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课件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课件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课件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课件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棒狀桿菌

此屬細菌種類較多,包括有白喉棒狀桿菌、類白喉棒狀桿菌、乾燥棒狀桿菌,其中引起疾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狀桿菌,引起白喉。一、生物學性狀白喉桿菌是G+桿菌,Neisser或Albert染色可出現異染顆粒。在亞碲酸鉀血瓊脂平皿上菌落呈黑色(吸收亞碲酸鹽還原成碲)白喉桿菌耐乾燥亞碲酸鉀培養基輕型小菌落重型菌落革蘭染色陽性二、致病性白喉桿菌通常不進入血流,以外毒素致病,屬於細胞毒,干擾蛋白質合成,引起細胞病變。白喉毒素經蛋白酶水解成A、B兩個片段,B片段與細胞膜表面特異性受體結合,A片段進入細胞,通過滅活延伸因數EF-2影響蛋白質合成。可引起心肌炎、軟齶麻痹、聲嘶、腎上腺功能障礙。三、微生物學檢查法咽喉部棉拭取材後直接塗片鏡檢接種呂氏血清斜面(灰白色小菌落)或接種亞碲酸鉀血瓊脂平板(黑色菌落)毒力鑒定(Elek平板毒力試驗)豚鼠試驗1882年Koch發現結核桿菌為結核病的病原菌,1886年Lehmann與Neumann將其正式命名為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簡稱結核桿菌結核桿菌與麻風桿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本屬細菌的特點為細胞壁含有大量脂質,這與其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關第一節、結核分枝桿菌

M.tuberculosis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可多途徑傳播,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結核為最多見一、生物學性狀抗酸染色陽性培養要求高:Lowenstein-Jensen培養基,含蛋黃、甘油、馬鈴薯、無機鹽、孔雀綠等;專性需氧,生長速度慢(分裂一代10多個小時)生化反應:不發酵乳糖抵抗力強,耐乾燥,變異性:毒力變異—BCG,耐藥性變異,

L型變異金胺染色抗酸染色菌落抗酸染色菌落二、致病性:致病物質既不產生內毒素,也不產生外毒素脂質:磷脂—引起慢性肉芽腫索狀因數—與毒力密切相關臘質D—

佐劑硫酸腦苷酯—使TB在吞噬細胞中 長期存活蛋白質:與臘質D結合後使機體發生超敏 反應所致疾病:肺部感染原發感染:多見於兒童,因缺乏免疫力,而引起原發綜合征,形成結核結節,5%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90%纖維化、鈣化,但病灶內有TB潛伏,刺激機體免疫,但也成為日後內源性感染的病因原發後感染:可為外源性或內源性感染,因機體已有免疫力,故病灶局限,可鈣化而愈或形成空洞排出大量TB形成開放性肺結核肺外感染結核性腦膜炎、腎結核、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免疫性免疫機制:細胞免疫超敏反應:Koch現象:將TB初次注入豚鼠皮下,10~14天後局部潰爛不愈,附近淋巴結腫大(原發感染);TB再注射,1~2天局部潰爛,附近淋巴結不腫大(原發後感染)。超敏反應由結核菌素蛋白和蠟質D引起,免疫反應由TB核糖體RNA引起。結核菌素試驗用結核菌素(OT、PPD)進行皮膚試驗來測定機體對TB是否能引起超敏反應的試驗。方法:PPD5個單位注射前臂皮內,48~72h後觀察:≤5mm為陰性,5~15mm為陽性,≥15mm為強陽性。分析:陰性表示為感染過,但應考慮:感染初期、老年人及其他免疫力低下者;強陽性對臨床診斷有意義。微生物學檢查法標本取材直接塗片鏡檢:抗酸染色或金胺染色,*某些部位標本應先集菌,如離心或消化分離培養:羅氏培養基上接種培養2~4周防治人工主動免疫:BCG發現和治療痰菌陽性者聯合用藥:利福平、異煙肼等第二節麻風分枝桿菌

M.laprae人畜共患病原菌:可以引起人或動物發病(動物源性疾病zoonosis),其病原主要包括布魯菌、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桿菌。第一節布魯菌屬

Brucella致病菌有牛布魯菌、羊布魯菌、豬布魯菌、犬布魯菌,在我國的優勢菌是羊布魯菌。是波浪熱的病原菌一、生物學性狀形態與染色:G-小球桿菌或短桿菌,培養特性:S-R變異生化反應:大多分解尿素,可產生H2S抗原結構:有A、M兩種抗原物質,在不同布魯菌中比例不同抵抗力:較強二、致病性與免疫性致病物質:侵襲力:莢膜與侵襲性酶內毒素細菌被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吞噬到達局部淋巴結繁殖突破淋巴結入血引起菌血症,內毒素效應波浪熱進入肝、脾、骨髓、淋巴結等所致疾病及免疫性引起牲畜流產,睾丸炎、乳腺炎等引起人體的波浪熱,熱型呈波浪狀,伴隨關節痛、乏力,肝脾腫大。免疫性:有菌免疫,細胞免疫。三、微生物學檢查法標本:取血液或骨髓分離培養:雙相肝浸液培養基血清學試驗:凝集試驗皮膚試驗:取布魯菌蛋白做皮內注射四、防治原則控制和消滅家畜布魯菌切斷傳播途徑免疫接種:減毒活疫苗104M株皮上劃痕接種第二節耶爾森菌屬

Yersinia耶爾森菌屬屬於腸桿菌科,是一類G-小桿菌病原菌有鼠疫耶氏菌、小腸結腸炎耶氏菌、假結核耶氏菌人類通過接觸動物、被節肢動物叮咬或食入污染食物而感染鼠疫由鼠疫耶氏菌引起,屬於烈性傳染病,歷史上曾發生三次大流行,1994年在印度出現了爆發流行一、鼠疫耶氏菌

(一)生物學性狀形態與染色:G-、兩端鈍圓並濃染的短桿菌培養:在肉湯培養基中沉澱生長、形成菌膜,搖動呈鐘乳石狀下沉抗原構造:F1抗原、V/W抗原、鼠毒素、內毒素變異性:常見(二)致病性流行環節:鼠疫大批病鼠死亡

鼠蚤轉向人體所致疾病:鼠疫分為腺型、敗血症型、肺型(黑死病)免疫性:感染後可產生持久免疫力(三)微生物學檢查標本採集:按不同病型取標本,注意操作規程。直接塗片鏡檢:革蘭染色和美蘭染色。分離培養與鑒定:標本接種於血瓊脂平板或0.025%亞硫酸鈉瓊脂平板等,置

28℃~30℃培養第三節芽胞桿菌屬

Bacillus一群需氧、能形成芽胞的G+大桿菌致病菌主要有炭疽芽胞桿菌、臘樣芽胞桿菌一、炭疽芽胞桿菌

(一)生物學性狀形態與染色:最大的G+粗大桿菌,呈竹節樣排列結構抗原:莢膜、菌體、芽胞抗原外毒素複合物:炭疽毒素*抵抗力:很強,如被炭疽桿菌芽胞污染的草原,傳染性可保持20~30年。(二)致病性與免疫性致病物質:莢膜和炭疽毒素(損傷微血管內皮細胞)所致疾病:皮膚炭疽腸炭疽肺炭疽免疫性:產生持久性免疫性(三)微生物學檢查法標本:根據病型取材*炭疽動物屍體嚴禁室外剖檢直接塗片鏡檢:竹節狀排列的G+大桿菌分離培養與鑒定(四)防治原則重點在於家畜感染的防治可疑動物屍體的處理治療首選青黴素類藥物螺桿菌屬Helicobacter代表菌是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HP的發現革新了人們對胃、十二指腸疾病的傳統觀念,HP可能與胃癌有關一、生物學性狀形態:G-細長的彎曲菌,呈螺形、S形,生化反應:脲酶豐富,快速脲酶試驗陽性基因組較小,具有基因高度多態性

(圖示為胃黏膜活檢

Giemsa染色)二、致病性全世界50%的人群被感染,可能經口感染急性胃酸缺乏性胃炎所致疾病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癌在胃炎和胃潰瘍患者的胃黏膜上,HP檢出率高達80%~100%感染的清除可使潰瘍治癒,潰瘍的復發是感染復發的結果HP可使胃上皮細胞腸腺增生和異型增生,可使胃內亞硝胺、亞硝基化合物增多三、微生物學檢查組織活檢標本接種於HP選擇培養基

生化反應或PCR快速診斷:直接塗片鏡檢快速脲酶試驗血清學診斷四、防治原則疫苗正在研製當中治療:三聯療法:抑酸劑或鉍劑阿莫西林甲硝唑療程:兩周

假單胞菌屬

Pseudomonas一類G-桿菌,種類繁多,其中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在生長過程中可產生綠色水溶性色素,使培養基及體液呈綠色。感染多見於皮膚黏膜受損部位,如燒傷也見於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醫源性感染中占10%~30%。嗜血桿菌屬

Haemophilus對人致病的主要有流感嗜血桿菌,曾被誤認為流感的病原菌,現知此菌可引起小兒急性腦膜炎、鼻咽炎、中耳炎等化膿性疾病。G-小桿菌,多形性。在人工培養時需新鮮血液中的X和V因數,V因數在血液破壞時釋放,故常用巧克力培養基。衛星現象:在金葡菌落周圍菌落大。革蘭染色,多形性巧克力培養基衛星現象X因數和V因數對流感嗜血桿菌生長的影響支原體是一類缺乏細胞壁,呈多形性並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中獨立生長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支原體屬Mycoplasma

支原體科支原體脲原體屬Ureaplasma

無膽甾原體科螺原體科對人致病的有:肺炎支原體Mp,人型支原體Mh,溶脲脲原體Uu一、生物學性狀是原核生物中最小的,多形性,

G-,不易著色。最外層細胞膜由蛋白質和脂質組成,脂質中固醇占36%。二分裂法繁殖為主,特殊頂端結構起黏附作用。培養要求膽固醇和10%~20%的血清,菌落極小,用低倍鏡觀察。典型菌落呈荷包蛋樣生化反應:根據葡萄糖、水解精氨酸、尿素鑒別支原體是污染細胞培養的重要因素支原體菌落鏡下形態以及頂端結構

立克次體是一類嚴格細胞內寄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以節肢動物為其傳播媒介和儲存宿主。多數引起自然疫源性疾病。立克次體的共同特點專性細胞內寄生,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有DNA和RNA兩類核酸。多種形態,以球杆狀為主,革蘭陰性,大小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與節肢動物關係密切,寄生在吸血節肢動物體內,使其成為寄生宿主,或儲存宿主或同時為傳播媒介。大多是人系畜共患病病原體。對多種抗生素敏感。

斑疹傷寒立克次體屬Rickettsia斑點熱恙蟲熱柯克斯體屬Coxiella

羅沙利馬體屬Rochalima

埃裏希體屬Ehrlichia一、生物學性狀球杆形或呈多形態性,G–,不易著色。常用Giemsa染色代替,呈紫紅色。培養:只在活細胞內二分裂繁殖,常用動物接種、雞胚接種、細胞培養。外斐反應

Weil-Felixreaction斑疹傷寒等立克次體的脂多糖與普通變形桿菌的某些菌株(OX19、OX2)具有共同抗原,因而臨床上常用後者代替相應的立克次體抗原進行非特異性凝集反應檢測抗體,來作為立克次體病的輔助診斷。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主要通過節肢動物的叮咬而傳播致病物質:內毒素、磷脂酶A、Ag-Ab複合物致病機制:兩次菌血症,立克次體在全身各臟器血管內皮細胞建立感染灶,大量繁殖後引起增生性、血栓性或壞死性血管炎,抗原抗體反應加重病變免疫性:病後可獲得較強的免疫力。恙蟎三、診斷與防治微生物學檢查:1.標本採集:血液

2.分離培養:動物接種

3.血清學試驗:

Weil-Felixreaction:抗體滴度≥1∶160治療:氯黴素、四環素類*注意嚴禁使用磺胺類藥物,以免促進其繁殖。

衣原體是一類能通過細菌濾器,嚴格在真核細胞內寄生,並有獨特發育週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衣原體廣泛寄生於人類、鳥類、哺乳動物。引起人類疾病的有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和由動物傳播的鸚鵡熱衣原體。由衣原體感染所致的性傳播性疾病已成為最常見的性傳播性疾病。共同特徵G-,圓形或橢圓形細胞壁組成與G-相似有獨特發育週期,二分裂法繁殖含有DNA、RNA兩種核酸必須在真核細胞中繁殖對多種抗生素敏感一、生物學性狀1.發育週期:有原體和網狀體兩種結構原體elementarybody:小而緻密,呈球形、橢圓形、梨形。Giemsa染色呈紫色,EB具高度感染性,在宿主細胞外較為穩定,無繁殖能力。網狀體reticulatebody亦稱始體:大而疏鬆,圓形或橢圓形,RB可繁殖,不具感染性。網狀體二分裂成子代原體。

發育週期約48~72h,從EBRB子代EB包涵體即指在易感細胞內含增殖的網狀體和子代原體的空泡。

2、培養特性:專性活細胞內寄生

螺旋體是一類細長、柔軟、彎曲呈螺旋狀,運動活潑的單細胞原核細胞型微生物。有細胞壁、原始核質、二分裂法繁殖,對抗生素敏感。致病性螺旋體有三個屬1.疏螺旋體屬(Borrelia):3~10個稀疏而不規則的螺旋,如回歸熱螺旋體、伯氏疏螺旋體、奮森螺旋體2.密螺旋體屬(Treponema):8~14個細密而規則的螺旋,如梅毒螺旋體、雅司螺旋體、品他螺旋體3.鉤端螺旋體屬(Leptospira):螺旋更加細密而規則,一端或兩端彎曲成鉤狀,如鉤端螺旋體第一節密螺旋體屬

蒼白亞種蒼白密螺旋體屬地方亞種密螺旋體屬極細亞種品他密螺旋體屬蒼白密螺旋體蒼白亞種

T.Pallidum俗稱梅毒螺旋體人體是唯一宿主一、生物學性狀形態與染色:軸絲與運動有關,Fontana鍍銀染色,螺旋體成棕褐色。人工培養尚未成功。抵抗力極弱,血液中4℃3天死亡。對青黴素、四環素、紅黴素、砷劑敏感。鍍銀染色二、致病性致病機制主要為免疫損傷所致疾病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梅毒,前者通過胎盤傳染胎兒,後者經過性接觸傳播。胎傳梅毒:引起胎兒全身感染而致流產、早產或死胎;或出生梅毒兒,表現為馬鞍鼻、鋸齒形牙、先天性耳聾等。獲得性梅毒I期梅毒:無痛性硬下疳,感染性早期梅毒極強,自限性

II期梅毒:2~8周後,全身皮膚黏膜梅毒疹,自限性晚期梅毒III期梅毒:基本損害為慢性肉芽腫,侵犯心血管、脊髓等,有生命危險三、微生物學檢查標本:I期梅毒:取硬下疳滲出液查梅毒螺旋體,II期梅毒:取梅毒疹滲出液或局部淋巴結抽出液顯微鏡檢查:暗視野顯微鏡等血清學檢查:1.非螺旋體抗原試驗:用牛心肌心脂質做抗原檢測血清中反應素,如VDRL、RPR,常作為初篩試驗

2.螺旋體抗原試驗:用Nichols株螺旋體作為抗原檢測特異性抗體,為證實試驗。

四、防治原則加強性衛生教育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