重油蕴藏,1999年委内瑞拉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99亿吨,尚有相当开发前景。

墨西哥的石油工业是七十年代兴起的后起之秀,1970年以来连续在东部沿岸包括陆地和海底发觉了大量的石油。1980年探明储量已达60亿吨。1999年墨西哥的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65亿吨。委内瑞拉和墨西哥是美洲国家的石油供应基地。(6)北非地区。北非是世界石油生产与供应的另一重要基地,那个地点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三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和埃及是六十年代崛起的石油生产与出口国。四国拥有石油资源47亿吨以上,占非洲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1999年该地区的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超过150亿吨,绝大部分输往西欧、北美,约为世界提供7%左右的商品油。(7)几内亚湾地区。那个地点是非洲又一重要石油储、产集中地区,储量约在30亿吨以上,要紧分布在尼日利亚、加蓬、象牙海岸、利比里亚、喀麦隆、刚果、安哥拉等沿海平原与近海。其中尼日利亚的尼日利河三角洲、近海大陆架和尼日利亚东部已查明的石油在23亿吨以上。尼日利亚1999年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30亿吨,原油大部分输入西欧、北美。该地区的加蓬亦是石油输出国成员。象牙海岸、喀麦隆等近年来都主动勘探开发近海油田,八十年代专门有可能成为石油出口国。(8)东南亚地区。那个地点包括印度尼西、马来西亚和文莱苏丹等国。目前在沿海平原和大陆架探明有20亿吨以上的石油,年开产量在2亿吨左右,约不世界提供5%左右的商品油,要紧输往日本等地。新加坡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9)中国。我国大陆和沿海都发觉蕴藏丰富的石油。国外能源专家估量许多于100亿吨。五十年代往常要紧在内陆勘探与开发,六十年代以后我国在沿海平原地区找到大油田并加以

开发。七十年代末期以来又在近海大陆架发觉有丰富的石油。目前正在主动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勘探、开发海底油田。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原油生产进展迅速,1970—1978年几乎平均每年以1,000万吨的速度增长,1978年达1,04亿吨,自那时以来我国一直保持一亿多吨水平。1993年起我国难以自给,成为净进口国。如表2-3所示,我国净进口在1000万吨以上。随着经济的高速进展,我国差不多成为世界上石油进口大国。表2-31990-1998年中国原油进出口量(单位:万吨)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进口量292.3597.31135.81567.41234.61708.92261.73547.22732.26出口量2398.62259.82150.71943.51855.21882.72040.31982.91560.07净进口-2106.4-1662.6-1014.9-376.0-620.6-173.8221.51564.31172.19目前世界上石油的消费区,要紧分布在西欧、北美、俄罗斯和远东四个地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石油消费国,每年消费石油在8亿吨以上。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5%。而石油消费却占世界的29%,2000年美国每日消费石油为1950桶。尽管美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但每年却有40%左右的石油需要输入,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入国,其进口要紧来自于拉美的委内瑞拉和墨西哥,也来自于中东和非洲。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区,每年要输入大量的原油,70%来自中东海湾地区,其他也来自于非洲和俄罗斯。西欧输入石油最多的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由于北海油田的开发,使英国从一个石油输入变成为石油输出国。

远东石油消费区要紧是日本、中国和韩国。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石油输入大国。日本因国内几乎没有石油资源,每年所需石油100%从国外进口,平均每年进口2亿吨以上,最高的1979年达2,86亿吨。约四分之三来自海湾国家,其次是东南亚国家,也从中国进口,每年约1,000万吨。石油贸易是世界上最大宗的物资贸易,自1973年以来石油的世界贸易量每年都在14亿吨以上,1996年世界石油贸易量达17.1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产的62%。海运和国际输油管道是世界石油进出运输的要紧方式。由于要紧的石油进口与出口之间远隔重洋,而且进出口的数量又是如此庞大,因此,大部分的石油运输是由海运来完成的。油轮是石油海运的要紧工具,战后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石油生产和国际贸易的进展,不仅油轮的总运输能力有迅速的增长,而且油轮的规模也有惊人的扩大,截止1981年底止,世界油轮的总载重吨位是3.94亿吨,占世界船队总载重吨的49%。1980年世界石油海运量达16.65亿吨(其中原油运量14.20亿吨,石油产品为2.45亿吨),占该年外贸海运总量的46%。目前,世界海上石油运输线中,最要紧的有:(1)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运输线,这条航线从波斯湾各油港经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沿非洲东海岸穿过莫桑比克海峡,绕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直达西欧、北美,要紧由超级油轮经营,它是西欧、北美的要紧供油运输线,也是世界上最要紧的海上石油运输线。(2)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日本油运航线。这条航线从波斯湾各油港经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沿非洲东海岸,绕过印度半岛后向东南穿过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去日本,这是指20万吨以上的大型和超级油轮运输线。马六甲海峡两岸国家为了安全起见,禁止20万吨以上大型油轮通过。多年来日本进口石油80%以上都经由这条航线运输。这是世界上第二大海上石油运输线。(3)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运输线。该运输线苏伊士运河1980年完成扩建加深以来,15万吨级以下的中型油轮通过的日益增多。目前运河已加深至17.2米,25万吨级空载油轮亦已通过无阻。目前运河还有扩建,25万吨级满载油轮和40万吨级空载油轮能顺利通过,海湾至西欧、北美的石油运输将更多经由此航线,其石油运输的地位将大大提升。另外,还有北非、西非——西欧、北美、拉美运油航线;拉美——北美、西欧运油航线;以及东南亚——日本、澳新运油航线,和波斯湾——印度、澳新运油航线等,只是都属于中短航线而已,而且使用的油轮也是中小型的。采纳油管运油具有量大、安全、方便和运费低廉的优点,因而普遍成为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中心之间的纽带,在原油与石油产品的进出口中,亦是与油轮要辅的必要运输方式。美国、俄罗斯和中东地区是世界输油管网最为密集的地区。目前世界上具国际意义的大油管有:(1)横越阿拉伯半岛的输油管线。该油管连接沙特阿拉伯东部油田至西部红海边新建大油港——延布,全长1,201公里,路径1.2米,年输油能力9,250万吨,远景可达1.85亿吨,于1980年建成使用,它的建成使经由苏伊士运河的油轮不必绕道阿拉伯半岛,航程可缩短4,800公里。(2)伊拉克——地中海输油管线。从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到土耳其的杜尔托尔港,全长1,005公里,其中伊拉克境内345公里,土耳其境内660公里。1977年初投入使用,年输油能力

为2,500-3,000万吨,1983年后提升到3,500万吨,海湾战争以来,由于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输油管道受到阻碍。(3)苏伊士湾——地中海输油管线。从埃及的苏伊士湾的埃因苏赫纳和苏伊士港至埃及亚力山大港,为一双线输油管线。管径1.05米,输油能力在8,000万吨到1.2亿吨。(4)的里雅斯特——英戈耳施塔特输油管线,从地中海的威尼斯湾经意、奥至德国的多瑙河畔英戈耳施塔特,全长462公里,管径1.02米,最大的输油能力可达5,500万吨。(5)纵贯阿拉斯加输油管线。起自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罗德霍油田,止于南部阿拉斯加湾的不冻港瓦尔迪兹,全长1,258公里,管径1.22米,最大输油能力可达1亿吨,于1977年6月投产。(6)横越巴拿马输油管线,该输油线位在巴拿马西部哥斯达黎加境地区。南起自阿木韦斯港,北至奇里基湾,全长130公里,管径36英寸,日输油能力60-70万桶。于1980年开建,1982年建成,1983年投产,投资2.5亿美元。该油管的兴建,补偿了马拿马运河不能通过中型油轮的缺陷。(7)前苏联——东欧友谊输油管线。该线自苏联的阿尔麦季耶夫斯夫斯克匈、捷、波、德国,为一双线。一线长5,500公里,管径1.02米,年输油能力5,000万吨;二线长4,412公里,管径1.22米,年输油能力7,000万吨,是俄罗斯向东欧出口原油的供油线。二、世界煤炭生产与贸易现代世界能源除石油外,还有天然气、煤、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潮汐、地热等。1980年世界探明的天然气

只有74万亿立方米,折合成油当量也只是700多亿吨,要比石油少得多,而且在分布上几乎与石油共生,分布极不平稳;核能目前还未完全推广;太阳能目前还在试验时期;其他如风力、水力等尽管也能部分地代替石油,但近期靠它们来替代石油作为要紧能源也是不可能的。目前,最现实的可供选择能源依旧煤,而且煤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矿藏之一,分布较广。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各项非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煤、铀等)总储量约为2.24万亿吨油当量,其中煤就占有2.02万亿吨油当量(相当于3万亿吨标准煤),按照目前世界对能源的消费水平,即使从现在起世界能源消耗完全改用烧煤也够使用300年以上。这是石油所不能比拟的。世界上约有80多个国家发觉有煤炭资源,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名列前茅,约占世界可采煤炭储量的60%,而德国、英国、波兰、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则占有25%。以上国家煤炭资源总和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88%。从地球纬度带来讲,世界煤炭资源都分布在温带与寒带,只有印度是例外。以南北半球来看,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世界大陆上煤炭资源分布在北半球有两个明显的区域:一是从英国向东横越德国、波兰、俄罗斯直至我国;另一是北美中部。南半球集中在南非和澳大利亚。世界煤炭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它对人类已作出庞大的奉献。从十八世纪的动力革命促使煤炭开采以来,到1980年全世界差不多生产了1,466亿吨煤炭,然而其增长速度能够讲是缓慢的。1980年世界原煤产量37.4亿吨,比1950年增长1.1倍,其中硬煤产量27.8亿吨,占煤总产的74%。世界上原煤生产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波兰、德国、捷克、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10国,自1970年代中

期以来每年原煤产量都在1亿吨以上,它们的年产量之和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90%以上。2000年中国的原煤产量12亿吨,比1980年增长了2.1倍。1996年我国煤产量达13.9亿吨,达历史最高记录。由于世界煤炭的消费区与生产区差不多吻合,煤炭产出多在生产国内自销,国际贸易量不大,目前保持在4-5亿吨。其中亚洲占一半,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市场;欧洲其次。世界煤炭出口国分布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以来前五位出口国通常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南非和中国。其中澳大利亚一国就约占1/3。世界煤炭进口国有30多个,要紧是日本、韩国、荷兰、台湾地区、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等。日本是最大的进口国,自1970年代以来,煤炭进口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世界煤炭以海运为主,每年在4亿吨左右,要紧运输线路有:澳大利亚——远东航线;北美——远东航线;北美——西欧航线;澳大利亚——西欧航线;南非——西欧航线。三、世界铁矿石生产与贸易铁矿石的生产与贸易和钢铁工业的兴衰紧密有关,因为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差不多原料。世界钢铁工业是相伴世界资本主义的进展而进展起来的。1890年代往常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者。英国依靠本国埋藏有丰富的煤铁并紧密结合在一块的优点,使它最早走上工业化的道路。1870年英国生产的煤铁都占世界总产之半数。1885年,英国的钢产量是390万吨,而同期美国是170万吨,比英国要少一半多。然而,英国国内的铁矿石大多属贫矿,储量虽大,优质的不多,随着钢铁生产的扩大,优质铁矿石却越来越少。相反,美国不仅也有与英国同样的条件,而且铁矿石的质量比英国要好得多,美国依靠它的优越条件,使钢铁工业迅速进展,专门快超过了英国,夺得了钢铁产量的“冠军”。1890年美国钢铁总产达到430万吨,英国则降到360万吨。美国的那个钢铁产量世界“冠军”一直保持到1970年代初。美国铁矿估量储量达1,007亿吨,其中探明储量达174亿吨。近几十年来铁矿石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国际贸易物资,也是交易量最大的非能源类矿产。1990年代投放到国际市场的数量为4-5亿吨左右,约占世界铁矿石产量的一半。其全球进出口贸易总值在200亿美元上下。阻碍铁矿石生产与贸易的要紧因素是世界对钢材消费的需求,而钢铁工业是其它工业的基础。1990年代以来世界铁矿石产量在10亿吨以上,其中中国独占1/4左右,并多年居世界铁矿石生产第一位.。其他铁矿石的要紧生产国为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印度、南非等。在世界铁矿石贸易中,澳大利亚和巴西两大出口国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两国出口量超过世界总贸易量的一半。其他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南非。在进口方面,日本是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总进口量的30%,远大于排名第二的德国。中国的进口量增长也专门快,从1990年代初的世界排名第十上升为第三。韩国、法国则是位居世界第四、第五的铁矿石进口国。这五大进口国合占世界60%以上的进口量。总之,出口国分散各洲,以南美洲和大洋洲为主;而进口国要紧集中在东亚地区和西欧地区。据英国《采矿杂志》报道,2000年西方世界铁矿石生产量达6.66亿吨,而再创历史最高记录,而2000年西方铁矿石出口量达4.4亿吨。2000年全球铁矿石总产量达9.02亿吨,其中中国产量稳固在2.6亿吨水平,然而品位较低,含铁量仅为29%,相比之下西方平均则达62%。如基于西方品位,那么中国铁矿石产量仅为1.25亿吨。澳大利亚和巴西仍垄断着世界铁矿石生产,约占世界总供应量的三分之二。2000年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产量仍分不达1.63亿吨和1.89亿吨。相比之下,北美下降至9100万吨。此外,2000年非洲铁矿石产量亦下降至4500万吨,印度下降至6800万吨。独联体铁矿石要紧生产国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2000年产量增长至1.41亿吨。2000年澳大利亚为世界最大铁矿石出口国达1.48亿吨,其次为巴西1.402亿吨。1999年西方世界总出口量为4.14亿吨,前苏联1999年出口2600万吨。在消费方面,2000年西欧为最大铁矿石进口者,达1.27亿吨。其次日本进口量趋于稳固仍为1.2亿吨。在东亚包括中国大陆及台湾省和韩国进口总计1.04亿吨。而进口铁矿石降幅最大的为东欧,降至2700万吨。世界铁矿石要紧运输线是:澳大利亚——日本,巴西——日本,印度——日本,和南美西海岸——日本;加拿大——美国大湖区,巴西——美国东海岸,委内瑞拉——美国,东海岸和南美海岸——美国东海岸;巴西——西欧,西非——西欧,澳大利亚——西欧,北欧——西欧;俄罗斯——东欧。四、世界其它矿石产品生产与贸易世界上矿物多种多样,但差不多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或分为燃料矿物和非燃料矿物。全世界消费的非金属矿物中砂、石料等所占的比重最大,但这类矿物分布比较普遍,价格低廉,都属就近生产和就近消费,投入国际市场的比重专门少,仅占总产量的5%左右。金属矿物和某些非金属矿物则在地区一样相当集中,在国际市场上贸易量大。世界上目前广泛利用的矿物有80多种,其中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非燃料矿物有10种,它们是:铁、铜、铝、锌、镍、锡、珞、猛和磷灰石。铜它是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世界上铜矿资源比较丰富,陆地上的资源储量为16亿吨左右。探明的铜矿要紧分布于美洲、非洲中部和亚洲北部。从国家来看,储量大于5000万吨的国家要紧有智利、美国和赞比亚,其中智利铜储量丰富,同时是世界上产量最多、输出铜矿最多的国家,储量为1.5亿吨,含铜率1.1%,属中矿。目前,智利有大型班岩铜矿11座,以特尼恩特矿规模最大,探明储量为6935万吨,此外,还有丘基卡马塔矿约6776万吨。铜矿石含铜成份低,一样都就近精选初炼后输出。智利年产粗铜200万吨以上,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其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占产量的95%。美国铜矿探明储量为9935万吨,是仅次于智利的第二大储铜国。赞比亚的铜矿储量为6000万吨,集中分布在一条长220公里宽65公里的地带(西北延至扎伊尔沙巴地区),含铜率也极高,达2.5-6.67%。其粗铜产量一样在80万吨左右。秘鲁的铜储量约达5500万吨以上,但秘鲁多属贫矿,年粗铜产量30万吨,居第十位。表2-4世界精铜产量和消费量(万吨)年份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产量951968986101510481087108110881112112511351236需量9919661007104110521099107810731109111311581212进展中国家是铜矿的要紧输出国,除智利、赞比亚在出口中占世界第一、二位外,扎伊尔、秘鲁也分不占世界出口的第四、五位,仅次于加拿大。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中唯独出口铜的国

家。目前世界铜的年产量约为1250万吨左右,出口量约500万吨左右。世界上每年的精铜矿有20%是出口。澳大利亚BHP公司兼并了英国比利顿公司(Billiton),年生产铜精矿含铜量100万吨,约占世界铜精矿总产量的8%,居世界第二位。铝铝是一种轻金属,原料在地表分布较广,世界储量为400-500亿吨。铝土矿分布最大区域为西非,那个地点集中世界总储量的38.5%。要紧铝土矿分布的国家为几内亚、喀麦隆、加纳、塞拉利昂等国。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的铝土矿储量在80亿吨以上,并列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二个铝土矿藏区是拉美地区,要紧包括巴西、牙买加、圭亚那和苏里南等。其他还有亚洲的印度、印尼等。战后铝土矿石的生产与贸易迅速进展,五十年代平均为1,6000万吨,六十年代为3,8000万吨,七十年代进展到7,500万吨。世界上最大的铝土矿石生产国是澳大利亚,1996年的产量是2,35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该国东北的约克半岛是要紧产区,韦帕是它的要紧输出港。拉丁美洲是第二个铝土矿石生产区,其中牙买加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个铝土矿石生产国,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该区还有苏里南和圭亚那年产量都在300-400万吨以上。西非的生产量也约达1,000万吨,其中90%的铝土矿石产于几内亚。铝土矿石的进口国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其中美国的进口量约占世界总进口量的40%。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炼铝工业,年产铝400万吨以上,其矿石要紧来自牙买加等拉美国家。美国铝业公司(Alcoa)是一家集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生产和铝材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铝业集团,1998年兼并了美国阿鲁玛克斯(ALUMAX)公司,收购了世界

第三大制铝公司美国雷诺兹金属公司(Reynolds),现年销售额达210亿美元,年生产铝352万吨,占世界铝产量的15%。铝产居第二位的是加拿大,年产量100多万吨。西欧国家依靠进口矿石炼铝。世界1998年的铝总产量是2346.6万吨。铅世界上铅矿储量约为2.88亿吨,比较集中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亚和俄罗斯三国。以美国为最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32%。其次是澳大利亚,它与俄罗斯一样,各约占世界10%。储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还有加拿大、墨西哥和南非。目前世界最大的铅生产国家是美国,而铅矿砂和铅产品的最大输出国则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次为墨西哥、南斯拉夫,进口国集中于日本和西欧。锌世界上锌矿储量约为3.5亿吨。锌矿较集中分布在北美、大洋洲和独联体国家。探明储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是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南非。其中,加拿大最丰富,探明储量约为30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0%。其次是澳大利亚,探明储量为1600万吨。美国约占17%,独联体国家约占13%。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南斯拉夫、巴西和秘鲁等国家是锌矿产品的要紧出口国。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是锌矿产品的要紧进口国。镍镍质硬而富有韧性,耐高温,抗腐蚀,要紧用于全金。世界镍矿藏以大洋洲的新喀里多尼亚岛最多,约占世界19%,古巴约占18%,加拿大约占12%,独联体国家约占11%。世界上镍生产最多的是加拿大,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强;新喀里多尼亚居第二位。镍矿产品要紧输往日本、美国、西欧等地。澳大利亚镍产量约5万吨,输出居第三位;古巴年产镍约2万吨。

锡世界锡矿探明储量4000万吨,要紧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占全球总量的50%。其中以印度尼西亚储量最多,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5%。其次我国约占世界15%,泰国约占12%。锡的要紧出口国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泰国、玻利维亚和巴西;锡的要紧进口国有日本、美国和西欧国家。铬世界上的铬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非洲,南非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4%,其次是津巴布韦,约占22%,其他都专门少,只有俄罗斯和阿尔巴尼亚有少量分布。世界铬的要紧产区也在那个地点,南非铬产量约占世界的一半。津巴布韦年铬产量约为30万吨左右。产铬的国家还有阿尔巴尼亚、巴西、马达加斯加等。锰世界上炼钢工业少不了锰。世界上锰的藏量以南非最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45%,已探明储量为120亿吨;俄罗斯的锰矿藏仅次于南非,约占世界总储量的37.5%,澳大利亚约占世界8%。锰的生产以俄罗斯和南非为主。世界出口锰矿及其产品的国家要紧有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巴西、加蓬等国。磷灰石磷灰石是一种非金属矿,要紧用来制矿物肥料。世界上磷灰石生产以美国和俄罗斯最多,摩洛哥居第三位。世界磷灰石年总产量达3亿多吨,其中美国最多,超过8,000万吨,俄罗斯为4,400万吨,摩洛哥为3,927万吨。摩洛哥有丰富的磷矿藏,探明储量400多亿吨,要紧矿产中心在尤菲亚和胡里卜加,年生产能力可达3920万吨。摩洛哥是世界上最大的磷灰石出口国,世界总出口量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摩洛哥,要紧输往西欧。磷灰石的其他出口国还有突尼斯(年产约300多万

吨)、约旦(200多万吨)、多哥(200万吨左右)等。世界上各种矿物多半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一方面同地质构造紧密关联,同时也与勘探的程度有关,工业发达国家勘探较充分,而进展中国家则专门不够。世界矿物开采值的70—75%集中在十多个家,而且大部分属于工业国,美国和苏联,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矿产国。进展中国家采矿业较发达的是智利、赞比亚、扎伊尔、秘鲁、墨西哥、巴西等。我国是一个部门经济结构完善的大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专门旺盛。然而,从我国自然资源对经济保证程度看,自然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缺口有扩大的趋势,其它金属资源,如铁、铜、铬、钾盐等的缺口也专门明显。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我国紧缺资源在世界的分布如表2-5所示。表2-5我国紧缺资源在世界分布的状况项目分布区位原油(100万吨)国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储量35327153451333466256795327399902天然气(亿m3)国家俄罗斯伊朗阿联酋沙特土库曼斯坦委内瑞拉伊拉克马来西亚储量4069217000564654975352342926901817铁矿石(100万吨)国家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南非委内瑞拉前苏联智利朝鲜储量263160195000189520477503564073320062924368铜(100万吨)国家智利前苏联扎伊尔菲律宾秘鲁澳大利亚墨西哥蒙古储量19380008436059280228001824015960319206840

铬(100万吨)国家南非前苏联印度菲律宾巴西储量6376385544235605497钴(100万吨)国家扎伊尔古巴赞比亚前苏联南非澳大利亚印尼储量10309788327291061455174152注:储量为剩余探明储量和可开采量。资料来源:《国际石油经济》,1999(2)P58;历年《世界资源报告》。第三节世界工业产品的生产与贸易目前世界上的大工业区几乎差不多上城镇群,只有专门少数大工业区表现为单独的都市,例如巴黎。如果城镇群互相靠近,则成为规模更大的工业区。平稳布局论的坚持者认为这是经济分布不平稳的突出表现,事实上大工业区的形成正是现代生产力进展的要求,因此不但原有的工业区正在扩大,而且还有新的大工业区正在形成之中。世界经济的地理分布格局要紧是由这些新旧大工业区的分布与兴衰来决定的。现在世界差不多有大约20来个大工业区。其中规模属于第一级的有3个,即北美洲东部工业区、西北欧工业区和日本的工业带,它们操纵着整个泛洲结构的分布。规模为第二级的共有4个,其中3个操纵着前苏欧蒙结构的分布,即俄罗斯的中央工业区和乌拉尔工业区(部分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乌克兰的南方工业区(部分在俄罗斯);第二级的第四个大工业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工业区,它在泛洲结构的分布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三级的大工业区大都在进展中国家。其中有4个在中国,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和京津唐工业区。(一)北美洲的大工业区

北美洲的生产力分布表现为一个联合的现代生产力地理结构,组成那个联合结构的两个RXD结构分不由北美洲东部工业区和加利福尼亚工业区操纵。1、北美洲东部工业区。那个工业区的规模与分布范畴至今居于世界大工业区的首位,然而西北欧工业区与日本工业带正在规模上赶上来。这是一个跨国的大工业区,绝大部分坐落在美国东北部,大致以密西西比河上游为西界,圣路易斯–路易斯维尔–诺福克一线为南界。一小部分坐落在加拿大的东南边缘,即圣劳伦斯河沿岸–安大略湖与伊利湖北岸那个地带,它坐落在美国部分交往紧密并共用交通线与海港。它的形成起初有赖于西欧移民的早期聚居,以及丰富资源有利的海运与内陆水运条件。然而它的进展早已超越了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不论矿物资源或宜农土地都已不足,内陆水运也已被陆路运输所超过。本工业区内部包括几个工业区,其中有一些能够列入世界大工业区的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大的一个工业是“大西洋沿岸工业带”,也确实是地理著作上所讲的“波士华”(BOSWA)城镇地带。它的北端起自波士顿以北,并正在朝东向北缅因州沿海伸延。南端正向弗吉尼亚州伸延。诺福克港现在还不属于那个工业带,然而它起着连接那个工业带和内陆工业区的作用(要紧是煤炭转运,以及海外铁矿石的输向内陆。)本区的进展起先是依靠众多的天然良港,其它有利的自然条件如沿海小平原与庞大的无烟煤藏所起的作用只是临时的。纽约位于哈得孙河口造成的深水港。在阿巴拉契亚山阻挡之下,从沿海通往内陆的要紧通道最早是经由哈得孙河北上,到奥尔

巴转而沿支流与伊利运河穿过摩霍克谷地,到达山地以西的伊利湖,然后通往宽敞内陆。纽约正是凭借它的交通枢纽地位而进展成为沿海的最大的工业中心。以后修建的铁路则以那个工业区与交通中心为起点向西穿过阿巴拉契亚而通过内陆。这不能不进一步加大纽约经济的进展。目前大纽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城镇群,新泽西州的工业几乎全部包括在纽约内。以大纽约为中点,沿海工业带伸出南北两翼。北翼为新格兰工业区,以波士顿城镇群以及哈特福德城镇群为主组成部分。南翼为大西洋沿岸中段工业区,以费城镇群以及巴尔的摩–华盛顿两城为要紧组成部分。随着内陆就近依靠肥沃土地与煤铁资源而进展,缺少当地自然资源的沿海工业带越来越转向依靠早期形成的技术优势而进展,并开始使用进口原料。然而随着内陆矿产的逐步枯竭,并开始使用进口资源,沿海工业带在资源上的劣势已不那么明显了。目前东部的工业区的美国部分约占美国工业加工增值的43%,其中沿海工业带占19%,内陆工业占据21%。而战后初期的相应数字为53%,23%与27%。东部工业区的地位已明显下降,而内陆的下降幅度稍大于沿海。内陆工业的确立受自然资源的阻碍更多,然而它的分布明显是受交通进展的阻碍。和乌克兰相似,从阿巴契亚山西麓到密西西比河上游之间,煤、铁沃土正是工业建立基础部门(钢铁工业和业)时期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它的煤铁资源比乌克兰更丰富,气候更为潮湿。它的工业分布第一是取决于煤、铁矿石和农产品的运输线,3个要紧城镇群正好是显现在这些原料的运输线上。(1)匹兹堡–克利兰集群—―位于从阿巴契亚西麓的煤

田到大湖西岸铁矿之间的“钟摆运输”线东段上面,包括克利夫兰、扬斯顿和匹兹堡等3个城镇群。由于煤的多种用途,以及靠近沿海,那个工业集群变为美国最大的基础工业区。匹兹堡镇群与费城镇群都沿着穿越山地的交通线向阿巴拉契亚舒展,然而由于山脊的阻拦,它们还没有连在一起。(2)底特律镇群—―坐落在伊利湖西岸的水陆交通枢纽上。本来是马车运输线与大湖水运线的交会点,具有马车修造业,而这是美国汽车工业开始的依据。本城镇群布置在密歇根半岛的南半部,除底特律那个“汽车城”以外,其他城镇也大差不多上车部件制造或汽车装配中心。其中较大中心还有底特律以南的托利多和以下的萨吉诺。加拿大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温泽与底特律仅有一河(底特律河)之隔,而又有隧道相通,在实质上也是那个城镇群的成员。那个城镇群在世界上受到日本与西欧汽车工业的竞争,但仍旧是世界上最大汽车工业区,日本汽车工业为打进美国市场而采取的最重要步骤确实是利用本区的工业基础在那个地点开办汽车工厂。(3)芝加哥集群—―坐落在密歇根湖西南岸的水陆交通枢纽上,面对美国内陆大平原,靠近中央煤田。它们的工业部门结构与自然资源的来源以及运输业紧密有关。要紧有钢铁工业、铁路车辆制造、船舶制造、食品工业和农业机械制造等。那个集群包括芝加哥与密尔沃基等两个城镇群。是内陆3个要紧工业之中规模最大而在国内地位下降最少的一个。目前约占全国工业加工值的6%,而底特律镇与匹兹堡–克利集群各占2-3%。内陆另外3个集群的内部关联不一定专门紧密,我们只是按照坐落比较靠近才划出来的。其中之一是加拿大东部边缘集群,包括圣劳伦斯河与大湖北岸的魁北克、蒙特利尔、多伦多、哈密尔

顿等都市,都坐落在从东海岸港口到温泽的水陆交通平行线上。第二个是美国的印第安纳波利斯–辛辛那提–哥伦布集群,共占美国工期交通加工增值的2%。第三个是在摩霍克谷地交通警线上建立的工业城镇,如奥尔巴尼、锡蜡丘斯、罗切斯特、布法罗等等,它们合占全国加工增值的3%,而且从战后至今始终保持那个比重,是东部工业区之唯独没有相对衰落的工业地带。这要紧是由于罗切斯特的高科技工业的进展,抵补了布法传统工业的衰退。2、加利福尼亚工业区。这是战后快速进展而引起世界关注的大工区。它在美国工业加工增值中的比重已由战后的5%增加到目前的12%,仍不及东北部工业区的1/3。加利福尼亚近海地带有优良的地中海式气候,而且有高山融雪不灌溉农田,然而它没有中部大平原那样宽敞的沃野。在矿藏方面又没有东北内陆的庞大煤田与铁矿,除少量石油外,几乎没有其他值得称道的当地矿藏。如此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推动大规模工业的起步。它是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太平洋战争关于军事物资的大量需要而开始快速进展的。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加利福尼亚作为军事基地而迅速进展工业、农业和运输业。然而到战争终止时它的工业按加增值运算也只有占全国工业的4%。在战后时期,加利福尼亚工业着重凭借军事生产所建立的技术基础而进展电子工业、飞机工业与食品工业等等世界工业中心的“新潮流”部门。这是作者把北美洲看作一个联合的而不是融合的现代生产力地理结构的按照。这相对独立的地位使本工业区独处在宽敞陆地与海洋包围之中。加利福尼亚工业区要紧包括两个城镇群:(1)旧金山城镇群,约占本区工业的1/3;(2)洛杉矶城镇群,约占2/3。

(二)西欧的大工业区西欧是工业的发源地,它有一个第一级的西北欧工业区和一个第三级的大利北部工业区。1、西北欧工业区。那个大工业区地跨英、法、荷、比、卢、德6国,大致坐落在以利物浦–斯图加特–南特为顶点的矩形范畴以内。其中以“大陆三角”的城镇群为主,“英格兰三角”的城镇居于第二位,英吉利海峡与北海之隔并没有严峻阻挡两个工业三角的日益加大的关联,海峡隧道将把他们进一步连结起来。本区工业的早期进展曾借助于当地的羊毛,后来又有互相靠近的煤铁资源的推动。只是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本区就已大量输入海外原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又把西班牙北部的铁矿与瑞典北部的铁矿纳入本区工业的吸引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鲁尔煤田以外,本区的煤铁资源也终于接近于枯竭,因此显现了矿产与众多农产品的大量输入。北海油田的开发也有改变这种局面,它对海外资源的依靠更甚于美国工业。也和北美洲工业区一样,资源转向海外的倾向不但没有阻碍工业的集中分布,而且也没有显现明显的向沿海转移工期的趋势。原有的工业城镇群作为强大的工业区位,不但储存着集中分布,而且仍有所进展。相对地位的下降并不都等于衰退。在西北欧工业区,由于城镇群都在近海地域,因此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就更不明显了。反之,德国工业分布却有向巴伐利高原扩展的趋势。离海稍远的前东德南部城镇群(包括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等都市在内)的工业复原后或可成为西北欧工业区的扩大部分。“大陆三角”的要紧城镇群大都坐落在沿海地带并有自己的

海港,或是莱茵河河谷水陆交通线,或者在过去或目前仍旧依靠铁资源,只有少数例外。(1)鲁尔城镇群——依靠煤与当地农业(建立在肥沃的黄土地带)而开始兴起,成为基础工业–工业–技术型工业相结合的大工业基地,大致分布在杜伊斯堡–多特蒙德–科隆三角洲地区以内。(2)莱茵河中游城镇群——包括美因兹–法兰克福集群,路德维希港–曼海姆集群,以及卡尔斯鲁厄和斯图加特。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和瑞士的巴塞尔也是凭借来因河谷通道而开始兴起的工业中心,只是它们都位于大陆三角以外。(3)北德集群——包括汉堡和不来梅两个港市,以及汉诺威。前东德的工业城镇群本来和它们属于同一个工业区。(4)萨尔–洛林集群——地跨德国、卢森堡和法国。洛林地区曾是西欧大陆上最重要的铁矿区,同时与鲁尔地区、萨尔地区之间存在有煤与铁矿石的对流,因此大陆上钢铁工业布局的骨架。德法两面国曾为争夺洛林铁矿与萨尔煤矿而发生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那个跨国的钢铁工业地理结构都变成了欧洲共同体开始形成的物质基础。它在目前的要紧工业中心是萨尔布吕肯、南锡和卢森堡。由于洛林铁矿石质量差,又已到达开采后期,因此那个集群的铁矿可能终止。(5)巴黎——西北欧工业区之中唯独一个单独大都会形式显现的大工业区。(6)法比城镇群——大部位于比利时境内,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