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大桥总体设计汇报_第1页
杭州湾大桥总体设计汇报_第2页
杭州湾大桥总体设计汇报_第3页
杭州湾大桥总体设计汇报_第4页
杭州湾大桥总体设计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2024/3/24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汇报汇报人: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XXX

2024/3/24汇报内容

1.

项目概况

2.

主要技术标准

3.

自然条件

4.

总体设计

5.

结构设计

6.

全桥进度安排

7.

海中平台

8.其他

2024/3/241.

项目概况1.1地理位置宁波市杭州市上海市嘉兴市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宁波2024/3/241.2项目功能

杭州湾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最便捷的通道,它的建设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同时交通量的迅速发展也要求加快完善跨杭州湾的同江至三亚的国道主干线建设。为解决沪杭甬高速公路的紧张状态,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根据2000年10月进行的环杭州湾24小时OD调查,杭州湾南北来往自然车交通量已达23000辆/日,其中上海及苏南地区往返宁波及浙东南地区的车辆已达万辆,且大部分需绕行杭州,使沪杭甬高速公路交通量日趋饱和,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本项目的建设将使上海至宁波陆路距离缩短100多公里,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节省旅客在途时间,社会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1.

项目概况北岸:同三线、沪杭、乍嘉苏、北岸连接线、东西大道、320国道、07省道。南岸:甬台温、杭甬、上三线、南岸连接线、329国道、61省道、七塘公路。2024/3/241.

项目概况1.2项目功能杭州湾跨海大桥上三线杭甬高速61省道329国道南岸连接线北岸连接线七塘公路沪杭高速320国道乍嘉苏东西大道07省道宁波绕城路新卫一级公路2024/3/241.

项目概况1.3工程规模与组成北航道桥南航道桥北引桥中引桥南引桥嘉兴宁波杭州湾大桥沪杭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郑家埭水路湾工程规模:起点桩号K49+000;终点桩号K85+000,全长36km。北引线长15.5m,北引桥长3053.5m,北航道桥长908m,中引桥长11060m,南航道桥长578m,南引桥长20073.5m,南引线长311.5m。海中平台中心桩号K66+120,总面积12000m2。2024/3/24北引桥:3.5+15×30+10×50+3×60+50+50+80+50+24×50+7×70=305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北航道桥:70+160+448+160+70=908m五跨连续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中引桥:14×70+134×70+10×70=11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南航道桥:100+160+318=578m三跨连续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南引桥:10×70+86×70+203×50+80+5×50+60×30+50+34×30+3.5=20073.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1.

项目概况1.4桥跨布置2024/3/241.

项目概况1.4桥跨布置2024/3/24

混凝土总量达250万方,钢材60多万吨。预制50m箱梁404片,预制70m箱梁540片。桥墩总数630个。桩基总数8000多根,钻孔桩3472根,钢管桩5000多根。

工程量工程造价

建安费(万元)造价(万元)93436111824461.

项目概况1.5主要工程量及造价2024/3/242.

主要技术标准⑴道路等级: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⑵最大纵坡≤3%,横坡2%;⑶设计时速100(桥)、120(线)km/h;⑷地震基本烈度:Ⅵ度;⑸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⑹路基宽度:大桥33m,引线35m;⑺通航标准:按交通部交水发[2001]692号文采用如下:航道通航净空(米)船舶吨位(t)船舶撞击力(t)北航道桥单孔单航道主跨325×47350003000/1500边跨110×281000940/470南航道桥单孔单航道主跨125×3130001520/760边跨50×20500340/170设计最高通航水位:5.19米其他技术指标按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执行。根据计委工可批复和交通部批复,大桥主要技术标准为:2024/3/24110m28m110m28m325m47m50m20m125m31m50m20m北航道桥南航道桥2.

主要技术标准2024/3/24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与车道划分2.

主要技术标准2024/3/24航道桥箱梁标准横断面布置与车道划分2.

主要技术标准2024/3/24引桥箱梁标准横断面布置与车道划分2.

主要技术标准2024/3/24◎

工程规模大,桥梁长达36km◎

水文、气象条件复杂,有效作业时间短◎

工程地质条件差◎海域地形复杂,滩涂长达10km◎

海洋环境,结构耐久性要求高

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上具有以下五大特点:3.

自然条件2024/3/24

气象特征温和、湿润、多雨、季风明显。

杭州湾南北两岸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七月份最高,平均约28℃;一月份最低,平均约4℃。

年平均降水量为1200~1300毫米,多集中在5月~10月。该地区季风特征明显,冬季主导风向为NW风,夏季主导风向为SE风,全年平均风速3米/秒左右。杭州湾南北两岸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2~

3次/年)、龙卷风(较少出现)、雾(两小时以上大雾2~

4次/年)、雷暴(多发生于7~

8月份)等。3.1气象3.

自然条件2024/3/243.

自然条件3.1气象桥区短期测站位置示意图王盘山气象站庵东气象站梯度站2024/3/24各季代表月及全年各风向出现频率(1954~2000年每格=6%)3.

自然条件3.1气象2024/3/243.

自然条件3.1气象台风期风向频率玫瑰图2024/3/24影响台风路径图基本设计风速:

39m/s北航道桥主梁检验风速为:77.7m/s;南航道桥主梁检验风速为:75.3m/s。3.

自然条件3.1气象2024/3/24⑴冲淤演变冬冲夏淤北冲南淤床面冲淤幅度整体比较稳定

钱塘江口杭州湾古海岸变迁图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

桥位附近河床面近40年冲淤变化

3.

自然条件3.2水文高程(m)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距离北岸(m)2024/3/24

杭州湾海域总体冲淤分布

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杭州湾表流迹线⑵潮汐、泥沙、盐度设计高潮位:6.15m(1/300) 平均最大流速: 2.93m/s实测最大流速:4m/s1/300最大潮差:8.4m最大流量: 81.5万m3/s潮流量: 97.3亿m3实测含沙量:0.041-9.605kg/m3平均含沙量:1.25kg/m3含盐度:8.982-12.394平均含盐度:10.787g/kg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郑家埭站大潮潮位、I2003测点垂线平均流速及横断面流量

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郑家埭站中潮潮位、I2003测点垂线平均流速及横断面流量

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项目北岸南岸乍浦郑家埭庵东西二实测最高潮位(m)5.544.904.104.944.31发生日期1997.8.19实测最低潮位(m)-4.01-2.97-2.96-3.0-2.78发生日期1930.9.24平均高潮位(m)2.523.312.953.333.03平均低潮位(m)-2.12-2.00-2.19-2.02-2.11最大潮差(m)7.577.446.987.46.54发生日期1962.8.2最小潮差(m)2.393.52.393.55发生日期平均潮差(m)4.655.305.135.325.13平均涨潮历时5:275:225:195:235:28平均落潮历时6:597:017:066:596:57统计年限1930~19992000.091999.052000.091999.05桥位潮汐特征值

⑵潮汐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频率P(%)0.33125重现期(a.)3001005020桥位(m)6.155.805.555.30

站名频率(%)乍浦站桥位9850(a.)-3.56-3.5699100(a.)-3.58-3.58桥位处不同重现期年极值高水位

桥位处不同重现期年极值低水位(m)

⑶设计潮位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⑷波浪

乍浦波浪测站情况:

常浪向为E和NW,强浪向为E和ESE。春、夏季的常浪向为E,秋、冬两季为NW。年平均波高0.2m,年平均周期1.2s。全年1.5m以上波高仅占0.6%。多年最大波高大于2.5m出现的方位分别在E~ESE,出现在夏季,而W~N向的浪较小。9711号台风过程中实测最大波高3.5m,对应周期7.2s,波向ESE,相应风速26m/s。桥区水域的波浪基本上为风浪,涌浪比例仅占1.4%。乍浦水文站波浪频率、平均波高和最大波高玫瑰图5.0%0.1m0.5m频率平均波高最大波高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乍浦站波玫瑰图2024/3/243.

自然条件3.2水文⑸冲刷2024/3/243.

自然条件3.2水文⑸冲刷2024/3/24

工况及位置试验结果公规计算NHI手册⑴运营期间位置冲刷深度冲刷底高程冲刷深度冲刷深度北航道桥:主塔:14.8m-33.4m15.27m13.70m

边墩:12.0m-30.6m12.89m10.10m

南航道桥:主塔:16.6m-31.5m13.45m13.71m

边墩:14.5m-29.4m12.65m13.84m

引桥南岸深槽处:16.4m-34.7m⑵施工期间北航道桥:主塔:14.0m-27.2m14.53m13.40m

边墩:11.3m-24.5m12.26m9.70m

南航道桥:主塔:14.3m-26.0m12.61m12.99m

边墩:12.6m-24.3m11.85m13.19m

引桥南岸深槽处:15.5m-28.2m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⑹桥前壅水

桥墩最大壅水高度出现在涨落急时段,但其时正值中水位时,从防洪和桥梁建设的角度来看,影响不大。高潮位时流速较小,因此,其相应的壅水高度也较小(300年一遇最大仅9cm),其对防洪和桥梁建设影响是极为有限的。

3.

自然条件3.2水文2024/3/24航道航迹线乍浦金山石化秦山核电站3.

自然条件3.3航运2024/3/24航道船舶净高(米)净宽(米)桥位北航道桥主通航孔单孔单航道47325北航道桥边通航孔单孔单航道28110南航道桥主通航孔单孔单航道31125南航道桥边通航孔单孔单航道2050通航净空3.

自然条件3.3航运根据交公路发[2001]692号文采用如下:2024/3/24主要断裂有:北东、北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四组

主要断裂有:萧山——球川断裂闸口——海盐断裂江山——绍兴断裂嘉善——余姚断裂桐乡——黄姑断裂昌化——普陀断裂

杭州湾近场区地震构造3.

自然条件3.4地震地质构造及地震危险性分析2024/3/24近场区的地震活动性:

杭州湾大桥场址区位于地震活动相对较弱的地段内。但近场区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活动背景,最大影响烈度为Ⅵ度。

近场区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

近场区无强震记载,近场区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构造条件。杭州湾大桥处于地震地质相对稳定性较好的地段。3.

自然条件3.4地震地质构造及地震危险性分析2024/3/24桥梁设防地震概率水平结构性能要求结构校核目标航道桥P1:100年10%(重现期950年)

主结构完好无损,边墩接近或刚进入屈服

主塔校核应力,边墩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校核强度P2:100年3%(重现期3283年)

主塔可出现微小裂缝,边墩的变形应小于极限值

主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校核强度,边墩考虑延性,校核变形高墩区引桥P1:50年10%(重现期475年)

桥墩接近或刚进入屈服

桥墩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校核强度P2:50年3%(重现期1642年)

桥墩变形小于极限值

桥墩考虑延性,校核变形抗震设防标准

3.

自然条件3.4地震地质构造及地震危险性分析2024/3/24桥位处无断裂、有浅层沼气和软土层分布熔结凝灰岩泥岩220m3.

自然条件宁波嘉兴3.5工程地质130m2024/3/24南岸10公里浅层气分布及气藏图3.

自然条件3.5工程地质2024/3/24浅层气燃烧景观

浅层气喷发情景

3.

自然条件3.5工程地质2024/3/24潜水:分布于海底表层亚砂土中。第一层承压水:埋深50m左右,含水介质为亚砂土、粉细砂。第二层承压水:埋深80m左右,含水介质为中粗砂。地下水及海水对结构具有弱腐蚀性。3.

自然条件3.6水文地质桥位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潜水、微承压水及承压水。2024/3/243.

自然条件桥位处最大实测流速:4m/s水文条件气象条件桥位处最大潮差:7.57m桥位处设计波浪高度达6.3m桥位处8级以上风年均16天有效作业时间仅180天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复杂施工决定设计地质条件覆盖层厚达220m、软土层厚南岸10km浅滩存在浅层气2024/3/244.

总体设计4.1总体设计原则

⑴全面贯彻“实用、经济、安全、美观”的技术方针,充分吸取世界范围内建桥的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经验,做到因地制宜。

⑵将大型化、工厂化的预制装配方案作为研究、确定杭州湾大桥桥型方案的指导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发或引进海上作业的大型起吊及安装设备。

⑶重视结构耐久性设计和桥梁景观设计,力求造型美观,总体上与周围环境协调。同时应充分重视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保护。

⑷针对杭州湾的特点,充分重视施工方案研究和施工组织设计,即贯彻“施工决定设计”原则。

⑸针对杭州湾特定的建设条件,采取相应的结构安全措施和施工安全对策,确保大桥建设安全和桥梁使用安全。2024/3/24构件名称设计寿命日常维护周期是否可更换备注桩基100年每10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承台100年每2年检查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桥墩、索塔100年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建立健康检测系统,定期维护。箱梁100年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建立健康检测系统,定期维护。防撞护栏底座30年每年检查1次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支座垫石100年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承台系梁100年每2年检测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混凝土构件设计使用寿命与维护周期表4. 总体设计4.2设计准则2024/3/24钢构件设计寿命期和维护周期表4. 总体设计4.2设计准则构件名称设计寿命日常维护周期是否可更换备注钢箱梁100年每年全面检测1次不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维护。50年对防护系统进行大修。钢管桩100年每2年全面检查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发现问题,及时维护。钢锚箱100年每2年全面检测1次不可更换,局部可修复。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斜拉索25~30年每年全面检测1次25~30年更换1次建立健康检测系统,定期维护。预应力束100年每2年全面检测1次不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钢护栏100年每年检测1次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维护。支座30~50年每2年检测1次可更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伸缩缝30年每2年全面检测1次可更换局部可修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024/3/244. 总体设计4.3平、纵面线形设计北航道桥南航道桥南引桥南引线北引桥中引桥平面主要控制因素:接线、01省道、海塘、航道、表流迹线、南岸围涂、曲线长度、偏角等。2024/3/244. 总体设计4.3平、纵面线形设计纵面主要控制因素:路基、01省道、海塘、航道、潮位、波浪、排水等。2024/3/244. 总体设计4.3平、纵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生动活泼、立面线形起伏跌宕南航道桥稳重挺拔、气势恢弘北航道桥若隐若现、遥相呼应南航道桥318m独塔斜拉桥海中平台高视点效果图2024/3/244. 总体设计4.4工程方案拟定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工程方案建设条件适应性地质条件功能要求设备能力施工条件实施的难易程度工程风险与进度经济合理性景观协调性推荐方案控制地物2024/3/244. 总体设计4.4工程方案拟定桥型方案概略总体布置2024/3/24项目跨径组合(m)基础形式上部结构桥面铺装北引线15.5软土地基处理17cm沥青混凝土路面北引桥陆地区3.5+15×30+10×50钻孔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4cmSMA-13+6cmSMA-20北引桥滩涂区3×60+2×50+80+50+24×50钻孔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北航道桥北引桥7×70钻孔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北航道桥70+160+448+160+70钻孔桩基础平行钢丝斜拉索扁平钢箱梁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南引桥14×70钢管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4cmSMA-13+6cmSMA-20中引桥134×70钢管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南航道桥北引桥10×70钢管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南航道桥100+160+318钻孔桩基础平行钢丝斜拉索扁平钢箱梁双层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南引桥10×70钢管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4cmSMA-13+6cmSMA-20南引桥水中区86×70钢管桩+钻孔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南引桥滩涂区202×50钻孔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南引桥陆地区50+80+5×50+34×30+3.5钻孔桩基础斜腹板连续箱梁南引线311.5软土地基处理17cm沥青混凝土路面4. 总体设计2024/3/244. 总体设计2024/3/24

采用半漂浮体系,钻石型塔,索塔处设置竖向支座、横向限位支座和纵向阻尼限位装置,边跨设置辅助墩,五跨连续结构。有利于提高斜拉桥的总体刚度,减少塔根弯矩和中跨跨中挠度,同时改善主梁应力分布和减小尾索的应力幅度。5.1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①塔身(钻石型)5.1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②索塔基础(钻石型)5.1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③主梁5.1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④斜拉索5.1北航道桥

平行钢丝斜拉索5.结构设计2024/3/24⑤建成预想图5.1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⑥

程5.1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5.1北航道桥

程5.结构设计2024/3/245.2南航道桥

采用半飘浮体系,索塔处设置竖向支座、横向限位支座和纵向阻尼限位装置,边跨设置辅助墩,三跨连续体系。A型塔,密索扇形布置。

5.结构设计2024/3/24①塔身(A型)5.2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②索塔基础(A型)5.2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③主梁5.2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5.2南航道桥

5.结构设计2024/3/245.3引桥

水中区引桥包括高墩区引桥、中引桥低墩区和南引桥水中区三部分,区段全长261×70+7×50m,为70m和50m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钻孔桩和钢管桩基础。采用整孔预制吊装的施工方案。陆地区引桥和滩涂区引桥根据建设条件,采用30m、50m、60m、80m跨径连续箱梁方案。5.结构设计2024/3/245.3引桥

5.结构设计2024/3/245.3引桥

5.结构设计2024/3/245.3引桥

5.结构设计3.02024/3/24引桥建成预想图5.3引桥

5.结构设计2024/3/24结构设计材料性能施工质量构件养护运营维护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混凝土钢材(钢筋)结构受力结构构造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湿度控制温度控制日常检测维修加固超载控制孔隙种类孔隙分布钢筋劣化混凝土劣化物理破坏化学破坏钢筋锈蚀结构性能降低结构抗力降低安全性能降低结构刚度降低工作性能降低表面缺陷外观性能降低规范使用设计条件参数使用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环境条件可检查、可更换可维修、可补强可控制、可持续5.4结构耐久性设计

2024/3/24⑴氯离子渗入引发钢筋腐蚀破坏

氯离子的主要来源:海水、原材料、海洋盐雾、化冰盐①阳极与阴极反应:Fe→Fe+++2e-;O2+2H2O+4E-→4OH-②钝化状态:铁的阳极氧化反应产生不溶性氧化铁,有助于建立和保持钝化层。但混凝土中钢筋钝化层不仅仅是Fe2O3,而是Fe2O3、Fe3O4以及水泥水化产物的混合物。Fe3O4不是惰性氧化物,其孔隙率比Fe2O3高很多。

4Fe++→4Fe3++4e-,3O2+12e-→6O2-,4Fe3++6O2-→2Fe2O32O2+8e-→4O2-,2Fe3++Fe+++4O2-→Fe3O4③活化状态:锈蚀一旦引发,Fe3O4和其它高空隙率产物的产生加速,生成比Fe3O4膨胀性更大的铁锈,包括Fe(OH)2、Fe(OH)3和Fe2O3·H2O,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列和剥落。Fe+++2(OH)-→Fe(OH)2;

4Fe(OH)2+2H2O+O2→4Fe(OH)3;2Fe(OH)3→Fe2O3·H2O+2H2O

二氧化碳氯离子锈蚀产物颜色体积比Fe3O4黑色2.1Fe(OH)2白色3.8Fe(OH)3褐色4.2Fe2O3·H2O黄色6.45.4结构耐久性设计

2024/3/24

④氯离子的催化作用:

Cl-引发和加速钝化氧化铁层的分解。

Fe2++H2O→FeOH++H+

(锈蚀点内部酸性化)4FeCl2(aq)+O2+6H2O→4FeOOH+8HCl(aq)(Cl-络合物分解和锈蚀点酸性化)⑵碳化空气中CO2渗入混凝土与Ca(OH)2反应,产生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到PH值8.5~9,低于保持钝化膜所需要的碱度环境,暴露于大气的混凝土结构物会受碳化影响,但较缓慢。环境中Cl-,H2O,O2O2H2OO2H2OFe2+阳极反应二次反应Fe2O3H2O阴极反应4e-4(OH)-2Fe(OH)2电流4e-电子转移钢筋混凝土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机理混凝土保护层5.4结构耐久性设计

2024/3/24⑷碱骨料反应当使用的骨料具有碱活性,单位体积混凝土含碱量(K2O与Na2O)又较高时,可能发生膨胀性碱骨料反应。⑶硫酸盐侵蚀硫酸盐侵蚀主要是地下混凝土受水中或土中硫酸盐的化学和物理腐蚀,荷载和高浓度硫酸盐联合作用时,会加速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破坏。5.4结构耐久性设计

2024/3/24结构施工——结构耐久性的基础

从结构耐久性设计角度出发,施工对结构耐久性影响是致命的,具体为:①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水泥、砂、骨料及外掺剂等。②混凝土的配合比。③混凝土浇筑工艺(模板、是否泵送、振捣情况、养生情况等)。④大体积混凝土或超长构件浇筑的措施及温度、湿度控制情况。⑤环境条件(季节、天气、室内外等)。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结构尺寸。⑦混凝土的养生(保持水份)。⑧加强施工控制,确保线形满足设计要求。2024/3/24运营管理——结构耐久性的保障

结构耐久性并非在法定设计寿命期内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定期检测、评价、鉴定、养护、修理、更换、加固等运营期间的管理才能保证。①按设计荷载严格控制。②建立日常检测和健康监测系统,并进行健康诊断,采取有效措施。③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清扫、排水、除锈、修补等)。④按规定进行大修、加固或修复。⑤预防突发事件发生(船舶撞击、危险品车辆爆炸、台风、地震等)。2024/3/24钢筋防锈技术措施:⑴胶乳改性混凝土:成本高、施工困难,目前基本不再采用。⑵混凝土表面涂层: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