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说明书文阅读选择题及问题详解_第1页
课外说明书文阅读选择题及问题详解_第2页
课外说明书文阅读选择题及问题详解_第3页
课外说明书文阅读选择题及问题详解_第4页
课外说明书文阅读选择题及问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word/word说明文阅读练习一、科学技术类:〔一〕美丽的晕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假如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展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如此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开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根底。④探空资料明确,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如此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A)A.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2.对第④段容的理解,正确的答案是(A)。A.晕是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C.晕是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D〕A.作比拟列数字B.作诠释列数字C.作诠释作比拟D.分类别列数字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B.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C.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D.描摹色彩记述实验解释成因划分种类〔三〕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①多数电子产品的文本容与播放器是别离的,比如录音带和录音机,移动硬盘和电脑。书刊杂志只要保存下来,人们就可以随时翻阅;而如果缺乏相应的解码器,一些电子、数字存储装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设想一下,如果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文艺作品、科技知识被存储在已经或即将淘汰的电子、数字存储装置上,那么如何完好地复原它们将成为问题;而且时间越久,复原的难度越大。②随着电脑存储技术的不断开展,5寸,3寸软盘已经被淘汰;随着数字录音、录像技术的出现和开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也正在逐渐被淘汰。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公众普遍使用的U盘、移动硬盘是否有一天也会被淘汰?③现代高科技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而且是以加速受的方式。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大约从2000年开始的25年,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一倍。随着微处理器和主干网宽带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关器件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U盘和移动硬盘发生新变化在所难免。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现在保存在U盘和移动硬盘上的文档数据也许有一天就会无法打开,正像现在人们很难找到带有3寸软盘插口的电脑一样。④如果有一天,更新的存储和解码技术出现了,你手里的光盘不能播放了,你想过会因此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吗?⑤科学界人士正在探寻着各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首先,电子解码器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应当尽可能与已有的存储器件兼容,否如此可考虑限制上市销售。也许这样做会使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有所减慢,并可能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繁杂,但为了数据资源能够完整、有效地保存和传播,这样做很有必要。在现实商业话动中,局部上市的新存储器件(比如光盘)已经这么做了,但这与生产者并非有意识地来完整保存数据资源,而更多是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这样一来,势必使相当一局部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件上得以保存。当然,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也是必要的。这套备用系统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虽然此举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很值得。另外,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数据库机构以与民间有心人应当有意识地收藏已经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的状态一一这一点很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真正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⑥在当前提出“使现代文明在数字时代能够完整、可辨识地保存下去〞,不是杞人忧天。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有删改)1.第①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A〕。A.举例子、作比拟B.打比方、作诠释C.作比拟、打比方D.举例子、作诠释2.第⑤段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A.电子解码器每次升级换代,都尽可能与已有的数字存储器件兼容。B.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存储器件。C.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D.收藏已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状态。3.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这个〞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A.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B.如何解决市场需求与完整保存数据资源之间的问题。C.怎样弥补光盘不能播放而带来的损失。D.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4.如下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B).A.书刊杂志上保存的文化信息,人们任何时候都可解读,因此它是比数字化存储方式更值得推广的文化传承形式。B.由软盘已被淘汰,录音录像带正在被淘汰,可以想到U盘、移动硬盘和光盘将来也可能会被淘汰。C.市场需求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样势必使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上保存。D.已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建立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四〕食品保鲜①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一些新颖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②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③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比拟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与此同时,日本科技人员还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④现在,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亦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与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气调保鲜与一般保鲜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节果品蔬菜储藏室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四个参数,延长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例如,苹果在恒温保鲜库中可储藏10周,而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保藏时间要高出近2倍。苹果在恒温库会丧失水分,果实发软,而在气调库储藏后,无论是鲜度还是硬度,仍然如同刚入库状态。⑤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性开展。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运输用气调车,销售有气调周转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与。〔《百科知识》,有删改〕1.文章介绍了三种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A.用渗透了矿物浓缩液的吸水纸袋保鲜B.用混合了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的薄膜保鲜C.通过分解叶绿素进展保鲜D.气调保鲜2.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A.举例子B.分类别C.作比拟D.列数字3.如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气调保鲜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B.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C.气调保鲜技术在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D.本文从保鲜材料和保鲜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国家为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4.如下各句中加点词语去掉后对文意影响不大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他们采取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B.其中,比拟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C.苹果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保鲜时间比恒温保鲜高出近2倍。D.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二、自然生态类:〔五〕地球大气圈①我们翘首望天,似乎高不可与。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局部——地球大气圈的低层。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公里,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外表。②大气圈看起来仿佛空假如无物,实际上是壁垒森严,将地球重重包住。岂止是面纱,简直是屏障,是铜墙铁壁,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③1976年,在我国省落了一场陨石雨,成为自然界罕见的珍闻。假使没有大气,这种从天而降的陨石将成为家常便饭,给地面造成极大毁坏。正是由于大气圈的保护,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剧烈摩擦,减慢了速度;并因摩擦产生的高热影响,绝大局部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④从天外向地球袭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假使没有大气,过多的紫外线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是大气圈保护了我们。在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这一带含臭氧较多。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但这点臭氧已足以使大量紫外线被吸收,才使得地球上各种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剩下少量的到达地面,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作用,反而变得无害而有益了。⑤那些极其稀薄的为地球磁场所控制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高层大气,也有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使宇宙中那些以高速冲向地球的粒子流偏转方向。⑥地球大气圈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生命得以发生和开展的重要条件。假使没有大气,就没有灿烂的云霞,更没有生命的喧嚣,而将是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天上是黑洞洞的,地下是一片荒凉。1.文中的加点词语删掉后不影响原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A.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局部——地球大气圈的低层。B.绝大局部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C.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D.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2.下边说法不符合文中原意的一项为哪一项(B)。A.没有大气圈,地球将经常被陨石袭击。B.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的臭氧被紫外线吸收。C.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摩擦而减速并产生高热。D.紫外线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的作用。3.不属于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的是〔B〕。A.高层大气让宇宙中的粒子流偏转方向。B.大气圈的存在使地球拥有灿烂的云霞

。C.大气圈减少了陨石的降落量。D.大气圈的存在让少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4.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D〕。A.列数字B.打比方C.作比拟D.举例子〔六〕长江之灾①去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仅有10%,水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加剧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每秒的至少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统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假如干年来,因围湖造田与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然而,鄱阳湖同样是厄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1/5以上。③洞庭湖、鄱阳湖与江汉湖群,50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几米。④可见,人口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人口超载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1.按文意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1)调节洪峰

(2)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3)容纳百川A.(1)(2)(3)B.(2)(3)(1)C.(3)(1)(2)D.(1)(3)(2)2.如下哪项不是本文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D〕。A.列数字B.作比拟C.举例子D.分类别3.如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B)。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许多。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C.去年长江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如下哪个不是要根治长江水患应注意解决的问题〔D〕。A.控制人口,从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索取。B.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C.退田还湖,增强湖泊的泄洪能力。D.减少长江流域的下雨量,防止出现洪涝灾害。〔七〕冬阳猛于虎①过去,人们常说冬天的太阳是无价之宝。但是,现今的冬阳却猛于虎。②气象学家指出:聚集在25~40公里高空的大气臭氧层,除了受到来自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的影响冲击外,其本身的浓度和分布,以与臭氧分子结构,是“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变化的〞。但由于人类近百年来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整个高空大气层巨变,南北两极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据报道:1992年初,“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水平,仅1992年头两个月就减少了20%,平流层的氯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70倍〞;“如果臭氧层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减少变薄,那么到2000年时全世界患皮肤癌的比例将增加26%〞。所以,臭氧层衰竭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最棘手的五大环境问题之一。③正常情况下,当太阳辐射穿过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和大气层时,波长短的宇宙射线、γ射线、x射线和局部紫外线就被臭氧层一一吸收掉(达99%〕,而另一局部如此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和水汽吸收和反射掉,到达地表的就只剩下有益人体健康的3种射线,即波长为290~380毫微米的紫外线、380~780毫微米的可见光和780毫微米以上的红外线。正因为如此,臭氧层才被世界天文科学家誉为“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而今太阳上所有的辐射能量却直接穿过电离层和地球磁层,长驱直入,射向地表,给人类带来莫大的威胁。“大气中能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浓度是随季节变化的,冬天最低,所以冬天的太阳易诱发肿瘤病〞,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目前“冬阳猛于虎〞!④天文医学认为: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太阳有关。过度的紫外线侵袭,轻如此使人反响迟钝,记忆力、注意力和视力均会下降,易激动、焦躁、失眠,突发感冒,促使血栓过早形成,导致早衰;重如此诱发心脑血管病、白血病、皮肤癌和肺癌等25种恶疾。国外有识之士说:冬季中的近紫外线给人的致命打击是全面降低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并酿变成“病毒新变种〞和“病毒连锁效应〞!⑤因此,人们要一改正去喜欢无节制晒冬阳的传统习惯,注意下面几点:⑥从度量上讲,每天坚持晒太阳不少于30~60分钟,即可平衡阴阳。⑦从时间上讲,上午6~10时,下午4~7时都是黄金时段;不论哪个季节,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对皮肤有害的紫外线B光束和C光束含量最高,应当尽量防止接触。⑧从宏观概念上讲,无论太阳活动峰年或谷年,最好慎晒冬阳,并限制夜间露天活动。⑨从服色选择概念上讲,最好选红色服装,次选白色,禁忌黑色。1.根据第②自然段所述,大气臭氧层的增减变化与下述哪些因素有关,分析正确的一组是〔C〕。①太阳活动

②宇宙活动

③臭氧空洞

④季节变化⑤大气浓度

⑥天气变化

⑦纬度变化

⑧环境污染

A.②③④⑤⑥⑧

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⑥⑦⑧

D.②③④⑤⑥⑦2.如下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A)。A.臭氧层是“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其原因是臭氧层能全部吸收掉4种有害射线,只剩下有益人体健康的3种射线B.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紫外线有关,紫外线过度会导致人体受到损害。C.臭氧层衰竭问题,已被列为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之一。D.选择穿衣服的颜色也会对防紫外线起到一定的作用。3.如下加点词不能表现语言准确性的是〔A〕。A.但是,现今的冬阳却猛于虎。B.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纪录以来的最低水平。C.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目前“冬阳猛于虎〞!D.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对皮肤有害的紫外线B光束和C光束含量最高。4.本文最恰当的标题是〔D〕。A.臭氧空洞危害大

B.臭氧减少令人忧C.冬阳如今可致病

D.冬阳如今猛于虎〔八〕植物也讲方言①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ú),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者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似它们生不逢时。原来,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1984年,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②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假如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ǔn)[1]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③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ǎn)[2],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④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异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外表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⑤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摘自《读者》第39期〕〔注:[1]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2]蹇:不顺利。〕1.文章中加点的词不能表现语言准确性的一项为哪一项〔D〕。A.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B.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C.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D.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2.文章第②段中,没有运用到下面哪项说明方法〔D〕。A.列数字B.举例子C.作比拟D.引用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C〕。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D.总分顺序4.如下选项与文章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C〕。A.人们可以根据地表上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这个线索,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B.在北美,澳大利亚桉树就算面对虫害也能以最优化的组织生长,导致生长过快材质变差。C.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其原因是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经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D.结尾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就是告诉我们植物生长需要适合它的环境。三、文化历史类:〔九〕漫话溜索①在我国、、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联系两岸,也称“索桥〞。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种族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钩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钩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⑤解放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溜进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1.文章概括说明的容中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A.什么是溜索和溜索的价值。B.溜索的建造和用途。C.解放前后溜索的变化。D.如今溜索的使用情况。2.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其作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A.明确溜索的历史久远。B.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神秘感。C.反映了怒江沿岸种族人民不畏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D.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B〕。A.作比拟B.摹状貌C.引用D.作诠释4.如下加点词语不能表现语言准确性的是〔D〕。A.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B.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C.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D.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十〕十二兽首铜像①清乾隆12年至24年(公元1747年至1759年),圆明园修建西洋楼时,吸收了欧洲巴洛克的建筑形式,建成“大水法〞十景,有“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喷泉。十二兽首铜像位于“海晏堂〞楼前的扇形水池中,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建于乾隆24年(1759年)的“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自然成为此建筑群的景观精华。②十二兽首铜像所在的喷泉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每一石座上雕刻兽首人身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被时人称为“水力钟〞。这组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设计极为精巧: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它们按十二生肖顺序排列,每隔一个时辰(今天的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